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教案說課稿

錢塘湖春行教案說課稿

錢塘湖春行教案說課稿

  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以下是錢塘湖春行教案說課稿,歡迎閱讀。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長春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一課《格律詩八首》中的《錢塘湖春行》。

  一、說教材

  縱觀長春版的新教材,增大了經典古詩文的閱讀量,詩歌的內容均在每冊教材的第一課就要出現,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正確工整默寫詩句,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的自讀和初步賞析能力《錢塘湖春行》作為中考必考的50篇古詩文之一,說明白居易寫的此詩,有其重要的地位。

  二、說學情

  八年級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文學底子薄,學習古詩還沒有形成良好品讀賞析方法,多數同學還停留在記誦階段,教師在課堂要適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的古詩欣賞能力。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中閱讀教學要求:“應引導學生鑽研文字,對文學作品閱讀著重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讓學生初步形成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及對學習古詩應達到記誦、積累的要求,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構建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背誦默寫古詩,培養學生欣賞古詩能力。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誦讀,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理解詩歌的內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升欣賞品味、培養審美情趣。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透過誦讀和賞析,體會詩歌意境,感受詩歌蘊含的感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境感悟,體會詩歌語言的精妙,培養學生初步賞析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俗話說:“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學情,本課特點和教學目標,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我準備採用如下教法和學法。

  1、透過情境激趣法、誦讀法、討論法,採用“讀詩、解詩、賞詩、悟詩”四步教學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2、透過教師啟發,打造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語文課堂,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六、說教學流程:

  (一)、溫故知新:

  《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名句入木三分地刻畫出賣炭老翁的矛盾心理,《觀刈麥》中與此句有異曲同工的詩句是什麼?這位作者是誰?

  (二)、匯入新課: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國歷史上,在天堂杭州做過刺史的不乏名人,其中最有名的當推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宋代文豪蘇東坡,他們不但在杭州給人留下任人緬懷的政績,而且也流傳下許多描寫杭州西湖的詩文,蘇軾就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白居易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鍾,在《春題湖上》曾言“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白居易詠西湖的名篇《錢塘湖春行》,領略作者筆下杭州西湖的美麗景緻。

  (三)、教師解題並介紹體裁特點:

  1、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表明季節,行:走,遊覽

  2、七言律詩,律詩分為四聯(首、頷、頸、尾)

  (四)、師生共同回顧作家作品,教師說明寫作背景。(大螢幕)

  (五)、學詩重在兩個方面內容:“讀”和“品”。

  一)、朗讀訓練

  1、範讀:(聽音樂,朗讀錄音)

  2、通讀:要求讀準音,讀順暢(自由讀、齊讀)

  3、誦讀:要求讀出重音,讀出節拍,讀出韻味(個人讀、評價)

  4、再讀:要求讀出詩句的情感、美感(分組讀、齊讀)

  二)、品讀賞析

  (1)解詩(自主學習)

  1、請你說說詩的大意。

  2、找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你能看出寫的是西湖什麼季節的美景?

  3、尋找詩人的遊蹤。

  (2)賞詩(合作探究)

  1、首聯中“水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為什麼說“雲腳低”?

  2、頷聯中“幾處早鶯”有什麼含義?為什麼不是“處處”?為什麼“爭暖樹”?“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有什麼深刻含義?從鳥兒的動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3、頸聯中為什麼說“亂花迷人眼”?這樣寫與詩題有關嗎?這一聯我們能否想象將來景物會怎樣?它蘊含一個什麼樣的哲理?

  4、詩的最後兩句運用什麼表達方式?

  (3)悟詩(討論交流)

  1、“一切景語皆情語”,情往往是作品的靈魂,本詩中景中有情嗎?請你找一找最能概括感情的詞語?

  2、律詩講究對仗,本詩中應是哪聯?本詩的韻腳?壓什麼韻?

  3、你最喜歡本首詩中的哪一聯?理由是什麼?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嗎?

  (六)、拓展閱讀:

  1、比較《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與本文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請你說出你所熟悉的寫春的詩句。

  (七)、課堂小結:

  教師富有激情地總結學習重點,並進行德育滲透,而“授之以漁”即賞析詩的方法。

  (1)詩人抓住景物特徵,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山寺及於湖面,舒捲的春雲分外悽迷,水天相接,早鶯放歌鳴啼於樹,紫燕剪飛啄泥築巢,既有亂花迷人之色,又有淺草茵茵之態,整個畫面景物各自獨立,又渾然一體,“行”為脈落,起筆方位,落筆方位,遊遍大半西湖,產生了移景換景的藝術效果,隨著鏡頭的閃閃而過,綺麗的風光重現,把我們帶入西湖早春的風景畫卷,整首詩描繪的是春回大地、西湖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讚美、熱愛之情。天才的詩人與山水結合便是山水之幸事、詩人之幸事,更是文學之幸事,後世讀者之幸事。山水成就了詩人,詩人也成就了山水。希望同學們熱愛自然,鍾情於中華靈繡的山水,創作時代更加優美的文章,讓我們的山水文化源遠流長……

  (2)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應掌握賞析詩的基本方法,即讀詩、解詩(自主學習)、賞詩、悟詩(合作探究學習)。

  (八)、作業:

  1、流利背誦、工整正確默寫這首詩。

  2、透過合理的想象,將本文改寫成一篇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