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4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洛新中學王東風。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說多是農村題材,擔又不侷限於農村生活的描寫和城市"交叉地帶"發生的人和事。特別是著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透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這部小說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貸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讀後感《《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洛新中學王東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的現狀,在於歷史的延續,在於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另外一個方面,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裡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哪怕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然而,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2
敦厚踏實的黃土地孕育了生活在此的一代代的人。他們天性樸實,安於本分,他們率真坦誠,直爽實在,他們埋頭苦幹,辛勤勞作。黃土地養育了他們,而黃土地也禁錮了他們,黃土給予他們豐收,黃土也給他們旱澇災禍。
懷著一顆誠摯的重新讀完《平凡的世界》,不禁讓我感慨頗深。
全書鴻篇鉅製,以孫,田,金,三家兩代人為主線,展示了從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黃土高原上的變化,尤其是農村的變革。既寫了政治方面,在黨的左傾路線下,農村基層政治組織僵化,也有經濟方面,農民在改革開放後,各自探尋致富之路,也有愛情方面,不同背景的青年對愛情的追求。
主人公孫少平在高中畢業後便回家務農,目睹家鄉人們的落後愚昧,物質精神文化極度匱乏,理想與現實的反差,種種矛盾在他心中糾結鬥爭。最終他決心出去闖蕩,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做過民工,小工,煤礦工人,在經歷種種磨難後仍堅持自己的信念,堅持自己的精神的追求。雖然最後為救自己的工友而身體受損,他仍對未來充滿信心。
書中在許多方面都很能給人深刻啟示。給我感受最深的便是田潤葉,田曉霞,秀蓮幾個女子對待愛情的方式。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3
《平凡的世界》一本看似平凡的書籍,但是就是這本書對我影響巨大。是她,讓我再次以“平庸”的眼光看世界;是她,使我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她,讓我再次以平凡的眼光看待自己。也許你現在雲裡霧裡,不過此書確實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
記得書上有這麼一句話“最平常的一件事都可以顯示一個人人格的偉大”。其實我算是一個注意細節的男生,雖然有時候說話大大咧咧,但是我特別會觀察別人的細微表情變化,並盡力採取措施處理它。沒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過我是這樣來看這段話的。任何性格都是雙面性的,永遠不要輕視任何一種性格,萬萬不可鄙夷我們的出身,他帶給我們的財富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最平常的一件事都可以顯示一個人人格的偉大。記得有那麼一件事,文中貧窮的主人公讀初中時喜歡一女生,但女生喜歡校長的兒子,主人公的哥們很傷心,替他揍了那個校長的兒子,當時所有人都會覺得他會告訴校長,並把主人公他們開除,聯絡下當時中國70年代的社會背景,當然還包過這件事中的錯綜複雜。
出人意料的是,那位作風囂張的公子哥並未把這件事告訴學校,主人公也躲過一劫。這就是魄力,因為當時我也沒想到,也許你會覺得可能公子哥怕被打,不是這樣,這就是那位公子哥的思維方式,作風高調但內心細緻緊密,而且能忍,這就是大將風範。在我經歷的生活領域中有那麼一個人,平時生活特別節儉,他一個同學過生日,送禮物的話估計也會就表表心意,大家都覺得他估計也就不送禮物(因為以往都是這樣,過生日的人做東,其他人負責吃飯就行),或者在路邊隨便買點東西當做禮物,畢竟禮輕情意重嘛;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花了很大心思去準備那份禮物,也花了很大一筆錢(相當於他一個月生活費的四分之一),誰也沒有想到,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從此,我對他更是刮目相看。相信大家可能不太理解我的感悟,畢竟大家也不懂他們之間的種種,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想做他同學永遠的好朋友,僅此而已,僅是朋友,沒有任何“邪惡”的目的。自那以後,他們的關係更進一層。很簡單的一件事,所有人也就很快忘卻,但自那以後,他在我心中的人格瞬間巨大化了。我認為那得需要多大的魄力才能夠想到並且做到。那句話確確實實對我看待人生產生了顯著的良性變化。
當然不僅僅是一句話對我印象深刻,此書帶給我的正能量無窮,不管是情節的跌宕還是人物所呈現出來的真善美,都令我驚歎,感嘆作者路遙的文學功底,使我不自覺地就看了他的其他鉅作。文中主人公孫少平來自貧困的農村,後來透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對待人生的“真”,雖然最後沒有成就像讀者期待的那樣的一番事業,成為一個成功人士,然而那僅僅是讀者的需求,我認為主人公已經成為成功了,即使最終仍是一個煤礦工人但他無怨無悔,透過自己的奮鬥,敢於無視在列車上對他異樣眼光的人群,面對人群赤裸裸的歧視時仍舊笑看人生。
在我心中有一股“孫少平精神”,他奮鬥不息,堅韌不拔,始終堅守著勞動使自己變得強大的信念,對待感情更是透徹,面對已經大學畢業始終暗戀著他的鄰家女孩的直接的表白,他毅然拒絕,而更願接受已故大哥的遺孀,他懂得自己不能給予別人幸福就不要輕易接受,這是一種高度的人生責任感。對待愛情,他知道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條件去尋找終生伴侶;對待友情,他知道只有自己誠心待人,別人才有可能對自己以誠相待:面對挫折,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看待人情世故,他知道凡事不是一成不變的,包括人的關係……這就是孫少平,一個猶如螻蟻之輩極其平凡的普通人,當你慢慢讀懂他的時候,你是否會感到你自己是多麼悲哀,多麼地平庸。面對愛情,你只圖自我私慾;面對親情,只是毫無羞恥索取,從未真正地去將親情魅力巨大化;對待友情,愚昧地不敢去接受,很多時候只是毫無止境去質疑,有時候更是以小人之心地度量自己的朋友,沒有朋友,何來兄弟,可悲啊可嘆啊!
年輕就會犯錯,知錯能改就好。一切都不晚,相信這本書帶給我的財富會使我一生受用不盡!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4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已交得好運,但是,命運無常,沒有人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因此我們可以做的只有把握當下。
在《平凡的世界中》我親眼目睹了命運的跌宕起伏,有些事情發生的太突然,沒有絲毫徵兆,正如書中所說:“沒有永恆的幸福,也沒有永恆的悲痛。”的確,任何幸福與悲痛都只會持續一段時間,就像一朵花會綻放也會凋零,週而復始。但是沒有人知道它會何時凋謝,也許它剛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可轉眼間的一場夜風將它吹的支離破碎,早晨再來看時,只剩下幾片花瓣孤獨的搖曳。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要想使明天不留遺憾,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今天。
如今我們提倡做長遠計劃,反對急功近利,這固然是正確的,但是在做長遠計劃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當前的現狀,今天比明天更重要,只有能很好的把握今天的人,才能更好的利用明天。我們在為未來做準備的同時也要關注今天的發展。
在當今這個資訊發達,資源共享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萬眾矚目的物件,而任何一個成功的人都有可能一落千丈。李嘉誠說過:“如果一切有機會從頭再來,我的命運會如何不同?人生充滿著很多‘如果’,轉折點比比皆是,往往不由我們控制。因為命運還沒有給我另類的選擇,我成就今日的我。”我們不應該為失去的機會悲痛惋惜,也不應該盲目等待未來的機遇,而應將目光著眼於當下,努力發現,創造機遇,雖然“轉折點比比皆是”,但是能把握住“轉折點”的人卻少之有少。
命運無常,把握當下。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成天擔憂未來,今天你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明天的好壞,只有抓住今天的人,才會變得更加優秀。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5
前前後後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讀完了《平凡的世界》。故事並未因此結束,因為那些鮮活的人物,依舊在他們的世界裡繼續生活著。
全書沒有什麼華麗優美的語言,文字簡單到通俗易懂。看起來只是真實生活的寫照。作者透過一個個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來反映社會的人生百態。相信真正經歷過那段歲月的人能夠深刻地體會其中滋味。就我而言,小時候在鄉下外婆家裡度過了五年時光。文中的土炕,菜地,棗樹等等,對我來說是那麼熟悉而遙遠。農民的艱辛,受生活所迫的從不曾舒展的眉頭,太過真實。真實得不像是文學作品。你甚至會覺得,那些人物就是你的鄰居。
總的來說,書中所寫的未來是光明的,可又有種淡淡的哀傷。生活漸漸步入正軌,這是喜劇層面。悲劇因素也有。曉霞的離開自不必說,所有人都感到遺憾。我甚至覺得路遙是故意這樣安排的。以少平與曉霞的身份懸殊,他們幾乎不可能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唯一可以真實的,就是讓時光戛然而止,她永遠是年輕時的模樣,他們永遠是那時的甜蜜。與其讓故事落於俗套,不如就此定格。秀蓮因長期操勞確診癌症,這是可以想象來的,整日處於糟糕的環境中想健康都難。只是為什麼偏偏是她,這點作者並未交待。悲喜交加,才是生活。
少平回到了大牙灣煤礦,我不知道,他是否會一輩子都留在那裡,會不會跟惠英嫂一塊過日子,隱約覺得,他們之間已經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了。當然這僅僅是猜想。一直認為,少平最像作者本人,也許是原型也說不定。他若沒在橋頭攬過工,沒去煤礦下過井,就不可能有那樣貼切的感受。編是可以編出來的,只是但凡虛假的東西,總會有不真實的成分。
這一切未知的以後都表明,未來是不確定的,會發生什麼,你我自會經歷。不需要作者設定一個毫無懸念的結局。從這點來說,路遙無疑是聰明的。他將時間,交予每一個讀者去規劃去猜想。
你我都存在於平凡的世界中,抑或偉大,抑或渺小。輝煌與否,終是歸於平凡。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6
萬夫不當,氣衝霄漢,威震天下是英雄本色;大喜大悲,愛恨情仇,愈戰愈勇才是生活本身。
《平凡的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是改革時代的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圖景;是蕩氣迴腸的愛情史詩;或是孫氏兄弟不甘為命運的玩偶而自強不息的主旋律。我想在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而我為之深深折服的是孫氏兄弟默默承受人生的苦難,在痛苦和平凡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感受到生命的自強不息。
正如我們現在處於這個平凡的世界,個人,或是集體都顯得那麼渺小,微不足道。好像我現在日復一日,過著看似單調的工作。大家,你們覺的收費站單調嗎?每天的生活生活是這樣停止不前嗎?每天該如何存在,自己的人生該有怎樣的意義。不停的問自己,這樣做有價值嗎?或許可能覺得這樣的.生活和我們這樣的年齡不符。想象的青春是自由,奔放,勇敢的。在藍天下追逐夢想,在海浪中勇往直前。我期許著,渴望著有這樣的青春,內心湧動著,久久不平靜。
但是當我翻開書,我看到這樣的畫面。身上永遠穿這一件破爛的粗布小褂,外衣搭在肩頭,吸著自己卷的旱菸,獨自走在公路上。二十三歲的孫少安的青春就在這黃土地裡度過,他甚至沒吃過一頓飽飯。痛苦,煩惱,迷茫他的內心像洪水一般的泛濫。但是他不曾低頭,領著大家開荒地,建磚窯。其實為的就是一頓飽飯。那身破衣服不知被汗水浸透了幾遍,雙肩被鋤頭磨出多厚的繭,當眼神裡閃現的永遠是希望。青春可以是這樣,是踏實,勤奮,責任。
再讀孫少平,很多人不解為什麼少平堅持做一個煤礦工人,其實他是不甘於平凡的,走出村子,嚮往更好的生活。但是他更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我,做到最後,他的堅持使他成為一名工人。他開始是自卑的,他只希望也能和別人一樣領到乙類的飯菜,希望有個白饃或是黃饃,只是想要一份尊嚴。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的自卑裡的堅強讓我敬畏。青春可以是平凡的,可以是堅強的,可以是腳踏實地的。
對,生活是平凡的,但是我想說平凡不等於平庸,也許一輩子就是一個普通人,但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活著不只是為了活著,最平凡的人也得為他所處的世界而戰鬥。我的工作,我的青春在別人看來是平凡,但這也是我自己爭取而來,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才是青春的本色,是生活的價值。
或許在得到司機的一個微笑,解決一次道路障礙後的欣慰,看到暢通的大路,這才是我的生活價值。
青春炙熱的漿汁停止了奔發,取而代之的是肅穆山崗。
在平凡的人生當中,你回過頭來看,想讓你的每一步都是詩句的話,就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
或許現在你為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而無奈,而煩惱。難道你們會因此放棄生活,放棄夢想嗎?去抱怨現在所處的環境,慵懶的,甚至不負責任的生活。孫少平從黃土地到黑煤礦,看似沒什麼改變,但他得到他想要的生活。當一個攬工漢,所處的環境和咱們單位提供的環境有天壤之別,可他從未抱怨過,他努力去縮小和女朋友之間的差距,勤奮的活著,有責任的活著。
生活其實就這樣,單調,瑣碎,重複,但我們必須有最尊嚴的活著,有責任的活著。腳踏實地,實實在在,生活其實也可以是彩色的。因為充實,內心安穩。
來吧,讓我們活著,有尊嚴的好好活著。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7
要努力,不是為了要感動誰,也不是要做給哪個人看,而是要讓自己隨時有能力跳出自己厭惡的圈子,並擁有選擇的權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我眼中的平凡的人並不是渺小、脆弱的人,而是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自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平凡的世界》這一本著作帶著我走進了平凡的世界,遇到了一些平凡的人,也發生了一些平凡的事情。一片黃土地之上,生活著社會各階層的普通人,透過痛苦、挫折、勞動、追求、愛情和社會衝突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普通人在成長路上艱難曲折的道路。
這本書中一直在敘寫著孫少平生命中一件件平凡的事,這些事或許我自己及身邊的人多多少少都經歷過一些。孫少平是一位“攬工漢”,進城拉磚,用賺來的錢建窯燒磚,因為他追求努力,於是從攬工漢成為了建築工人,最後又當上了煤礦工人。也因為他不甘平凡,而盡心盡力幹活,成為了優秀工人。雖然平凡的他在後來的工作中遭受打擊,並且禍不單行,妻子被確診為肺癌,可他並沒有被不幸壓垮,又充滿信心與希望回到礦山工作。
我們的生活要遠比他幸運,無論從出身還是經歷。但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有時卻不能像孫少平那樣樂觀和努力,雖然他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可他卻追求著不平凡的人生。現在的社會,你不靠自己的雙手打拼是活不下來的,至少活得沒有尊嚴。書中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話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沒錯,無論什麼人,生活質量的好壞取決於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孫少平的勞動使自己強大的成長曆程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世上有且僅有一種成功,就是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付出自己的勞動才能收穫幸福,世上無不勞而獲的餡餅,所以勤勞和懶惰的差別就映射了以後的生活質量。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由三、五年前的選擇和追求決定的,而三、五年後的生活是由今天決定的。在接下來的日子,我們將陸續迎來中考和高考,要想在這個“戰場”上贏得階段性勝利,現在的每一天便是我們“磨拳擦掌”的時候。無需抱怨學習的辛苦,競爭的殘酷,何不想想,我們能擁有這麼好的教育資源和環境,這是何等幸福?而我要與這麼多人競爭,也正是因為我不是平庸之輩。
孫少平只是一位普通平凡的工人,卻活出了不平凡的自己,有著一個不同於尋常的人生。對啊,在這平凡世界中不管多辛苦多艱難,也應該感受生命的重量。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8
記得初識這本書,我並沒有太多的閱讀慾望。《平凡的世界》僅僅是家中的一種擺設,覺得定是一本無趣的讀物。可有一天莫名的想翻開這本看似黯淡無光的書籍,總覺得樸素的外表下,居住著另一個靈魂。
而看完之後,我的心情並沒有隨結局的好轉,而感到釋懷,在我眼裡那只是一種對命運無可奈何後的樂觀。內容如書名――《平凡的世界》,書中描寫著過去一對貧窮的家庭。在這家中貧困到連學堂教育都接受不了,其中少安考慮了家中光景,開始休學幹活的道路,面對家長的父母及弟妹們,早早擔起了家中重任,一夜之間便成了家中頂樑柱。而自身的窮人骨子裡的自卑也讓他拒絕了一往情深的潤葉,依然記得少安站在大樹下緬懷傷感的場景,彼此深愛卻無法相愛。
潤葉的那封情書終成了遙不可及的夢。當時社會的力量就是這麼薄弱,薄弱到連相愛的勇氣都沒有。我知道潤葉忘不了他,所以拒絕了一個個的熱烈追求,哪怕最後逃不過命運的統治,潤葉依然在等,或許也有失望,失望的是“我鼓去一腔熱血來愛你而你在逃,逃過了我對你的愛還有那顆收不回的心,只捨得留我一人”。或許是時代,讓這倆個具有家境差異的人無法相守,而後少平選擇了一個門當戶對的秀蓮。但潤葉,看似不起眼的角色,卻是我無比欣賞而又有些絲毫可悲的人物。勇敢、固執、就連遞情書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次心跳,都讓我覺得她,就是命運的英雄,哪怕最後“身負重傷”。
還有那年,每一次幾乎都最後一個來領白膜的少平,少安的弟弟,全身破爛不堪,卻博覽群書。每看一本書,就會與曉霞開始論天地、談時事、講國家。因為不甘成為日月照搬的農民。他努力,遠走黃原,幹過一天只有一塊五的搬磚工;接受過周圍的是非指點;住在沒有燈光的房間裡看著古往今來的書籍;他堅信,偉人都是需要吃苦建立。他不信命,成了“少安式”性格的翻版。與曉霞在《熱妮婭·魯勉採娃》之後擁抱,徹底打破了命運的枷鎖,哪怕兩年後的相約成了最後一次訣別。
當正如路遙書中所寫“凡事不是一成不變的,包括人的關係。”平凡的世界,充滿著形形色色,而我們是不是也應如少平一般,活著。帶著對世界的愛。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9
時間的流逝總是會改變人們的思想重心和審美,但是《平凡的世界》作為一部被譽為中國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著作卻從誕生之日起就激勵著無數的人們奮勇前進,讓平凡的人們在平凡的世界裡保持自我,獨善其身。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平凡,真實卻又偉大的作品。路遙為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在那個叫雙水村的小寨,有一對硬漢兄弟:哥哥孫少安和弟弟孫少平。哥哥孫少平為了那個貧困的家付出了太多,沒日沒夜的勞碌,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弟弟孫少平超越了他本身那個階級太多,他是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雖然出身貧寒,在一群富家子弟中卻始終保持著自尊,不改變大寫的“人”的本性;雖然生活艱苦,卻始終保持著讀書的習慣,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雖然遭遇不公,卻始終以平和的心態對待,試著理解他人的想法。這對兄弟及他們身邊的人們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和啟迪,一個破爛不堪的家因為他們的上進和相互扶持變成了雙水村最富裕的人家。
這本書我讀過兩次,第一次是在我最迷茫,最無助的高三,那個時候時間緊迫,抽出時間來看課外書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每一次我看不到前進的希望的時候,翻一翻這本書就會充滿了力量,因此,整個高三,這本書都在我的枕邊;第二次是來到大學不久的時候,在高考的牢籠下囚禁了這麼多年,終於得到解脫來到大學,獲得自由的我卻好像失去了方向,好像有些無所事事,甚至不知道做什麼,這個時候,我又翻開了這本書,書中的人物,情節燃起了我心中的鬥志,合上這本書,我似乎又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有三點:一是孫少平身上的自尊,二是孫氏兄弟的不懈追求,三是孫家的團結。
孫少平作為一個農家出身的少年來到幾乎全是幹部子弟的縣城學校上學,連吃一頓丙菜都吃不起的他在這些大魚大肉的城裡孩子們面前保持著自己的尊嚴,成為班上的佼佼者,在和後來與曉霞的交往中,他也超越了自己的階級,與曉霞保持著人格上的平等。物質的缺乏是無所謂的,我們內心的自尊才是我們最大的強大的本源。在我們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能夠保持他的這種自尊呢?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在各個崗位上我們表現出的人格,才是區分人的根本標尺。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有夢想的人都應該像書中的孫氏兄弟那樣,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孫家的每一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悲慘的人,遭遇著現代人們無法深切感受的痛苦,但是他們卻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把孫家發展成了雙水村最體面的人家。平凡的人們在環境,過著平凡的人生,卻可以一起創造奇蹟,
這本書讓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們都努力的去追求不平凡,這個不平凡可能是物質也可能是精神上的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雖然小說最後的結局是很無奈的,孫少平似乎無法擺脫命運的束縛,但是這不重要,在他追求的過程中,他得到的了不斷的提高,成功的超越了他所在階級。我們亦是如此,只要我們積極向上,努力充實過程,結果永遠不會太差。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0
人生在世,多少無奈,多少不得已。生存,有選擇,也就有了所謂的放棄。
孫少安的一生經歷的太多,他每天在人生的低潮高潮裡來來回回。為了生存,為了改變艱苦的生活環境,他開始孜孜不倦地幹活,成長讓他失去了愛情,而值得慶幸的是,他和秀蓮也算是“一見鍾情”,婚姻美滿的滋潤讓他嚐到了愛情的美好,妻子對他的愛與支援讓他大膽地去拼搏,去贏那屬於自己的未來。就這樣,潮起潮落。
你聽,風在哭泣,他在訴什麼,有一位質樸的農民遭遇暴雨了;你聽,風在歡笑,它為什麼笑?那位質樸的農民又開始奮鬥啦!幸福的生活永遠不會太過長久,接踵而來的又是命運無情的打擊。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在那麼貧窮的生活裡,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沖垮了少年堅硬的脊背,而他卻沒有哭泣,一直強忍著,在那場風暴中,我聽見他說:“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確,暴風雨更猛烈了,原以為賺了錢,一家人可以快樂的生活,妻子卻沒了。呵呵!是可笑,還是可悲。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之說,有的只是我奮鬥我成功的真理。我堅信,我們的命運有我們的行為決定,而絕非完全由我們的出生決定。”古人也有云:“我命由我不由天。”
孫少安用他的一生書寫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除非你放棄,否則你就不會被打垮。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在風雨來臨之日是怎樣的膽怯,更誇張的還有人去跳樓,這是對自己生命的不珍愛,當我們抱怨生活帶來的憂愁,有可曾會記得那些淹沒在歷史的泥土中的那些傳奇人物,他們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借鑑。所以,忘記一時的苦感,去尋找永恆的快樂吧!
孫少平和孫少安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是他們都想讓生活過得幸福些。為了美好的明天,他只能去打工賺錢,他唯一的好處就是上過高中,閒暇之時,給身邊的人講講書中的故事。每個人的成長背後,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而這個故事就是他和田曉霞的愛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可以命運之手一直在輾轉反側,又有誰能捉摸透呢?我很佩服田曉霞,他可以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只為相愛之人能夠相守,可惜“多情自古傷離別,好夢由來最易醒”。有人說:“為了救一個你不認識的人,而犧牲了自己,就一定是一個好人。”能夠在有生之年痛痛快快的愛一場,已經足夠了。
愛人的離去打碎了一場繁華的美夢,命運由著太多的替身,而我沒卻看不見。用一份樂觀的心態去看待,就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一段感情的結束意味著另一段感情的開始,人也不能總沉溺於過去,這樣永遠都走不到未來,我慶幸孫少平沒有這樣,田曉霞的出現是他一生中做美麗的時光,而失去了就是失去了。
在孫少平身上,我又看到了一句話:“事實的真實本不以我的意志為轉移,哪怕我不情願,卻又能改變什麼呢?”龍應臺曾在《菩提本非樹》中說過一句話:“人生就是一條線往前走,沒有什麼好遺憾的。”是啊,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其實這本書我最關注的是李向前很田潤葉。我很少見到像李向前這麼痴情的人,而他的婚禮除了一張結婚證,什麼都沒有。沒有田潤葉的日子他度日初年,借酒消愁。後來,他殘了,而此時潤葉卻回到了他身邊,我想起了《錦瑟》裡面的絕唱:“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當一個人終於盼到了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那一天,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人生有太多的記憶,我們無法釋懷,是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給予人的一份特別的物。
我希望會是那麼一個因平凡而不平凡的人。願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卻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1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一本由路遙創作的長篇小說。這本書一中國七十到八十年代為背景,講述了當時普通人的故事。整本書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這兩兄弟都在為了自己,為了家庭奮鬥著。但他們兩個奮鬥的方向並不完全相同。下面我來說說他們兩兄弟的奮鬥的不同。
先說說孫少安。孫少安在上學時,家裡十分貧苦,父母都十分勞累,於是孫少安在小學
上完後便輟學給家裡幫忙。他希望弟弟孫少平和妹妹孫蘭香能好好上學。他不叫苦不叫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長大後,他接著為了家庭奮鬥,幫著做農活。他去省城打工,每天都撿菜市場賣完後扔在地上的爛菜度日。後來回到雙水村,開起了磚廠。他的奮鬥得到了回報,他的磚廠開了起來,生意紅火了起來,賺到了一些錢,但他卻還堅持不分家,最後在父母的勸導下才不情願的分了家。但在分家後,他還是為了父母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好東西先給父母享受。孫少平的奮鬥就是為了家庭的生活過得更好,希望家裡能更富裕,能更幸福。
再來看看孫少平。孫少平在哥哥孫少安和父母的支援下上完了高中。孫少平的眼界要比孫少安的開闊的多,追求的東西也有所不同。孫少平要的不光是家庭能更富裕,他更想要走出那個小村莊,到大地方去奮鬥。當他失去了當教師的資格時,他只好回家幫哥哥孫少安種地。但他不想要這樣的生活,於是他不顧哥哥孫少安的勸阻,毅然走出了那個小村莊。他在外面的大城市奮鬥,雖然他的生活比在雙水村更苦,但他一點也不後悔,一直堅持著,奮鬥著。他為了家庭很捨得花錢。在聽說妹妹蘭香考上大學後,他為妹妹準備了很多東西,讓哥哥孫少安很不好意思,讓蘭香十分感動。他在大城市能見識到很多東西,能讀到田曉霞給他帶來的各種的書,這讓他的內心越來越豐富。後來他在煤礦上受了重傷,傷好後他又毅然決然地繼續來到煤礦奮鬥。孫少平的奮鬥就是為了能讓自己走出來,能見識到更多,。他更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財富。
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的奮鬥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我更喜歡的是孫少平的奮鬥。我認為人不能只追求物質財富,人的精神和內心必須要強大,這樣才能信孫少平那樣樂觀面對生活,不受外界的環境所影響。但他們兩個的奮鬥都值得我們去學習。他們奮鬥不光為了自己,更為了自己的家庭。我十分敬佩他們的奮鬥的精神。
不管怎樣,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都都非常值得我們去尊重,他們奮鬥時的不怕苦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現在也正值奮鬥的年華,我們不能怕吃苦,我們現在的奮鬥是為了以後我們能有幸福的生活,能報答父母,能報效祖國。希望我們不要荒廢這幾年,像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一樣奮鬥。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2
最近重讀了路遙的著作——《平凡的世界》,給人的感受和二十年前讀它的時候一樣,依然令人感動。這部一百萬字的長篇鉅著,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讀起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
一部好的作品會照亮人的一生,使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得到昇華。《平凡的世界》裡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那種屈辱苦難和艱辛的生活,正好與我曾經的心境和處境產生共鳴。我好像跟小說裡的人物一起生活過,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都那樣鮮活的與我的生活交匯融合。每一個平凡的人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我曾經為我下鄉時所受的苦難而耿耿於懷,但是讀了《平凡的世界》之後,與孫少平的那些關於奮鬥、堅強、忍耐的精神比較,卻相形見絀,《平凡的世界》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做為一名普通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自己才能成為自已生活的主人。
在《平凡的世界》裡,精彩的情感故亊撐起了平凡世界的一片絢麗天空。塑造了很多個性鮮明,形象感人,富有立體感的人物形象,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善良,這是作家心靈的折射。少安與潤葉的愛情,潤生與紅梅的愛情,少平與金秀的愛情,潤葉與福堂的親情,曉霞與福軍的親情,李向前與李登之的親情,少平與金波的友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潤葉與曉霞的友情——這些人與人之間的愛情、親情、和友情的一一展述,使我們在這些平凡的人身上體驗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故事是這部現實主義小說中最為浪漫的一道彩虹,他們讓我們知道真正的愛情是超越門第,超越貧富,甚至超越生死的。雖然他們的社會身份有著巨大的差異,但在思想上卻達到完美的融合。他們被彼此的氣質所吸引,在海闊天空的思想交流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而後又在更深的理解中將友情昇華為愛情。這樣的愛情穩固而堅貞,能夠經受歲月的磨礪而煥然如新。可是,現實就是如此無情,在所有人都豔羨他們的愛情時,田曉霞卻在採訪黃原發洪水時因救人而溺水犧牲了。這確是令人感到悲哀!正如路遙在書中所說:“最令人痛心和難以接受的是,當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時候,卻猝然間凋謝了。人類之樹誰知凋落了多少這樣的花朵,冷落成泥,只有香如故……美麗的花朵凋謝了也是美麗的。”
把生活的苦難、殘酷和卑微描寫出來,是路遙的特色,許多作家都能這樣做。而能夠把年輕人的貧窮和窘迫寫得此無辜、純潔甚至可愛,這才是路遙的不同凡響之處。只有明白了作家對貧窮的這種詩意的態度,才理解路遙的作品。而路遙難能可貴的是,當他成名以後,他並沒有忘記過去的苦難,而是更加猛烈地把過去思考的東西噴發出來,所以才有了《人生》到《平凡的世界》這樣的跳躍。《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因為他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直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體驗著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後讓人很受啟發,回味無窮。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3
翻開卷首,迎入眼簾的是一頁燒錄逝去光陰的照片,他的生命被銘記在時光之影,永恆定格在書卷之中。從他深邃又剛毅的眼神中,可以感受到他是一個對生活有獨特理解和思考的人。當看到作者簡介42歲就病逝,更使我內心深處無比敬仰,是他在1988年完成了百萬鉅著《平凡的世界》至今可以看得到色彩感受到溫度的人便是路遙
在正文前一頁,有這樣一段話,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這是作者著書的情懷和精神內涵,而書的結尾這樣記錄到,準備:1982-1985年,完稿:1988年。從準備到完稿長達6年。這本書作者傾注6年時間精雕細琢,這一份鍥而不捨的執著包含了太多對文學對生活充滿熱愛的情懷。就作者本身的頑強毅志品質足以使人感受到一種力量,歷時6年使他蒼老,但其精神永不磨滅。他經歷的貧困、挫折、病痛,然而並沒有被命運的遭遇而俘虜,反而堅持不懈頑強的活著,矢志不渝的堅持創作直至死亡。這部靈魂之作《平凡的世界》讓我對人為什麼活著,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書中主人公孫少平讀書的經歷讓我很受感動,在微弱的燈光下、在貧瘠荒涼的土坡上,在沒門窗的牆角里讀書,甚至在打工期間背石頭,脊背被壓爛趁著雨天不出工,懷著顫慄激動的內心,在爛被子裡認真讀書,他有一個遠行的夢,他也是一個尋路人,在旅途中,他所遇到的人,都在改變他的心智,這便是成就他非凡的源泉,敢於突破敢於鬥爭敢於抉擇,懂得生活,自始至終他都沒拋棄他遠行的夢。
書中的另一個主人公孫少安在6歲,他從此便開始了一個農村孩子的第一堂課勞動。他的故事就這樣拉開了序幕,在沉重的生活面前,他勇敢的扛起家庭重擔,時時刻刻為親人著想,他的堅持,他的敢於思考,勇敢擔當,在當時社會背景思想及環境的條件下,艱苦創業失敗了又重新開始,起初連娶媳婦都沒錢沒家的人,直到最後成功。很多時候,環境迫使我們改變了自己,而最後又是以人的精神和毅力,改變了生存環境,這一個過程,簡單到複雜到平凡的結束。這種細微的變化,無時不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平凡的世界》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而這力量就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讓我從對當下的生活中,找到了活著的意義。肉體以外還有我們的靈魂,驅使肉體奔波在塵世間,困頓的是沒有意志,一個沒有毅力的人,最終會流浪於歲月,淹沒於歲月,有時候看不清遠方的路,有時候夜很黑,有時候沒有路可走,有勇敢的心,就會永遠在路上。
《平凡的世界》的讀後感14
讀完《平凡的世界》後,我才真正懂得了生活的真諦,知道了這本書為何能改變中國千萬青年的命運,它為何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這本書向我真正地打開了與另一個世界溝通的大門。
讀完這本書後,才發現原來一個人最難戰勝的永遠還是自己。但有時,克服自己內心的自卑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為成功而拼搏的路上,有自卑相伴有時並不會感到失落與恐懼,只要正確地去面對他,勇敢地去直視他,轉化為自身堅強的動力,那麼自卑過後必然就會坐擁勝利,自卑過後,也有凱旋的歌兒。
書中雖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但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孫少平。他真正體現了書本的名稱,他很平凡,只是一個受過高中教育的普通工人,但他一生的成長經歷,卻反應了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的生活現狀,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信心,但往往又對生活感到無奈。他透過自學達到了大學生的水平,但他永遠也只是一個工人,無法改變現狀。
作者賦予了他許多別人夢寐以求的優點,讓他既腳踏實地活在現實中,又可以跳出現實,展開宏偉的想象。他家境窮困,但他沒有讓自己的理想消失。要知道,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意志消亡,儘管他在逆境之中有時也表現出了自卑和懦弱,但他並沒有退縮,那種努力戰勝自我,在想要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的堅強讓我由衷得感到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精神。
作者在這部小說中都是寫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他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作者從小處著眼,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出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正是透過對這些平凡人物的描寫,反映出人性的善良,醜與惡。人性的醒悟就是要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但我們又從故事中看出人們的不平凡。比如孫少平,他僅管吃穿破舊,但他懷著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他有男子漢的氣魄和錚錚鐵骨,他可以捲縮在破舊的被窩裡,就著昏暗的光線讀書而且樂在其中,他可以前一秒是工人,換一身衣服下一秒就變成了文雅的書生,和田曉霞談論高雅的文學。
《平凡的世界》讓我認識到,在平凡中也會有偉大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