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集合15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集合1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我們每個人,生就平凡,如同塵埃般微不足道。這或許是平凡原本的模樣。

  《平凡的世界》一書,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佳作。它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文章滲透出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各種感情和困擾紛繁地交織在一起,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孫少平,是全文的主線。作者透過對他成長經歷的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給讀者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整整影響著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和無奈的那種滄桑。孫少平,受過高中教育,透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從小處著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給人以親近和啟迪,發人深省。但在這背後,平凡,才是整個世界永恆的主題。

  這本書讓我最佩服的就是從那些平凡人的故事中引發出深刻道理。那就是: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態度和思考對待生活。書中多次提到對人生的感嘆,我想,這才是本書的心靈之窗,也是本書的精華所在。

  貧窮,曾讓在生活在片黃土地上的人們意志消沉。但那份在逆境中從骨子裡迸發出的堅強更讓我敬仰。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由此表現出來的珍惜,才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道理。

  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各種幸福中。有家長的呵護,有老師的教導,有優越的物質條件。我們可能永遠無法體會那份貧窮。青春時光,黃金萬兩。好好讀書,看似是一種平凡,但卻是我們這個年齡最該珍惜的世界。畢竟歷練是一種自我提升的過程,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都該好好讀一下《平凡的世界》,它將都會你懂得如何珍惜。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暑假裡拜讀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感想好多,我從中體會到無論是在哪個年代,勞動者都是最幸福的。在這本書中給我影響最大的就是主人公孫少平。他的家很貧窮,穿的是破舊的衣服,吃的是丙菜,但並沒有抱怨這個世界帶給他這麼多的不公,他只是懷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裡面包容了作者太多的寫作功底和技巧。他對農村的熱愛,對中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讚揚,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顯現。他時刻能充滿激情、充滿鬥志,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改變命運。他雖然很窮,雖然沒有地位,但憑藉著堅毅與執著,用自身人格魅力征服和感動著身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裡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

  生活是平凡的,人生是平凡的,想一想人生就是那麼短短的來去一瞬,與其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索取,不如將我們平凡的人生付諸平凡的生活,或許這樣子才是最為平凡最為真實也是最為幸福的感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敘述了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交織在一起,全景式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

  在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最身有體會、最佩服的是孫少平。高中時代的孫少平求學之路相當的不容易!吃得差、少,穿著也不能像大多數學生那樣基本滿足保暖,更不用說體面了!在那個敏感而又脆弱的年紀裡,孫少平以逃避眾人一起吃飯的方式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強忍住現實生活帶來的無奈,並在書海中尋找到自己快樂!他那自強不息、不畏生活的打壓精神令我敬佩!我的家庭是中低下水平的,家裡的經濟壓力也很大,遠離家到縣城讀高中,在學校除了剛入學的第一個月,因不瞭解情況才吃了一月甲餐,後來都只敢吃乙餐,一吃便是整整三年…老實說,其實有時我很不願過這麼艱苦的生活,我希望可以滿足我的胃口,吃些我想吃的,雖然那是很昂貴的菜,但我不能,我的理性遏制我做這樣的事…有時候晚上餓得睡不著,我會很難過,我不願過這樣的生活…但現實是骨感的,我暫時不能改變我的生活狀態…現在想想,相對於孫少平來說,我的情況已經好多了,而孫少平比我堅強多了,他比我更能吃苦,更能承受生活的打壓!我希望,我也可以向孫少平一樣,積極承擔生活的重壓,扼住生活的咽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站在浮華的世界盡頭,一切似乎都只是過眼雲煙,可是驀然回首你會發現,褪去浮華的簡單,平凡的世界,雖然沒有轟轟烈烈,卻安詳而又和平。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當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的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故事中,主人公孫少安帶著一家人,經歷了貧窮,餓著肚子勞動過日子,兄弟姐妹們一天天長大。可是造化弄人,他與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教師田潤葉忍痛分手,與後來結為夫妻的秀蓮相親相愛,雖然日子十分的艱難,但他從未放棄,而是一直努力,與妻子並肩奮鬥,為了過上富裕的日子,照顧好一大家子的人,沒日沒夜辛苦的勞動,好在最終他成功了,開辦了屬於自家的磚廠,帶領全村人致富。孫少安的弟弟孫少平有著高尚的品格,他的理想與錢財無關,與功名利祿也不相連,那種單純的理想好像能夠淨化人的靈魂,使人讀來如沐春風。

  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如此苦難,可這樣的一家人仍然相親相愛,與現代社會的人和家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現在社會中部分子女在分家時,為了多分得父母的財產,不惜對簿公堂,以至於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從此橋歸橋、路歸路,老死不相往來。有的子女甚至從來沒想過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路遙為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這是一個喧囂浮躁、處處充滿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應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還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平,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有所收穫。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人生是什麼?是有追求的青春,滿是激情的生命。

  這是一個有文化,有頭腦,有思想的青年。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繼承父業可以說是十分自然的事,可少平偏不,他不認命,他相信命是自己的,自己的命由自己來掌握,儘管之前當教師沒有承受過體力勞動的痛苦,但這更激發了他想要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熱情。

  少平真誠待人,也換來了他人的傾心關懷。自己在工地上從不偷懶,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認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也因此獲得了老闆的關懷,由原來背石頭調去鑽炮眼,由重活兒變成了輕活兒,儘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老闆在為自己找女婿,但因為少平的踏實,真誠,才能讓老闆從那麼多人中選出他來。少平吃苦耐勞,勤勤懇懇。連著搬了三天石頭,他的脊背就被壓爛了,一個從未受過苦的人,一上來就忍受了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的痛,我同情他,我更欣賞他。

  人生就該起起落落,就該你體驗之前從未感受過的,人生就該有理想,有追求,敢拼,敢搏,敢賭。如果順其自然成功當上了農民,那麼少平也就不會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什麼才能讓自己成長,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

  有意義的人生,青春年少之時,就該放手搏一把,管他結果如何,最起碼你做了,不至於到了兩鬢斑白之時,自己的人生毫無價值的懷念……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2020的春天註定與眾不同,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我重讀了《平凡的世界》。

  孫少平——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堅韌的毅力,強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巨大的勇氣。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在痛苦和磨礪中,他形成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對苦難的克服,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我不由得想到今天的青少年,他們出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生活富足,可以說絕大多數孩子都過著衣食無憂、玩的嗨的生活。今年春節前夕,因為一場特殊的新冠性病毒疫情,全國的孩子延長假期,在家開始了“停課不停學”的線上學習。然而卻有那麼一部分孩子是不自覺不主動學習,不提交作業、各種抱怨、釘釘評分1分等。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沉思: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孩子過於嬌氣?聰明伶俐的孩子為什麼如此拒絕老師的辛勤付出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大概是我們基於孩子的愛太多了吧,尤其是城市裡的青年一代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得天獨厚的家庭環境更是造就了不願意吃苦不願意付出的性格。作為一名基層教師,我真想給家長給所有的父母說一句:放開你的手,讓他們吃點苦沒什麼,給孩子獨立自主的空間,讓他們健康成長,應該讓今天的孩子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不斷地戰勝自我,做一個勇敢獨立、內心強大的人。

  感謝路遙帶給我們這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跟隨著《平凡的世界》一頁頁的翻開,那一行行樸實無華的文字將我的思緒帶進了那平凡而又充實、完美的世界,輕輕的觸動了我的心靈,喚醒了我似乎沉睡的靈魂,指引了我對生活、人生的思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確實很平凡,但每個人隨生活、乃至對人生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心態決定了每一個人不一樣的生活。生活的快樂並不跟物質的豐富程度成正比,就像《平凡的世界》裡的主人公少安、少平,雖然他們的生活條件並不好,可以說是很艱苦,但他們總是有一顆樂觀、積極的心,不會對艱難屈服,積極的面對生活,他們的生活很平凡,但他們活得很充實,生活過得快樂、美好。他們用積極的、堅定的心態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天,因而使他們平凡的世界變得不再是簡單的平凡,而昇華為一種完美。

  不要刻意的去在意別人怎麼看待你的生活,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只要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認真的過好每一天,儘管我們的世界依然平凡,但卻變得充實、快樂。

  《平凡的世界》讓我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堅定的一步,是它讓我懂得了即使是平凡的生活,只要我們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它,對生活多一分寬容,少一分抱怨,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最後我們終將在平凡的行程中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的斑斕裡放歌,笑傲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今天終於讀完了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一書。當我翻開這本書時,就能夠感受到濃厚的陝北氣息,書中有陝北農民憨厚純樸的性格,也有愛情的圓滿與破碎。

  主人公孫少平、孫少安兄弟兩個,一個是煤礦工人,一個是貧苦農民,他們的命運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孫少平,上過高中,當過老師,也當過工人,推過車,也扛過石,但他從沒有向命運低過頭,一直朝著理想奮鬥著。他一生中喜歡過郝紅梅,田曉霞,但田曉霞在採訪過程中不幸犧牲。孫少安上過高小,一輩子當著農民,但他骨子裡有一股不屈的精神,踏實肯幹讓他在農村先富了起來。他與田潤葉青梅竹馬,就是因為窮,不得不分開;秀蓮是他的婆姨,她深深地愛著孫少安,但好人命薄,秀蓮後來得了肺癌。孫少安、孫少平接觸過的女人中,比如:郝紅梅,田潤葉,金秀,田曉霞……我十分喜歡田曉霞,她雖生在幹部家庭,但卻沒有幹部子女的傲慢和焦躁,她不但人長的十分好看,而且踏實能幹。大學畢業後投入到艱苦的記者行業中。孫少平和她志同道合,經常聊文學、聊人生、聊理想,她的品質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記。

  路遙先生構思這部小說花了整整三年時間。在那三年時間中,他到煤礦裡住了好幾個月,並採訪了許多領導,瞭解了十年間所有的人民日報,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都有他的批註,可以說路遙先生寫這本《平凡的世界》是把畢生的心血都傾注到了裡面。路遙的一本小說《早晨是從中午開始的》,就是他在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寫的。我可以腦補一下,路遙先生在燈下寫作,寫到早上5、6點鐘,睡上三四個小時,起來繼續寫,真的是他嘔心瀝血得來的成果啊!

  路遙先生用一生,用文字為我們描繪了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又一次拿起《平凡的世界》細讀,這是浸透著作者的血和淚書,作者路遙用他的青春和生命寫成,它讓人廢寢忘食,欲罷不能,激勵了多少經歷苦難的有志青年。

  只要你開啟這本書,就會立刻進入到那淳樸、迷人、泥土氣息撲面而來的雙水村,就會被生活在那裡的,孫玉厚等一家家所吸引,被那裡的一個個有著苦難命運,但充滿韌性的人物所牽掛……

  其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除了孫少安、孫少平、曉霞、潤葉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外,有一個人物,她像一棵挺拔的白楊,她像一株散發著幽香的蘭草,在靜靜的生長。她就是——蘭香!

  她在我心中,她和田曉霞一樣陽光,甚至結局比田曉霞要完美,你看:她排行最小,她照料家庭,她刻苦學習,她勤勞聰慧,她有理想抱負,她考上北方工業大學,她實現理想,她收穫愛情,她氣質出眾,征服了省幹部身份的公婆家庭……,她用知識改變了命運!她真的是如此的完美,作者是有多愛這個人物,才給這部充滿苦難艱辛的作品中,在一個個命運多舛的人物中,塑造了這樣一個美麗少女的形象!

  她的篇幅雖少,但一件白襯衫,就讓形象揮之不去,她讓人看到了陽光,看到了努力,看到了希望!我知道,她的成長深深植根於那片肥沃的土地,淳厚的鄉風愛撫她,溫暖的親情滋養她!

  她的哥哥少平,就是她的良師益友,在寫給妹妹蘭香的信中,說:我們出生在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它,它將使我們一生受益不盡。但我們要從他的侷限性中解脫出來,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蘭香,她完全就是這麼作的。

  蘭香,噢蘭香,讓平凡的人生,永遠散發一縷芬芳……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那麼長的小說,從初中開始,已經看了n遍了,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很多情節歷歷在目。

  裡面的種種人物都那麼鮮活,真實。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那些可愛的人,在生活的苦難中堅韌。

  可以從裡面讀到很多東西。

  第一遍,也許你只是看故事,但你還可以看很多遍,每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那的確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也是平凡的'人,他們的能人生引起共鳴。那是父輩那個年代的故事,在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影子。

  看到少平上學的時候我就想如果我初中的時候班上有這麼一個孩子我並不瞭解他的人格我也不算董事我能善待他嗎?

  看到少平進城務工的時候我就想時常在路上遇到的那些年輕民工們有像少平這樣的嗎我看不來他們誰有顆堅持的心誰有值得學習的人格品質我甚至都沒有多看過他們幾眼

  看到少平下井的時候我就問老爸下井的情況老爸也是下過礦的人雖然是鐵礦比不上煤礦危險但因為這樣才更讓我心痛少平心痛那些礦難不幸的人。

  看到少平最後出院的時候,我感慨,路遙先生真的給我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沒有童話的結尾,沒有感人的結尾,也沒有悲劇的結尾,那就是一個芸芸眾生平凡的結尾。

  點滴小人物的生活,他(她)們是活生生的,有幸福,悲傷,個人的奮鬥以及生命的無常。一群農村的孩子們在時代的背景下,抗爭,奮鬥,使人感同身受,以及更加理解小人物的悲喜。很是感動。這是很早以前看的文,如今心中還有淡淡的哀傷。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所有這一切,現在對少平來說,都有一種親切感。他在這裡生活了兩年,漸漸地對這座城市有了熱情——可是,他現在就要向這一切告別了。再見吧,原西。記得我初來之時,對你充滿了怎樣的畏怯和恐懼。現在當我要離開你的時候,不知為什麼,又對你充滿了如此的不捨之情!是的,你曾開啟窗戶,讓我向外面的世界張望。你還用生硬的手拍打掉我從鄉里帶來的一身黃土,把你充滿炭煙味的標誌印烙在我的身上。老實說,你也沒有能拍打淨我身上的黃土;但我身上也的確烙下了你的印記。可以這樣說,我還沒有能變成一個純粹的城裡人,但也不完全是一個鄉巴佬了。再見吧,親愛的原西……孫少平懷著愉快而又傷感的情緒,用腳步,用心靈,一個下午回溯了自己兩年的歷程。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為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為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為了紀念那裡樸實無華生生奮鬥的人民。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2

  近段時間《平凡的世界》正在電視臺中熱播,我也把書本翻出來看了看。

  讀後,我深刻覺得我們青年一代,應該抽出一些時間,安靜細緻的讀上一遍,它可以教會我們什麼是擔當,如何培養對家庭的擔當、對事業的擔當,如何體現個人價值?對我們這代人成長具有一定指導幫助的作用。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在閱讀中,我漸漸進入了人物的角色,站在不同角色,體驗當時處境中的人物。書中講述了改革開放前後中國天翻地覆的變化,一些普通的人在歷史轉換中所演繹的平凡的故事。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孫家兩兄弟。

  哥哥孫少安,性情樸實忠厚,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腦袋靈活開花,是改革的前驅者和先鋒者,勇於進取,敢於開拓,歷經重重磨難,克服種種困難,最後終於走向成功;在上學時就受盡苦難的弟弟孫少平,知識豐富,視野開闊,不甘淪落於農村,在艱苦非人的包攬活中煉就了吃苦耐勞的倔強精神,最終在煤炭事業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們的性格各有差異,但有一個共同的優點,那就是出自農村的兄弟倆都有一顆溫柔善良的心,雖然出自貧寒的家庭,但正是這貧寒造就了他們的成熟和堅強。人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們不要嫌棄貧窮,應該把它當作一種財富,“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只有經過苦難的磨礪,才能取得成就,這將給我們以後人生道路上帶來很大的益處。

  這本書記錄了一段歷史,記錄了一段社會,記錄了一個時代,也記錄了一段成長的經歷。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多麼卑微,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熱愛生活,對他就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迎接每一天高效快樂的生活工作!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

  生活沒有如果,《平凡的世界》裡面的他們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都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應該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社會有那麼的不公,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平,可只要你能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都在虛度生命的人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平凡的世界》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妹妹孫蘭香,蘭香有好學上進甘於吃苦的優秀品質,不攀比,不好高鶩遠,她14歲時在上初中,但是學校要再增加半個學期的費用,她為了不給父母、哥哥們增加負擔,主動提出不再上學。在她小的時候也早就懂得幫著母親做家務,到後山去砍柴。她衣衫破爛,卻用一種不服輸的精神刻苦學習成績優秀。上高中時,她不怕苦不怕累,一邊打工一邊學習,用頑強的信念和堅強的意志考上了重點大學。

  《平凡的世界》裡面都是這些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的人,但是他們一個個渾身散發著耀眼的人性之美,用他們優秀的品質詮釋著高尚的人性,那種戰勝自我、戰勝困難、擺脫束縛的人性光輝,從頭到尾震憾著我,《平凡的世界》會讓你感覺世界的美好。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

  最近一週裡,我看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很有趣,吸人眼球,我興致勃勃地看完了這書,並不覺得枯燥。這本書雖名為“平凡”,卻又蘊含不凡,我清清楚楚地知道,三部書,數十萬字,這麼長的篇幅,絕不可能只寫一個平凡的故事。

  書裡有兩個主角,一個是孫少平,另一個是孫少安;他們似乎是分開的兩個故事,兩條不一樣的主線,但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而我想講的是這其中的一個主角——孫少平。

  孫少平雖貧困卻自尊,學習和勞動都是班上的翹楚。他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相愛卻因為門第被割斷。少平高中畢業後,因為家境困難未能考大學,但他並沒有消沉,而是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田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面世界。在鄉村當了一段時間老師之後,便決定去外面闖闖,經歷了許多,也獲得了不少,從一個木匠,成了煤礦工人。孫少平在煤礦,盡心盡力幹活,從一個有些文弱的書生成了一名優秀工人。可是,就在孫少平與田曉霞墜入愛河,展望未來的甜蜜生活時,田曉霞卻因在抗洪採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犧牲了。少平悲痛不已,但他沒有因此而墮落,而是打足了勁,為著現今還在的美好和未來繼續奮鬥,開始了新生活。

  書中所描繪的孫少平的經歷,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箇舊時代青年的苦難生活,也清晰地看了一箇舊時代青年在平凡中的崛起。他在曲折中成長,也在這種看似平凡,實則不凡的經歷中收穫了:知識,愛情和他心中萌生的責任感。正是這些,讓他在生活中不放棄,努力做得更好。

  這本書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努力的重要性。這需要經歷和時間來認知和理解。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

  知交零落是人生常態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我最認真看的一部小說,它時間跨度從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自信,人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的交織,愛情的坎坷讀來令人蕩氣迴腸,意猶未盡。

  對於生活,書中有一句“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鬥!”路遙也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歷史程序的主流,才有可能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都完美的詮釋了在生活中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勞動就是熱愛生活,就是創造幸福的過程。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對於愛情,孫少平和田曉霞是最令人可歌可泣的,即使他們沒能走到最後,他們的愛情也是堅貞不渝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田曉霞。他們是摯友、是戀人;有真才實學、踏實能幹;為人樸實、心地善良;一路相互勉勵扶持。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曉霞犧牲後少平依舊履行承諾的一幕使我淚目,他們的勇氣和他們對愛人的忠貞更是令我敬佩。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路遙為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

  作者:張子月

  作者簡介

  路遙(1949年~1992年),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後因肝病早逝,年僅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