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10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10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範文15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生活中悲劇和喜劇總是不斷輪番上演,幸福的人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迎接生活中的磨難。——題記

  《平凡的世界》廣為人傳頌,路遙也因此被譽為青年人的心靈導師。早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就被作者回憶本書創作歷程的文章感動。這篇文章取名為《早晨從中午開始》,字裡行間處處流露著作者昂揚的生活姿態和對作品的執著。懷著對作者的崇敬之情,我先閱讀了他的成名作——《人生》。由於篇幅較短,讀後感覺意猶未盡。

  後來巧遇卓越網打折,我抓住機會以半價購入《平凡的世界》。一直想涉獵小說的我聽從了好友的建議——“每晚睡前讀幾頁長篇小說”,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翻開了這部偉大作品的第一頁。沒想到,曾對長篇小說敬而遠之的卻對本書非常著迷,每次都手不釋卷、欲罷不能。讀著讀著,我對號入座,將書中主人公孫少平看作了自己的化身,與他一同感受人生大潮的起伏漲落,品嚐世間的悲歡離合。

  路遙對黃土高原的土地和人民有一種深深地依戀,這種情感甚至超越了遊子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在他的筆下,我看到了黃土高原上三代人的生活場景,看到了農民生活的艱辛、政府治理與改革的艱難,喜劇與悲劇如走馬燈般在各家上演。主人公孫玉厚一家,無論面臨怎樣的困難,都憑藉親人間的團結友愛和發奮精神化險為夷,並靠著堅強的意志和敢拼敢闖的勇氣實現了由貧到富的跨越,由被人看不起到為人稱頌。

  作為農民的後代,我也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家鄉和人民。特別是生活在老家農村的親戚們,每年春節回家與他們聊天、聽他們談笑訴苦、和他們一道勞動已成為我的一種心靈享受。在他們面前,我不是什麼大城市的學生或幹部,只是做回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子弟,和他們打成一片。這種故土情結從很小的時候就已深深植根在我心中,因為我的父母以實際行動為我做了榜樣。不管我今後飛得多高、多遠,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根紮在西南大山深處,我為自己祖上的農民出身而感到自豪!

  路遙在書中不只一次誇讚勞動的力量,我們的主人公孫少平是書中最典型的勞動模範。是啊,工作不分高低貴賤,只要踏實勞動,就一定能創造財富,也會受到他人的尊重,最可恨、最無能的永遠是四肢健全卻好吃懶做的人。孫少平,儘管我把自己看作是他,但事實上,和他比起來我真的太幸運、太不成熟。但我不會因此妄自菲薄,家庭出身和成長曆程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生活境遇,我沒能像他一樣經歷如此多的苦難,自然也就無法做到他那般沉穩和堅毅。但我打心眼裡佩服他,渴望成為他那樣的人。他是我心目中男性的標準像。不過,從目前來看,我骨子裡的浪漫主義情懷註定我無法變成他。沒錯,人活著需要榜樣,但人若想要實現個人價值,首先得成為他/她自己,我只想做我自己,最好的自己。

  我為曉霞的死而流淚,她是一位真正的烈士,也是一位對生活充滿激情、對社會富有責任感的鬥士。我羨慕少平能獲得這樣一位女子的青睞,我向往他們那種志同道合、矢志不渝的愛情。這是我夢寐以求、但又從未得到的……

  書中也有大量關於政治的敘述,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人都是政治動物。”是啊,個體生活在社會中,如何能脫離政治?尤其是在中國,官員的一個決策可能直接決定著老百姓的死活,這一點印證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權力越大、危險也越大。可悲的是,我們國家直到今天仍受“官本位”等封建餘毒的影響,絕大多數百姓(特別是農民同胞)的公民意識還十分淡薄,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落後。

  本書結尾處,雙水村的生活圖景在新小學竣工儀式中落幕,給讀者帶來無限遐想。未來,無論村民的生活之路如何曲折,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透過教育,廣袤的農村大地必將湧現出更多像少平、少安、蘭香這樣心地善良、吃苦耐勞、堅強樂觀、敢想敢做的追夢人。

  路遙,向您致敬——生命已逝,靈魂涅槃。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先生傾注了後半生心血的頂峰之作,是從1975年開始創作的。作者經過三年準備、三年創作,為了擴充視野、掌握資料,他進行了大量的閱讀,包括近百部長篇小說,前後近十年的報紙以及其他相關書籍,同時,他還奔波於社會各階層體驗生活。長年過著“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生活,日常生活變為機器人。由於生活長期沒有規律,路遙身體嚴重透支,最後病倒了。後服了百餘副湯藥,身體才略有恢復,但他仍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繼續寫作。

  作家的生活大多都是比較清苦的,像曹雪芹幼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到創作《紅樓夢》時生活也是相當的窘迫。

  路遙作品中的主人公,其堅毅品格更是在不斷追求發展的奮鬥過程中日臻完美的。寫苦難是為了寫苦難中的人。苦難越深重,戰勝苦難的人及其品行就越是難能可貴和令人敬佩。

  書中孫家兄弟倆齊頭並進又相互映襯,其兄孫少安13歲就輟學回家務農,後辦磚廠起家致富;其弟孫少平求學、教書,後出外打工、挖煤。透過他們兩條人生道路的曲折延伸,反映了當時農民的生存際遇和孫少平外出謀生的艱難。

  小說是以城市與鄉村的對立為核心的二元對立世界,在這基礎的核心對立之下,衍生了諸多二元對立的因子,文明——愚昧、先進——落後、浪漫——淳樸、複雜——純潔、高貴——卑微、自信——自卑,等等。這些因子被作者有意識地排列起來,並透過一個個鮮明生動的事件清晰地並置在一起,‘構成了矛盾的、不可調和的兩極’。這顯然作者精心結構的序列;前者是都市的象徵,後者是鄉村的隱喻。

  作者以客觀的筆觸去書寫鄉村、描寫都市,在路遙筆下,城市與鄉村的對立,不僅是地理空間的對立,而且是文化空間的對立,城市是在與鄉村的對比中存在的,而鄉村也在城市的陰影中展開。毫無疑問,鄉村空間指向的是歷史和記憶,城市空間肯定指向的是未來,城市是進城鄉下人的慾望物件,也是鄉下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作者路遙本人其實也是有城市情結的,從他的作品就可以看出來。象《人生》中的高加林從高中畢業後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又回到土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父兄一直支援他好好讀書,在家人眼裡也是讓其離開土地,創出另一條路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沒有錯的。

  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田潤葉等,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書記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人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小說中有大量關於人間美好親情的描寫,其中最典型的有孫玉厚的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等,還描寫了人間美好的同學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鄉鄰之情等情感。另外作品中的愛情寫得很美,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如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柏拉圖式的戀愛,就寫得很純美,讓人為之感動。但象青梅竹馬的孫少安、田潤葉,孫少平與田曉霞都沒有能出雙入對,也讓讀者有點意猶未盡。

  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這部作品中的正能量的東西很多很多,這在當時改革開放初期物質極其匱乏而精神卻相當充盈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現在,對眾多熱血青年都是有相當好的積極意義的。對於現在沒有見過人民公社,沒有見過生產大隊,沒有用過糧票、肉票、布票,縫紉機票、腳踏車票,只聽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八零後九零後來說,看看路遙的這部鉅著,瞭解一下當時的歷史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了《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鉅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為嘗試著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著。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麼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幹出了點名堂,他賢惠的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讀者有些惋惜。特別是少平與曉霞,地位相差那麼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願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麼殘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們心理上總不願去接受悲劇,所以,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圓結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麼地真誠,那麼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著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那麼,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理解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我們應該相信“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翻開這本書,我就知道,自己正在踏上一個偉大的旅程。這是關於那個時代的回憶,並不久遠,卻恍如隔世。

  故事是從主人公孫少平求學時期的縣立高中開始的。食堂的菜分為“甲乙丙”三類,卻是學生家境的充分體現:富裕、溫飽還是赤貧,從顏色上就表現得極為分明,而孫少平和郝紅梅正是那最特殊的一類,在貧窮面前,人的尊嚴和敏感的心會更加凸顯。

  在一般的小說中,但凡這樣出身的主人公往往會意志堅定,不屈不撓,即使再怎麼貧困也會時時刻刻充滿著自信。可路遙並沒有這樣寫,自一開始我就看到了一個自卑,無助的人物形象。這樣也許少了些激昂與振奮,但這才最真實。在那樣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人,性格也就是那樣子了。

  不過,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在經歷了初戀的'失敗後他已逐漸成熟,這時,出身優越,見多識廣的田曉霞逐漸走進了他的世界。他又因此進一步成長。不甘心在家務農的孫少平又來到煤礦當礦工,同時和田曉霞的關係也進一步發展。當他就快到達人生的巔峰時,卻收到了田曉霞意外身亡的噩耗。後來又經歷了礦難,在這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打擊下,他完成了真正的蛻變,從平凡到偉大。

  他是一個極有自尊的人。一開始他因家境貧窮而深感自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精神世界的豐富,他的自尊開始茁壯生長——他已經不像剛入學那樣,老是等別人打完飯才去取那兩個黑饃,他漸漸拋棄了這種虛榮或者是自卑,大大方方站在佇列中取他的飯。到了攬工時自尊更加強烈,不願接受曹書記一家多給的九十塊——一種男子漢的氣概,使孫少平不願接受這種饋贈。

  如此平凡之人卻有如此強烈之自尊,更體現其人格高貴。

  其次,他是一個善良熱心的人。

  當曾經嘲笑過他的候玉英快要被洪水淹沒時,他義無反顧地冒著生命危險衝出去救了她;當曾經在感情上傷害過他的郝紅梅偷拿手帕被抓住時,他不僅拿出自己的錢幫郝紅梅付了手帕,還要求侯生才起誓不宣揚這件事以維護郝紅梅;當他在攬工時發現包工頭欺負做飯小女孩小翠時,立刻找包工頭“算賬”,並堅定地帶小翠離開了工地,幾乎將身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小翠幫其回家;當師傅王世才去世後,他勇敢地承擔起了照顧惠英嫂和明明的責任。

  就是如此善良的一個人啊,甚至善良地讓人覺得不真實!

  最後,他還是一個有自我追求的人。在面對家庭需要人手幹活的的時候,他清楚地意識到不應該囿於雙水村這個小天地,應該出去外面闖一闖。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曾面臨過這樣的抉擇困境:當個人的責任與自身的追求發生了衝突時,是選擇服從於沉重的責任,抑或是遵從自己的本心追求自我價值?孫少平給出的答案是後者,當然他也不是完全逃避對這個家庭的責任,他也會將自己攬工賺到的錢寄給家裡。

  哥哥孫少安又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經歷,他早早輟學供弟弟讀書。他沒能和自己青梅竹馬的潤葉走在一起,卻也收穫到了另一份幸福的情感。相對弟弟而言,他的人生也充滿了波折,但生活就是這樣無奈。

  他們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我們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對於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路遙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就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裡,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卻選擇了煤礦,這不是說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於是,他選擇了平凡。

  只有做一名勞動者,不去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平凡的人,也可以過得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厚厚的一本《平凡的世界》我已經讀過三遍,但每次都會帶給我新的震撼與感動,因為我看到的是世間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摯,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

  在每個人的童年,父親,可能都有一個高大的形象。是啊!幾乎每個父親都是家庭的頂樑柱,可是誰又能想到在父親慈祥的笑容背後又有多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但是孫少安知道。“他父親在他面前抱住頭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見剛強的父親在他面前流淚。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地告別了。他多麼不情願啊!他理解父親的痛苦——爸爸也不願意斷送他的前程……就這樣,他參加了全縣升初中的統一考試。在全縣幾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錄取了。他的學生生涯隨著這張錄取通知書的到來,也就完全終結了!”每次看到這裡,我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少安為了弟弟妹妹、為了那個家犧牲的太多太多,他沒日沒夜的忙碌著,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那個家,似乎從來都沒有為自己“自私”一下,他是一個多麼有情有意的人啊!

  “親情是一條永遠剪不斷的線”孫玉厚的家是貧窮的,但也是富有的,家人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就是他們最大的財富。田福堂在經歷了那麼多的爭爭鬥鬥之後,所渴望的不也正是那種兒孫滿堂、其樂融融的親情嗎?

  但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制約,少安的愛人,註定是甘於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踏踏實實無怨的,學識多寡已非必要,耐勞勤快確是根本。所以潤葉,那個勇敢而又脆弱的女孩最美好的愛情只能因為少安的抉擇而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有曾經的付出,曾經的美好回憶,但終究總是一段寶貴的財富,總是她心靈難得的一段慰籍和甜蜜。但無論如何,潤葉最終是臣服在世俗的壓力下了,雖然有些許的憤恨和睚眥必報的態勢,也曾潔身自好過一段日子,偏偏她碰到的是和她一樣固執的李向前,正是因為他們的固執,他們的結局只能那樣。

  少平是作者重墨渲染的物件,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他是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村少年,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以尊嚴慰靈魂,總是深有自尊情素孩子的必然選擇。在我的生活中就有著像少平一樣的典型,正是他們的精神給了我們極大的鼓舞與力量,物質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從平凡中來,歸附於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於農田、城市工地,還有煤煙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許,不平凡的點點滴滴,就潤化在平凡的滴滴點點之中。

  田小霞的出現,給了少平的生活更加豐富的內容。關於她的章節,我都會一遍又一遍的通讀因為有他出現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有了她,我們的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而她的犧牲,卻把那縷陽光多走了,少平的悲痛與彷徨讓我再次潸然淚下,田小霞是少平的一個夢,破碎但深情、酣暢卻桎跛的夢。她的犧牲,讓我認識到這就是生活,它是殘酷的,天有不測之風雲,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會100%的保證她的生命會有不測。

  掩卷深思,真正的愛情究竟是什麼?孫少平與田小霞的愛情給了我極大震撼,那是真正跨越了一切界限的兩顆心靈的交匯,彼此的吸引與愛慕。而正是他們的勇氣才沒有重蹈潤葉與少安的覆轍。我相信那就是真正的愛情。

  那麼少安和潤葉呢?他們服從了命運的安排,最終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軌跡,與一個自己不曾愛過的人過起了柴米油鹽的日子,他們相互扶持,緊緊依靠直到老去。還有潤葉和李向前、潤生和郝紅梅、孫蘭花和王滿銀,他們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許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現在都有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那樣轟轟烈烈,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彼此都從對方那裡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

  寫到這裡,我已明瞭,所謂的真正的愛情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幸福的感覺,而幸福可以有許多中表現,可以有許多種載體,但最重要的是要被感覺到。也許那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有些誇張的情節只是我們對所謂的“真愛”幻想太多而產生的錯覺。雖然不排除這世界上的確有如此的戀愛,但絕大多數的愛情,發生在我們頭上的愛情故事,卻都如白雪一般平淡無奇,而這才算是真正的愛情,也就是真愛才對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我把這些人的名字和欠了我多少錢寫下來,少的是3萬塊錢,最多的是750萬,然後點了一支蠟燭坐著想了想,把這個紙燒了。

  現在播出的《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給我的感受就是跟小說中的不一樣,因為這個小說我讀的時間太長,對每一個人的面孔都有自己的想象:跟我小學同學一樣,臉上都很髒,這個髒不是沒有洗臉,是因為我們小時候營養不良,就有這種癬。結果我開啟電視機一看,上面的演員都漂漂亮亮的,營養很好。我說這怎麼能跟《平凡的世界》裡面一樣呢?可是我現在看到第十一集,每天晚上躺到床上都要哭一場,因為太感人了。

  我跟孫少安、孫少平不太一樣的就是我的家庭出身太不好。孫少安、孫少平是貧農出身,我們家是地主出身,我爸爸被劃成了右派,回到農村去了。所以小時候我們的處境比孫少安、孫少平的處境要困難得多。

  我小時候,1970年代初,西北發生了一次旱災。我們吃的是救濟糧,救濟糧不是糧食,是紅薯片。我有兩個妹妹,臉上都是髒髒的,最後我爸媽做了一個非常痛苦的決定,為了讓兩個妹妹能夠活下去,一定要送給別人家,在我們家就會餓死。

  我的大妹妹送出去以後我媽媽每天晚上做噩夢。我12歲時就把這個妹妹揹回來了,在高中畢業以後我們又把小妹妹要回來了。

  我父母親對我的影響完全不一樣。我媽媽儘管癱瘓了,可是和她接觸過的人都成了她的好朋友。我記得,她病危的時候把她送到醫院去,住了一段時間出來所有病房的人都成為她的好朋友了,她有這樣一種魅力。我爸爸就是一個很堅強很樂觀的人,我的樂觀是我爸爸給我的。

  我的夢想就是從我們這個山溝裡面出去。人的心中有另外一個世界的話,心裡面就有一種力量,就會嚮往它。

  我原來一直順著這個思路往前走,從山溝裡面出來,寶雞、陝西,結果一直走到了北京。到了北京我覺得我的夢想可能還是地理環境的夢想,所以要出去,到英國也好、美國也好,就是要出去。

  最後我才發現,人真正的夢想是精神世界的,這樣心裡才會踏實。

  我第一遍看《平凡的世界》的時候,裡面一段話對我觸動特別大。就是田曉霞和孫少平兩人畢業了,田曉霞要送孫少平回去時說:你不要回去以後變成一個老農民了,我每個星期給你寄《參考訊息》,除了關心村子裡面的事情還要關心更大的事情。

  我跟孫少安、孫少平的經歷有好多是一樣的,包括我上學的學校也是在一個半山腰上面。電視劇出來的都是磚房,而且磚房很漂亮,這跟我想象的不一樣,我想象的房子全都是土坯房。孫少安最後創業的第一份工作是什麼呢?是建磚廠,我就按照孫少安的指引,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建磚廠。

  第一個磚廠建在海南島文昌,這個磚廠辦了半年時間倒閉了。我就辦第二個磚廠,第二個磚廠辦的時間比較長,在海口市秀英區。辦了這個磚廠,算是賺了第一筆錢,然後就開始做房地產。

  我有時候看《平凡的世界》,孫少安、孫少平,因為沒有飯吃,各種各樣的困難,就好像壓著快要趴下去了,實際上真正把他們壓著快要趴下去的態度,就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具備的態度,只要具備了這個態度你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因為周圍的力量都會幫助你們的。

  我大概在7年前又讀了一遍《平凡的世界》,讀完之後我就覺得心裡面還有一些不快樂的地方。我就拿著手機一個一個看,看到幾個人的名字我覺得心裡不高興,最後一想這些都是借了我的錢不還的人。

  我就想,如果是孫少安、孫少平、田曉霞、田潤葉,他們碰到這樣的事情:你都這樣有錢了,還因為同學或者鄉親們借了你的錢耿耿於懷?他們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處理?我就把這些人的名字和欠了我多少錢寫下來,少的是3萬塊錢,最多的是750萬,然後我點了一支蠟燭坐著想了想,把這個紙燒了。

  我說從此以後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欠我的錢了。這樣一種力量,就是《平凡的世界》給我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每次回家,我都要看一遍《路遙全集》。每次看過人生後,我都很困惑,到底人要過怎樣樣的生命才算幸福呢?我向往大都市的繁華與熱鬧。可這樣我就必須幸福了嗎?相反,在家鄉,過著雖然清貧但寧靜的生活,我就必須不幸福了嗎?我知道我還年輕。而年輕的人就容易理想化。但我也不是沒想過物質。畢竟大多數人的生命都不容易大富大貴。當一個人發奮工作到達吃飽穿暖,也能供養家人時。那麼一個懂得生活情趣的所謂文化人和鄉村裡快愉悅樂的莊稼漢,幸福對於他門而言,有什麼不一樣呢?我知道我將和大多數人一樣,過著平凡普通的生活,但我的心一向在找安寧之所。

  前幾天遇到一個兄弟姐妹,我說,如果碰到喜歡的人,畢業就嫁。她很不以為然。說那你們的物質基礎在哪?當別人都買房甚至買車時。他能給你什麼呢?恐怕那時你就不可能感覺幸福了。聽著他的話,我沉吟了良久。是啊,這世上多數人還是以物質衡量別人的多啊,但是,我為什麼要和別人比物質上的享受呢。如果別人能夠有那麼多的物質,當然有他的道理。我沒有,也有我的理由。我清貧,但我在我的世界是一個王者,能夠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喜歡的人在一齊,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了。每個人都有選取自我的生活方式的權利。別人看不起我,只能說明他的思想境界太底,不知道這世上真正的愉悅是什麼。一笑了之是最好的回應。

  只有認真生活的人。才能得到生活最真誠的回報,哪怕並沒有豐厚得物質。每條生活道路每個人生的選取,都很艱難。而選取之後必然要有超多的無怨無悔的付出。只要選取了,就就應義無返顧!

  我很喜歡孫少安,他選取做莊稼漢,做商人,都是命運推著他走的,可他每一步都走的那麼艱辛,那麼激昂,也走的那麼完滿。在他心中,生活就是奮鬥,而奮鬥的最終目標不是別的,是吃的飽,穿的暖,在人前活的有尊嚴。他做到了。成功是什麼,並不是別人眼裡的榮耀,羨慕。而是堅持不懈的完成自我的目標,或許這目標在別人眼裡是如此低微!我更愛少平,這個從黃土地上走出來的小子。對於他,我簡直不能說什麼,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我的影子。可我不是他,也碰不到象曉霞的另一位。什麼是苦,什麼是甜,而幸福又是什麼模樣?酸甜苦辣才是人生,咱們但是是這平凡的世界中的芸芸眾生。

  每次看到曉霞的死,我都忍不住會淚流滿面。現實的生活為什麼就不能與完滿的感情相統一,非要和他作對呢??整個平凡的世界確實是平凡人的世界,而最後,路遙卻難免走了唯美的路線,讓曉霞的死來昇華了感情的純潔與崇高,讓咱們避免看到了一般純文學類小說中那類表現粗糙和世俗的現實與理想的衝突。或許人生是由無數個忽而醜陋忽而完美的人性組成。表現人生的真相是務必的,但人類還需要那種源於生活高於世俗的崇高感情存在,正因生活已有無數個讓人失望的地方,而精神上的明燈正是讓人們到達光明彼岸的唯一!

  此刻很多人是否過的都很實在呢?思考的事都以發展的眼光來看的呢?或許正因我還沒出校門,並沒有經歷過找不到工作的彷徨,找到工作後得不到更好發展的迷茫,但我總認為人生在世,許多的東西在咱們的心中就應永遠是純潔而至上的。例如婚姻和感情,它們到底就應是屈從於生活,附屬於生活,還是主導生活的呢?讀者上有一篇文章是這樣說的。有一家人生活的和和美美。有一天。有三位老人來到他家門口,主人看到了就要他們到家歇歇,可三位老人說,他們分別是成功,財富和愛,只能選一個。主人回到家中和家人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讓愛進屋。沒想到,另兩位老人也隨著愛的老人一齊進屋了。主人很個性,三個老人笑著說,只要有愛的地方就會有成功和財富。當然,這個故事只是一個虛構。世上有多少相親相愛的家庭還很悲慘。但它至少告訴咱們,咱們就應正因愛而選取生活,正正因有愛有情有牽,才使生活如此完美。才讓咱們對性命眷戀不已,從而鍾愛他,用心的為他而奮鬥。有人分擔,困難挫折都不是那麼難忍耐。如果僅為活者而生活,僅為生活而生活,那麼咱們這一輩子是否也太隨而安,太暗淡無光了呢?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歷時半個月,終於懷著複雜的心情把這本早該讀的書解決了。

  以前讀小說這是隨著故事情節走,現在真正的深入到裡面,不僅替故事中的主人公著急,還不斷的揣測他們的心理活動。在心裡不斷的勾勒著粗獷的黃土高原,不斷地重塑心中的人物。前段時間看電視劇已經有人在拍了,感覺拍的有點兒現代了,可能是自己的童年太苦了。

  隨著孫少平低調的出場,記憶也拉回到那艱苦的中學時代。我們90後和他有同樣的農村背景,只不過生活比他好,心裡同樣有窘迫和不甘。我們也曾經歷懵懂的愛情,並且對生活有了初體驗。其實大家都在一點點成長,或許有一天,突然就在孩子和大人之間劃出一條明顯的界線,讓別人和自己都大吃一驚。

  先看看孫少安,這個早熟的窮家孩子,正應了那句古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只為幫父親支撐那個窮困潦倒的家,過早的輟學使他錯過了青梅竹馬的潤葉。他們的愛情的確讓我感覺惋惜,不過彷彿不會有‘如果’。不知道他在潤葉和秀蓮之間的選擇對他自己的人生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對潤葉造成的傷害是永遠無法彌補的。當然這裡面門第觀念在作祟,儘管他們都接受過一點教育。少安把自己定位很低:自己就是一貧如洗的農民 的兒子,而潤葉是高中生還是大隊書記的女兒。儘管如此,他們的感情是真摯的。 每次自己遇到坎坷挫折,每當內心深處被敏感的東西所碰觸,他首先想到的還是那個為自己縫褲襠的小女孩。現實中他總是在秀蓮的懷抱中得到安慰和支援。正如路遙在後記中寫道: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命中註定的遺憾,遺憾,深深的遺憾。

  這個早期的農民企業家,是讓人佩服的,我們從他身上學到很多。做什麼都要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同時要善於思考,敢於爭先,要有氣魄、有膽量。尤其在創業之初,僅僅有想法是不夠的,要有實幹的精神。在投資之前就要考慮到風險,看看這風險是否能承受得住。當自己陷入生活的絕境也不能放棄,唯有行動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也看到了,少安為鄉親們考慮的、做的是比較多的,這種精神是獲得民心者必須具備的。

  平凡的生活無論怎樣刁難我們,我們都應精神抖擻地跳上新生活的馬車,坐在駕轅的位置上,繃緊全身的肌肉和神經,吆喝著,吶喊著,繼續走向前去。

  潤葉和向前的婚姻多麼曲折,剛開始很同情潤葉,感覺她把自己的幸福葬送了;可是後來感覺向前更不容易,苦苦的等待那個不愛她的人,等的那樣執著,漸漸喜歡上他了,覺得向前特別可愛。雖然是以兩條腿作為代價,還是換來的美滿的家庭,讓他那些年的等待沒有付諸東流。很完美的結局!這就是生活,平凡的生活裡就有那麼些不平凡的人。

  這部小說以孫少平和郝紅梅開始,最後以孫少平和惠英嫂結尾,足見孫少平在這部小說中的地位。孫少平坎坷的經歷讓我們見證 了他的成長。他的命運代表了一代人的可艱辛和顛簸。從教書先生到打工仔再到煤礦工人,他的職業一直是勞動人民的堅守崗位,換句話說,他是那樣平凡,那樣低調。他熱愛勞動正如他熱愛生活。“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這句話概括了那些不平凡人的心理。當妹夫提出把他調到大城市時,他的反應是那樣淡定,對於這樣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他選擇了放棄,並不是因為他不喜歡。渴求成功但又不舞弊。當面臨危險時身為班長的他衝了上去。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看,他的偉大就一點一點的折射出來了。

  田福軍那幫人的仕途真的充滿了戲劇性,其中反映的社會現象還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王満銀漂泊多年終於有一天幡然醒悟,老老實實回家過日子,浪子回頭金不換。而他的媳婦是不是更讓我們肅然起敬呢!她的不平凡在於她寬厚的心胸(儘管喝過耗子藥),無論如何她深愛她的丈夫,最後終於讓自己的丈夫乖乖的回到她身邊。

  看《平凡的世界》還引發了我對中國貧富差距的一些看法。

  路遙給我們帶來了很寶貴的財富。我們就是很平凡的人,我們永遠是農民的兒子。

  演繹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故事中好多不完美的地方,比如我們可愛的金波,不知他是否會找到自己的藏族姑娘;為了自己愛的人積勞成疾的秀蓮會不不會有什麼奇蹟發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作為高中生推薦閱讀的篇目之一,路遙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無疑是一部偉大的鉅著。它以簡單質樸的言語,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平凡的世界,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不凡的人生旅程。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都彙集在一起,讀來震撼人心。

  故事以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的中國為背景,全面地展現了改革浪潮衝擊下的城鄉社會生活。書名為《平凡的世界》,可人物的命運卻是艱難曲折,其中最大的亮點則是全書的主人公孫少平。

  作為一個窮困又有知識的農村青年,孫少平具備眾多良好的精神品質。當哥哥希望他回鄉幫忙時,他不甘平凡,傾盡所有奮力一搏,孤身一人到城鎮打拼。伴隨著他的,是勇氣,唯一能給予他力量的,是堅定如山的信念。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為一個攬工漢,孫少平常與素質低下的粗漢生活在一起,可自始至終他從未改變過一分一毫。他的身上一直昂揚著精神的高傲,揮灑著靈魂的矜持。他始終有著保爾般的工作熱情和聖徒般的道德修養,忍辱負重,吃苦耐勞,身懷正義,心懷感恩,具有強大的責任感。也正是這些精神品質,支撐起了全書的框架,使他艱險的人生道路變得不再坎坷,也讓他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書中多次描寫了孫少平幹苦力時受的傷,讓我印象十分深刻,想到我們如今舒適愜意的生活,我更是深有感觸。

  物質的匱乏並不能影響孫少平精神上的充盈。他熱愛學習,即使只是一名礦工,可卻千方百計地尋找書本來閱讀。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總打著檯燈趴在床上看書,那是他一天中最愉快的時光,知識視野的不斷拓展使他的生活變得繽紛多彩。作為時代的青年、祖國的未來,我們應努力向孫少平看齊,培養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優秀的精神。

  書中讓我十分欽佩的另外一個人物則是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作為家裡的長子,他也被賦予了與弟弟截然不同的命運。與孫少平追求飛揚的生活不同,沉重的家庭負擔和過早地承擔世事,使孫少安難以走出土地和家庭的束縛,這造就了他的沉穩和內斂。他的人生可謂是一波三折——在初次嚐到了創業成功的甜頭之後,卻遭到了破產和負債累累的打擊,在又一次突破巨大艱難,終於幾乎要擁有完美的生活之際,卻又傳來了妻子肺癌的噩耗。生活就是如此,人生前進的道路上,總有無數的難題和打擊在迎接你,面對這些,最重要的就是無畏。正如孫少安那般,老天和他開了許多次玩笑,但他憑著艱苦卓絕的奮鬥精神將這些挫折一個個地破除。倘若我們遇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縮,那人生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呢?不畏艱險,昂首前進,挫折只會讓我們變得更強大。

  對比手法的運用在此書中十分常見,也十分經典,美與醜的對比、善與惡的對比、對與錯的對比、黑與白的對比,都在書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直擊人心。在金富因盜竊被抓捕歸案之後,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句話:大時代的浪潮不僅改變物質世界,更重要的是,也在改變人。生活在這個繁雜的時代裡,我們也悄悄地被改變著。有的人走上了廣闊的生活大道,有的人卻漸漸向墮落的深淵滑落。認真思考一下,你在向著哪個方向前進呢?不忘初衷大概只有極少人能做到吧。可是,即使生活使我們改變,但改變的趨勢卻是可由我們自己掌控的,如果讓你回到年少時,你是否會喜歡現在的自己呢?即使是改變,也不要偏離正確的軌道啊。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與奮鬥”——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句子之一。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裡,每一個人都顯得如此渺小,每天都有生命到來或離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抓牢屬於自己的每一天,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創造自己不凡的人生。

  幸福與未來是創造出來的,沒有奮鬥與拼搏的人生一文不值,沒有信仰與追求的人生毫無意義,別再虛度光陰,趁還有時間,勇往直前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這些日子一直在看《平凡的世界》,早些年也看過,只是走馬觀花的看,如今又看,細細的揣摩,慢慢的體味,心靈受到感動和震撼,路遙以他哲思質樸的文字,讓讀者瞭解了75年-85年間中國農村的縮影-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農民特別是青年人對待生活和愛情的態度。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農村生活題材的小說,農村人窮困的生活,在田地耕作的辛苦,現代的城市年輕人也許不理解,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對我來說卻是感同身受,因為我也經歷了那個年代,也曾經在田地揮汗如雨,勞動是一筆財富,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途徑,這本書就是向大家闡述勞動著是幸福的,不管你是在哪個時代,只要你熱愛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用心真誠的面對,你永遠是強者!

  《平凡的世界》裡對人物的描寫也是栩栩如生,淳樸厚道的孫少安,對人生不屈不撓的孫少平,善良卻飽受感情折磨的潤葉,執著愛著潤葉的李向前,對人生和未來充滿嚮往朝氣蓬勃的田曉霞,還有為朋友兩肋插刀,一如既往的愛著只見過一面藏族女孩的金波,還有金秀,蘭香,潤生,每一個人物都是平凡的,卻都是在平凡中見真情,每讀一篇文章,每一個人物,都會為之感動,為之落淚,路遙先生將現實的無奈和對浪漫的嚮往刻畫的形象逼真,讓人覺得這些人就是鮮活的生活在你的面前。

  孫少安,一個忠厚老實善良的農民,在反覆的權衡和自己青梅竹馬的潤葉感情後,痛苦的和潤葉分手,毅然決然的娶了一個山西的媳婦,在改革的浪潮之下,追逐人生的更大的目標,建起磚廠,成為首富,遭受磚廠塌陷的挫折後,再度東山再起,迅速的富裕起來,還不忘雙水村的父老鄉親,建學校,造福人民,成為新型農村的典範!最打動我的還是孫少安,在想為自己的家多一點幫助謀一點財富的時候,卻遭到批判,內心的苦楚,煩惱,痛苦折磨著這個忠厚善良的男人,躲起來宣洩自己的情感,而自己的父親,不放心自己的大兒子跟隨其後,父子二人痛哭的情景,讓人心酸,讓人淚水漣漣,命運的不濟,對這個家庭帶來苦難,可是濃濃的親情卻讓這一家人心繫一處,邁著更堅定的步伐走向生活!

  文章中孫少平這個人物更是讓廣大的讀者特別是農村出身的那個時代的人捕捉到自己的影子,家庭困頓的孫少平,在高中時代為了挽回自己的自尊,懷著自卑的心理,總是在別的同學拿走自己的白饃後才拿自己的黑饃,短暫的戀情,讓孫少平對愛情有了新理解,畢業後,少平的一段教師經歷讓他以後的生活中更加的渴望知識,在時代的變遷中,少平對生活更多的思考,熱情洋溢的他不甘在家中成為平庸的農民,他積極的追求城市的生活,珍惜機遇,打小工對少平是一種體格的鍛鍊,背石頭,讓孫少平的後背淤血,潰爛,但是肉體的疼痛沒減少他對知識面的拓寬,挑燈夜讀,是他每每要做的事情,田曉霞的賞識,幫助和愛情,讓孫少平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但同時兩個人地位的懸殊讓他時刻矛盾,他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中去了煤礦,原以為孫少平和田曉霞會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田曉霞為搶救一個小女孩卻意外的死亡,讓人不覺傷悲。金波的友情自始至終貫徹其中,為了朋友兩肋插刀,對少平無私的幫助,和朋友交心,都讓少平有所依靠,有所依賴。少平最終選擇留在了煤礦,選擇了平凡,這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人性的真善美在他身上真實的體現。

  還有,真誠善良的潤葉,在得知孫少安已結婚的訊息後,心灰意冷,嫁給李向前,也沒體會到一絲一毫的幸福,面對執著愛著自己的李向前,她選擇了逃避,婚姻的不幸,讓李向前痛苦萬分,酒後駕車導致車禍,被迫截肢,患難見真情,潤葉卻在此時擔負起了一切,與李向前走到了一起,這就是有情有義的善良女人!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正是這些有情有義的平凡人,濃濃的親情,不變的友情,厚重的愛情,對人生不倦的在追求才使這人生變得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