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初中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初中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初中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1

  我出生於江南,一直以來,黃土高原這片貧瘠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對我來說就是一副神秘的畫卷,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在廣播節目中聽到了李野墨播講的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這幅畫卷終於向我展開,鋪陳開去的是那遼闊的一望無際的黃色土地和由這片土地所孕育的一個個鮮活的生靈,在山河鉅變中一個個完成著自己的蛻變。

  初次看到這本小說是在小時候去新華書店的時候,它就靜靜地立在中國文學類書籍的一角,它的名字實在是太平凡了,《平凡的世界》,在市場經濟大潮不斷的衝擊下,中國的暢銷書們往往都具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比如《中國可以說不》等等,而這本小說顯然不具備這樣的特徵,這本小說一定很平凡,因為作者都不會給這本小說起個吸引眼球的名字,十幾歲的我對自己這樣說。

  多年以後,我才發現,平凡的不是這本小說,而是我自己的見識。在這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的芸芸眾生卻創造了一個個不平凡的奇蹟。誠然,這本書裡的一些人物是有些理想化的,但這恰恰告訴了平凡世界中的我們,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實現夢想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痛苦,這是第一個映入我腦海的詞彙。從少安與少平這兩兄弟記事起,痛苦就像他們的影子,與他們形影不離,生活上的貧困讓他們只能在痛苦與痛苦之間選擇,從甲乙丙菜的選擇到愛情事業的選擇無一不是如此。所以讀完這本書的開頭幾章,我對主人公的遭遇更多的只是同情。

  隨著劇情的發酵,正當我心中的同情逐漸瀰漫時,作者的一句話外音卻將我震醒,痛苦不是白忍受的,它會使人更加偉大。如果說從平凡蛻變成偉大需要一種催化劑,那這種催化劑無疑是痛苦。這也許正應了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弗亂其所為。

  路遙說:“生命從苦難開始,只有在苦難中才能誕生靈魂的歌聲。”的確,生命總有缺憾和苦難,人們的種種掙扎和奮鬥就是為了彌補這些缺憾和苦難。而個人的精神和意志、生命周圍的親情和愛情無疑在作品中成為掙扎和奮鬥的支撐點,是最後走出苦難,誕生靈魂之歌的基礎。

  這個世界以平凡而起,平凡而終,留下的是每個人的那一抹不平凡。

初中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2

  勞動著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平凡的世界》正白紙黑字的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它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作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 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平凡的世界》時間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發生地點在廣袤的黃土高坡上一個叫做雙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說是寫雙水村的變化和雙水村的人。在這個十年裡中國又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雙水村及雙水村的人是中國和中國人民的縮影。裡面包含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遙是想用一種現實主義的筆法細緻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會畫卷。在裡面各個階層不論性格面貌的人物都栩栩如生。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路遙的精湛的小說功底極其嚴肅的寫作態度使這部小說具備了作為那一段歷史最好的輔助教材。 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貸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於中國的現狀在於歷史的延續在於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

  另外一個方面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 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裡他描寫著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哪怕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然而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初中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3

  路遙先生筆下的田福軍,無疑是個“好官”。早年畢業於人民大學,放棄了留在中央部委工作的機會,主動要求回到基層,先是在地區行署工作,後來提拔成原西縣的革委會副主任,也就是副縣長。

  與哥哥福堂的稍顯“負面”的形象不同,福軍竟然是個“完人”:為人正直,有能力,經常深入基層,時刻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當然,身處官場,福軍在工作中自然也遇到了各種阻力,甚至被排擠。直到遇到了伯樂——新上任的省委書記喬伯年,福軍才被破格提拔為黃原地區行署專員,也就是地級市的市長,從而在波瀾壯闊的改革中突破層層阻力,大展身手。

  福軍的政績和能力自然無需多談,讀者也往往為這樣的官員擊節叫好。只是如果我們從背後的邏輯看,還是有些東西值得思考。

  一個體系不成熟的機制裡,往往人們會期待“青天”的出現,過去有包青天,海青天,現在出現了田青天。而百姓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寄託於某一個道德高尚,能力非凡的個人身上,無疑是一場賭博。而對於福軍而言也是這樣,他有幸遇到了“喬青天”,個人的政治生命也得到了超常規的發展。行文至此,我也很難下個論斷到底什麼才是社會法則的常態。提到體系建設,自然上下嘴唇一碰,很容易。但千百年的“青天文化”、“貴人文化”卻又活生生地存在著,並且必將長期甚至永久地存在下去。

  另外,從個人角度看,即使有了青天有了外部環境,機會也還是留給那些像福軍一樣有準備的人。我們可以看到,福軍很正直,始終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甚至不惜為此與上司抗爭。同時,福軍也很務實,經常下到第一線,瞭解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了“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比起那些只會看上司臉色行事或者只會按照書本誇誇其談的人,福軍無疑更靠譜。

  只是,我們可愛的路遙先生是個從裡到外都極具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大師。而這兩點也恰恰是人們所向往而現實中卻不可得的東西。也造就了《平凡的世界》成為經典中的經典。基於此,路遙先生筆下的福軍的際遇也是在現實生活中超拔出來的場景。

  實際上我們生存的世界,還是要有叢林法則,我們無法寄希望於外界,只能因勢利導,從而找到各自的生存狀態。從戰略層面,人生一世,對我們幸福與否起決定因素的是視野、格局,和品位;從戰術層面,決定我們順利與否的則是勇敢、智慧,和真誠。

初中生平凡的世界讀書筆記4

  假期裡,我偶然發現書架頂層有一套我沒看過的書,厚厚的三卷本,書脊上寫著:平凡的世界,路遙著。

  “這是什麼書?”我好奇地問爸爸。

  “一部好書,你可以看看。”爸爸伸手幫我取下來。

  我抱著翻翻看的想法開啟第一卷,沒想到立刻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後二十天的時間裡,我一鼓作氣讀完了這部被稱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的長篇小說。

  我發現自己被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貧窮的村落,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的農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還有窮得上不起學的孩子……

  我最喜歡的是主人公孫少安和孫少平。由於家庭貧困,成績突出的兄弟倆都沒能完成學業,而是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哥哥孫少安辦起了磚場,歷盡千辛萬苦使自己的家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帶領全村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弟弟孫少平回到農村後也歷盡波折,從農民到鄉村教師,又到朝不保夕的攬工漢,再到煤礦成了一名礦工,由於表現突出當上了班長。他們經歷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在困難面前從不認輸。他們一點一點、堅韌不拔地努力,終於獲得了成功。

  看完這部書,在我的要求下,爸爸媽媽帶著我坐上火車又轉乘汽車,去看了爸爸小時候生活過的農村。走在泥濘的鄉間小路上,站在已經很久沒有人居住的土坯房前,我的腦海中都浮現出小說裡的那些人們。在這之前,我瞭解的只有自己的生活、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從沒有想到過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大部分地方是農村,更沒有想象在貧窮落後的地方人們過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那裡的孩子怎樣成長。

  這部書使我知道了什麼是平凡的生活,什麼是腳踏實地的努力。我想,自己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會想起這部書,想起書裡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