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把國家大事,政治形勢,家族矛盾,農民生活的艱辛,新一代的感情糾葛,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生活習俗都真實而細膩地描繪了出來,構成了一幅中國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農村生活的全景式畫卷。既透露出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的情愫,又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富於哲理性的深刻思考與理解。讀起來嚴峻悲壯,真切動人。
高爾基曾多次提及“貧窮是一所大學”路遙筆下的孫少平正是從這所大學中走出來的。孫少平在給妹妹蘭香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們出生於貧困的農民家庭,但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生,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出生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平凡而樸實的言語,卻滲透著孫少平那錚錚鐵骨的豪邁之氣!
苦難的奮鬥,平凡的偉大。平凡的世界,蒸騰著不凡的真情;一群普通的人,演繹著悲壯的人生:讓人時而悲傷,時而歡笑,激動,喜悅,難過,神傷,一心都沉浸在那片遙遠又熟悉的黃土地。――讀《平凡的世界》,已經遺忘了的中國變遷歷史又漸漸浮現在眼前。這是恢宏的鉅著,是飽蘸著熱情與愛在書寫歷史長卷,那些貧窮與苦難,那些堅韌與頑強,從古至今都是中國民族最沉重的記憶,也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靈魂。
曾經不平凡的人物,影響了曾經不平凡的歷史,都已經煙消雲散。不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都只是滄海一粟。日月執行,花開花落。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枯榮誰評說!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當我第一次拿起《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就認為這本書只不過是在講述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的一些瑣事,十分無聊。但是當我放下這本書,我的心靈就已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具有恢宏氣勢和史詩品格的長篇小說,其講述了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孫少安、孫少平等青年人放棄繼續平凡地當農民,去闖出自己的一條路的故事。書中還講述了孫少安與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的兩段愛情悲劇。
孫少安與孫少平兩名青年人先繼離開自己世代農民的家庭,放棄當農民,在這場時代的大變革中,他們抓住一切機會,終於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孫少安在家鄉開辦磚廠,為自己也為他人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孫少平最初在黃原打小工,後來在田曉霞的幫助下,孫少平去銅城的大牙灣做煤礦工人,雖然十分辛苦,但是自己不僅有著豐厚的工資,還有著王師傅一家的關懷。兄弟兩人的成功是一步一步的奮鬥出來的,他們不甘平凡,努力追求人生理想,這樣的人生態度極大地鼓舞了我,讓我學會了奮鬥。
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悲劇,是由於人禍造成的。孫少安與田潤葉的家境,加之家中的父母不同意,註定無法在一起,而孫少安的固執、麻木則加劇了他們之間的愛情悲劇,好在他們倆最終收穫了自己的幸福。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悲劇,是由於天災造成的。雖然孫少平與田曉霞之間地位相差懸殊,但是他們仍堅持自己的愛情。不幸的是,一場洪水使兩人陰陽兩隔,但愛情依存。我被這兩段愛情悲劇深深打動,尤其是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悽美又純潔的愛情,這段愛情甚至超越了生死。
世界平凡,人生不凡。奮鬥出自己不凡的人生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不記得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實在多少年前,不記得當時讀後有什麼樣的感受。多年以來,雖然常常給學生推薦,但自己對這本書已經是愈來愈隔膜了。直到去年冬天,在噹噹網上看到這套書,忽然心動,於是決定買來收藏。也許是因為書的宣傳語中有“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的字樣吧,潛意識裡,我覺得人到中年還讀《平凡的世界》幼稚了一些;潛意識裡,我覺得這只是一部適合年輕人(一如當年的我)去讀的書;我怕自己失望。
書買來了,沉默著在我的書櫃了站立了半年多,我終於鼓起勇氣打開了第一卷,然後被吸引,然後欲罷不能。重讀經典,我再次被震撼也被感動。路遙,這位偉大的作家,他用最平凡的敘述方式為我們講述了時代變遷中一個個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平凡而又鮮活的形象:以孫少安為代表的是黃土地上的“實幹家”的形象,以孫少平為代表的不願被土地束縛的“闖蕩者”的形象,以孫玉厚為代表的充滿傳統色彩的父親的形象,以田曉霞為代表的散發著美好人性光芒而又富於犧牲精神的女性的形象,還有以田福軍為代表的“統治者”的形象……每一個形象都個性鮮明又彼此輝映,每一個形象都傾注了路遙的愛或者恨,讚美或者鄙棄,當然,也有真摯的同情,抑或大度的包容……
透過這些人物和故事,路遙向讀者述說著他對勞動的崇拜(本文出自),對苦難的讚美,對愛情的謳歌,對理想的執著,以及,對幸福的追逐,對尊嚴的渴望,還有,對金錢的質疑,對人性的拷問,對命運的嘆息……
偉大的作品總是能給人的靈魂提供豐富的營養。在今天這個崇尚物質,崇拜享受的時代,重讀《平凡的世界》,也許能為我們日漸傾頹的精神家園找到一點支撐……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鉅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人生是不可預測的,沒有永恆的痛苦,沒有永恆的幸福。就像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順,有時又是那麼曲折。
小說很長,它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讓人蕩氣迴腸。
生活在黃土高坡上的雙水村的孫家兩兄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哥哥孫少安,性格樸實忠厚,雖然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頭腦靈活,是革命的先鋒者,他勇於進取,敢於開拓創新,在歷經重重磨難,克服種種困難之後,最終走向成功。在上學時就受盡苦難的弟弟孫少平,受過高中教育,不甘生存在落後的農村中,積極追求知識,在朋友田曉霞的幫助下,他看了很多書,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在艱苦非人的包攬活中煉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努力用保爾.柯察金的思想支撐自己,這帶給了他奮鬥的勇氣和不屈的信念,最終在煤炭事業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讀完《平凡的世界》後,我心胸豁然開朗,所有對生活的迷惑和不解,都在這找到了答案,使我更深一層懂得了生活的真諦。
在這樣一個“平凡的世界”裡,有一群不平凡的人。也正是這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前一段時間,電視臺播放了《平凡的世界》連續劇,看著劇情挺吸引人的,這個假期有時間讀了這本書。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得不一次次地停下來,慨嘆書名的妙處,同時也不停地問自己,究竟什麼是平凡?什麼是偉大?什麼是生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才是生活。瑣碎的矛盾糾葛,你牽著我,我絆著你,剪不斷,理還亂,欲說還休,這才是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銘心的愛,刻骨的恨,說來無聊,但卻纏繞。有喜怒哀樂,有愛恨情仇,有凌雲壯志,也有頹唐消沉,這才是活生生的人,這才是生活。百折不撓,愈戰愈勇,山崩地裂不皺眉,那是神話中的英雄;現實中,縱然是強者,也難免苦痛,難免掙扎,難免有“彎”的時候,但彎而不折,生活需要的就是一個“韌”字。
而現在,《平凡的世界》讓我從空中回到了地面,知道了腳踏實地,知道了平凡中的偉大。
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平凡的世界》讓我能夠認識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偉大的,能夠讓我在努力奮鬥的同時提醒自己保持一顆平凡的心。
《平凡的世界》,它的內容如它的名字一樣,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幾十年的時光,在路遙筆下鋪展開來,沒有一點的矯柔造作,沒有一點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內蘊豐富的生活圖景。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過記過難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痴如醉,讀完了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最後一頁,古人說開卷有益,合上書卷閉起眼睛已發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夢幻中,絆纏繞,頭腦中難捨難棄,在我那平靜如水的心境中激起無數漣漪,蕩起層層波瀾。
書中主人公孫少安帶領一家人,從貧窮“餓著肚子勞動”過日子,一年一年長大,與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田潤葉“忍淚分手”,同愛人秀蓮相親相愛成為眷屬,艱難過日子,並肩攜手,為脫貧致富,不畏艱苦辛勤勞動的經過,深感生活的艱難人生坎坷。
以其弟少平為中心所牽扯的周圍一群人和場景,耐人尋味百讀不厭。和藹可親的曹書記一家人,充滿田園風格的信天游,活潑熱情的金波一家人,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憶。活潑瀟灑,溫柔體貼的田曉霞的不幸早逝,遺留下的古塔山杜梨樹下的盟約,幾經海誓山盟夢幻親愛的人就在身邊。“一串銀鈴似的笑聲,笑聲遠去,消失。”令人心碎,茫然之餘,深感人生短暫,生命可貴愛情偉大。最後放棄了多情賢惠的美麗姑娘金秀的愛戀,同師傅遺孀惠英嫂的結合,高尚的人品令人佩服。
合上書卷輕輕思考,雖然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不順心,飽受世俗偏見不公平冷遇,與書中人物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在那茫然的心靈深處“一洗塵泥飄飄欲仙了”。勇敢投入生活,瀟灑看塵世平平常常過一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這個寒假我看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真的很感動.它讓我知道什麼是真正平凡的美,讀後感(肖少萍)。
文中孫少平是主人公,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讀後感《讀後感(肖少萍)》。
而作為新一代的我們,要做到自立自強。才能成為社會之有用人才。《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大學生朋友仍有啟迪。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演繹著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那一位是孫少平呢?希望我們能像孫少平學習。要知道並不是高貴才是最美的。生活中的每往往是在我們不經意之中發生的!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暑假的時候,我拜讀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當我合上這本書的時候,小說的故事情節還時不時地浮現在眼前,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平凡的世界》是以樸實的語言與真實的感受來見證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與人生.浮躁的年代,渾噩的社會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儘管澄清,但不平靜.路遙筆下的人物卻是那麼個性鮮明,書中的少安、少平,還有其他人都是那個時代的象徵也必受時代的侷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實親近,栩栩如生.
孫少平,是書中的主角.作為一個在知識的世界裡徜徉的人,具有從父兄身上繼承下來的那種堅毅剛強、沉著冷靜,但是他身上也有父兄所沒有的東西——對外部世界的渴望,對自己人生的明確定義.他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這種苦難意識給了他一個富足的精神家園,使他具有了頑強拼搏的奮鬥精神,讓人深刻體會到一個平凡世界裡的平凡人生與信仰.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用一顆善良的心靈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凡的人物世界,並讓我們在人生的酸甜苦辣中感受到了極其輝煌的人生意義.雙水村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演繹著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而來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難中的信心,不能奪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以及今生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