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熱】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熱】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只有勞動才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不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崇尚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平凡的世界》中不乏這樣發人深省,給人啟示的語句,這也正是我最近陶醉於其中的原因之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以七、八十年代年改革初期為時代背景,反映了改革期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經歷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轉型,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陝北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孫氏兄弟不甘於隨波逐流,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身價值,譜寫出自強不息的命運旋律。

  孫少平作者賦予其堅韌的奮鬥者和精神家園守衛者。他擁有出身農門而不甘於農門的抗爭意識,在小農意識的海洋中掙扎而出,到城市中主動挑戰別樣苦難磨練自己,在對自我思想的不斷剖析中逐漸繪製出生活的藍圖,挖掘人生價值、體現自我。而作者的一句話也深刻印在我心中:“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課程”

  少平之所以能夠在苦難中不斷的成長,是他身上一直擁有一種獨立、自尊的意識。正如眾多讀者給予他性格的闡述:“他視苦難是一種哲學,大的幸福源自透過的勇敢的碰撞所激發出的生命之光,沒有痛苦的幸福是淺薄的,卑微的幸福。”在孫少平給妹妹蘭香的信中也有所體現:“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上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此外,貧苦的出身和周圍的環境刺激,給予其外在的前進動力。

  孫少安,孫少平的哥哥,書中的又一靈魂人物,“留守精神家園耕耘不平凡人生”是一位讀者對其的開篇點評。在文中,孫少安以一個,好兒子、好丈夫、擁有發展頭腦的留守農村的奮鬥者形象展現給讀者。少安是有頭腦的農民企業家,在起初的分田,他能想到平滑過渡,田地按品質分類組合,之後再農耕至於發展磚廠。少安是堅忍不拔的領頭人,在磚窯有很大發展時,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的損失,打擊並未能擊垮少安,只是使得他更加成熟,更加睿智。

  書早已放下,然而其中一張張面孔湧入腦海,久久揮之不去,此時此刻又讓我想起書中一句話:“生活不能等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在這個社會上,到處都是平凡的人,怎麼樣才能變得不平凡呢?需要有夢想,我們需要不甘於平凡,要抓住一切機會去改變。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怎樣才能變得不平凡,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每個人都是社會上平凡的人,怎樣才能變得不平凡呢?每個人也都想過富裕的生活,可是貧窮始終伴隨著我們。

  很多時候生活都是公平的,你強烈想要得到什麼,花大量時間去做,也都得到了。你不怎麼強烈想得到的,沒花太多的精力也就沒有得到。《平凡的世界》的人都是有夢想的人,有夢想的人也註定是不平凡的人。我家是農村的,見過很多人為了賺錢,往往要付出很多汗水,有些甚至還要付出健康,才能有微薄的收入。於是我經常向他們說,做些什麼生意,種些特別農作物,搞些什麼創業創新。他們大都一臉茫然,覺得不行,都是不願意改變的人。他們安於還可以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還可以解決溫飽問題。有閒暇時間,也就休息休息,或者種些傳統作物自給自足,沒有改變的願望,也沒有賺錢的夢想,所以他們就只有一直平凡。

  以前,我的一個親戚說要和我合夥開公司,因為擔心風險,中途停止投資,讓我投出的錢收不回。有一個創業者寫了一篇文章說:如果沒有足夠的財力,千萬別回農村發展,農村裡的環境會比你在城市裡面臨的更嚴峻。我現在是百分之百地贊同,農村的環境會使公司更缺人才,更不好辦事。

  據說馬雲當年輟學時去蹬三輪車,撿到一本老外遺留在三輪車上的書,這本書就是《平凡的世界》。他本身就是很有夢想的人,當他看完這本書時他決定要去復讀,重新參加高考。確實我如果當年早點去看《平凡的世界》,看到孫少平謀生的艱難與無奈,我也會深深地害怕生活的艱難,不會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孫少平也是有夢想的人,但是他缺少機遇,所以在我們還可以擁有機遇時,就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善於抓住人生中的機遇,才能實現夢想。

  凡屬有夢想的人都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即使她處於平凡的世界。夢想會使她去改變!去創新!去抓住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機會!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有人說,《平凡的世界》是中國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確,兩本書在很多地方是相通。主人公的信念都一樣堅韌,百折不撓。在作者筆下,在平凡的世界裡,有一群敢於奮進,勇於進取的年輕人,代表了那個時代的聲音。

  書裡是對於新農村的全景式描寫,突出了從以前的農業模式向新的經濟形式的轉變,是改革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各具特點的青年人,他們是整個時代的代表,是整個時代的主人公。作者尤其圍繞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侷限,最終獲得事業和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著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人生苦難所展現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

  當然了,孫少平更是路遙先生筆下塑造最成功的一位人物,作為那個黃土高原上有著成熟思維,腳踏實地,重情重義,忍辱負重,不卑不亢的少年,那種不斷以上進求尊嚴,從不好高騖遠的情懷也深深的打動著我。是啊,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我們生存的現實年代,每一時刻都在告別貧困的困擾,可生存環境的改變,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面對不斷湧現的新課題,在普通人的視線裡,生活似乎也不是那麼平坦得一馬平川。面對新的困難,一樣會有新的無奈;面對新的理想,一定會有新的彷徨;面對新的世界,也一樣會有新的自卑心理在作怪,人類的懦弱是本性,任何人都不能逃避。人類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旅途中,只有在困難和挑戰面前,積極的去面對,才會有發展,才會有未來。困境裡的自卑,無奈中的反抗,積極中的進取都是文明進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激勵因素。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

  最後,希望我對《平凡的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能讓大家以一種愉快地心情去面對今後的生活,即使有苦難來臨,我們也要支撐起自己弱小的雙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後悔,畢竟這就是人生,畢竟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平凡的世界,我們都在期盼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一直以來我偏愛看一些死去的人寫的東西,我覺得這些書或散問或筆記至少經過時間的篩選,到現在都能存在就是一個證據。所以較少看現代的,在一個比較偶然的機會下有幸閱讀了《平凡的世界》後,雖談不上蕩氣迴腸,卻令我呆呆地思考了半天。平凡的世界,是的,我們的人生可能很平凡,我們的世界也可能很平凡,不平凡,不簡單的,是人,是我們自己^

  路遙用深厚的基礎,描繪了多個人物的性格,不失客觀地書寫了那個時代,和那個時代下各種小人物閃爍的人性光芒,我無心去理會別的,使我震撼的,是孫家兩兄弟,和他們的戀人,農村與城市雙重撞擊下的各種美德。

  無疑少安與少平如果在同樣的環境下,讀一樣多年的書,他們的各方面幾乎是驚人的相似的。但是命不由人,少安13歲就開始了當時看來永無止境的苦力活,而少平在大哥的幫助下讀完高中,就是因為讀完高中!他們的人生觀在幾乎相同的時候又幾乎完全不相同!少平追求的.是一種理想,他與錢財無關,與前途無關,只是一種美好的夢想,只是不甘心一輩子與土地依伴的心理,這是我的理解,因為我自己正處在這樣的掙扎。路遙寫得如此深刻,寫得如此真實,身為80後,不看<平凡的世界>,實在是一種遺憾。這句話可能有廣告的嫌疑,呵呵。

  少安是一種比較老成的性格,這是由於他身為兄長的一種天性。當了老大,血液裡總有一種照顧小弟小妹們的情感,我家族的大伯當年也是如此,少安!就象我父親的義弟,我的叔叔,他們這類人,勤勤懇懇,不怕苦吃,只為了家裡的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至於自己,無所謂。他們可以說是自私的,因為他們只為了家人,親人。他們卻是偉大的,因為他們的精神境界在這個年代已經很難尋找。少安面對愛情時的退縮,膽怯,可以說是理智的選擇,雖說貧富懸殊已不是問題,可是要看你懸殊到如何的境界。我不可以想象潤葉可以象秀蓮一樣下地幹火,燒磚,磨滿手老繭,整天灰頭土臉,少安如果與潤葉結婚,幸福的期限不會超過一年。

  這本書裡的人物形象無數,輝煌的人物性格也是繽紛至極,讓人恨不得一個一個地讀到骨子裡去。強烈推薦。特別是少安與少平,或許能讓我們懂得,人,為什麼活著。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創作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書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黃土地的世界,這裡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們在這個荒涼的土地上貢獻了自己的一生。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在這裡,人性的自尊、自信與自強,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而書中最引人感動的,是孫氏兄弟不甘為命運所屈服,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自強不息的命運主旋律。

  當我們望著苦難的時候,我們心裡是否有足夠的勇氣面對,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如果天真的塌了下來,我們真的有力量為我們心愛的人扛住嗎?或許我們做不到,我們的日子充滿安逸,我們無法打破命運的枷鎖。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人們的自卑與懦弱。相反,我們要學會欣賞。那種渴望戰勝自我,重塑信心所表現出的執著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那麼的平凡,而所有的堅持又是那麼的不平凡。從牙牙學語到開始記事,從少年到青年,我們在成長中思考。我們成長,可以不去成功,因為我們平凡,但我們不會因為平凡而放棄追求,因為追求會讓我們成長。

  一個平凡的人會感到被生活的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淪!路遙先生在書中寫道:“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但結果不論是悲是喜,值得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上活了一場。”我認為,人要主動面對生活,用自己的不懈奮鬥去把控生活,而不是等待別人來安排自己的人生。只要曾經努力爭取過,無論結果怎麼樣,自己都無愧於心。

  我們只不過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可世界就是由千千萬萬個我們這樣的平凡人撐起來的。早晨,環衛工人滿懷信心地揮動著掃帚,把原本髒亂不堪的大街收拾得井井有條。正午,送貨小哥頂著猛烈的陽光,把貨物按時送到每家每戶。深夜,當人們熟睡時,人民警察還在為了偵破案件而徹夜奮鬥。這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工作的人,又是多麼不平凡!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我堅信,只要我們有著堅定的信念,有著堅忍不拔對抗困難的精神,有著敢於拼搏的熱血,平凡的我們,依然可以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偉大的生命,不論以何種形式,都將會在宇宙間永存,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的人類,也將繁衍和發展。可是生命對於我們來說又是那麼的短暫,不論是誰,總有一天都會走向自己人生的終點,死亡,這是人最終的歸宿。

  初讀路遙先生的這本書,內心就被黃土高原的蒼涼與厚重所震撼,路遙筆下的黃土高原與都市是不同的。那裡的世界是淳樸的,也是粗放的。書中講述了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耕作的情景。雖貧窮落後,他們卻不卑不亢,苦並快樂著,給人一種頭頂青天、腳踏黃土的踏實感,這種樸素與純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書主要圍繞主人公孫少平一家生活的變化、雙水村的變遷,以及孫少平孫少安兄弟為理想不斷奮鬥的歷程來展開描寫,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孫少平,這個默默承受人生苦難卻從不放棄的鐵骨錚錚的有志青年。雖貧苦,卻從不自卑;雖潦倒,卻從沒停止追逐夢想的步伐。他不甘淪為命運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激勵著他到外面的世界闖蕩,這種在沉重的生活壓力下尋找個人的價值、自強不息的精神,構成了一個在平凡世界裡卻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貧困的,卻是溫馨的;他的愛情是遺憾的,卻是甜蜜的。即使最後為了救人毀容也不能動搖他那顆年輕的,與生命抗爭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孫少安,從小就揹負著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並且帶領雙水村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其中的艱辛與困難難以想象,但憑藉勇氣與勤勞渡過了難關,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實在可敬。

  品讀這本書,我對生活與苦難有了新的認識,由衷地敬佩孫少平兄弟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那個平凡的世界孕育出了這種不平凡的人,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即不簡單。

  反思當今社會的年輕人,實在是慚愧,一些人遇到一點困難就自暴自棄,輕視生命,絲毫經不起生活的考驗。我們應該學習生活中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最後,以路遙先生一句話來說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無止境的奮鬥,只有認定了目標,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平凡的世界》,一本平凡的書。無論人生多麼大起大落,到最後,總是要歸於平淡,因為那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到了我們這個年齡,十七八歲,剛在不知不覺中走過了花季,又在懵懂中迎來了雨季。

  在這轉變中,不能說我們失去了青春的熱情,但是我們也都進入了人生的多雨期。更多的挫折,學習的、人際的、情感的,很多方面我們都開始前所未有的經歷。而我們的思想從這些經歷中得出的不同感受,不同啟示和不同教訓,將決定我們今後人生的軌跡,是平緩,抑或是跌宕的。

  我們中,大部分人,選擇了——平凡。

  《平凡的世界》中描述了少平等人從青年到成年所經歷的風風雨雨,生動而切實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這本書將不同人物的不同思想也表現得淋漓盡致。田福堂,作為農村基層幹部,有時想為大家做些好事卻因條件限制而無能為力,有時因為自私的心理什麼都不想做卻緊緊抓住權力。孫少安,作為一個貧困家庭的重要勞動力,頂著生活的重壓,努力賺錢,想的只是使生活好起來。田福軍,作為思想深入的高層幹部,一心為人民謀利,盡職盡忠,恪守原則。

  還有很多,田潤葉、田潤生、郝紅梅,他們的經歷都是我們感慨萬分。

  最令人感慨的,當然是我們的主角:孫少平。

  由一個羞澀靦腆的貧困少年長成一個勤懇剛強的男子漢,這中間,經歷了多少波瀾,多少狂風巨浪啊。背井離鄉出門做苦工,遠離親朋去挖煤,曉霞的犧牲,意外的礦難,作者,哦,或者說是老天爺,給他的每一筆都如此深重,深重到我們無法承受。

  然而,他承受住了。無論多麼艱苦,體力的,精神的,無論是多麼殘酷的艱苦,皮開肉綻的,悲痛欲絕的,呵,他都挺住了。留下了一身的痂痕,也練就了堅不可摧的思想堡壘。每一次,幸福似乎都唾手可得;每一次,幸福卻都在唾手間灰飛煙滅。

  最後一次,幸福在他自己手中。他放棄了。但是那幸福是我們所謂的幸福,是我們所認為的幸福,而在他心中,那也許不是幸福。所以他選擇了平凡,他所需要的幸福,不是歌舞昇平的,是平平淡淡的。

  我們中間有很多人把平凡作為夢想,其實這也是合乎常理的,而不必為自己感到難過。生活的平凡與不平凡只是相對而言,我們所需要的,是像書中所說的:坐上生活的馬車,拿起鞭子趕車。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有些人一生都在追求榮譽與地位。在他們的世界中他們厭惡平凡,他們希望追求高大上的生活。但其實正如張瑞敏所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在《平凡的世界》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平凡的世界》一部偉大的鉅作,它為我們解說了平凡與苦難,詮釋了生活的真正意義。在那個溝壑縱橫的高原上,生活著一群黃土般平凡的人。他們演譯一幕幕生死一別,悲歡離別的場景。或喜劇,或悲劇。在這本書中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驚險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畫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

  孫少安,一個對生活有著滾燙熱情的人。他深深愛著他的家人,不僅為他們撐起了一個飄浮慘淡的光景,還要處處擔當起家人的情感依賴。在我的心中,他是仁愛至善的守護者。他超越了農民自私自利的一面,懂得為他人著想。正是這種樸素的精神,使他在平凡中閃耀著不平凡的光輝。

  孫少平,一個積極進取,敢於拼博的青年。他雖生於農村,雖學習艱苦,但他仍積極向上,對生活充滿希望。這部小說勾刻出他求學、成長、奮鬥、成熟的經歷。作者運用了史學家的方式記錄了一個時代。從這點上來看,一沙一世界。一個人既是一個社會,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從一個平凡的青年身上看到一個平凡的世界。

  這真的是一部很平凡的作品。真的!太平凡了。讓我覺得這些人似乎生活在我的身邊一樣。每次讀這本書時,我彷彿與書中的人物進行著心靈的對話。路遙先生寫道:曉霞被洪水帶到大海,化作海的女兒,在天空中微笑。是的!曉霞死了,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一個多麼美好的人啊,一個有著顯赫地位卻又不顧一切去愛的偉大姑娘。她在一次採訪中英勇犧牲了。她與少平的約定還未實現。讀到這裡,我彷彿聽到少平心碎的聲音。生活啊,為何你如此殘酷?

  但不管怎麼樣,這本書還是在我依依不捨的心中結束了。在結局的那一刻我很平靜,沒有過多的遺憾或喜悅。確實一切都平淡結束了。但平淡結局卻蘊含著對未來的嚮往與追求。蒼茫大地,芸芸眾生,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生活在這個幸福時代的我們雖然沒有經歷太多苦難,但是我們的世界也不是平凡的。

  對於浩緲的世界來說,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平凡的,但是每一個平凡卻不一樣,《平凡的世界》一書給我們展示了另一個時代的生活。這部著作,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上描述了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與我們現在生活相類似卻又不同的黃土地世界。書中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生活中平凡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喜與悲。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著苦難有著深切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遂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到“非洲人”時代的攬漢工,他經歷的是難苦的人生歷程,然而仍然在痛苦中磨礪,他對這些歷程形成了一種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孫少平,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啊?其實,他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窮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如果生活需要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受的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的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的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最後,我只想說《平凡的世界》講的是一群平凡的人的生活,我們每一天過的也是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演繹著一幕幕平凡的戲劇。仔細瞧瞧,我們中間哪位是孫少平呢?也許,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孫少平。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或許你曾經自命不凡,你相信你會在世間幹一番轟轟烈烈,名垂千古的事情。可是當時間一分一分抽離,留下你徒留悲嘆。這眾人構成的世界,你忙碌於各種瑣事。日出日落,你掙扎過,但最終發現,生活就是普普通通的樣子。

  你成熟那幾年一定很痛苦吧?終於,你要和生活和解,你要承認生活的平凡。對於很多人,這不下於承認死亡。收起驕傲的夢想,仿若戰士折起戎裝。或許,今後在平凡的執著中會達到生活的另一個高度,但是放下夢想的那一刻,你並不知道,也無從知道。

  平凡的世界,這其中更多是平凡的你我。路遙透過小說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完整的世俗世界。這個世界中沒有戲劇化,一切都那麼自然而然。這部小說不像小說,更像是貼身生活的直接描述。從作者的筆下,我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生活總會給予你應接不暇的瑣屑和意外的打擊,它並不會考慮你是誰。很多時候,我們倒真的希望有來世,這樣也能多少撫平今生的痛苦。作者筆下孫氏兄弟的生活,那撕裂的痛苦。少安喜歡青梅竹馬的潤葉,但他娶了媒妁之言的秀蓮。這是為潤葉,也是為自己家庭所做的巨大讓步。少平喜歡曉霞,可是洪水奪去了她的生命。這其中作者沒有做任何渲染,因為這就是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

  太多時候,我們習慣於看那些細膩的死去活來的愛情,可是真正的生活就是這麼粗糙。生活就是每日的柴米油鹽,生老病死。當勤勞能幹的秀蓮因肺癌去世,在她和少安生活真正開始好起來的時候。你詛咒生活嗎?生活對秀蓮公平嗎?對少安公平嗎?這兩個人為這個家犧牲付出了那麼多。可是這也是生活。在百般折磨下,少安像是那片廣袤的黃土高原,靜默而堅韌的面對生活。

  很多人說少平勇於追求生活,他們試圖從少平這一形象來昇華小說主旨。但這就有點偏離了。少平也是這平凡世界中的一員。作者也沒給少平一個光明的未來。小說結尾時,少平的未來也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我想,作者也知道,無論給出怎樣的未來,都無法契合小說的主題。那就索性收在那裡,一個大開放的結局。我們很有理由相信,少平在後期的生活中,也會是一個平凡的人,結婚,生子,終老。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最大意義在於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生活。以及在這種平凡的世界中該怎麼去生活。生活對於所有人都不容易,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們需要認識生活的本質並要有積極的態度直面生活。平凡的世界,平凡而又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