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1

  《平凡的世界》它是所有正在面對或者是已經經歷過人生困境的朋友們的一生的精神糧食,能保持一個人在人生拼搏中永不放鬆又能給在生活中茫然無所為的年輕人指明前進的方向。故事中的年輕人的情感,內心世界,都是作家作品偉大和成功基石,這本書已經在超出了小說本身的的內涵、意義和力量。特別是著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透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一本那樣平凡而真實的書,只是在那個黃土高原上一個不起眼的雙水村的小寨,沒有驚天動地的撕殺,只是在默默的訴說裡傾訴著融融的親情,沒有蕩氣迴腸的情節,只是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裡娓娓訴說著平凡的世界裡平凡人們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的海誓山盟,只是在把愛的種種用那陝北風情徐徐道來。

  它描繪的是一幅愛的篇章,對親情的愛,少安與他的父親:當他在參加全縣升初中的考試中,名列第三被錄取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他面前抱頭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剛強的父親在他面前流淚,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的告別了,他多麼的不情願呀,他理解父親的痛苦,爸爸不願斷送他的前程”。或許,我們的印象裡,父親總是高大與堅強的象徵,又有誰能夠明白那笑容背後的艱辛與無奈?可是少安知道,為了那個家他犧牲了太多太多,沒日沒夜的忙碌著,從來沒有自私過。他是一個多麼有情有義的男子漢啊,還有妹妹蘭香與少平、少安的兄妹情誼,一個平凡的環境,一個一包亂的家卻只因那相扶相攜的親情而變的富有。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們,只有平凡的才是大眾的,也才是最真切和偉大的,當人們在一遍又一遍的看青春偶像劇的時候,那些誇張的題材與情節,總會讓人感覺出“水份”來,真正的生活是平凡的。

  書中少平的命運就是我們這些平凡世界裡平凡的人的生活影子, 尤其是我們這些農民的子弟。不甘平凡,我們卻是如此平凡!但是,我想,不管我們的命運將如何,我們都應該像少平那樣,不管處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我們都不會放棄努力!不會愧對生命!“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這是作者在後記中寫的,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們通常能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那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

  “在拼搏中的追求,不單單是結果,還有奮鬥的歷程。”——這是人本質的真正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們銘記終生。也正如史鐵生所說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夢想使你迷醉,距離就成了歡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當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2

  當我第一次拿起這本書“平凡的世界”時,我認為這只不過是關於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的瑣事。但當我放下這本書時,我的心被前所未有的震撼了。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宏大而史詩般的人物小說,它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孫少安、孫少平等年輕人放棄平凡成為農民,走上自己的道路。書中還講述了孫少安和田潤業、孫少平和田小霞兩個人的愛情悲劇。

  稍暗和孫少平兩個年輕人繼續離開他們的家人為農民,農民幾代人放棄的時候,在這個時代的巨大變化,他們抓住每一個機會,終於走出了他的路。稍暗磚廠在老家開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利潤為自己為他人。孫少平最初打黃原小工,後來與田曉霞的幫助下,孫少平桐城大亞灣做煤礦工人,雖然寫的很辛苦,但她不僅擁有巨大的工資,有一個國王掌握了關注。成功步步走出鬥爭的兩個兄弟,他們不甘於平凡,追求理想,對生活的這種態度極大地鼓舞了我,讓我學會了鬥爭。

  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生活悲劇,是由於人禍造成的。孫少安與田潤葉的家境,加之家中的父母非常不同意,註定我們無法結合在一起,而孫少安的固執、麻木則加劇了他們發展之間的.愛情就是悲劇,好在透過他們倆最終可以收穫了自己的幸福。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也是悲劇,是由於各種天災造成的。雖然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經濟地位方面相差較大懸殊,但是對於他們仍堅持一個自己的愛情。不幸的是,一場洪水使兩人陰陽兩隔,但愛情相互依存。我被這兩段愛情這個悲劇精神深深打動,尤其是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悽美又純潔的愛情,這段美好愛情問題甚至已經超越了生死。

  世界平凡,不平凡的人生。現在奮鬥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一部作品,1986年出版三部曲中第一部,隨後兩部相繼出版。小說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全景式地表現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毫不誇張的說,這是一部宏大的作品,故事發生在那片黃土高原上。字裡行間透露出那種農民特有的樸實。他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就那麼真實的活在我們之中一樣,開啟一扇扇精神世界的大門,人生格局就此改變:空闊、寬容、堅硬、柔軟。他似乎總是在講述生活的不易,活著的艱難。但它又不僅僅是在描寫苦難,它透過展現那一個個小人物普通艱難境遇的同時,卻也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孫少安和孫少平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如果說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那麼孫少安則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兩個的人生更像是中國社會中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級經驗。

  這部書一共有110萬字,讀來卻沒有一種很累贅的感覺。倒是有種酣暢淋漓之感。孫少安13歲便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家裡有半癱的祖母,弟弟妹妹要完成學業,姐姐嫁了個不爭氣的丈夫需要幫扶,家中破敗不堪,負債累累。孫少安只好輟學,惜別了青梅竹馬的田潤葉。最初我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總覺得希望有情人終成眷屬,特別是潤葉和向前的不幸福的婚姻生活,我覺得孫少安和田潤葉應該在一起,但隨著閱讀的持續,我開始理解孫少安的選擇。對於孫少安來說,秀蓮似乎是更好的選擇。“老婆孩子熱炕頭”也沒什麼不好,樸實的秀蓮又何嘗不是最適合他的那一個?他們都是紮根於黃土地的實幹家,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來創造未來的日子。而田潤葉和徐向前的生活也漸漸的步入正軌。你可以說我這是苟且,但這樣的結果,即使是兩個有情人之間的錯過,我倒是並不覺得有什麼太過於可惜的地方。少安對家族的那種強烈的責任感讓他選擇了秀蓮,而事實證明,秀蓮也確實是那個,可以和他共患難的淳樸的“糟糠之妻”。

  文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少平的經歷。他飽經生活對他的磨難,有著年輕人對未來的憧憬和理想,希望擺脫命運的枷鎖。有著豐富閱讀體驗的他,不願意留在哥哥的磚廠中幫忙,而是獨自離開家鄉去外邊打拼。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是我理想中愛情的模樣。他們的愛情超越了階級與貧富,跨越了生死,是一種柏拉圖式的愛情。他們共同討論文學,談論理想。但這樣的愛情又不是虛無縹緲的愛情,愛情主人公彼此的雙方,都是腳踏實地的行走在這片堅實的土地上的人物。孫蘭香是孫少平和孫少安的妹妹,孫家四兄妹的經歷像是進階式的。孫蘭花是家裡最大的孩子,是個悲劇式的人物,似乎永遠的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生活上甚至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每每讀到,總不免唏噓感慨一番;孫少安讀了高中,在家庭的逼迫下過早的成長為一名男子漢,承擔起家庭的重擔,把生活過的也算是風生水起;孫少安見識廣闊,出走雙水村,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孫蘭香是家裡的第一個大學生,見識廣闊,思想獨立,不必過多揹負家庭的重擔,是走的最遠的那一個。

  其實這部書講述的故事就是簡簡單單的樸實的故事,沒有什麼太過出彩之處,敘事技巧也不像先鋒文學那樣講究,就是老老實實的按照時間的發展順序,一步步的記錄,一步步的描寫。但正因為這樣的樸實,這樣的平凡,會讓生活在那個時代和現在的我們產生強烈的認同感,不管生活在那一個時代,誰又不是那個拼了命也想要讓自己的生活再好一點的人呢?那個人是孫少平,是孫少安,是你,也是我,是生活在這平凡的世界裡的每一個平凡的生命。小說的結局是少平走向了惠英嫂的屋子,這兩個人之間,我不知道究竟有沒有愛情,但是卻有一種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抱團”之感。整本小說就這樣結束,秀蓮和曉霞都死去了,只留下少平和少安兩個人,田潤生和郝紅梅最後走到了一起,徐向前和田潤葉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生活哪有完美的呢?我們都不完美,但生活必須繼續。世界又怎麼可能總是順遂我們心意的呢?這本來就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我們也只是平凡的我們,但又有誰能否認這平凡的我們的人生,不是一部充滿激情,充滿熱血,充滿奮鬥的血淚史呢?致敬,平凡的世界,平凡而執著的我們,平凡而執著的人生。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4

  平凡世界,平凡人生。每天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向大地,普普通通勤勞忙碌的人們開始了一天的辛勤的勞作。日子雖然清苦、清苦的讓人感到寒酸,但在那個艱苦的日子裡人們從來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動腦子、想辦法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努力拼搏改變著自己的命運。

  肥沃而廣袤的大地上從來不缺少男人勞作的身影,他們光著膀子,挽起褲腿,被太陽曬得發黑的皮膚在汗水的映襯下發著耀眼的光。他們喊著號子個個爭先恐後麻利的鋤完了一塊塊土地,辛苦的土地勞作一點也沒有難倒這幫漢子們,當他們拿起毛巾擦去額頭的汗水,嘴角依然流露出幸福的微笑。彷彿今年豐收的場面就在眼前一樣。

  在這個貌似男人的世界裡女人們一樣扛起了鋤頭,毛巾裹頭挽起了袖子一點也沒有輸給男人的樣子。就是在男人們勞作完後會溫柔的遞過一碗水,只見他們端過碗仰起脖子一飲而盡後憨憨的一笑,好像是喝了蜜一樣幸福甜蜜。這樣平凡的場景在一次次重演,人們也就是在這樣的場景裡度過了一個又一個辛苦而又幸福的日子。

  舊社會一直遵循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傳統理念,重男輕女的思想一直很嚴重,很多地方一直流傳著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順口溜,女人們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別人,許多女性連自己的婚姻也無法自己做主,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切生殺大權都掌握在男人手中,丈夫可以胡作非為,女人卻不能有半點惱怒,很多因為包辦的婚姻所以沒什麼感情而言,稍不如意則橫加痛斥,動則拳腳相見幸福二字無從談起。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廣大女性無法獲得學習的機會,只能整天圍著鍋臺轉,對外面的世界更是無法知曉。1949年10月1日這是一個偉大的日子。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告訴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欣欣向榮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之林,工業、農業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國家的婦女解放運動也進入了嶄新的一頁。毛主席說“婦女能抵半邊天"廣大女性從舊思想裡解放出來,去除了包辦婚姻等一系列舊的思想和傳統陋習,她們一樣扛起鋤頭參加勞動、組織生產、背上書包學習文化知識。工、農、商、學、兵裡都有了女性的身影。像孫少安一樣拼搏有為的中華男兒有之,像田潤葉一樣敢愛敢恨,對自己的愛情、生活、有理想有追求的女子們更加有之。她們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緊緊的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回顧歷史在中華泱泱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漢子自古有之,花木蘭替父從軍一十二載,載譽而歸;花甲之年的穆桂英親帥三軍北擊大遼,為大宋王朝立下了豐功偉業;民族存亡的歷史時刻,中華兒女前仆後繼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戰爭,並最終取得了偉大勝利,抗擊日本侵略的歷史書和人民紀念碑上亦有趙一曼、秋瑾、劉胡蘭濃墨重彩的一筆。

  網路時代的今天,女性已經在許多領域和學科裡都有自己不凡的建樹,透過自身的努力實現著自我的價值。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說:在我們短促而漫長的一生中,我們在苦苦尋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與我們失之交臂。當我們為此而耗盡寶貴的青春年華,皺紋也悄悄爬上了眼角的時候,我們或許才能悄悄懂得生活實際上的意味著什麼......今日的生活與過往相比更多了一些紙醉金迷、燈紅酒綠,多了一些浮躁少了一絲平靜。老公是一個嗜茶如命的人,他常常一個人泡一壺清茶獨自品上一陣。他說人在草木間事事不可能盡如人意,工作的壓力、人情的冷暖、浮躁的人心都隨著一壺新綠一杯茗茶慢慢的平復。人生應該像茶一樣有一點點苦澀也有一點點甘甜,苦盡甘來生活才會更生動、更美好、更加韻味悠長。

  我們身處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的美好自然環境下,踏春踩青感受自然從你我做起靜下心來傾聽自己的心聲,用心去感悟放下一切苦累。“腹有詩書氣自華”每天去讀一本書,去學習、去思考、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5

  劇中故事線條繁複交織,眾生百態構成了上世紀70、80年代中國鄉土社會的萬花筒。其中主要人物是雙水村的貧苦農民孫氏兄弟,哥哥孫少安的現實主義人生與弟弟孫少平的理想主義人生,是劇情發展的主要脈絡。

  哲學家榮格說,文化的最終沉澱是人格。孫少安、孫少平都是鄉土社會中成長起來的農民,他們身上集中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優良的人格品性,明理、重義、友善、孝悌、勤奮、進取。所不同者,弟弟讀書較多,不安於禁錮在本鄉本土,因此無論鄉村的境況如何,貧窮也好,安穩也罷,他都希望走出雙水村,去往城市體驗新的生活,即便那種生活是陌生的、艱難的,甚至是屈辱的,他的心中都裝著一個不同於現狀的“世界”。

  從劇中,可看見同樣的“平凡”和兩樣的“世界”,“平凡”都是人們在生活面前的無力而頑強、無奈而堅韌,都是彼此在愛情、親情、友情面前的真摯和辛酸、悲喜和折磨;而“世界”呢?一個是哥哥孫少安的現實世界,一個是弟弟孫少平的夢想世界——其實那不是他的世界,而是城裡人的世界,所謂另一個世界。為著成全自己的世界,他們都經受著平凡的鞭打驅策,結果,哥哥逐漸走向了富裕的生活,而弟弟卻一直困頓於現實的窘迫。

  兄弟倆一樣的慷慨樂助,一樣的重情重義,而相對於哥哥孫少安,弟弟孫少平與同他相愛的女同學田曉霞,還多了一份對於文學、理想的熱愛,多了一重精神追求。然而,最終,田曉霞為施救落水者而遇難,孫少平因此陷入了極度的痛苦之中。這時,一個與現實主義作品完全不搭的浪漫的、科幻般的場景出現了,“外星人”出現了。孫少平與外星人的對話,也許是整個劇情的“眼”,探討了這個經歷了無數苦難卻又缺乏宗教信仰和終極關懷的民族,有關生命意義的話題。

  為什麼弟弟孫少平,他的夢想與現實總是那般水火不容?他的帶著理想色彩的世界為什麼如此脆弱?電視編導講述的雖是哥倆及其周遭人們的故事,但我確信,電視劇其實是對鄉村社會和農民整體生存意義的關懷,透過史詩般的宏大鉅製,意圖呈現中國一個特定階段的民情世風,揭示人們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以及相關的命運浮沉。

  孫氏兄弟及其雙水村村民的道德大體還原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本色,既有孫氏兄弟所代表的優良品質,也有眾多村民身上的文化劣根。隨著集體主義在農村的瓦解,“貪婪”這一被充分釋放出來的原罪動力使得原先的愚蠢者變得聰明瞭,懶惰者變得勤快了,忠厚者變得狡猾了,懦弱者變得膽大了,這種變化也改善了他們的吃穿用度。總體而言,反映了國家社會在這一歷史時期的進步,但人們普遍的道德流變以及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仍然在考問著這個社會。昔日的人民公社制度下,不乏滿嘴高義的偷奸耍滑者,今天的商品經濟大潮中,又多是公然唯利是圖的營營苟苟之人。如何防範偽君子,少出真小人?這顯然是一道道德命題。

  這部電視劇或可以啟發我們的思考——堅守著孫少平式的對於理想追求的其尤無悔,保持著孫少安式的對待生活的腳踏實地,將兩個世界打通為一個世界,即便生活依然平凡、沉重,也是更加美好的世界。

  道德的培育,需要一種不斷向上拉拽的力量,它來自榜樣的引領,也來自法治的託舉。所謂傳統道德,大致是這樣造成的,一是教化,一是刑罰。實施教化的是士大夫階層,主導刑罰的是統治階級。士大夫研讀經典,繼而言傳身教,他們不僅是經典的解讀者,也是踐行者和傳播者,他們透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實踐,樹立起道德示範標杆。一般而言,如果失去了士大夫始終如一的道德感召,那麼普通民眾經由物質刺激而擴張膨脹的物慾往往導致道德淪落。士大夫階層是保證一個社會的道德越過底線崩塌下去的防火牆之一,另外一堵防火牆在現代社會是法治,在傳統社會就是刑罰。

  在平凡的人生中,給予我們溫暖的總是隆禮崇德的人間真情,而製造生命創傷的,常常來自人性中難以測度的鬼怪精靈。建設一個物質豐裕而精神繁茂的世界,正是平凡人生的意義所在。

  路遙《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6

  放假了,我整個人似乎就鬆散下來了。只有每天早晨的晨練依然堅持著,但是最近一段時間讀書速度有點慢了。因為這段時間以來我都在認真看著《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然後結合書本看。一邊讀書一邊看電視劇,幾天下來都沉迷其中。彷彿自己也回到了那個平凡的世界裡,感動著人物的喜怒哀樂,也被他們那不怕困難,積極向上,昂首向前的生命力所打動。儘管是那個物質生活極度貧窮的年代,但是人們的精神依然是富有的。

  這裡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蘭香的故事。可能是自己當老師的緣故,對孩子特別敏感。當上小學的蘭香看到自己哥哥要娶媳婦,但是家裡一分錢都沒有,處處借錢。她雖然年齡小,但是依然跟著著急,但是她還只是個孩子,她沒有能力改變什麼。於是就每天省下一分錢,這樣從自己的生活費裡一點點攢,最後終於攢下了一塊錢。但是她不敢告訴父親,就對父親說:“這是我在橋頭上撿到的一塊錢。”當時的一塊錢能夠一個家庭生活半個多月,所以父親就特別著急,於是就對她說:“走,跟我到橋頭上去等失主,誰丟了錢不著急呀!”

  “但是你上工快晚了,我上學也快遲到了。我不去!”蘭香小聲怯怯地說。“不行,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要不然這學上了也白上,人千萬不能把路走歪了,咱們再窮,不是我們的東西我們也不能要。”看著父親那寬厚的脊樑,看著父親那堅定向前的腳步,她只好怯怯地在後面跟著走。

  就這樣他們在橋頭上等了一上午,父親逢人就問:“你丟錢了沒有?”但是等到的都是搖搖頭的回答。最後蘭香實在忍不住了才告訴父親說:“爸,其實這一塊錢不是我撿的,是我一分一分攢起來的。我是怕你心疼,才故意這樣說的。我把零錢和同學換成了整的,邊角還爛了一個小口,我用白紙把它粘上了。”父親看著這個錢,再看看懂事的小女兒,忍不住熱淚盈眶。他忍不住把蘭香那凍得冰涼的手臂放進自己的懷裡。然後對她說:“你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本來應該嬌慣一些,但是由於家裡窮,這麼多年也沒有給你扯過一件新衣裳,是爸沒本事,讓你受委屈了。”看到這麼懂事的孩子,真的讓我特別感動。

  再想想現在的孩子從不缺吃少穿的,但是就是缺乏這份懂事,這份懂得體諒父母的心。現在的孩子似乎永遠得不到滿足,家長給他買了新衣服,試穿一下都懶得動。讓他們學習就好像逼著他們喝中藥一樣,磨磨蹭蹭,提不起一點精神。

  每當家裡來客人,家裡總會做點好吃的。當客人走後,那點好吃的東西,家裡人都想讓蘭香嚐嚐。但是這時候家裡人誰也找不到她。她早就躲得遠遠的,她懂得家裡人的想法。她就想自己如果不吃,就可以省下給奶奶吃,給兩個年幼的小外甥吃。

  當看到父親為了哥哥的婚事愁眉不展,蹲在地上抽悶煙的時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悄悄地幫助父親餵豬,然後去山裡拾柴火。她只能用這些懂事的微薄勞動來幫助家裡,緩和一點家裡的緊張空氣。她從不當著父親的面撒嬌,她也從不要求什麼。她總是懂事地默默幫助家裡做著事情。她知道自己能夠上學這個機會來之不易,於是當別人去玩的時候,她總是在教室裡認真地學習。她知道自己的學費都是父親和哥哥一分一分從牙縫裡擠出來的。家裡的日子已經夠苦了,但是父親卻咬咬牙堅持著讓她和二哥讀書。於是懂事的她總是用優異的好成績來回報給家裡人。

  在整個故事裡,蘭香的故事並不多,也不復雜。但是她那份默默堅守的品質,始終感動著我。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歲月。我們的童年時代雖然不像這部電視劇那麼苦,能夠吃上飽飯。但是兒時的我們都是非常懂事的,都懂得體貼家裡的大人。放學回家之後,都會非常認真地完成作業,然後幫助大人燒火做飯,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

  時隔三十年,再看現在孩子的童年,物質生活對於孩子來說,已經到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地方。他們從不會為衣食住行而發愁,因為他們從小就被家長像放在籠子裡一樣精心呵護著。上學放學家長接送,他們從不自己走路。寫作業家長陪著,遇到不懂的習題,家長及時給輔導著。吃什麼家長就做什麼,從來沒有虧待過自己的胃。但是家長精心呵護的孩子,換來的又是什麼呢?卻是孩子的刁蠻、任性,不懂感恩。我們處在物質豐富時代的年輕家長,真的應該好好反思,如何才能培養出懂事、勤奮,懂得感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