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魯迅與時間》教學反思

《魯迅與時間》教學反思

《魯迅與時間》教學反思

【《魯迅與時間》教學反思篇一】

  《魯迅與時間》這篇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精練,容易理解。在課文的一開頭,作者通過了一連串詳實的資料向我們介紹了魯迅先生在十八年間創作了數量豐富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最後一節,作者又再一次地強調魯迅的巨大貢獻是從“時間老人”那兒爭取來的。在中間的兩個小節中,作者緊緊扣住魯迅對時間抓得很緊,善於在忙中擠出時間;選取了魯迅先生在平時工作到凌晨和在除夕仍然辛勤工作這兩個材料,通過了一系列詳實的資料和作品名稱,寫出了魯迅先生對於時間的珍惜。

  “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只有多讀書,書讀得熟練了,對課文的理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所以,教學時我努力將“自主閱讀”落到實處,真正做到“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也因此學生透過邊讀邊思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感悟,領略文章所蘊涵的無窮魅力。課上,周瑞超同學在理解魯迅先生的話(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篇悔恨。)不僅記住了表面的意思,更能流利地表達出它的深刻含義,他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大家每天得到的時間是一樣的,都是24小時,但是勤奮的人就會用這些時間做很多事情,而且給人帶來方便,最後會取得成功,而懶惰的人一點事情也不敢,就會把這些時間白白浪費掉,最後只會留下遺憾。”聽他說完,我情不自禁地給這個孩子鼓起掌來,真的很了不起。在他的啟發下,其他回答問題的同學也都表現得不錯了。

  由此,我反思多讀多思是學習語文的一個有效方法。只有讓學生自主閱讀,把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學生才會給你帶來驚喜。

【《魯迅與時間》教學反思篇二】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語言比較枯燥,文章大多采用例舉數字的方法來把魯迅抓緊時間、善擠時間的特點寫具體。我根據課文特點為這堂課制定了二個教學目標。一個是抓關鍵字詞,理解句子的含義,這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另一個是要讓學生知道例舉具體數字的作用,即能反映魯迅抓緊時間,善擠時間的特點。

一、 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

  在教學中,我緊扣魯迅兩句珍惜時間的名言和括文章中心的最後一句話來展開教學,指導學生品詞品句,掌握理解句子含義的方法,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魯迅先生抓緊時間、善擠時間的特點,很好地體現了“二期”課改的理念,使這堂課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率。

  另外,我還圍繞教學的另一個要求“體會文中具體數字”的作用。運用填空,實物感受等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字的“驚人”,從而揭示這些都是魯迅珍惜時間的`結果。教學目標清楚,有效地完成了,並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了課文中的兩個知識難點。

二、運用多元化教學手段突破教學難點。

  應該說這是篇內容淺顯易懂,但也略顯枯燥的課文。如何讓學生樂於學,並能紮實地掌握知識要點,我花費了不少心思。例如,數字的填空,關鍵語句的出示,表格的填寫,名言的展示等,藉助媒體來完成教學的。簡潔、直觀,教學重點和難點逐一解決。另外,我做了兩次試驗:一是請學生擠海綿裡的水,來體會時間就象這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二是向學生展示了一大堆書,讓他們體會640萬字的驚人。這都讓學生有了直觀感受,對課文加深了理解,更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精心設計語言,以情激情。

  枯燥的文字在老師的以情激情下,師生能產生情感共鳴。我運用音樂作為背景,配上抒情的語言,幫助、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