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的仕途遭遇
陸游和屈原一樣,是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炎黃子孫都知道屈原,同時也知道陸游。但是對於陸游的仕途,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瞭解。
其實不難想象,陸游和李白、蘇軾一樣,他的仕途是苦難重重、風雨交加的。縱觀中國的歷史,不難發現,有超群絕倫的才華又有遠大政治抱負的文人似乎都會有懷才不遇的遭遇和屢試不第的命運。當然,陸游並不例外。且看陸游參加的兩次科舉。
陸游出生於宋金戰爭的烽火之中,從小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成了他的政治抱負。要實現這一抱負,就得參加科舉考試。陸游第一次去考科舉的時候,他是信心滿懷的,考完之後他也覺得必中不可。實際上,陸游的文采是不容置疑的,但結果他卻沒有高中。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他的文章“喜論恢復,言及秦檜”,與在主和派這一邊的秦檜的觀點相悖。抵抗金國,恢復山河,是陸游一直以來的`抱負,而且這是怎麼都不會改變的,他自然會在他的文章中抒發的志向,然而不幸的是他遇上了著名的奸臣秦檜。這個人是怎麼都不可能容得下陸游這粒眼中沙的。
陸游第一次考科舉就碰釘子了,他連仕途之門都沒有走進一步。然而,與此後的那些打擊比起來,這一次只能算是年才捲土重來呢?因為他要為亡父陸宰守孝,這是宋朝的規定。 一個犯錯之後,應該知道“改過自新”。當年的陸游不瞭解朝廷的情況,寫了“喜論恢復”文章,可以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十年之後,陸游再寫這樣的文章就是“死性不改了。”
其實,事情還真的是這樣。不過,不同的是這一次科舉的主一個小小的警告。 陸游第二次去考科舉的時候,已經是十年之後了。為什麼要等十考官陳子茂是主戰派之一,而且是正直不阿的好官。他看了陸游的文章十分欣賞,覺得陸游的文章文章寫得相當出色,縱橫闔,氣勢恢宏,構思新穎別緻,意境高超而深,且句句警策,字字珠璣。於是,他把陸游列為科舉第一名。陸游受屈多年,終於遇到知音了。
就在此時,有人就不高興了。 他不是別人,就是當年讓陸游落榜的秦檜。陸游去考科舉,主考官又不是他,他幹嘛不高興呢?很不巧的是,秦檜的孫子秦也參加了科舉考試,他的文章也寫得很好,但被列為第二名。於是,秦檜不斷給主考官陳子茂“暗示”,希望陳子茂把名次重新排列,但是陳子茂正直不阿沒有理會他。最後,秦檜耍手段,處罰了陳子茂,並讓陸游再第二年複試,又以“喜論恢復”的原因免了陸游。剛剛有了讓人喜悅的苗頭,又讓奸人狠狠地捏掉了。
陸游剛進仕途之門,馬上又被亮了紅燈,這比直接讓他失望更難接受。 陸游出生於世代為官的官宦家庭,但是他進入仕途的時候沒有得到祖先的保佑,他走得比誰都艱苦。然而,困難並不能讓陸游退縮。要想讓他改變,就等於讓牛兒不吃草,魚兒不游泳,鳥兒不飛翔,這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陸游一生都在堅持中受苦,又在受苦中堅持。經過這兩次科舉之後,他後來當上了官,也如願地參加了軍旅生活。然而,他的仕途是一條極其坎坷的道路,不是常人能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