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讀平凡的世界心得體會

讀平凡的世界心得體會

讀平凡的世界心得體會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給中國文學創造的神話,不僅是一個呈現在眼前的小說世界,以及他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地活在我們中間,而且還開啟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門。

  讀平凡的世界心得體會1

  最近閒來無事,到農家書屋借了本小說《平凡的世界來》看,看完感觸頗多。一般,大家或多或少認為自己是不平凡的,可當讀完《平凡的世界》後,我通常能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那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小學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面對生活的壓力,我束手無策,曾經我認為自己是不平凡的且不甘於平凡,可我仍是平凡的。

  《平凡的世界》,它的內容如它的名字一樣,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內蘊豐富的生活圖景;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

  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經過的日子,農民的現在和未來他們也不會關心。但我是從農村人,我對農民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和理解。而且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部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也能讓我們深刻的理解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農民的平凡與偉大。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我們一定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讀平凡的世界心得體會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鉅作,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裡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朋友推薦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她是在搪塞我,因為我讀完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這裡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然而,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開始沸騰了。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經歷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透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裡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凡普通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者。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著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演繹著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哪一位是孫少平呢?

  讀平凡的世界心得體會3

  一直是潛水來著,靜靜的欣賞著各位大咖的精彩文筆和隨想,同時也追逐著書友推薦的各種圖書,也是在緊張的各種之餘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同時,也忙裡偷閒的自己塗鴉著屬於自己的一畝田。也無非是把以前的東西整理整理,避免以後的疏漏和遺忘。結果一不小心上來吐了個泡。就被群主逮住了。

  說來慚愧,其實已經很久了,自己都沒有用心的去讀過一本書,加之網路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快餐已經取代了細細的品茗。每天都在朋友圈論壇裡耗費著大把的業餘時間,讀書已經成了很奢侈的一件事情。記得大學畢業的時候導員和我說,我不要求你們畢業以後又多大的成績,我只要求你們畢業後的每一年都能讀一本書,做到的就告訴我,我會為你們驕傲。當時不置可否,覺得每年就一本書,太easy了,這根本就算不上要求的要求,想想就連金先生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不也是很快咱就拜讀完了嗎。可是,我卻沒能讓我的導員驕傲起來,畢業十餘年了,所讀的書幾乎是零。

  寫著寫著就亂了,夢著夢著就怨了,走著走著就散了,書讀了,昨日重現了。

  於是群主玉坤說讓我推薦一本書的時候,我自己都笑了,當然是苦笑。但作業終歸還是需要完成的,如若不然,每天檢查小魚兒作業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汗顏。談不上是薦書,權當做重拾下舊時光,寫一點讀後感吧。

  我蠻喜歡的一本書,也是很久的一本書了,在茅盾文學獎裡的書基本是我最喜歡的一本了,書大家應該都看過,就是沒看過書的幾乎也看過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路先生的大作。這本書對於60年代的人來說,感覺是在寫他們自己,對於70年代的人來說,除了崇拜就是喜歡。對於80年代的人來說,瞭解瞭解還可以。對於90年代的人來說,那叫歷史,知道就行了。所以,在90年代是中流砥柱的今天,給大家講一講憶苦思甜吧。

  文章的開篇註定了這本書的曲調,給我的感覺就是冷和無奈,但又能看見那未來的曙光:1975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濛濛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具體書的內容就不過多的講了,主要就是少平和少安兩個兄弟平凡而又跌宕的一生。借用路先生的一段話:這五卷文集可以說是我四十歲之前文學活動的一個基本總結。其間包含著青春的激情,痛苦和失誤,包含著勞動的汗水、人生的辛酸和對這個冷暖世界的複雜體驗。更重要的是,它也包含了我對生活從未淡薄的摯愛與深情。至此,我也就可以對我的青年時代投去最後一瞥,從而和它永遠告別了。

  有首歌是這樣唱的,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閒。平凡,本就是生活的本色。小的時候媽媽對我說過一句話:這地球離開了誰都轉。讀後感i1766.com作文,不僅你我是平凡的,這個世界都是平凡的,每天的日出和日落不會因為人間的生老病死而停歇,每年的四季輪迴也不會因為你的喜怒而改變。所以,註定了平凡。這些觀點在我讀平凡的世界之前,基本都是這樣認為的。但看完書以後,我才知道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選擇了平凡的同時才更是一種偉大,生活沒有如果,少平和少安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著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有遠大的理想很好,想平凡的生活也好,這只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既要腳踏實地於現實生活,又要不時跳出現實到理想的高臺上張望一眼。在精神世界裡建立起一套豐滿的體系,引領我們不迷失不懈怠。待我們一覺醒來,跌落在現實中的時候,可以毫無怨言地勇敢地承擔起生活重擔。這是孫少平教給我的道理。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做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要做到這一點,路還好長。

  上兩段是借用了路先生在書裡的話,我無法說的更好,只好借用。

  在咱單位,同樣有很多很多的人選擇著平凡的生活,風裡雨裡奔波的線務員,磨破嘴皮的話務員,掃村掃店的營銷員等等等等。在取得了開門紅的碩果以後,大家連口氣都沒松,又緊鑼密鼓的開始了二季度的跨越行動。在大家的辛苦付出和汗水的背後,我更看到了平凡後的不平凡。

  蓮發藕生,必定有根;企業復興,必定有魂。衷心的希望平凡的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一件事情,重複了上千遍其實就是奇蹟。我們要把工作,營銷看做是生命的必要,你生命的價值其實也就體現在此,而且,我們還有這麼多的收穫。當我們倡導著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培養了根植於內心的修養,建立了無需提醒的自覺,實現了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於自身,於企業,都是難得的偏得。其實,我身邊的辛勞聯通人,他們已經做到了。

  很喜歡一句話,我身在江湖,但江湖卻沒有關於我的傳說。話雖然不是我說的,但我卻很喜歡。

  好久不見,你去哪了?

  江湖。

  江湖在什麼地方?

  我指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