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錢塘湖春行> 《錢塘湖春行》講課稿及同步練習

《錢塘湖春行》講課稿及同步練習

《錢塘湖春行》講課稿及同步練習

  引言:《錢塘湖春行》。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蕩的春光,表現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以下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錢塘湖春行》講課稿及同步練習題,以供同學鞏固提升!

  《錢塘湖春行》講課稿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三單元《詩五首》中的一首《錢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

  縱觀新教材詩歌30首,詩歌內容,習題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認為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讀和初步賞析詩歌的能力.

  二,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教學目標制定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三,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情況,我定出了以下教學目標:

  1,體會詩歌情感性.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並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重要性,培養閱讀詩詞興趣.

  目標2是對方法理解,為重點.難點是目標3,由學生自身弱點和學生對教材適應情況決定的.

  四,教法學法

  新的語文教材更為注重學生想像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現理論中認為:"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過程中去."葉聖陶也有理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

  初一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活躍好動,再加上詩歌教學一定的難度性.必然採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方法突破難點.方法定為: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

  2,誦讀法(反覆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

  4,競賽法(提高興趣)

  五,教學過程(穿插媒體分析)

  (一)預習

  預習要求:①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②瞭解詩人及創作背景

  透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並且可以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匯入新課.

  導語:

  "'同學們,伴著優美的旋律,在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中我們走進春的世界".

  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流動的春景為課堂創設情境.隨著柳枝搖曳,伴著春花競放,他們會很快走進萬物復甦,爭奇鬥豔的春天裡.把學生思維引入了正軌,激發了興趣.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讀詩

  想詩

  解詩

  賞詩

  悟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方法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並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著讀可讀出節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裡,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著.

  "解詩"——

  ①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②說說詩大意.

  ③找出詩中所繪景物並且尋求遊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透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為後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①景中有情嗎 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②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於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為橋樑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才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為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並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裡大膽的發揮.

  "賞詩"——

  ①點選賞詩辦法

  A,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品詩情(如遊子思鄉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現畫面(找出隱藏著的圖畫)

  D,品詩韻(如平仄和諧,末字押韻,對仗,對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