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孟浩然>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

孟浩然詩《宿建德江》說課稿

  一、教材分

  《宿建德江》屬於山水田園詩,詩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風光的描寫中抒發自己愁苦的情懷。 “愁”是全詩的詩眼,全詩圍繞“愁”字顯示著作者高超的藝術構思。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詩,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2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掌握一個多音字,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這首詩的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背誦並用自己的話說出這首詩的意思。 默寫這首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詩人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憂愁的情感。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定在理解詞句,明確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以舟泊暮宿為背景,觸景生情,充滿憂愁的情感。而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則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學模式

  根據唐詩的特點,我在縣裡提出的閱讀教學“四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師範附小片區活動學習到的《小學古詩詞自主體驗式(導讀)教學模式》,構建了我們學校的《小學語文古詩詞分層探究式(導讀)教學模式》,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分步朗讀、逐層深入”的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點撥為輔,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從而達到本課的學習目標。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教學模式,我設計了“初讀感知——精讀品悟 ———回讀感悟——拓展延伸——課後作業“五個大環節,其中前三個環節屬於分類自主學習、分層點撥,第四個環節屬於分層練習,第五個環節屬於分層自主作業。這樣做注重了對“三生”的培養,讓尖子生吃飽,讓學困生吃好,讓特長生髮揮特長。

  四、說課題研究

  我這學期申報的小課題研究題目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實驗研究》。如何有效處理生成與預設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這些教學一線的教師。特別是公開課、比賽課,大多數教師追求的仍然是過程的完整性,重視教師的預設,把教師能否引導學生順利地解決教師預設的問題作為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標準。請學生進入預設的圈子、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被貼近”標準答案,是最常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往往造成的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自問自答,即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誘導深入,逐漸靠近教師預設的.答案,其實質就是教師在自問自答。

  所以我的觀點是讓學生透過熟讀課文自己提出問題,對於簡單的問題,同桌之間討論即可解決,教師篩選有價值的疑難問題全班共同解決。當堂全班也解決不了的,佈置作業回去之後查資料解決。

  五、說教學效果分

  在本節課中,我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我只做他們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理解詩意、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以讀為主線,以情為核心,以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本堂課中會讀會學會用。

  我也知道我這節課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因為不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層朗讀環節,分層學習環節,不能更多地照顧好學困生。另外,我的隨堂練習設計得難度大了一些,而且缺少寫字環節,我覺得進修學校的王蘊楓老師給我的建議特別好:把隨堂練習的第一題改成寫生字,學生邊學邊寫,這樣既達到了課標的要求,又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回去以後我會馬上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