查文庫>琵琶行> 《琵琶行》課堂實錄分享

《琵琶行》課堂實錄分享

《琵琶行》課堂實錄分享

  《琵琶行》課堂實錄

  教學目的:

  瞭解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詩人情懷,領會白居易詩歌的深遠影響與意義。

  學習詩歌中各自不同的表現手法,從而領會詩歌的美質。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知道,音樂與文學有著密切的關係。他們就象藝術孕育的聯體嬰兒,在《詩經》及以後的很長時期,詩歌既是文學(詩)又是音樂(歌)。雖然在後來,音樂與文學逐漸分離,但二者仍然互相影響,比如大家熟悉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據唐人的詩歌創作的,而許文學大家在自己的詩文中也給我們描畫出了經典的音樂場景。我們知道的有《老殘遊記》中的句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另一篇寫音樂的名篇。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針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

  三、文體常識——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的名稱雖不同,其實並無嚴格區別。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

  《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四、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五、疏通字詞

  六、梳理課文內容結構

  (一)小序的作用?

  明確: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併為全詩定下了悽切的感情基調。

  (二)概括各段內容。

  明確: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第五段——重聞琵琶青衫溼。

  七、誰解青衫淚

  師:我們想討論三個問題:誰解青衫淚、誰解琵琶聲、誰解風物意。本節課就第一個問題進行研究。

  師:白居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同:被貶潯陽。

  師: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於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現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這首詩說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併為他作了一首詩。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明確:琵琶女、詩人。

  師: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線在一起的?

  師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把它畫下來)

  師:為什麼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嘆——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命運?是什麼作為他們之間的一個橋樑,將他們聯絡起來的?

  生:樂*原來是“色藝雙絕,生活奢侈”;生命轉折之後“飽受冷落,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在京作官”,現在是“謫居江州”。他們兩人共同地方是,原來都是“風光無限”,現在都是“淪落天涯”。

  生:樂*以前是“才高貌美”,現在是“飄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厚祿”,現在是“謫居九江”。共同特徵是原來都“安逸閒適,淒涼落泊”。

  生:琵琶女原來是“歡笑紅顏”,現在是“漂淪憔悴”。詩人原來是“高官帝京”,現在是“謫居臥病”。他們共同的特點是從“繁華得意”到“境況淒涼”。他們認為是用“琵琶情”將“琵琶曲”與“琵琶行”聯絡在一起的。

  生:琵琶女原來的境況是“才貌雙全”,現在是“年長色衰”。詩人原來的境況是“身居高位”,現在是“謫居九江”。他們原來都顯赫,現在都淪落。

  生:樂*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豔蓋群芳”,後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師”,後來的境況是“謫居臥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歷都是由“盛”而“衰”

  師:那我再問一個問題。“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時。”詩人白居易為何在一個素不相識的.琵琶女面前淚灑青衫呢?

  明確:詩人淚灑青衫,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①傷琵琶女:正如詩中雲:“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卿卿。”琵琶女憤激幽怨的曲調本引發詩人情感的共鳴,在聽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傾訴後,更是激起詩人深深的憐憫。

  ②傷己:詩人才華橫溢,譽滿天下,然而今朝淪落,幽愁悲憤;再加上朋友一別,更感孤寂難耐。

  人悲,己憐,“同是天涯淪落人”。傷人,傷己,兩重感傷交融一體,積累沉澱,詩人怎不悲愴滿懷,淚灑青衫?這“淚”,既是詩人對被壓迫婦女的同情與尊重,又是對當時社會的控訴。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誰解琵琶聲,誰解風物意

  一、匯入

  上節課我們就“誰解青衫淚”進行了研究,透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瞭解“淚”的深沉含義,從而進一步把握本詩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繼續探討其他兩個問題。

  二、分析

  (一)誰解琵琶聲

  提問:讀了本詩,我們恐怕更多的是對琵琶女的命運掬一把同情淚。確實,琵琶女的命運令世人感嘆。但是,我們是否能夠從琵琶曲調的起伏變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變化的軌跡呢?

  明確: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淒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鬱。

  強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對往昔生活的深情回憶,於是音樂進入第二部分“歡樂曲”:“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悅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紅的青年時代。青年時代的她,可謂色藝超群,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盤”更如往日盈盈笑語,讓人過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長,時光不再。“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女“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於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琵琶女怎不肝腸寸斷?所以旋律又進入第三部分“沉思曲”:“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

  最後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收撥一劃,“四弦一聲如裂帛”,是憤激的哀號,更是對不公平社會現實和命運的抗爭!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透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嘆息。”悲憤的曲調,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

  板書: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說明:這一問使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體味音樂的藝術魅力。音樂的描寫已經超出了藝術欣賞的範疇,蘊含著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命運的揭示。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調動學生的情趣,激發他們的興趣。

  (二)誰解風物意

  提問: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同樣,本詩歌前後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篇首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敘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淒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別時茫茫獎浸月”,敘述別時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彷彿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物有了感應。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彷彿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另外如“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淒涼的心情;“黃蘆苦竹繞宅生”,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後的孤寂悲涼。

  總之,一枝一葉總關情。詩歌中的風物成了溢滿感情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個詩境恍若沉浸在潯陽江頭那一派憂鬱的月光裡,悽美哀人。

  板書: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說明:設計這樣一問,能夠使學生明確,鑑賞詩歌一定不能忽視詩中風物描寫的文字,它們也是詩歌思想感情的載體。

  附板書設計: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

  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

  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情

  三、小結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父,是音樂把他們聯絡了起來;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學所說的——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溼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進了經典,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溼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