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如何分層

夢遊天姥吟留別如何分層

夢遊天姥吟留別如何分層

  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人運用了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誇張的手法,組成一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遊圖畫,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夢遊天姥吟留別

  作者: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分層

  全詩共分三個層次。

  第1段:入夢的緣由:天姥山時隱時現,勝似仙境,高聳入雲,橫貫天際,氣勢簡直超出了五嶽而蓋壓赤城山,詩人充滿了嚮往之情。入夢原因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 此欲倒東南傾。

  第2段:夢遊的幻境:飛度鏡湖—登山覽勝—洞天仙境—夢醒若失。

  由現實轉入夢境:我欲因之夢吳越。

  由夢境轉入現實: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

  第3段:出夢的慨嘆:蔑視權貴。揭示全詩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作品的對映

  天姥山其實對映的是朝廷。

  從第一段的就聽說天姥山,羨慕天姥山到第二段的去天姥山表現的是李白求仕心切,為了自己的抱負感慨的走向長安城。大有我輩豈是蓬蒿人之意。

  第二段從登山開始就用美麗的景色鋪就天姥山的美麗壯闊。用來表現李白進入朝廷後初期受到重用之時對朝廷的依賴好感。而“忽已暝”三字表示他已經陷入其中,眼睛已經被迷惑看不見真正的事實。然後忽然間“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表示他已經開始得罪權貴,失寵。但這只是驚,不是貶。後來“列缺霹靂,丘巒崩摧”則對映自己失寵,天顏鉅變。而自己則一直在這種“得”與“失”中掙扎。到了頓悟後的.境界,“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才發現這一切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夢。

  最後一段表現了自己對這種黑暗朝廷的不屑與自己性格上的灑脫。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