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人物賞析

平凡的世界人物賞析

平凡的世界人物賞析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最受老師和學生喜愛的新課標必讀書。路遙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

  (一)、孫少安——家庭的頂樑柱、時代的先鋒

  1、家人心中的守護神。

  (1)、不可或缺的勞力。

  孫少安從十三歲起就開始擔負了家庭生活的重任,已有二十三歲的他毫無疑問成了家裡的頂樑柱,是家人能維持生命的唯一指望,“沒有他,他們這家人不知道還會破落到什麼樣的境地呢!”他肩負著撫養年近八十、常年臥床不起的老祖母,掙不了多少公分、年老體弱的父母,供養上高中的少平和上初中的蘭香,還得接濟姐姐一家,家中的光景已瀕臨崩潰邊緣,甚至“年年空缺,一年更比一年窮,而且看來再沒有任何好轉的指望了”。

  (2)、解決問題的法寶。

  姐夫王滿銀因販賣老鼠藥被指認走資本主義道路,被公社抓去“勞教”後,絕大多數人認為那是他活該的,可是對蘭花及兩個稚氣未脫的外甥來說是多麼的殘忍呀,全家人只能想方設法“營救”他了,可都沒了主意,手足無措,能寄予厚望以解燃眉之急的唯有外出的少安,一家老少都在門口淚流滿面而又喜出望外的守候著“救世主”的出現,“是呀,這些至親至愛的人們,都把它看作是全家人的靠山。家裡出了任何不幸事,他們都把希望寄託在他的身上了。”義不容辭的充當著姐夫乃至全家人的大救星。

  2、精神的支撐。

  就算發生天大的事,或者天馬上就要坍塌下來,全家人只要看到少安在身邊心裡也就有了底,便不會再彷徨、驚慌。

  “犧牲自己而全力支撐這個窮家,這是他多年來的一貫信念,已經成了他生活的哲學。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沒有從無數艱難與困苦之中垮下來,甚至因而感到自己活得還有點意思”毋庸置疑,少安從擺脫書生意氣後就充當著家裡的頂樑柱,而且他也從沒想過要放棄這個屬於自己的“專利”,時刻帶給家人無窮的精神力量,足以撐起一片天空。

  3、改革的拓荒人。

  勇於創造與不安於現狀的人是永遠也不會向命運屈服的,而是想方設法找出路,少安常常想“農民的日子,難道就要永遠這樣窮下去?這世事難道就不能有個改變?”他深知,人們這樣差的光景,都是一村人吃大鍋飯,生產效率低下,積極性不高造成的,於是他心血來潮思量著搞承包制。

  經過強烈的思想掙扎和廢寢忘食的準備後終於召集全隊人即將開展轟轟烈烈的責任制,但是在政治的鬥爭敏銳、主流思想混亂、社會路線敏感的年代任何先進的改革都是弱不禁風的,遺憾的是黃土高原農村的第一次自發性改革在所謂“領導”的強烈反對下胎死腹中,以失敗告終,但他卻成了名正言順的改革先行者。

  4、奇蹟的創造者。

  對於一個真的勇士來說,一次小小的挫折怎能阻擋住前進的步伐?少安是絕不會甘於食不果腹的生活的。

  在一次上街時偶然遇到老同學,機遇就這樣讓他捕捉到了,於是開始了創造奇蹟之路。

  每天少安伴著他的騾子無數地重複迴圈著積累財富的路程,經過地獄般的生活與工作後,他理所應當得到了一份可觀的收入,也就擁有了創造奇蹟的資本。

  5、脫貧致富的領頭羊。

  改革開放的春風迅速吹遍神州大地,而且呈現出無人能擋的大趨勢,雙水村也不例外,生產責任制在風風火火地普及到每一個角落了。

  機會總垂青於有準備和有膽略之人,少安用本錢和苦力賺來的錢投入到開磚窯上去,這位莊稼人在醞釀著史無前例的一樁偉業。

  經營了一個多月後,少安掘到了他生平的第一桶創業金,“目光遠大的孫少安,政策一變,眼疾手快,立馬見機行事,搶先開始發家致富了,黑煙大冒的燒磚窯多麼讓人眼紅啊!少安已經漸漸上升為雙水村的第一號矚目人物,田福堂、金俊山等過去的‘明星’在人們眼裡多少有點損色了。”一時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致富先鋒,此後的雙水村創業之風也逐漸風生水起了。

  6、心存鴻鵠志,不安於現狀。

  少安以假的“冒尖”戶參加縣裡“誇富”會回來,備受刺激,振奮精神,雄心勃勃地籌辦磚瓦廠,貸了七千塊錢的款以及高薪聘請了一位河南“專業”師傅,他將放開手腳大幹一番,把雙水村從沉睡中震醒過來。

  生產了一段時間後,少安為了更遠的發展以及提供窮得揭不開鍋的村民們一種變性的施捨,於是破釜沉舟般地投入進去大型的生產中,誰又懂彈指間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7、百折不撓的鬥士。

  (1)、戲劇性命運的載體。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兮旦福,一個晴天霹靂幾乎讓少安喘不過氣來,千辛萬苦、廢寢忘食燒製的磚無一例外地佈滿了裂痕,用汗血換來的卻全是廢物,他承受著毀滅性的災難,一下子就負載累累,貌似永無翻身之日了,村民由阿諛奉承變得冷嘲熱諷,幾乎接近眾叛親離,忍辱受屈地體會著世態炎涼。

  (2)、永不言敗的勁頭。

  在短期內少安都難以從失敗中自拔,但他畢竟沒有徹底的崩潰,“我為什麼變得這麼軟弱無力?我過去不是沒有經歷艱難困苦,而那時不是一次又一次用頑強不息的意志度過了重重危難,並且一次次轉危為安嗎?”他在想方設法籌足東山再起的資本,雖然屢屢碰壁,但他還是堅信天無絕人之路,始終沒有放棄僅存的一絲希望。

  (3)、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的強者。

  一年後,時來運轉,轉機終於又出現了,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透過關係可以貸到三千塊錢了,再加上家人東湊西拼得來的.一千塊,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請到河南老師傅幫手,“滾到黑水溝裡的孫少安又爬蜒起來了”,沉寂了一年的轟隆聲再次響起,“是的,他又站起來了,儘管他已碰的頭破血流,卻再一次掙扎著邁開腳步,重新踏上了創業的征程。人往往是脆弱的,但人又是最頑強的!”堅冰一舉打破後,財源在滾滾地流入孫少安的腰包。

  8、心繫鄉親的農民企業家。

  孫少安置之死地而後生後步步高升,很快成為了腰纏數萬的富豪,他決定為民辦點實事,正在實施一個造福千秋萬代的計劃,出錢修建破爛不堪、有很大安全隱患,並且早已不像樣子的學校。

  在少安的慷慨解囊下,雙水村終於出現了有模有樣的小學。

  這位家喻戶曉的農民企業家的豐功偉績將會彪炳原西縣的史冊呀,是當之無愧的大慈善家。

  (二)、孫蘭香——鴉雀變鳳凰

  1、(1)、人窮但志堅,秣馬且厲兵。

  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生在貧困的家庭裡,自然比別的董事、能吃苦、能忍受,正在上初中的她從沒敢奢想上高中,就連延長半年的初中都難以維持了,她決定輟學回家幹活,早已料定終身為農的命了,在朋友、父兄的強烈勸阻下才繼續堅持,並不是她厭學,而是家庭狀況不允許啊,於是她更加發憤圖強,艱苦奮鬥,力克時艱,絕不辜負親朋好友的厚望。

  (2)、天道應酬勤,夢想當成就。

  孫蘭香的求學路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為了給自己買件短袖衫,她曾怎樣瞞著家人和同學,在夜幕遮掩下到醫院打短工的情景)。

  終於用自己勤勞的汗水收穫了北方工業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為了令人羨慕的北工大的大學生,感受體驗著現代的生活氣息,並且可以預知前途是何等的光明,和以前相比尤如天堂地獄之相比!她也一下子由大山裡的鴉雀變成了萬人追捧的鳳凰。

  (三)、田福軍——官場沉浮的縮影

  1、理解人民疾苦的好乾部。

  時任縣革委會副主任的田福軍要深入公社基層檢查工作,而在檢查中的見聞無不令人觸目驚心,地方領導虛張聲勢、勞民誤工、中飽私囊的做法痛心疾首,於是頂著壓力,甚至是得罪上級地作出了一些決定,“把農民帶來的粗糧,在公社糧站換成好一點的糧食,再從集體儲備糧裡拿出一部分來補貼民工的伙食,另外,晚上夜戰的時間要縮短,有病的民工也要及時給予治療,把捉回來的那兩個民工也立刻放掉”。他完全沒有顧及個人後果決定發放戰備糧,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人被餓死。

  田福軍的為民之舉卻遭到了上司的批判,而且是新老帳一起算,“長篇宏論地指責田福軍這幾年所犯的‘路線錯誤’”,但他還是堅定不移、始終如一地堅持為人民謀福祉的初衷。

  2、實事求是的同志。

  田福軍親自視察了多個貧困‘死角’村後,對人民大眾的疾苦深有體會和震撼,對於領導大搞形象工程,嚴重失真的彙報來欺騙首長的做法堅決反對,“他要知道的正是實際情況,而我們這樣公然地弄虛作假,欺下瞞上,就不僅僅是犯錯誤,而且是犯罪!”。

  對於孫少安的第一次責任制的嘗試的懲罰,他主張實事求是,調查清楚情況,不能盲目而為之,並不應矯揉造作,而是用事實說話。

  3、戎馬生涯起落的集合體。

  (1)思想守舊者排擠的物件。

  原西縣的人事調動一時間引起了軒然大波,田福軍遭遇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窘境,“論水平,論作風,論品質,不管論什麼,田福軍都在馮世寬之上,即使不被提拔當地區領導,最起碼也應該讓他當原西縣的一把手,李登雲無論如何比不上田福軍,而更叫人莫名其妙的是,田福軍調回地區還暫時浮存著,不給安排工作!”,這是某些領導任人唯熟,妒忌賢能思想在作怪。

  (2)總有發亮時候的金子。

  田福軍威信高、能力強早已是全體幹部認可的,也是被上級領導所知悉的,他出任了地區行政公署專員,以前的同事以及上司職位都在其下了,真是世事滄桑呀,他忘卻官場鬥爭的雪泥鴻爪,一如既往地為改善民生而焚膏繼晷。

  (3)槍打不倒的出頭鳥。

  田福軍接任地區一把手後,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很快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做出了驚人的業績,可“人怕出名豬怕壯”,五花八門的狀告信源源不斷地寄到領導手中,幕後的黑手存心想整倒他,可卻事與願違,省紀委的人沒有調查出什麼大問題,許多純屬憑空捏造、子虛烏有的,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他的成就得到了省委書記以及中央領導的肯定,隨後又調任省委副書記兼省會所在地的書記。

  拓展: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一部長篇,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回味悠長。

  《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的一部長篇,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回味悠長。筆者結合自身的閱讀體驗對此淺談如下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作者簡介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1949-1992),陝西省清澗縣人,當代著名現實主義作家,文壇“陝軍”的領軍人物,1949年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從小被過繼給伯父,他曾經務農,並在農村小學做過一年的民辦教師,隨後又回到縣裡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在這段時間裡,他邊勞動、邊工作、邊學習,閱讀了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並嘗試著寫了一些習作。在1973年,路遙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了延安大學,畢業後,他先後來到陝西省文藝創作研究室、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相繼在《陝西文藝》編輯部和《延河》編輯部任編輯。

  1980年,路遙發表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全國中篇小說獎,標誌著路遙在中國文壇有了一席之地。1982年《人生》的發表,更是將其推向事業的頂峰。1988年,路遙瀝血之作《平凡的世界》問世,在全社會激起強烈的反響,該小說榮獲茅盾文學獎,也是路遙所獲的最重的文學獎項。他創作的中篇小說《人生》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後來還被作者本人改編成了電影劇本並搬上銀幕。1988年,路遙瀝血之作《平凡的世界》問世,於1991年榮獲國內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文學地位。

  二、《平凡的世界》的人物賞析

  1、田曉霞――男性的精神導師

  田曉霞出身於一個幹部家庭,殷實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孫少平那樣為溫飽所困,更重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家庭的薰陶下,使她的思想境界和內在品質都遠勝於同齡人。

  如果我們仔細研讀孫田兩人初次見面的片段,會得出這樣一個印象:此時的田曉霞自信、熱情、主動,而孫少平在這樣一個“又深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學”面前,變得像“農民一樣笨拙”,兩個人高下立現。儘管擁有超人的天賦和高潔的人格,但孫少平此時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開發,而使這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綻放奪目光芒的,正是田曉霞。

  田曉霞在高中時期已經是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了,“看問題往往和社會一般的看法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此時的孫少平“每次和她交談,都能使自己的頭腦多開一扇窗戶”,孫少平已開始自覺接受田曉霞的指教,而田曉霞則慧眼獨具地發現孫少平與眾不同的“氣質”,並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畢業前孫、田二人一起吃飯,可以看到田曉霞對孫少平的指導成果。田曉霞擔心孫少平畢業後回到農村,變成一個“滿嘴說得都是吃,肩膀上搭著個褡褳,在石圪節街上瞅著買個便宜豬娃,為幾根柴禾或者一顆雞蛋,和鄰居打得頭破血流,牙也不刷,書都扯著糊了糧食囤”的人,話雖戲謔,但點出了孫少平將來的日子會多麼艱難,以至於會完全消磨掉一個人的鬥志。而孫少平的回答非常精彩:“……我現在特別想到一個更艱苦的地方去……我不是為了揚名天下或挖金子發財……我心裡和身上攢著一種勁,希望自己扛著很重的東西,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不斷頭地走啊走……幾年前,我沒有這麼些怪想法,但是我就是這樣想的”。這段話,與其說是回答,不如說是宣言,他所謂的“怪想法”,正是即將噴薄而出的遠大志向。這時我們都很清楚,孫少平已化蛹成蝶,遲早都要飛向更廣闊的世界。

  2、孫少平形象分析

  其一,從藝術源於生活的角度來看,孫少平的形象過於理想化。孫少平是由勞動和苦難滋養出來的,從一開始闖蕩世界就表現出年青人少有的成熟。藝術構建中的孫少平所走的每一步都小心謹慎,他堅持認為人應捉住生命黃金段落中的一分一秒,而不管要付出怎麼樣的代價。所以作者對孫少平的人格進行了一定的提純,並賦予了孫少平和自己同樣的追求人生的境界,只是這是年輕的孫少平難以達到的高度。

  其二,從人物塑造過程看,作者打磨的痕跡顯而易見。把孫少平初涉社會的稚氣人為地磨去了,這無疑是在打造一個無論肉體上還是精神上的鐵人,因而過於理想。孫少平僅憑著一股意志在黃原城攬工接受苦難的磨練亦有“作者有意而為之”的意味。而對於孫少平所表現出來缺點,作者往往會忍不住為其辯護,表達自己的看法,無意中容易扼殺讀者的審美意向。

  其三,從美學的角度看,並不完全符合美學要求。美學意義上的人物靈魂的完美性,是指“人物的人性及其靈魂的無限豐富性,無比深刻性與不可重複的獨特性”。作者側重於塑造具有美好靈魂的人物形象,有意忽略人物內心的缺陷,所以人物形象有著雷同化和單向化的傾向,亦有著道德教化及思想較為保守的一面。總之,孫少平的形象並不符合美學意義上的完美性。

  當然,我們力求全面、客觀地把握世界,可最多也只能不斷接近真理,而不能窮其真理。毋庸諱言,作為一個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人,歸根結底最熟悉的也就是中國人。作家路遙最擅長的也只能是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人和事。他描繪的雖是最為平常的生活,但能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演出驚心動魄的故事,塑造出深入人心的典型形象。孫少平的形象,純真、美好而崇高,沒有被社會的不良風氣所侵襲,也沒有因命運的作弄而倒下。儘管當今很多人懷疑這種精神的存在,儘管放在現在社會中也不是很現實,但處於八,九十年代社會轉型時期的路遙依然執著地相信,即使在動盪的歲月,這種美好與崇高,依然是人類生活的主流,他無悔地,忠貞不移地指導人們走向自己心中理想純美的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