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推薦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

推薦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萬字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推薦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歡迎大家閱讀。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1

  路遙生於陝北清澗縣一個世代農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展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該作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後因肝病早逝,年僅42歲。

  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他始終以深深糾纏的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陝北大地作為一個沉浮在他心裡的永恆的詩意象徵,每當他的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去陝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他在那裡審視自己,觀照社會。

  《平凡的世界》這一部偉大的鉅著,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裡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透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裡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2

  《平凡的世界》是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謳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與《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難轉化為一種前行的精神動力。描寫苦難的新時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難轉化為一種精神動力的作家卻並不多,路遙當屬其中之一。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爭,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孫少安是立足於鄉土矢志改變命運的奮鬥者;而孫少平是擁有現代文明知識、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們的故事構成了中國社會普通人人生奮鬥的兩極經驗。

  《平凡的世界》還傳達出一種溫暖的情懷。一是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二是作品處處展現溫暖的親情與友情,是一部溫暖人心的小說。小說中有大量關於人間親情的描寫,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孫玉厚一家了——孫玉厚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小說還書寫了美好的同學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鄉鄰之情等人間美好的情感。三是作品中的愛情寫得很美,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無性不成書”的長篇小說創作風氣中是難能可貴的。如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柏拉圖式的戀愛,就寫得很純美,讓人為之感動。

  這部小說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這樣的小說對底層奮鬥者而言,無疑具有“燈塔效應”。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能產生如此廣泛而深刻的社會影響的原因。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3

  “苦難是人生的墊腳石”。人生一世不可能沒事都順遂暢達,面對苦難有人逃避,有人退縮,也有人站起。

  冷雨、雪花、惡劣的環境;黑饃、菜湯、貧乏的物資;飢餓、寒冷、無助的資源。但一切都不能摧毀那顆自卑敏感而又堅強向上的心。曠野無垠,他,孫少平,帶著一本書孜孜不倦;內心飢餓,他用知識充當自己生命的糧食;面對毀容,他不屈服。孫少平抓住苦難墊在腳下,讓生命一覽眾山小。

  孫少平,你是一個平凡的農民,卻擁有一顆不平凡的心。你內心的不甘心是你的動力;你人生的真善美是你的財富。你博覽群書,你不卑不亢,你禮貌待人。孫少平,你像春日裡的微風,溫暖而和煦;你像夏日裡的驕陽,熱情而奔放;你像秋日裡的藍天,遼闊而無垠;你像冬日裡的雪花,純潔而高尚。

  你說過:“我不是一個虛榮的人,我只是不想被虛榮的人嘲笑。”

  孫少平,你是一個平凡的人,卻永不甘於所謂的平凡。我敬你。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4

  世俗的眼光,總是束縛了世俗的人們,而那掙脫世俗的人們,不會顧及這世俗的目光。有時,我們都在嘆息這個世界太喧囂,而喧囂的世界我們是不能改變什麼了,唯一能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你不改變,沒人替你掙脫,你不掙脫,那你就無法和陽春,最終,庸碌一生。是的,我們是平凡的,但是,我們不能世俗,只有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出點不平凡的事,我們的人生才會像保爾柯察金那樣在生命的最後關頭自豪的說,“我的一生,不後悔!”

  人的一生,時時刻刻都在追尋幸福的腳步,而幸福是什麼呢?也許正如作者所說:“你知道,幸福不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戰勝困難。”可是,有時當幸福真正向我們闊步走來時,我們卻有點驚慌失措,並且還堂而皇之的去追尋我們自己所謂的幸福,我們在追尋自己所謂幸福的過程中,是不是有發自內心深處沉重的吶喊?我們不否認,有過,我們也想和世俗一決高下,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掙扎是徒勞的,因為這是有世俗的本身決定的,除了想掙扎時臉上泛起的紅暈和瞬間心跳的加速之外,最終還得向世俗低下我們高貴的頭顱。我們卻不知道,但我們歇斯底里毅然決然追尋我們所謂幸福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為了我們在深深的呼喚,她們日日想,夜夜盼,多麼希望那焦急的眼光對峙在一起重生生活的希望!到頭來卻只換來流失的青春中留下滿滿的殤,沒有人知道這是怎樣的痛苦與悲涼,只有那兩行晶瑩剔透的淚光告訴我們,她們的內心承受了她們所不能承受的傷,還有更多的無奈與憂傷,只有黑夜與之為伴……

  你也知道,平凡的世界還有那麼一些不平凡的人,他們敢說敢做,敢做敢當,難能可貴的是他們身上有一股敢與世俗抗衡的力量。生命的長度,沒有決定他們生命的深度,在不同的角色,他們踽踽而行,可是這並不影響他們生活的熱度。無論多遠,他們的心卻緊緊相依,他們彼此,是相互前進的動力,這動力源於對生活的美好憧憬,也源於這生活給以他們共同的啟迪。他們不顧世俗的眼光走在一起,永遠相依。可是,無情的歲月給他們的生活留下了太多難以抹去的傷痕,堅強的人們,越多的傷痕更是鞭笞著他們不懈的前進,儘管他們之間的距離和泰戈爾所說的一樣遠,他們仍然把淚水留給自己那顆飽經滄桑的心,這不免使我想起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的點點滴滴,可是,我又更為他們身份的差距而上演這樣純真而溫馨的愛情不知模糊了多少次自己的眼睛。愛,也許當如是吧,這,才是愛的真諦!

  嬉笑怒罵,唱響人性的本真!噓寒問暖,述說生活的意義!跌宕起伏,勾勒人事的玄機!悲歡離合,道盡人生的真諦!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5

  那黃土般的生活,跌宕的人生,是一個平凡的世界,這個世界似乎沒有了溫度,沒有了時間,有的只是吶喊...

  《平凡的世界》,它不再是一本書、一個故事、它是一個世界,一個確確實實存在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路遙藝術般的詮釋了人生的真諦。

  本書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正好反映了一句話:平凡的世界中的人們其實不平凡。

  在小說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他時刻能充滿激情、充滿鬥志。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生活,改變命運。在讀書時,他立志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學習各種知識,參加多項活動,雖然家裡最窮,卻仍然贏得了同學們的尊敬;畢業後,不甘心把自己侷限在狹小的生活天地裡,毅然外出闖蕩,在成為一個煤炭工人以後,他憑藉自己辛苦的勞動征服了同來的一眾幹部公子,還在繁重的勞動之餘尋找時間不忘學習,力爭改變中國的採煤工藝流程。正像書中所講的:他們往往帶著一種悲壯的激情,在一條最為艱難的道路上進行人生的搏鬥。

  從一個教師到農民到搬運工再到煤礦工人,他一次次地改變自己的生存條件,同時也放棄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們既不鄙視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達到更深的層次。他既不懈地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過多地酬報和寵愛,理智而清醒地面對現實。他人生每走一步,都無悔地作出選擇。因為他覺得人生就是要永無休止的奮鬥,即使心靈傷痕累累,也還得要去為現實中的生存和發展而掙扎。

  從少平的人物描寫中,我深刻體會到: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能熱愛生活,每個人對自己實現理想的機會是相同的,我們不應把不幸當作負擔,學會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的雙手掌控自己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告訴我們要樂觀地面對生活,時刻保持蓬勃的生命力,為了理想,與苦難作鬥爭,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6

  去年的暑假,因朋友推薦,讀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讀這樣一部關於人性、人生、生活、情感的文章,使我感觸很多。好像也成熟了一些,不像以前那樣把所有問題都想的那麼簡單。

  《平凡的世界》裡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這群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從一開篇便就吸引住了我,那如婦女般樸實無華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間流露出的真摯的感情,充滿哲理的思考給我深刻的啟迪,引發強烈的共鳴。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我會隨著小說情節和人物的悲歡離合,或喜或悲。使我的生活充實很多。

  讀《平凡的世界》,感受到作者的文筆很自然,讓人讀起來非常非常地舒服;作者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細緻入微,而且景物描寫與人物心情、相呼應,很現實。《平凡的世界》春夏秋冬的更迭,季節的變化,和人物故事的變化,映襯著生活起起伏伏;作者總能在敘述故事情節和描寫人物內心活動時,自然而然地推出自己對人生觀、世界觀以及人性、情感的歸納看法進行總結,恰到好處,令人回味。作者在全書的描寫中始終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的精神,所以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人生奮鬥的勵志書。當然這部書包含的思想遠遠不僅僅是這一點,但對於我而言這一點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著的那種生生不息、執著進取,堅持到底的精神!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有強烈而深刻的感受,路遙他的一身,真正是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全部熱情和激情在寫作。他是理想的踐行者,用近乎殘酷的方式、非凡的毅力,寫了關於人生的宣言:“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路遙用六年的青春、汗水,用生命打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平凡的世界》,它決不會因時光流逝而失去光彩,將會流芳百世。因為它所凝練的思想、流露的真情、反映的生活、都具有永恆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一遍又一遍地從中汲取精神的養料,給人生以多方位的思考和詮釋,給情感以至純至真的體驗,給懶惰以無可爭辯的痛擊,給執著進取以最有效的鼓勵。

  他像不倒翁,像彈簧,不管你怎麼推他,怎麼壓迫他,都不能真正的打敗他。他是一個真正偉大的人!他經得起磨難,受得住苦。而我呢?

  想想自己,還在抱怨。自己雖然暫時不能和爸媽生活在一起,也不能像以前一樣,經常和好朋友一起回憶童年時光,但我是幸福的,來到這裡,我可以認識其他更多的朋友,接觸不一樣性格的老師,跟他們學習知識,雖然沒有共同的過去,但可以一起努力的迎接未來。不奢求轟轟烈烈,是希望快快樂樂,平凡的生活也有美。

  人們會在不同的地方遇到不同的坎坷和磨難,但是,只要認真的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那麼,在平凡的世界裡,也會有不平凡的一生,

  《平凡的世界》讓我知道了平凡中也有偉大。同時也告訴了我,我很幸福,我應該學會知足常樂。

  《平凡的世界》能夠讓我在今後的日子裡,不管遇到什麼事,都能夠保持一顆平凡的心。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7

  《平凡的世界》為作家路遙所創作,一共由三部組成。路遙花了三年準備、三年創作,終於在1988年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許多批評家認為路遙的現實社會主義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遙仍堅持了創作。

  用平凡描寫世界,用平凡描寫一個個普通的人,描寫一件件平凡的事,是這本書最大的特點。路遙用現實主義手法歌頌了普通勞動者。

  我推薦《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的原因不僅在於它所寫的內容和表達的藝術特色,更重要的是它所表達的精神內涵。如: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立足於改變命運的奮鬥者,依靠自己頑強的毅力與命運鬥爭,堅持自我道德的完善。

  這本書的深層就在於它所表達的精神內涵。這種精神內涵正是中華民族千百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自覺繼承。這種精神內涵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人的一生,這便是這本書的價值。

  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像孫少安一樣的人,做改變自己命運的奮鬥者,儘管結果會不盡人意,但我們要做自己想成為的人,“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8

  “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奮鬥。從這個意義上說,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因此,大多數普通人不會像飄飄欲仙的`老莊,時常把自己看作是一粒塵埃——儘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過是一粒塵埃罷了。幸虧人們沒有都去信奉‘莊子主義’,否則這世界就會到處充斥著這些看破紅塵而又自命不凡的傢伙。

  普通人時刻都在為具體的生活而傷神費力——儘管在某些超凡脫俗的呀是看來,這些芸芸眾生的努力是那麼不值一提……”

  提起《平凡的世界》,總是有無限感慨,心中也總是會積壓太多感情而不知從何開口。

  看了兩遍,第一遍從圖書館借來看過後覺得不過癮,時隔半年後買來再看,可惜因為盜版的原因章節不完整,而後又忍不住跑到圖書館把餘下的補上。

  這是一本讓人思考,本身又充滿了思考的著作,作者在思考,作品在思考,作品裡的人物也一直在思考。“人生在世,難道就不該活的更高尚一些嗎?”“生活啊,這是為什麼?”作者在不停的向生活發問……

  路遙是一個現實的人,他知道在那個年代一群為命運掙扎的人們身上,如果存在絢爛的色彩會是多麼可笑而不合時宜。所以他筆下的情感都不是建立在浪漫情懷之上虛無飄渺的,而是在苦難中深刻的積澱。他的故事裡總會有很深沉的東西,有一些複雜又有一些純粹,有一些心酸的糾結又有令人感動的幸福。我總覺得,讀路遙的小說能讓心靈得到淨化。在我很茫然、很焦躁、很悲傷、或是很飄浮的時候,讀讀路遙就會漸漸平靜。他的故事裡有比你苦幾百倍的勞苦大眾,有比你純幾百倍的姑娘小夥,有比你更深的多的糾結和苦悶,有比你更深得多的美好和幸福,有對土地、對勞動最最深沉的熱愛,又有對生活、對未來、和對命運最最執著的追求與抗爭。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9

  每當收到挫折的時候,我都要讀一讀《平凡的世界》,它讓我明白:苦難是人生的老師,應該笑著面對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的表現中國當代生活的長篇小說。作者在近十年的廣闊社會背景上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的眾多普通人的形象,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有的曲折道路和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

  眾多平凡的人物中,我最喜歡孫少平,一個奮鬥不息的熱血青年。生活在那個年代,是一代人的不幸,他也成了文革的犧牲品。雖然過去的無法挽回,但人生的真諦是願望和希望。少平與別人的不同就是他沒有自暴自棄,他有一個願望:跳出農門,做城裡人。

  沒有機會上大學,註定他成不了太陽和月亮,他要做一顆星,即使生活在社會最底層,不能被人關注,也要燃盡自己,留下生命的光彩。

  為了心中的夢想,少平一直執著追求著,追求中他體會到了勞動的意義和自己的價值。但是通向城市的路並沒有鋪滿鮮花,悽風苦雨時常襲來,汗水淚水伴他跋涉,再苦再累他都毫不退縮。

  正因有了這份執著,他把生命旅程中的寂寞鋪成了一片藍天;正因為有了這份執著,他把孤單演繹成一排鴻雁。勞累時他躲到自己的小天地裡讀書,汲取精神食糧,尋找快樂源泉。“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很對的。正是這些書籍和那個夢想給了他精神的支撐和勞動的力量,他勞動著並快樂著。

  少平的夢想看似尋常,但生活在不尋常的年代裡,一段平常的路他卻走得異常艱辛。但無論如何,最終他圓了那個夢——成了煤礦工人。雖然是城市最底層的勞動者他也願意,畢竟自己跳出了農門。

  因為夢想的存在,世界上許多人才有了成功。有的人認為夢想比天還要高,比海還要闊。其實夢想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有生活中的強者才懂得追求夢想。帶著夢想尋找未來,自然會感到曾經的夢使自己變成一隻飛翔的鷹。沒有夢想的人,他的夜晚總是黑暗的,夢想是永恆的希望微笑,它使你的心靈不知疲倦,永遠充滿激情。

  但是隻有夢想沒有行動它將永遠是夢。比夢想更重要的是為夢想而奮鬥。畢竟現實與夢想之間還有一段路要走。走在這段崎嶇不平的路上,我們要學著承受痛苦,學著把眼淚像珍珠一樣收藏。我們要學著對待困難,學著把生活的苦酒當作飲料一樣慢慢品嚐。不論生命經歷多少委屈和艱辛,我們都要以一個朝氣蓬勃的面孔奮鬥在每一天,讓每一個奮鬥的足跡踏實而有分量。在隱忍與靜默中努力,再努力,厚積薄發,最終贏得滿堂喝彩。

  很多時候,成績和勞動並不一定成正比,“有一份勞動就有一份收穫”是謬論。但我深信一句話:“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即使不能成功也無怨無悔,因為人生的美麗不僅僅在最後的結局,更多的它蘊含在奮鬥的每個過程中,不要為了追求目的而忽略過程,其實生命同奮鬥歷程而更加精彩。

  無論如何不放棄,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一本好書《平凡的世界》10

  “平凡的世界”裡有一群不平凡的人。就是這群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個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代的靈魂可能會得到淨化,可能會改變你目前的許多想法。

  據說這部小說在正統文學史上沒有一席之地。部分原因可能是80年代中期以來,在文藝界一直處於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受到了嚴重挑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散文最重要的特色。它以全景的方式描述了中國現代的城鄉生活。它透過複雜的矛盾和糾葛,描繪了以孫少平等人為代表的各行各業普通人的形象。自尊、自強與自信、奮鬥與努力、挫折與追求、生活中的痛苦與快樂交織在一起,讓人讀了感到興奮。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塊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在這裡出生,在那裡長大。正是這片不毛之地造就了路遙那種求索拼搏、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無法揮去的人生經歷讓路遙如此熱愛生活,這讓他下定決心要在40歲之前完成一件偉大的工作:紀念那片不毛之地,紀念那個輝煌的時代,紀念那裡樸實無華、奮鬥不息的人們。

  路遙是文壇不可多得的英雄。他認為寫作不僅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神聖的使命。路遙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他曾經在自己的筆記中寫道:“在這裡,我清楚地意識到,我要賭上我的命運,賭的是我的青春還是我的生命。雖然我不會讓世俗的想法最終操縱我的意志,但說我在此期間沒有做出任何世俗的考慮,那是騙人的。毫無疑問,這項工作需要很多年。如果以後有一定程度的收穫,對逝去的青春熱血是一種慰藉。如果你徹底失敗了,那就意味著青春乃至人生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它的損失應該換來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保證呢?你別無選擇。這是命運的話題。”最終,路遙靠賭贏了這一生:一部《平凡的世界》的片子實現了他的願望,但代價異常沉重,他失去了生命!

  我喜歡路遙這本小說的出發點裡的“平凡”二字。他的世界很平凡,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千萬個村莊中的一個。但是路遙在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例如,接受過高中教育的孫少平,已經達到了透過自學與大學生討論想法的水平。作者賦予了這個角色各種優秀的品質,包括不要太有野心。在姚櫓的世界裡,有所有普通的人物,他在其中描述了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裡,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意識到自己很平凡。這一點在孫少平體現得最為突出。當他有機會把煤礦帶到城裡時,他選擇了煤礦。這不是因為他覺悟高,而是因為他對工作的地方有熱情,有依戀。他選擇了平凡。

  路遙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那漫長的時間,更是一種人生應該有的信念和追求,永遠不會改變。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個還有夢想,追求夢想的人,都應該再重溫一遍《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知道,雖然命運如此不公,社會如此不公,但只要你持之以恆,努力拼搏,勇往直前,你就能取得最終的成功。每個浪費生命的人都應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我們無私,讓生命永恆。生活不能容忍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害死你。看風開舵是自私的。這樣過一輩子,就埋在黃土裡不值錢了。

  路遙在教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即使你可能會遇到孤獨。孤獨是生活中證明自己的唯一途徑。只要你確定了自己的理想,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敢前行的最後支撐點。

  路遙是在教我們,不一定要用生命去做一個美好的人,而應該用生命去做一件讓人叫好的美好的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機智,後者會見證你精彩的人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世界裡,讀完之後,都會感受到,會聽那些遙遠的聲音。也許在這個被不斷膨脹的慾望扭曲的時代,我們會盡快找到自己的方向,這樣在油盡燈枯的時候,我們也不會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