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歐陽修>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 歐陽修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 歐陽修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 歐陽修

  導語:《生查子·去年元夜時》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篇,描寫的是元宵的事情,抒發了相思之情。

  生查子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註釋:

  ①本篇亦見朱淑真《斷腸集》,曾慥《樂府雅詞》以為歐陽修作。按此詞雖佳,卻很顯露;現存朱淑真詞,措語都很蘊藉,舊本《斷腸詞》亦無此首,今錄入歐陽詞。

  ②元夜:農曆正月十五夜,即元宵節,也稱上元節。

  ③花市:繁華的街市。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譯文: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打溼了春衫的衣袖。

  《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賞析:

  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絡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

  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於人潮湧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溼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這首《生查子》一說出自朱淑貞手筆,又誤作秦觀詞。但成書於紹興十六年(1146)的曾慥編的《樂府雅詞》即將此詞繫於歐公名下。曾慥把當時流傳的歐陽修的`某些豔詞,看成是“當時小人或作豔曲,謬為公詞,今悉刪除”(《自序》),而此作卻得以獲存,當有所據。而五十年後的慶元二年(1196),由周必大校刊的《歐陽文忠公集》也收錄此作,故歐公對此詞的著作權當無疑問。?

  徐士俊《古今詞統》卷三對這首詞有一個著名的評論:“元曲之稱絕者,不過得此法。”這個評論略顯籠統,但卻是中心有得之言。蓋元曲多寫民間情事,且語言通俗自然,饒有民歌風味。而歐公此作確也有這種意趣。上、下闋結構基本相同,但情感卻有著明顯的變化。全詞透過去年與今年元宵夜的情景對照,揭示了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傷感心理。?

  上闋追憶“去年”情事,語言閒淡而充滿眷戀。元宵夜逛燈市,是唐代以來固有的風俗,唐詩中屢有詠歎,如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云:“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即是描寫燈市繁盛的景象。各種燈飾爭奇鬥妍,燈燈相照,亮如白晝。男女老幼往往傾家出動,遊人如織。故起二句乃是平實敘事,尚未參入個人情事。第三、四句則道出了觀燈人流中的特別一族,他們無意欣賞火樹銀花的燈光花市,他們只是在如鯽人流中尋覓自己的意中之人。因為平時深居閨門,無緣結識心儀之人,故對元宵夜市寄予了一種特別的期待。詞中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位幸運兒,他與她避開了稠密的人流,在黃昏月上之時,相互約見,傾訴衷腸。那個有燈有月的夜晚遂成為了一個刻骨銘心的記憶而長留心間。

  下闋敘寫今年心情。去年見證情事的燈、月雖依舊如期來臨,但去年約見之人卻杳無蹤影。空有繾綣難捨之舊情,卻無相對可訴之人。不禁淚滿青衫,其情可哀。作者敘寫情事,並不一一著實,而是用筆空靈,透過去年與今年不同心境的刻畫,表現了主人公由幸福到失落的心理過程,其中隱含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