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精選6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精選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 篇1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過不少的小說,也有一些情節特別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放下的,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那麼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相信自己能飛!這是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的第一個感覺。在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的鉅著中,作者圍繞著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 “相信自己能飛!”

  少平與少安兩兄弟同為黃土地的兒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著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是作家傾注了畢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寫作的焦點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達了強烈的平民意識與抗爭意識。少平與少安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能改變命運,他們在一次次苦難中得到錘鍊與昇華,表現出當代農民的頑強與堅韌。小說廣泛涉及了農村生活的各個方面,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活的巨大變化。它表達了昂首向上的奮發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實現“飛”的壯舉與體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斷的挫折和打擊。如為了擴大社員自留地,他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來批判;曾為嘗試著進行承包責任制的改革而遭到縣委的嚴厲批評;最為殘酷的是在第一次擴大磚場時,因高薪聘來的燒磚師原來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也付不出村中幫忙勞力的工資,那時,他就像一隻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簌簌地顫抖著。

  真、善、美,永遠是人們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書中的一個個主要人物,那麼的真實,那麼的善良,這該是作家心靈的折射:路遙定也是那麼的一個人。然而,人物的結局總令人傷懷,幾乎沒有一個結局是完美的:孫少安幹出了點名堂,他賢惠的妻卻勞累至噴血;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對她的一往情深,毅然與之結合,可向前卻已是殘廢。孫少平以他獨有的人格力量贏得了地位懸殊的田曉霞的愛,可田曉霞卻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潤生義無反顧地與郝紅梅結合,可郝紅梅畢竟還帶了孩子;金波呢,還不知要追尋那夢中女子到何時。這一切的一切,總令讀者有些惋惜。特別是少平與曉霞,地位相差那麼多,卻能夠心心相印,都願他們會有個完滿的結局,可作家偏偏那麼殘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們心理上總不願去接受悲劇,所以,中國戲曲倒多以大團圓結局。然而,生活中是沒有完美的。這應該就是作家昭示給大家的。他是那麼地真誠,那麼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著太多太多的苦,他對生活的體驗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動人的一種美。大家都明白維納斯正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那麼,路遙既從生活中,也從美學上理解了這一點。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結局的安排也就不足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統一,使讀者唏噓不已。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 篇2

  如果把生活當成了一個故事,那平凡就是他的底色,那奮鬥不息的精神或許就是故事裡最精彩而動人的篇章。也許我們窮盡一生的辛苦奔波,也終究還是普羅大眾中的一員,只是在那些柴米油鹽的瑣碎之中,卻也早有了我們關於幸福,關於溫暖,關於美好的生活。就像這本《平凡的世界》,就像是那群為了“好光景”而不懈奮鬥的人們。

  其實無論是從孫少安還是從孫少平的身上,我們看見的都是那種不息的奮鬥精神,以及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與渴望。哪怕他們的選擇了不同的路,卻走出了相同的腳步。尤其是在孫少平的身上,那種倔強,執拗,一點點的融進了困苦的生活,帶給他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改變,更是精神上的成熟。

  這個連丙菜都吃不起的窮小子,他懷揣的夢想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被現實無情的擊碎,從一名老師到變成城裡攬活的小工,再從小工變成誰也不願意乾的煤礦工人,生活就像是要把所有的苦難都強加到他的頭上,而換來的確實他愈加成熟,愈加堅強的性格。還記的有句話說“每個人被命運碾壓的疼痛感是一樣的,對生活的無可奈何也是一樣的。所幸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獨自在黑暗中行走時,你的隱忍,你的積極,你努力抵抗世界的姿態,都會成為一抹陽光,照亮自己的人生。”或許這就是對他人生最真實的寫照,寫照了那些不畏艱難的執著前行,也寫照了那份不屈奮鬥的鏗鏘。而這或許也是留給我們每一個人成長之路上最好的精神食糧吧。

  其實無論我們今天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是什麼,或許都不如孫少平那個時代要殘酷,要更讓人絕望。如果是這樣,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選擇安逸,選擇逃避,選擇主動的去放棄吶?生活終究不會一帆風順,而唯一讓我們走向遠方的就是一次次的跌倒再一次次的站起來。在那些沒有人關注的角落裡悄悄的生長著,頑強,執著,鬥志昂揚。即便是面對著一次又一次的不公,依舊沒有打消他內心那種對美好明天的嚮往。而或許這才是我們年輕該有的模樣,這才是年輕該有的鬥志昂揚。當時光還留給我們成長空間的時候,就不要輕易地放下心中的夢想,因為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很多地方並不是我們的人到不了,而是我們的心到不了。如果從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了一條很淺的吃苦底線,那我們或許也就真的難以去邁過那一道道命運橫亙在我們面前的鴻溝。

  保持熱愛,保持我們心中積極向上的姿態,這個世界上總會有著無限種可能留給那些拼命往前走的人,畢竟當你決定燦爛的時候,山無遮,海無攔。而所有的奮鬥,也終究會變成生活裡的幸福回饋到你的身邊,成為平凡人生中最美的那段回憶,那份財富,那種難能可貴的美好與希望。

  《平凡的世界》,這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萬字長篇小說。

  整部小說以7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國大環境為故事背景,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為故事線索,為我們講述了那段特殊歷史時期下,中國西北農村的社會百態,也展現出了在那種艱苦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下,年輕一代的農民追求“好光景”渴望,以及質樸,堅強,勇敢,執著的精神。以最平凡的普通人,讓我們看見了那份生生不息的蓬勃精神。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 篇3

  他上了二級平臺,沿著鐵路線急速地向東走去。他遠遠地看見,頭上包著紅紗巾的惠英,胸前飄著紅領巾的明明,以及脖項裡響著銅鈴鐺的小狗,正向他飛奔而來……這是這部百萬字小說的結尾,我似乎看到了少平帶著傷疤的剛毅的笑臉,以及他未來依舊平凡而艱辛的生活。少安、金波、潤葉、蘭香、潤生、孫玉厚、田福堂、雙水村、石圪節、黃原……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說實話,讀完這本書後,我鬱悶了。它在講述著一個沉重而嚴肅的問題——命運,卻沒有用任何修辭手法,不加任何粉飾,不帶一絲幽默。潤葉深愛著少安,卻不得不嫁給李向前!李向前得到潤葉的愛,代價卻是失去雙腿!無法想象,像少平這樣優秀的高中生,卻成為了一個煤礦工人?而田曉霞如花的生命,竟在洪水中逝去,和少平的愛情,也在洶湧的波濤中湮滅……社會的變革,帶來的不僅是希望、機遇與拼搏:像少安、田福軍、喬伯年;伴隨而來的還有固執、痛苦、人性的墮落:像田福堂、張有智、苗凱……理性與智慧的`光,在時代的長河微弱地搖曳,將光遮住的,是自私、固執、墮落、“出身的侷限性,農民的狹隘性”……啊,平凡的世界,已使我“目不忍視,耳不忍聞”了!……“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不甘心,我試圖從紛繁的故事與人物中找出共通之處——一種支援時代與歷史前進的力量。於是我開始仔細的思考……少安與潤葉因為愛而相聚,也因為愛而分離;命運奪去了李向前的雙腿,帶來安撫與希望的也是愛;時代可以泯滅一個優秀青年的輝煌未來,卻無法阻止他對真理和愛的追求,即使在最艱苦的時代,少平不也堅持讀書嗎?命運可以將兩個人分離,將一個人毀滅,但卻無法阻止一個煤礦工人與記者的愛……生活中固然拼搏與頹廢並存,但取得成功與人民愛戴的,不還是那些心存愛、正義和善良的人嗎?是的,有些人會頹廢,會墮落,會迷失方向。是的,有些人,可以僥倖?不,應該相信,沒有僥倖!真理和愛雖有時看起來衰微,但卻不會隨時代的更替而改變。甘地說,“歷史上只有愛和真理才能獲勝。”至於命運中的不幸與苦難,應該是財富。就像少平在給蘭香的信中所說,“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麼希望你的一生充滿快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他應該使我們偉大!”

  正與負本來就存在,存在於自身,存在與社會,我不懼將兩類事物陳放於眼前,因為我相信,任何明辨事理的人都會選擇前者,而選擇後者的人,終將無所作為。我所悲哀的,是不幸的人墜落於痛苦的怪圈,被愚蠢矇蔽了雙眼,不能認清自我,於仇恨與自私中隕落……故事並沒有給出一個結局,少安、少平、蘭香應該還有更精彩的經歷,但是,平凡的世界,悠悠的時間,哪裡又會有一個盡頭呢?或許,路遙把故事留給了我們,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經歷,書中的,終究不屬於你,身邊的,才可以給你創造奇蹟!我又看見了少平,遠方的天邊,朝陽從彩霞中噴薄而出,他邁著更加穩健步伐向遠方走去……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 篇4

  風來了又走,花來了又落,我已經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在平日裡緊張而又充實的大一生活中,我從校圖書館借了一本《平凡的世界》。小說中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讓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體驗著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其中一個個平凡世界中的人物,就如他們正生活在我的身邊,讓我難以忘懷。

  第一次見到《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在幾年前,那時我正在上高中,我的語文老師建議我們有意願的學生可以買這本書看看,來豐富我們閱讀知識。那時的我因為學習任務繁重等原因,只是在圖書館草草地翻過此書。當我再拿起《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時是一個普通的週六下午,窗外飄著朦朧細雨,我坐在圖書館的椅子上與書中的語句進行著默默的心語交流。人生的自尊,自信與自強,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起來令我蕩氣迴腸,沉浸其中。

  說實話,再次觸碰到這本書,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由於此時彼時在人生閱歷以及生活經驗等方面的不同,使我對重讀這本書所得到的理解也迥然不同。

  沒有一條小船不是經過風暴而順利抵達港灣的,孫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奮鬥的過程中,他遭遇了不斷的打擊和挫折。如為了擴大社會自留地,她曾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暗典型來批判;在擴大磚廠時,因燒磚師傅是騙子的緣故,他的磚全部燒砸了,無力歸還貸款????他就像一直被風暴打斷翅膀的小鳥在冷風中顫抖著,但是他並未放棄,而是擦乾眼淚繼續前行。與之相反,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在挫折和打擊來臨之日是多麼膽怯,更誇張的還有人跳樓,當我們抱怨生活帶來的憂愁,可曾記得那些淹沒在歷史泥土中的傳奇人物,他們的一生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

  孫少平對於前途的不懈奮鬥,堅忍不撓是留給我們的珍貴財富。他出生貧寒,卻意志堅定,矢志不渝,在塵世的喧囂中苦苦掙扎,無論多苦,無論多累,他都不會輕言放棄,同命運的咽喉作鬥爭,同生活扳手腕,一生奔波,一世堅持。在做攬工漢時,即使環境再怎麼惡劣,也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望;在他得知田曉霞為救人而犧牲時,他仍默默地承受所有的一切;在煤礦事件中為了救工友導致了自己毀容時,他仍未放棄,勇敢的重新開始新的生活。身為大學生的我們與其相比是何其的幸運,又有什麼理由去怨天尤人呢?

  少安和少平兩兄弟雖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生活著,但是他們都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的人,他們相信自己的雙手可以改變命運,他們一次次在苦難中得到錘鍊和昇華,表現出頑強拼搏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所缺少的嗎?

  從《平凡的世界》中,我也學會了許多。我從小學一路走來,經歷的挫折無非是是一些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的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這又算什麼呢?人生就是不休止的奮鬥,無論是任何困難,無論條件如何艱苦,堅定心中的信念,一生學習,一生奮鬥,這樣,我的人生才不會留下遺憾。

  平凡的生活,平凡的經歷,平凡的所有。但卻給予我們力量,淨化我們的心靈。這本書陪伴了我的大一生活,激勵著我不斷前進,讓我在奮鬥路上不再孤獨。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會像少安少平兩兄弟學習,成為一名不放棄不言敗的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 篇5

  看到那些含著金湯勺出生的人,你是否會因為自己平凡的出身而感到苦惱?《平凡的世界》講述的就是一些普通人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傳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本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為背景,透過許多複雜的矛盾和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了一起,向讀者展示了眾多普通人在時間的洪流中所走過的簡單曲折的道路。這本書既寫出了作者對家鄉父老溫馨動人場景的懷念,又體現了路遙對生活、對社會、對歷史,對人生的思考與理解,讀起來嚴峻悲壯,卻也真切動人。

  在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孫少平一個窮困且又有些學識的農村青年,他在讀高中的時候家裡特別貧窮,在學校就連一份五分錢的丙菜也買不起,只能吃同學吃剩下的最差的高粱面饃,但他仍然昂揚著高傲的精神、渾灑著矜持的靈魂,高中畢業後他並沒有回家種地,而是走出雙水村,走出黃原來到大城市當了一名攬工漢,後來又當了一名煤礦工人,在此期間他的哥哥孫少安開了一家磚場,已經掙了不少錢,孫少安曾三番五次的請弟弟孫少平回家與他一起開磚場,卻被孫少平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了,孫少平寧原當一名煤礦工人,也不願再次回到那小小的農村。他不甘於生活的平凡,他堅信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而要靠自己去爭取和奮鬥,也正像書中所寫“我遲早要塔火車,去遠方的世界看一看”。

  而他的哥哥孫少安與孫少乎追求飛揚的生活不同,他是奮鬥精神的另一個代表。身為長子的他過早的承擔了家庭責任與世事,使得他孫少安難以走出那片土地和擺脫家庭的束縛,將自己的一生都留在了雙水村。孫少安與弟弟孫少平不同,他從小就逐漸明白了現實中的責任比遠大理想更為重要,能透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一些小成就,讓家庭美滿,就算不枉此生。雖然他們兄弟倆的理念大有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相似的地方。是他們都在不屈不撓的反抗命運,不懈的努力追求著自己的理想。

  追求理想的過程,是堅難的,有時也會不盡人意。但書中說“人的一生中關鍵的就那麼幾步,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它讓我們瞭解痛苦的意義,命運總是不如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在孫少安、孫少平追求理想的過程也中,也讓我們學會該如何看待愛情,同時也不忘在遇到困難時擁抱希望和美好。

  “天空不會永遠陰暗,當烏雲退盡的時候,藍天上燦爛的陽光就會照亮大地,青草照樣會鮮綠無比,花朵仍然會蓬勃開放”,在書的最後,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也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理想,繼續過著他們的人生。也許後面的人生中還會有許多困難在等著他們,但這又能算得了什麼呢?他們已經經歷過太多的大風大浪,已經沒有什麼困難能阻止他們前進的腳步了。

  最後,我想說,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態,生命中必然會有曲折,生活中註定會有磨難,但路雖遙遠,行則將至。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00字 篇6

  對於一個天生冷漠而又不怎麼看小說的人來說,抱著略帶沉重的心情夜以繼日的讀完《平凡的世界》是實屬不易的。感嘆人世艱難的同時,心中難免不暗暗對路遙豎起一個大拇指。路遙的確是殘忍的,他給筆下的每一個人都安排了大量不幸的故事。前幾天讀《人生》時已經領教了他殘忍的功底,但跟隨著孫少平的不斷成長,我知道他殘忍的功夫也已經修煉到了人生的頂層。

  有人說,影視劇《平凡的世界》中以大團圓為結局的手法是具有人性化的,我倒同意這種說法。小說的結尾的確是沒有人性的,戛然而止的悲劇,讓我不禁感嘆是不是應該有第四部?嘲笑自己這種庸俗的想法之餘,我知道這就是人生,這就是這個偉大而又平凡的世界。影視劇終究是搬上熒幕的藝術化的生活,但也終究是難逃俗塵的理想的人生。路遙描繪的故事不是將生活藝術化,相反是將藝術生活化。這種最大限度的貼近生活的藝術正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交織的結果。理想絕不會向現實低頭,但現實卻又絕不會向理想哪怕有一步的退讓。

  我有時會想,假如路遙不將故事寫死,把曉霞還給少平,給潤葉一個健康的丈夫,不讓秀蓮患上絕症,王世才沒有礦難,紅梅沒有守寡……這樣的世界是不是更美好?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這樣的世界真的存在嗎?市委書記的女兒能嫁給煤礦工人嗎?潤葉會放棄心中的愛人喜歡上李向前嗎?秀蓮健健康康,孫少安的人生真的能一帆風順嗎?王世才不死礦工的生活真的能幸福平安嗎?紅梅不守寡,世事真的能放過這個柔弱的女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就像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藝術的第一目的是再現現實,而不是拋棄現實的胡說八道。與其站在不幸的廢墟面前仰望一個美好卻不存在的世界倒不如低下頭來正視生活,把崇拜與幻想變成理性認知,把殘留的希望從神的腳下搶到自己手中,把理想的哀怨轉化成現實鬥爭的力量。我想,也許這才是路遙寫這本書的真正目的。

  國慶期間,我有意去了小說故事的發源地——陝北。想去尋找書中的場景,那個雙水村,那個哭咽河,那個原西縣。聽著當地幾乎無法聽懂的陝北方言,我不禁感嘆這就是那個平凡而又偉大的黃土世界。厚重的黃土,溝壑的窯洞,豪邁的信天游,純粹的安塞腰鼓,無不充斥而又點綴著這個不禁讓人堅強同時又讓人流淚的世界。我是不喜歡陝北的,就像我不喜歡這悲情的小說一樣。我無法接受這份厚重,就像我無法接受這嘎然而止的結局一樣。但故事卻無法改變,我可以想象這片土地接受過怎樣的摧殘,這裡的人兒有著怎樣平凡而又偉大的命運。像田曉霞離世時一樣,我眼眶紅潤,啟齒難停,但卻不得不說——我不喜歡。

  也許冷漠的人就是違心的,失去本色的生活就是苦難的,平凡的世界就是偉大的。但我卻不得不說,一個人的旅途本就如此,如果不違心的去褻瀆苦難,去挑戰偉大,那麼我們將永遠無法體會這種人世與歷史相比較的渺小。無論幸與不幸,在亙古的大地上,總有一群人會哭著走著,也總有一群人會笑著走著,但終歸是有人始終朝著幸福與歡笑走著。很明顯,他們都是平凡的,但卻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