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彙編10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閒暇之時,尋找一部屬於自己內心世界的小說,發現《平凡的世界》之時,充滿了對它的期待,看書之前,特意去了解了它的創作背景及書中的大致內容後,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開了這部有百萬字的鉅作,進入書中的世界。
書的開頭便寫了兩個高中生最後吃飯的情景,在別人都吃完飯後,兩個少年才一前一後地去拿起那份屬於自己的午餐,那兩個黑乎乎的難以下嚥的黑麵饅頭,出於兩個少年的自尊,每次吃飯,都要留到最後一兩個。其中我最難忘的莫過於那其中的一個少年孫少平。生活的無奈迫使他堅強起來。沒有多餘的功夫去流淚,他能做的,只有面對。
無論處境多麼艱難,都未曾磨滅少平對知識的渴望,即使後來做了一名攬工漢也沒有磨滅他對獲得知識的熱情。我敬佩他的好學。他做了一個令我難以想象的決定,他要一個人去城裡攬工,因為讀過高中的他對外面的世界的瞭解不能容許他僅僅停留在一個小鄉村裡。
生活的不幸沒有擊倒這位堅強的少年,機緣巧合之下,他做了一名煤礦工人。他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那一點點錢受盡磨難,但是樂觀的少年並不只是把這些看做是簡單的謀生,相反的,他熱愛自己的苦難。這一點,令我更加欽佩,今天的我們遇見一點困難就怨天尤人,埋怨命運的不公。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以另一種心態看待生活中的磨難呢?這個世界是平凡的,但同時他也是不平凡的,只要我們願意去接受它,只要我們願意去努力、去付出,那麼平凡的世界也可以不平凡。我們的生活總是演繹著一個個平凡的日夜,我們生活在一個平凡的人生中,為什麼不讓我們的生活有著像孫少平一樣不平凡的人生呢?
每一個平凡的人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世界,每一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時勝似有聲。讀《平凡的世界》我看到了自己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曾經的憤世不公是多麼幼稚。自出生以來,我們就生活在一個和平且繁盛的時代。一路走來,物質世界給了我們太多的享受,親人給了我們太多的關愛。我們甚至不需要擔心下一步怎麼走,即使遇到困難,我們的父母親人也會在前方為我們披荊斬棘。我們得到了這麼多,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而我們遇到的挫折,不過是考試失敗,情感失落等,但這些和孫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得了什麼呢?
平凡的世界、渺小的我們,無論遇到多少的難堪,感到多麼的迷茫,都應該堅持下來。即使是要獨自面對滿路的荊棘,也應該是越挫越勇,而不是止步不前或者自甘墮落。
每一個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那麼多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都該讀《平凡的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能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中迷惘。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平凡的世界由一群平凡的人組成,平凡的人將平凡的一生過完。一生走過,看過,卻又如此不凡。
我將本書看完,孫少平和孫少安所做的事既平凡又偉大。平凡的是,他們就像現在許許多多的人一樣,不為別的,就為了活的更好而努力奮鬥著;讓自己的生命擁有無限的價值,是他們偉大的地方。這本書裡面的社會背景讓我想起了《雞毛飛上天》這部電視劇。相同的背景,講述了義烏這個地方的發展。裡面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窮到了極點,就要想辦法活路”。這句話正好照應了孫少安為什麼作為隊長卻私自劃分土地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秀蓮。她是個好女子,有時候我甚至都覺得孫少安配不上她。她沒讀過什麼書,是一位極為平常的女子,在萬千女子之中幾乎看不見她的身影。可是她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她就像是一位代表,一位代表著那個時代的傳統女性。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腔真情,柔情似水,儘管她被黃土地所蓋住。“你笑,我陪著你笑,你流啥眼淚,我都替你抹”,這是秀蓮說的。這是他一生的承諾,是交與真心的話
可是我不想成為秀蓮,儘管她已經好到無法挑剔的地步。第二個角色是田曉霞。她熱情如火,周身散發著青春的氣息,雖是幹部子女,可是卻毫無驕傲,放縱之氣。相反她受父親的影響,懂得自己的未來要自己爭取。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無數青年學子的縮影。
兩位主人公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太多。卻不知用什麼樣的語言去形容,我只能說孫少安,把他自己活成了一棵樹,拖住全家人,在他看來家人就是他生命的一切,如果與家人分開,他更不知道自己一生忙碌是為了什麼?孫少平他把自己活成了保爾柯察金。他和田曉霞的愛情也如同保爾柯察金一樣。
孫少安與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人生之中有多少陰差陽錯?最後都要好好的過活,不是因為認命,而是要讓命運知曉,我們依然堅強,活的姿彩。
回到社會,我看到兩點。
一、面饃就是糧食,三種面饃的交換意喻了生活的難易。在這裡面饃不僅僅是糧食,更是為之奮鬥終身的人們的無限希望。總有人為了小家生活的更好而奮鬥,也總有人舍小家為大家生活的更好而奮鬥。他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不管是為了誰都是值得稱讚的。
二、在探索社會發展道路過程中,學習從不是單面的。一種措施也從不是持久的。因地制宜是人們在千百年來發展過程中所得的經驗。否則就不會有南橘北枳這個故事了。在書中我看到了所謂“學大寨”這種活動,雖然在山裡的人做梯田莊稼種得很好,但這種方法並不能用於平原。義務人為什麼做生意做的那麼好?土地不適合種莊稼是原因之一。如果每個地方都學著同樣的方法去種地。費時耗力不說,人還不是餓著。
這個世界雖然是平凡的,卻有了一群不甘平凡的人而為之奮鬥著,努力著,才使這個世界變得瑰麗多彩。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路遙,以前我不是很熟悉的一個名字,如今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裡。讀罷全書,我真切感受到:寫作,不是空中樓閣,不是水中望月,而是需要真實的生活經歷做積澱;寫長篇小說更不是說寫就寫的。
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用了四年的時間觀察,體驗,構思,整理,然而又豈止是四年所能完成的?若不是因為他是黃土地的兒子,又對生活有著執著深厚的感情,又怎能寫出這些親切淳樸的文字?正如他自己在後記中寫到的"其間包含著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誤,包含著勞動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對這個冷暖世界的複雜體驗。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對生活從未淡薄的摯愛與深情。至此,我也就可以對我的青年時代投去最後一瞥,從而和它永遠離別了"。他的作品真不愧是"用生命寫出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是黃土高原上一個窮苦農村在1975—1985這十年所經歷的風風雨雨,非凡是在改革這個大時代中各色人等的農民家庭的變化以及這許多家庭中的青年男女們的親情,友情,愛情。作者以博大的胸襟和氣勢表現了眾多家庭的酸甜苦辣,把每一家的故事都編排得有情有味,耐人尋味。當然這裡面也相對的對主人公著墨較多,青年中我們熟知並深深喜愛著追求高昂人生的孫少平和田曉霞,立足物質生活的孫少安賀秀蓮,執著愛情的田潤葉李向前,看似小孩其實已會獨立思考的田潤生,還有雖然犯過錯誤受過重創卻仍心地善良的郝紅梅,對待朋友細緻入微肝膽相照的金波,天資聰慧的蘭香。老一輩中樸實敦厚的孫玉厚,為了革命不顧一切的孫玉亭,有頭腦有幹勁的田福軍。還有的角色三言兩語就勾勒出人物性格,如二流子王滿銀,跛女子侯玉英。
作者筆下眾多的人物形象都是很平凡的生活中小人物,他們的生活也都是很平凡的,種地,挖煤,建磚廠,挖魚塘,都是農民從事的一些司空見慣的職業,然而正是透過這些平凡的人和事,讓我們真切體會到農民的艱辛,書中的男主人公孫少平無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有志青年腳踏實地的高昂的人生歷程。與那個特定時代的許許多多農村青年一樣,孫少平似乎應該安於現狀。因為他沒有機會上大學,又出身貧窮本分的農民人家。他註定要像他父親那樣,在這個祖祖輩輩都週而復始的土地上以同一種姿態旋轉,跳不出這個圈子,——這就是中國的農村,中國的農民。
但少平他究竟是讀過許多書的知識分子。他了解農村,也瞭解自己,他從不懼怕勞動,決不同於他那個遊手好閒的姐夫王滿銀。但也不願和他哥哥少安一樣,單純追求一種物質生活上的富足。他決不鄙視農民,但卻不想在土地裡平淡一生,我敬佩他!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明白了80年代人們的艱苦與貧窮,更體會到了現代生活的來之不易,我也回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並更加努力學習,爭取更上一層樓!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平凡的世界》對人物描寫的造詣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並且貫穿人生的哲理於其中,發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處於一個社會的變局之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情節的發展。老實善良的少安,終於不再侷限於背向藍天面對黃土的以農為本的生活,開磚窯、包磚廠,謀求新的致富之道;熱情洋溢的少平終於背鄉離井,以礦山為歸宿。都是人生旅途上,開始邁出了新的一步,他們不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身上不可能沒有舊的傳統,但他們能夠衝破舊有的樊籬,選擇應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來自價值的確立。
這既是對歷史性變化的追蹤,也是當代青年選擇人生道路的情緒體驗。要說本書的成功之處在於人物的塑造,無庸質疑絕對是大眾認可,不過在細品這部書後我發現路遙先生原來還在書中加入了不少的浪漫主義元素,這在孫少平在失去了田曉霞後精神迷離而遇見外星人,以致於出現第三類接觸這一場景的充分體現了出來。孫少平含混不清,心智喪亂。憑藉自己的一點閱讀與外星人交談,當然內容的確是太“內性化”了。竟能使外星人使用黃原方言進行溝通,尚且不說路遙先生用筆之高,光這一點便可看出孫少平用情之深,人物性格一覽無餘。希望得到滿足,還有比這種手法更無奈又更好的嗎?
這部書還有一大看點便是它的時代性。從建國初期直至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再到後來,無一不體現了社會鮮明的時代感。農村生產體制的改革,把孫少安擁上了可以施展本領的舞臺。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他的內心裡又佈滿著起伏不已的衝撞,這種衝撞打破了他艱苦創業的穩定心態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時代轉變中走上了重新選擇的新路。
孫少平在變革的時代中經受著諸種社會衝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反覆衝突,而且透過每一次衝擊迫使他進行著不斷的思考。這思考中溶入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和體驗,也滲透著他對自身價值的估價,能從中感受到一種人格的力量。一種在複雜時世中不隨波逐流、不寄人籬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從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書都是讀書人寫的,所以讀書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影子或者寫成懷才不遇,或者寫成大器晚成,或者寫成心遠世事的高人隱士。這其實只是讀書人的理想,或者說是一廂情願,而其實這些都是不真實的,都只是阿Q式的自欺。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紮實、踏實、現實、真實,真正讀書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有既定目標、正確方法、堅定信仰與持之以恆的努力,這些才是我所認為平凡世界裡平凡人真正實踐經歷的社會生活,否則只會被這生活吞沒自失其身。
讀完路遙先生的這一著作後,我的心如同書名一樣,平靜又平凡地接受了平淡的結局。但是,在這平凡的世界裡,卻隱藏著一些不平凡的東西。當生命的搏鬥,命運的抗爭,精神的洗禮,社會的變遷,愛情的萌動等第諸多人性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種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每天十二點以後,都是這部書陪著我,車練了一個月,書看了也將近一個月吧。現在的我很納悶,初中那個愛看書的我,為什麼總找些外國小說來讀,對於天朝本土這些優秀讀物忽視不見了這麼久。
書中的年代應該是父輩成長生活的時代。雖然沒有經歷過,但是從書中讀來卻彷彿生活在其中。我能想象到在父親成長的那個親愛的村子,也發生著書中的故事。
孫少安是精明能幹的農民,雖然只讀過高小,但是智慧不會因為讀書少而減少。大集體的時候,憑著他幹農活的好身手養活了一家人,同時又是生產隊隊長,儘可能的秉公辦事,為大家謀福利。改革開放的時候,他是村子裡第一個嗅到機遇的人吧,開辦磚廠,成為村裡最富有的人,並保持著他那顆為人著想的熱心腸。他放棄了和潤葉青梅竹馬的愛情,甚至沒有過多的糾結猶豫,雖然在偶爾的時候還會想起潤葉。其實這也許是最正確的選擇,生活並不只有愛情,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愛情也許只能深藏心底吧。
我開始以為少平最終會成為作家,因為他看了那麼多的書,也很有文學功底。如果我是作者,可能只會俗氣地把少平安排去寫作,和書中偶爾出現的賈冰等文人關聯在一起,,但是作者擺脫了這種現實態度,讀書更重要的是豐富自己的頭腦,而非養家餬口,這正是作者高明的地方吧。在那些挖煤工人中,同樣有深邃的思想和高明的人生哲理。這是我最羨慕少平的地方,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擺脫自身的枷鎖,不安於當農民,不是因為做農民辛苦,而是為了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而在結尾的.時候,有機會離開又苦又累的煤礦時,卻選擇了拒絕,不是因為這樣不能豐富人生,而是找到了讓心最安心的地方。我想我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這是我最期望的人生吧,或許我本來應該在某個餐館當服務員,或許我本來應該在某個山村當老師。可惜我沒有勇氣去實現,只能想想。
書裡的人物還有好多,他們的父親、妹妹、潤葉、田福軍兄弟兩、雙水村的金家,作者都給他們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在我的生活中,都能找到他們的原型。書中提到很多方言,綠葛錚錚,粉葛豔豔,這些話同樣也是我的家鄉話。雖然一直都覺的很土氣,從來不曾說出口,但是從小就聽奶奶這樣說,感覺好親切。圪蹴,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它的官方文字,一直以為是我們那個地方特有的。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很是埋怨為什麼自己不是從小就說普通話,但是現在我覺的有自己的方言其實很幸福,不經意間就會找到歸屬感。書中還有許多許多有哲理的話,可惜我一向不能把這些語句複述下來,只是記的,如果把生活的困難看做人生的一部分,會發現人生如此精彩,每個人都是一部傳記。雖然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凡的,但是對於每個人,你的生活只屬於你自己,你也只有你的生活,沒有人可以複製別人的生活,那是最珍貴最不平凡的。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非常喜歡看小說的人,甚至於不算一個讀書愛好者。但是,對於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卻感到有千言萬語想表達。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即使他們最終不能到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這也是孫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點,他遇到了田曉霞。然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愛呢?對於很多人來說,孫少平的愛情是讓人羨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裡面寫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這麼認為的。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麼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裡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
儘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他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李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再說到少安的事業,可以這麼說,少安是一個很精明很勤勞並且思想很先進的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能夠發家致富並不超出我們的意料,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麼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穫。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絕筆。
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步提高的確是個很好的口號。可是當前這個社會明顯是偏重與物質文明的。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現實生活中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實在是太難了。當少平得知小霞死亡的訊息時他能接受嗎?當少安收到潤葉給他的那封告白時,他的痛苦你能理解嗎?生活真如歌德所說的那樣,我們每個人都在推著石頭到達山頂,然後石頭滾下來,我們接著把它推上去,週而復始。
《平凡的世界》對人物描寫的造詣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並且貫穿人生的哲理於其中,發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處於一個社會的變局之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情節的發展。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就像是一杯清水給茫茫濁世帶來了幾分清涼與慰藉,讓在繁忙與俗物中苦苦糾纏的人們可以暫且拋下一切煩惱,可以忘記自己現今的榮辱,而回憶起曾經最為純真最為樸實無華的那個年代,讓人們懂得,即使作為一個平凡人,亦會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
讀完路遙先生的這一著作品後,我的心不再如同書名一樣。但是,在這平凡的世界裡,卻隱藏著一些不平凡的東西。當生命的搏鬥,命運的抗爭,精神的洗禮,社會的變遷,愛情的萌動等第諸多人性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就是一種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也看過不少小說,關於生活的,關於情感的,關於哲理的……但是最讓我難忘的還是路遙的《平凡世界》。怎樣評價這本書的價值我覺得下面這句話很合適:“一部作品會照亮你的人生,一個人的精神會成為你的信仰,這就是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整部作品語言雖然樸實無華,但是給人很大的魔力,看看下面的一些優美的句子讓我們回味無窮。
“ 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於我們實際得到了什麼;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對於生活理想,應該像宗教徒對待宗教一樣充滿虔誠與熱情!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8]
只有一個人對世界瞭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好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和的對待歡樂和幸福。
他不由再一次思想:我們活在人世間,最為珍視的應該是什麼?金錢?權力?榮譽?是的,有這些東西也並不壞。但是,沒有什麼東西能比得上溫暖的人情更為珍貴——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過於這一點了。
最令人痛心和難以接受的是,當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時候,卻猝然間掉凋謝了
孫少平在農村長大,深刻認識這黃土地養育出來的人,儘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淺,但精力能力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在這個世界裡,在有另一種複雜,另一種智慧,另一種哲學的深奧,另一種行為的偉大。
她的思想、氣質、感情,優點和缺點,都是屬於普通人的。但普通人和出類拔萃的人一樣,也有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只不過不為大多數人瞭解罷了。人們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而不願瞭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
生活中有那麼一種人,你蔑視甚至汙辱他,他不僅視為正常,還對你挺佩服;你要是在人格上對他平等相待,他反而倒小看你!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每天都要發生許多變化,有人倒黴了;有人走運了;有人在創造歷史,歷史也在成全或拋棄某些人。每一分鐘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這個世界,同時也把另一些人送進墳墓。
往昔的回憶使我們激動,我們重新踏上舊日的路,一切過去日子的感情,又逐漸活在我們的心裡;使我們再次心緊的是,曾經熟悉的震顫;為了回憶中得憂傷,真相吐出一聲長嘆。
別了,我童年的朋友!我們將各走各的路了,我會永遠記著我們過去的一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上高中時就常聽說《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但一直沒有機會看,上大學後抽時間讀了這套書,感受很深,因為此書以近乎悲劇的色彩告終,所以更加的發人深省,也更值得回味。孫少平是本書的一號男主角。他在高中是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初戀。但和大多數人一樣,孫少平的初戀是失敗的。這對他的打擊不大也不小,使得有自卑心理的他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感奢談感情。就在他失戀後不久,又一個一個叫田曉霞的女孩闖入了他的生活。她是個很有思想,很有個性的女孩。他改變了孫少平的生活,為他地道的農民血液裡注入了新元素。正因如此,孫少平在高中畢業回家後,便不滿足於當一輩子農民。
於是他堅持背井離鄉,開始了流浪生涯。在城市裡的顛沛流離,使他嚐盡了生活的艱辛,但是他沒有屈服。他在城裡邂逅了已上大學的田曉霞,以後他們每星期都要見一次面,互相交流,田曉霞定期借書給孫少平。她對他的生活也細心地關照著,並且幫他謀得了一份固定職業——礦工。與此同時發展的,是他們的感情,他們互相都感覺到了對方的不可替代性,再精神上,他們已經分不開了。他們終於表白了!然而愛情的萌芽卻也是悲劇醞釀的開始。當時的他們,一個是長年工作於地下的礦工,一個是活躍於大城市裡的記者。天各一方,他們仍保持著通訊,他們仍有著極深的感情,田曉霞還出人意料地到礦場去探望孫少平,然而這一切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他們只能是精神上的伴侶。兩情若是長久時,只能在朝朝暮暮。
礦工生活的艱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孫少平需要心靈的慰籍,而他的情人卻遠在他鄉,於是作者適時地安排了惠英嫂這個人物。惠英嫂也許是所有礦工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溫柔,體貼,勤勞,能吃苦。她本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然而她的丈夫也就是孫少平的師傅,在一次事故中喪生。這打擊是毀滅性的。
孫少平義不容辭地為她撐起了一片天空。這時他們的感情是十分純潔的:惠英嫂還沒有完全從丈夫的死中解脫出來,而孫少平的感情,則侵注在遠方的田曉霞身上。故事到了這裡,似乎已不能再發展了,非得有個轉折不可。作者也許是含淚安排了田曉霞的死。結局不難推測,歷經磨難的倆人無聲地走到了一起。我堅信它仍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我想作者是要把一種真實的生活狀態展現給世人:大多數人的生活是不圓滿的。
看完了這套書,我久久不能平靜,是啊,世界是平凡的,人生也是平凡的,很多不甘平淡的人,追求了折騰過後還要屈於平淡。但平凡的人生中也總會醞釀著一些不平凡的故事,感情上更有很多無奈,我們無法追求愛情和生活的完美,只能默默的珍惜自己現有的,掌握和經營好自己的心境和自己的每個選擇,也許我們的年幼無知會讓你錯過了什麼,但從而又不經意間得到了什麼,我們不自覺間也許傷害了很多人,也許踐踏了純潔的愛,但我們依舊要繼續我們的生活,走好人生的下一段日子,經歷了,嘗試了,失去了,又獲得了,反反覆覆的一個輪迴,酸甜苦辣的一個週轉,這才是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一、苦難的路遙
路遙,出生在極端貧瘠的陝北黃土高原的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兒時吃不飽、穿不暖、在受到家境好的小夥伴欺負之後還要被父母責怪小該去招惹別人的記憶使他對苦難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7歲那年,更是被父親一路乞討送給了伯父家做繼子為了能讀上書,他沒有哭鬧,平靜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窮人的孩子甲當家”,尚在年幼的路遙知道了生活的殘酷和艱辛,懂得了只有依靠自己,不停地努力、抗爭,才能不被打敗,不被吞噬。童年的苦難經歷以及由此形成的個性品格對他以後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文革開始後,他受到了影響。1969年底回家務農,期間打過工、教過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並開始文學創作。應該說,路遙的作品並不是很多,但精品很多,因為字字血淚,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譜寫讚歌。最終,路遙倒在了自己熱愛的創作道路上,留給世人太多的遺憾。
二、苦難中所凸現的偉大品格
當代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落差巨大,在這樣大的現實背景之下,人們被金錢財富所左右,迷失了自己前進的方向,追求生命的意義對於許多人來說變成一個笑談。一些作家只提聲望不提尊嚴,大部分作家低下了高貴的頭顱。路遙就是這樣的一位偉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中,他告訴我們人應該怎樣才能有尊嚴地活著,他告訴我們在人生中無論在何種的困難條件下,都應保有作為人的偉大品格。那麼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所弘揚的偉大品格體現在何處呢?
我認為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他筆下的人物在苦難中仍具有愛人、寬容的品格。《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的高中時代是在70年代度過的,那時家裡窮,可他特別喜愛讀文學書。在班上開會或政治學習的時候。他偷偷把書藏在桌子下面看。不久他這種不關心無產階級政治。光看“反動書”的行為就被人給班主任揭發了。告密者就是離他座位不遠的跛女子侯玉英。對這樣一位傷害過自己的人,孫少平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在洶湧的洪水之中,冒著生命危險,把侯玉英從洪水中救起,孫少平的胸襟是多麼偉大!孫少平的精神是何等地崇高!
第二,他筆下的人物在苦難中仍能保持勤勉、助人、堅忍的性格。《平凡的世界》中。孫玉厚自幼喪父,是他供養母親,將弟弟拉扯成人。為了給弟弟成親,他背了多年還不完的債;當弟媳提出分家時,他又讓出祖居的窯洞,自己攜母牽子借居別家。他每天日出而出,日落而歸,毫無怨言。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窯洞,又讓給了新婚的大兒子孫少安。生活真是太沉重了,全家老少一年到頭,吃不上一頓白饃,但他們都不去咀嚼自己的痛苦,而是勤勤懇懇終日勞作。小女兒蘭香每天放學後,第一個任務就是去拾柴,幹這兒幹那兒。從不用父母指使,好吃的從來都最先讓給奶奶。這是傳統的封建倫理觀念所泯滅不了的人的尊嚴,是古老傳統中的人性因素,是貧窮的黃土高原開放的精神花朵。它的奇異力量,溶化著人生的苦難,維繫著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生命繁衍。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最初讀《平凡的世界》是在中學時代,那時的課業比較緊張,看課外書也是偷偷摸摸的,生怕被老師和家長髮現。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是堅持讀完了這部洋洋百萬言的小說,不得不說,《平凡的世界》給了我極大的震撼,也給我當時的學習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讓我取得好的成績。
現在重讀《平凡的世界》,時過境遷,對書中的人物、情節又有了新的感受和理解,現在略述如下,作為讀後感之一。
孫少平去縣城上高中,是一家人的支援,也是一家人的希望。為了供少平和妹妹蘭香上學,原本成績不錯的哥哥少安十三歲就下學參加了勞動,幫爸爸支撐起一個家。對於少平來說,能上學已經是幸運的了,所以就不能再要求什麼吃穿了。因此,他每次到同學們都打完飯走了,他才去拿自己的兩個“黑非洲”。當時的學習也是半學習半勞動,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小夥子,吃不飽,下午去勞動自然吃不消,甚至一度暈倒在工地上。當然他也有自己的尊嚴,也想像其他同學一樣,哪怕吃一份乙菜。但是他又是懂事的農家孩子,他知道家裡供他上學的不易,又怎麼好再提過分的要求呢?而這些使原本長得高高大大的少平,在同學們面前卻有一種自卑感,也使他的心格外敏感。
作為農家孩子的我,家境也是拮据,上學時雖不像少平那樣窘迫,但也處在平均線下,時時也會產生對同學的豔羨之情——或是同學的新潮衣裝,或是同學的精美隨身聽,又或是同學的各種零食。但我也明白,家裡並不寬裕,姐姐上完初中就去打工掙錢,我將來還要讀大學,這些都讓我沒有資格再向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滿足我的虛榮心和攀比心。所以每當讀到這裡,看到少平的求學之苦,我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代入感,覺得少平的經歷“於我心有慼慼焉”。
但求學又給少平帶來了甜美和幸福。首先是知識的學習,豐富了他的思想,拓展了他的視野,使他有了對大城市的嚮往和對美好的有意義的生活的追求,從此他的人生便與眾不同。其次是與同學郝紅梅類似的家境,讓他體驗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愛情的甜蜜。雖然他與郝紅梅的愛戀沒有走到最後,讀後感。但這畢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純潔美好的感情。後來與田曉霞的相識相知相愛,也是因為上學才有這樣的機會。第三,縣城求學的經歷讓少平得到歷練,使他表現出好學、善良、勇敢、正直、堅毅等等優秀品質。
對知識的渴求是少平身上一直就有的,特別是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及《參考訊息》後,少平更加關心時事,嚮往知識。暴雨中救侯玉英脫險、畢業時幫郝紅梅解圍,讓少平的善良、勇敢、正直、不計前嫌等優良品質展露無遺。而在與顧養民的“情感糾葛”中,少平與金波原本深厚的友情又更進了一步。雖然畢業時的少平仍然不能說是成熟的、理智的,但他的性格已經初步定型,高中求學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歷,讓他能更有信心去面對以後的重重困難。
所以我們不得不說,儘管少平求學的過程是艱苦的,但又賜予了少平無可替代的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