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孟浩然> 孟浩然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孟浩然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孟浩然簡介及其代表作品

  孟浩然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相貌儒雅,風神散朗,友善警敏,寬厚大度,慷慨豪邁,常解人之難,救人於困,善寫五言詩,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帶來孟浩然文學成就,歡迎閱讀!

  孟浩然簡介: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零),湖北襄陽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隱居,卻以隱居終老的詩人。壯年時曾往吳越漫遊,後又赴長安謀求官職,但以「當路無人」,只好還歸故園。開元二十八年(七四零)詩人王昌齡遊襄陽,和他相聚甚歡,但此時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瘡,據說就是因為「食鮮疾動」,終於病故,年五十二歲。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了求官的願望。他雖然隱居林下,但仍與當時達官顯宦如張九齡等有往還,和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也有酬唱。

  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初唐應制,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地抒寫了個人的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得到時人的傾慕。李白稱頌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禮讚他「清詩句句盡堪傳」。可見他在當時即享有盛名。他死後不到十年,詩集便兩經編定,並送上「秘府」儲存。現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代表作品:

  《過故人莊》《春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田家元日》

  《涼州詞》《夏日南亭懷辛大》《秋宵月下有懷》《與諸子登峴山》《秋登蘭山寄張五》《春中喜王九相尋》

  《西山尋辛諤》《夜渡湘水·一作崔國輔詩》《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來闍黎新亭作》《梅道士水亭》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和宋太史北樓新亭》《白雲先生王迥見訪》《南還舟中寄袁太祝》《臨渙裴明府席遇張十一、房六》《寒夜》

  《書懷貽京邑同好》《洛中訪袁拾遺不遇》《宴張別駕新齋》《和賈主簿弁九日登峴山》《聞裴侍御朏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檀溪尋故人·一題作檀溪尋古》等等。

  孟浩然典故:

  隱鹿門山

  孟浩然性愛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頭,慣習野人舟。”正是適應了這性情。從澗南園到鹿門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從鹿門山到襄陽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許是東漢初年的習鬱,修鹿門廟、建習家池給了他啟示。光武帝封習鬱為侯,其封邑在今宜城。習家池則是習鬱的私家園林,也就是“別墅”。習鬱愛山水,而這三地聯結,就構成了一條非常理想的遊山玩水的路線。從宜城出發,泛舟漢水到鹿門山麓,“結纜事攀踐”,到鹿門廟祭祀神靈,欣賞山林景色。然後,下山登舟,經魚梁洲到鳳林山下,舍舟登岸至習家池別墅。從習家池回宜城可以泛舟,也可以沿著冠蓋裡騎馬、乘車。習鬱就是在這條線路上,享受著“光武中興”帶來的和平安寧的生活。而孟浩然則在這如畫的山水間,領略著盛唐時代的田園牧歌般的樂趣。[10]

  轉喉觸諱

  關於孟浩然的:“轉喉觸諱”的典故歷史上有四種記載:王維說、李白說、李元紱說、張說說。

  王維說

  襄陽詩人孟浩然,開元中頗為王右丞所知 。句有“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者 。右丞吟詠之,常擊節不已 。維待詔金鑾殿, 一旦, 召之商風雅, 忽聞上幸維所,浩然錯愕伏床下, 維不敢隱,因之奏聞 。上欣然曰 : “朕素聞其人 。 ” 因得詔見 。上曰 : “卿將得詩來耶 ?”浩然奏聞 : “臣偶不齎所業 。 ”上即命吟 。浩然奏詔, 拜舞唸詩曰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 ”上聞之撫然曰 : “朕未曾棄人, 自是卿不求進,奈何反有此作 !”因命放歸南山,終身不仕 。[4]

  李白說

  唐孟浩然與李白交遊,玄宗徵李入翰林, 孟以故人之分, 有彈冠之望, 久無訊息, 乃入京謁之 。一日玄宗召李入對, 因從容說及孟浩然 。李奏曰 : “臣故人也, 見( 現)在臣私第 。 ”上急召賜對, 俾口進佳句 。孟浩然誦詩曰 :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 ”上意不悅,乃曰 : “未曾見浩然進書,朝廷退黜 。何不雲 : 氣蒸雲夢澤, 波動岳陽城 ? 緣是不降恩,終於布衣而已 。

  張說說

  明皇以張說之薦召浩然,令誦所作 。乃誦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 ”帝曰 : “卿不求朕, 朕豈棄卿 ? 何不雲 : 氣蒸雲夢澤,波動岳陽城 。 ”因是故棄 。

  李元紱說

  孟浩然拜訪華山李相, 恰巧李元紱不在,孟浩然於是留下一首絕句而去,曰 : “老夫門前三日立,朱箔銀屏晝不開 。詩卷拋卻書袋內, 譬如閒看華山來 。 ”一日,明皇召俾口進佳句 。孟誦 : “北闕休上書, 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 ”何不雲 : “氣蒸雲夢澤,波動岳陽城 ? ”由此不遇 。[12]

  失約朝宗

  孟浩然四十歲時進京考試,與一批詩人賦詩作會。他以“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兩句詩令滿座傾倒,一時詩名遠播。當時的丞相張九齡和王維等愛詩的京官都來和他交朋友。郡守韓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揚他的才華,再和他約好日子帶他去向那些人推薦。到了約定的日子,孟浩然和一批朋友喝酒談詩,很是融洽。有人提醒他說,你與韓公有約在先,不赴約而怠慢了別人怕不行吧。他不高興地說,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樂,哪管其它事情。

  孟浩然代表作品: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⑴,涵虛混太清⑵。

  氣蒸雲夢澤⑶,波撼岳陽城⑷。

  欲濟無舟楫⑸,端居恥聖明⑹。

  坐觀垂釣者⑺,徒有羨魚情⑻。

  註釋

  ⑴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張丞相:指張九齡,唐玄宗時宰相。

  ⑵涵虛: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虛:虛空,空間。混太清:與天混為一體。太清:指天空。

  ⑶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雲夢大澤水汽蒸騰,洞庭湖的波濤搖撼著岳陽城。雲夢澤:古代雲夢澤分為雲澤和夢澤,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窪地區。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動”。岳陽城:在洞庭湖東岸。

  ⑸欲濟無舟楫:想渡湖而沒有船隻,比喻想做官而無人引薦。濟: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槳。

  ⑹端居恥聖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卻閒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閒居。聖明:指太平盛世,古時認為皇帝聖明,社會就會安定。

  ⑺坐觀:一作“徒憐”。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意思是說,看著人家垂釣,只能白白的產生羨魚之情了。這是隱喻想做官沒有途徑,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張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羨魚,《淮南子·說林訓》中說:“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譯文

  譯文一:

  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閒居又覺愧對明君。

  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譯文二

  秋水勝漲,幾乎與岸平,水天含混迷茫與天空渾然一體。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我想渡水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

  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只能白白羨慕被釣上來的魚。

  詩歌賞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進,曾人京求仕,失意而歸。唐時,士人要進人仕途,必須有達官貴人引薦。此詩是詩人寫給張九齡的,希望張薦引他。張九齡在唐玄宗時曾任中書令,封燕國公,後因事徙嶽州,孟浩然此時遊經嶽州,故作此詩。

  全詩先寫景後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點出“望洞庭湖”的題意,展示了詩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壯觀遠景。這時已屆八月之秋,湖水漲滿,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與太空混而為一;湖上迷濛,似乎整個洞庭湖都籠罩在雲夢澤所蒸發的水汽之中;湖裡波翻浪湧,其磅礴的聲勢,使整個岳陽城都受到震撼。這幾句寫出了洞庭湖的雄偉壯闊,空濛浩瀚的撼動乾坤的氣勢,也表現了詩人此時爽朗開闊的胸襟。

  後面四句由寫景轉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詩“贈張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濟”一句承接上文寫景,似乎詩人在嘆惜沒有船可以渡過洞庭,而實際上並非如此。後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兩句意思說:我要進人仕途可是沒人引薦,在這聖明的時代閒居獨處真是有愧啊。最後兩句運用《淮南子》“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的典故,說獨坐著看別人出仕,而自己空有這種願望,沒有這種機會。說得十分委婉,沒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實際正是要求張九齡為他的出仕出力薦引。

  全詩借景抒懷,詩人寫此詩匠心獨運,與一般干謁詩不同。先從寫景人手,寫雄偉壯闊的景觀,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後以“欲濟”一句作為過渡,既承接前面寫景,又巧妙地轉人抒懷。而在抒懷之中,沒有直接說出請求薦引的話,而是運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瞭自己的希望,而請求薦引之意也無須直接表白而自明瞭。

  此詩不僅抒情婉轉巧妙,寫景也很出色。詩人緊扣詩題,突出湖水,不寫其他。用“平”字寫出湖水漲滿之後,以廣闊的太空、雲夢澤和雄壯的岳陽城與之映襯,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點染,從而顯出了洞庭湖水的雄偉壯觀和震撼乾坤的氣勢。“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因之成為詠唱洞庭湖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