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全文鑑賞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全文鑑賞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全文鑑賞

  引言:《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是一首記夢詩,也是遊仙詩, 《夢遊天姥吟留別》的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有孤篇蓋全唐之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夢遊天姥吟留別》的文學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夢遊天姥吟留別》鑑賞一

  詩的開頭幾句是寫入夢的緣由。詩人說:海上回來的人談起過瀛洲,那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越人談起過天姥山,天姥山在雲霞裡時隱時現,也許還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國古代傳說,東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現在浙江紹興一帶。"信",在這裡當"實在"講。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這一筆是陪襯,使詩一開始就帶有神奇的色彩;再說"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轉入正題。以下就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見那山橫在半天雲上,彷彿跟天連結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過以高峻出名的五嶽,又蓋過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嶽",指我國的五座名山,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赤城",是山名,在現在浙江天台北,因為山上赤石羅列,遠看好像紅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著詩人又換一個角度以天台山為著眼點來寫,說那天姥山東南方的天台山雖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簡直像要塌倒了。這裡的"天台一萬八千丈",只是說天台山非常高,並不是說它實有一萬八千丈。

  在這裡,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出天姥山怎樣高,卻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那高聳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彷彿那高峻挺拔、在雲霞裡時隱時現的天姥山就在我們眼前,喚起了我們的幻想,跟著詩人一步步地向那夢幻境界飛去。

  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開始,詩人就進入了夢境。從這裡到"失向來之煙霞"一大段,寫的都是夢境,是全詩的主要部分。

  詩人夢見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間飛過鏡湖,又飛到剡溪。他看到:謝公投宿過的地方如今還在,那裡淥水盪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謝公",指的是東晉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遊山,以寫山水詩著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過。謝靈運在登天姥山的時候,曾經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過,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詩句。

  接著,李白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裡的"謝公屐",指的是謝靈運特製的一種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齒,上山就去掉前齒,下山就去掉後齒,這樣走著省力些。"天雞",是古代傳說裡的一種神雞,相傳住在東海桃都山頂的一棵大樹上,天雞一叫,天下的雞都跟著叫起來。詩人說:他穿著謝靈運特製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連青雲的石階。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腰湧出,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這樣,從飛渡鏡湖到登上天姥山頂,一路寫來,景物一步步變幻,夢境一步步開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濃,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開一個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這幾句的意思是說,在千回萬轉的山石之間,道路彎彎曲曲,沒有一定的方向。倚靠著岩石,迷戀繽紛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巒都在發抖。天氣也急劇地變化,青青的雲天像要下雨,濛濛的水面升起煙霧。寫得有聲有色。這裡採用了楚辭的句法,不僅使節奏發生變化,而且使讀者聯想到楚辭的風格,更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突然間景象又起了變化:在我們面前,霹靂閃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裡,顯現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且看:"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這裡作者接連用四個四言短句"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節奏參差錯落,鏗鏘有力,把天門開啟時的雄偉聲勢,充分地寫了出來。"列缺"就是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