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通用30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通用3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
在我讀過的那麼多書籍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回憶魯迅先生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說明了魯迅先生是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表達了作者崇敬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是魯迅先生對作者讀書不認真進行委婉地批評。讀到這裡,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捱打捱罵還難受,讓我不禁掩卷沉思:有一次,爸爸幫我買了一本名為《五萬年前的客人》的書,我一目十行、囫圇吞棗地讀了一遍,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而文章的特點、所表達的情感,全弄不明白。一天,爸爸突然問我:“小可,爸爸給你買的書讀懂了嗎?”“讀懂了。”我回答說。爸爸面帶笑容地說:“我問你一個問題,看你能不能答對,《五萬年前的客人》中的《黑寶石》是什麼?”我吞吞吐吐地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爸爸聽了,說:“讀書要認真,不能馬虎了事。愛因斯坦小時候也不是個超人的天才,甚至有人說他是個‘笨蛋’,可促使‘笨蛋’成為天才的不正是勤讀書這三個字嗎?愛因斯坦深信天才出於勤奮,他用勤讀書去彌補自己的笨拙。勤讀書可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還可以增長知識,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聽了爸爸發人深省的教誨,我醒悟了,並下定決心:從此要認真讀書,不再馬虎了事了。
從《我的伯父魯迅學生》中關心青少年的一個情節中,我明白的道理是:做什麼事,都要認定目標,一心一意、認認真真去完成,才能成功。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
魯迅先生,一位優秀的作家,不久前,我讀了周曄寫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其中,魯迅先生教育作者讀書要的嚴謹認真,這一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作者與魯迅先生談《水滸傳》,由於作者沒有認真讀書中的內容,被伯父用這句話批評了。他說:“哈哈,還是我的認性好!”經過這件事以後,作者讀書變得認真多了。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我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在讀書的時候總是把字讀顛倒過來。比如,我會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讀成“夕陽無限好,是隻近黃昏”,等等。那天,媽媽讓我給她講一講《呼蘭河傳》,我胸有成竹地拿出書,大聲地讀了起來,“《呼蘭傳河》是中國近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代表作……”還沒我等讀完,媽媽笑著說:“樂樂,你可真是一位大‘做詞家呀’!連喜歡的蕭紅也不放過,她如果知道你把她嘔心歷血寫成的書改了名,一定會被你氣得活過來了。”聽了這話,我的臉一下子就紅了,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因為這話實在是太難以入耳了。
從那以後,我暗下決心,讀字時一定仔細,再也沒丟字、落字,將字讀顛倒了。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終於做到了。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3
今天我們學習了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談《水滸傳》,第二件事是談“碰壁”,第三件事是幫助車伕,第四件事是關心女僕。這幾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
第一件事主要講了作者讀書不認真,看《水滸傳》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伯父問“我”,“我”就張冠李戴亂說一氣,伯父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話魯迅先生表面是在誇自己的記性好,實際是在幽默的批評作者讀書太馬虎。我以前買書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圖好不好就買下了,回到家一看,結果一點也不好看,讀了這個故事,我心裡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講了“我”和伯父談起了鼻子,“我”對伯父說“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點不像。”伯父問:“哪一點不像呢?”“我”說“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說小的時候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這句話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實際上是伯父與反動勢力做鬥爭時受到的殘酷迫害。
因為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所以得到很多人的愛戴。我要學習魯迅先生這種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的高尚的品質。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4
自從閱讀了魯迅先生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之後,他就成為了我最崇拜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說寫的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刻畫的人物形象逼真。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四個生活小片段,體現了魯迅先生的做事認真、幽默風趣、心地善良、體貼他人的四個特點。
魯迅先生與作者談起《水滸傳》裡的故事與人物,而“我”只是把書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遍,對那些好漢的個性和複雜的內容張冠李戴地亂說了一氣。魯迅伯父因此告誡:讀書不能馬馬虎虎。當作者突然發現魯迅和父親的鼻子不同時,先生以“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巧妙地回答了她的質疑。當深夜偶遇一位受傷的黃包車伕時,伯父不顧寒冷,細緻入微地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就連自己身患重病時,魯迅伯父還關心地勸女傭阿三多休息,全然不顧自己的身體。
這就是魯迅先生,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偉大文學家、思想家。讀完全文,我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也總是丟三落四,不是忘戴紅領巾,就是忘給鋼筆打墨水,做事情總也不能圓滿的完成,所以,認真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應成為一種習慣。
雖然我們並不能向魯迅先生那樣用犀利的語言反映當時動盪不安的社會,也無法用手中的筆墨去解釋當時黑暗的現狀。但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應該學會替他人著想,為家人分憂,要盡力幫助身邊有困難的人,做一個誠實善良的有志少年!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5
我在課本中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透過學習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高尚的品格。
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回憶魯迅先生生前,在作者囫圇吞棗地讀書時,魯迅用幽默委婉的語言來教育作者;魯迅與作者笑談“碰壁”;魯迅與作者的父親救助受傷的車伕;魯迅關心女傭的幾件事。從這幾件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魯迅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美好品質。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愛戴和敬仰之情。
在車伕受傷之後,魯迅救助車伕,幫助車伕包紮傷口,而且還資助車伕,冒著寒冷去幫助車伕,從這件事我體會到魯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深厚感情。在魯迅與作者談“碰壁”,魯迅借題發揮抨擊了黑暗的舊社會,人民沒有一點民主,“碰壁”是在與反動勢力作鬥爭時受到的挫折和迫害。從這談笑的話語中,可以體會到魯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懼迫害的頑強鬥爭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態度,表明了魯迅對黑暗社會。從這兩件事,我們可以體會到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他是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他用筆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來諷刺反動派,他為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上,有一些官員卻利用自己的權力來謀取私利,貪贓枉法,損害人民的利益,這種行為與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形成鮮明的對比。以後,我們要像魯迅先生學習,樂於助人,有頑強鬥爭的精神和革命的樂觀主義態度。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6
今天,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對文章中的爸爸和伯父幫助黃包車車伕這件事,感觸很深。
這篇文章大意是爸爸媽媽和作者去她的伯父魯迅家,作者的爸爸在魯迅先生家門口看見了一位受傷的車伕,並經過詢問,知道車伕受傷的原因。作者的爸爸叫來伯父一起來幫車伕包紮好傷口,並給了他錢,讓他安心養傷。
魯迅先生的行為使我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的品格多麼高尚啊,做了好事卻不求回報。而在如今的社會中又會有幾個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呢?
我親眼目睹過一件跟文中恰恰相反的事:一個小男孩踩到香蕉滑倒了,他大哭起來。很多人都冷眼相看,有的人還袖手旁觀地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甚至還有人在議論他的狼狽。
讀了這篇文章,我很慚愧,魯迅先生的心境和品格我們是無法達到的:假如我是一隻發著微光的螢火蟲,那麼魯迅先生則是發著耀眼強光的太陽:假如我是一株長在山間的小草,那麼魯迅先生就是一棵長在山頂的偉岸的青松。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7
一本散發著墨香的語文書放在我面前,我好奇地拿起來翻閱著。呵,一篇篇文章多麼生動優美,特別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讀完後,使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
本篇課文的作者是周曄,透過回憶她的伯父魯迅先生有關往事,讚揚了魯迅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深沉的愛和憂國憂民的思想。
“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是魯迅先生用開玩笑的口吻抨擊舊社會,意思是:在那暗無天日的舊社會里,人民失去了自由,革命者處處遭受迫害,人民的革命鬥爭處處受到反動派的鎮壓。
“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句是全文的總結,又是全文的中心,就是說魯迅是一個捨己為人的人。他教育我們要認真讀書,可見他為下一代想得多,想得遠;他救護車伕,關心女傭,這說明他為別人想得多;他自己病得厲害還“三更半夜地寫文章”,可見他為自己想得少。這句話照應了開頭,回答了“為什麼伯父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首尾呼應,全文一氣呵成,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我收回思緒的翅膀,在心底喊:“魯迅先生,我一定要學習您那種先人後己、捨己為人的品質,成為國家的棟樑。”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8
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筆名。魯迅先生去世了,他的侄女因懷念魯迅先生而寫了一篇文章。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每一句話都記憶猶新。作者讀《水滸傳》,囫圇吞棗的看一遍,好漢的個性都搞不清楚,魯迅先生委婉的批評作者讀書不認真,這表明魯迅先生對青少年的讀書、知識非常關心。
我默默的看下去,發現魯迅先生非常友善,在灰暗的燈光下,作者與爸爸、伯父救了一個被玻璃插進腳底的車伕,但作者發出了疑問:為什麼車伕要光著腳底拉車?我想了想;也許是舊社會的壓迫吧?雖然書中沒有給予我答案,但我從魯迅先生的'嚴肅與他深深的嘆了一口氣,感到事情雖小,但在那個舊社會和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比,表現舊社會的罪惡更加深厚,受迫害的中國人民會更多,包括魯迅先生。魯迅先生的嚴肅表情表示了對舊社會的憎恨,深嘆一口氣表示對中國人民的同情。
伯父的女傭阿三誇魯迅先生什麼事都為別人著想,為自己卻很少。是的,我也覺得魯迅先生是個善良的人,是一個受萬人景仰的人。
“沒有偉大人物的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的民族,而不知擁護、愛戴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這段話,我們每個人都應銘記在心,因為他是偉大人物用生命換來的結論。
魯迅先生的死,有悲有喜,悲的是,中國失去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作家。喜,也許我不該說這個字,因為魯迅先生的死,也讓別人看到了中國是一個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再見了,魯迅先生!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9
四年級時,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對文章中伯父幫助黃包車伕這件事感觸很深。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媽媽去她的伯父魯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門口發現了一個受了傷的黃包車伕。作者的爸爸經過詢問,知道了這個黃包車伕受傷的原因。於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著跟伯父一起幫這個黃包車伕包紮好傷口。最後伯父又把一些錢給了他,要他在家裡好好養傷。這一件事,使我對魯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讀完文章,再回頭想想,魯迅的品德實在是太高尚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魯迅那樣助人為樂,做了好事而又不要報酬的呢?我就親身經歷過一次與文章中的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一次,一個小朋友獨自玩著玩著,突然踩到一塊香蕉皮,四腳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來。可是,在旁邊的路人,都只是冷眼相觀,卻沒有一個願意前來幫助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來的,有的人甚至幸災樂禍,指著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還就這個小弟弟的狼狽樣而議論紛紛。我也是這行人中的一個。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很慚愧。
在此,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熱心地幫助別人,這樣不僅會使世界更美好,還會使自己更快樂!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們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後,頗有感觸。
魯迅先生這一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受到了人們的愛戴與尊敬。他總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在魯迅先生去世那一年的正月裡,大家都到魯迅先生家裡去。他們暢談《水滸傳》。小周曄或自己讀《水滸傳》只是囫圇吞棗,複雜的內容全搞不懂。當魯迅先生問起的時候,小周曄就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魯迅先生聽了,摸這鬍子笑著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小周曄知道,伯父的這句話是在暗示“我”要好好讀書,不能馬馬虎虎。魯迅是一個多麼和藹、幽默的人啊!
有一次,在魯迅家裡,大家笑談“碰壁”。可想而知,當時的舊社會有多麼黑暗,因為反動派騎在人民的頭上,整日欺壓老百姓,革命者個個根本沒有言論理由。而魯迅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為了喚醒人民覺悟,為了揭露反動派的醜惡嘴臉,寫出了一篇篇猶如匕首的雜文,引起了反動派的極度恐慌。他們對魯迅進行了殘酷的迫害。為此,他飽經風霜,整日提心吊膽。但他並沒有退縮,依然等在人民的前面,站在風口浪尖上,只求人民能過上好日子,不去回報。我深深的被魯迅感動了。他是一個多麼頑強、勇敢、正直的人啊!
在一天黃昏,魯迅先生與小周曄的爸爸救助了一位黃包車伕——他們把那位拉車的扶上車子,撥付一個膝蹲著,另一個半蹲著,小周曄的爸爸拿鑷子夾出玻璃碎片,魯迅先生那硼酸誰給他洗乾淨。他們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他們細心的照料黃包車伕的這一幕已深深的打動了我——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裡。在被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魯迅先生可以放下官價,去為一個黃包車伕包紮腳。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形象能不使我們感動?魯迅先生是一位多麼同情勞動人民的人,同時也表明了魯迅先生得舊社會的痛恨。
魯迅先生家有一個女傭叫“阿三”,她因為丈夫去世,所以眼睛起了蒙,看不清東西。魯迅先生自己病得那麼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他對自己的並一點兒也不在乎,到常常勸“啊三”多休息。,不叫她乾重活。這是一位多麼令人敬佩的人啊!
魯迅先生逝世後,形形色色的人都來弔唁他,向他致敬,有的竟失聲痛哭。數不清的輓聯掛滿了牆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
魯迅先生憂國憂民,受人尊敬。他用他的一支筆、一顆心做出了常人所不能餓昂成的事業。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所以才贏得了那麼多人的愛戴。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那種愛國、愛民的精神!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1
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拿著書讀了一遍又一遍,魯迅先生的諄諄教導使我銘記在心。
魯迅先生生前十分受人們的愛戴,死後,仍被人們尊敬。文章中所講的幾件事就足以回答為什麼社會上的各階層人世都愛戴他。
其中能教育我們青年人的一件事是:魯迅先生教育青少年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把內容仔細看看,汲取其中的精華。這一點我就做的不夠好,看書時,第一遍我總是看得很仔細,但只注意了故事情節。第二遍讀的就不仔細。最後只記住了書中扣人心絃的故事,激動人心的情節,而真正應該記住的卻被我忽略了。讀了這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後,我決定一定要改掉粗心大意的壞毛病,以後讀書一定要認真,慢慢地去讀,去汲取其中的精華。
文中的“魯迅先生在冬天的一個傍晚,冒著嚴寒給一個車伕包紮傷腳,還給車伕錢讓他回去養傷”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這段話說明了魯迅先生同情勞動人民,樂於助人。
魯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關心他的女傭人阿三。阿三因為丈夫失業而心情不好,眼睛生病時,魯迅先生就不讓她乾重活,讓她多休息。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捨己為人的精神和崇高品質。
合上書,魯迅的高大形象好像就在眼前,他的“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難,固然能使人無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無結果”,“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幹為孺子牛”等名言警句、高尚品質在腦海中不斷閃現。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2
我讀了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感受很深。雖然我對魯迅先生不是很瞭解,但是卻被他那種高尚品質所感動。
魯迅先生是一個關心人民的人。課文裡講了一個拉黃包車的師傅光著腳在寒冷的冬天拉車,不小心被玻璃扎破了腳。魯迅先生和作者的爸爸給車伕包紮傷口,並把紮帶和一些錢送給了車伕。
他關心下一代的成長,關心自己的女傭、熱愛人民、熱愛祖國。他恨國民黨反動派、恨那些被判自己祖國的人、恨那個黑暗世界、恨過去的舊社會。
他告訴我們:讀書不能囫圇吞棗、馬馬虎虎。就說我吧,讀書只讀那些很有趣的幾段。爸爸問我這篇短文主要講了什麼。而我什麼都不知道。
最使我感到有趣的要說是魯迅先生說話非常幽默。他幾句簡單的話中藏有深厚的道理。說明了他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比憎恨。真不愧是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真佩服他。
大家應該學習魯迅先生那種愛國、愛民的精神。讓我們一起保衛自己的祖國,讓自己的祖國更加發達。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3
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後,我深受感觸。這篇課文改變了我許多的壞習慣,令我受益無窮……
我讀書時總是囫圇吞棗,總是馬馬虎虎地過目一遍就算看完了,我在看《三國演義》時,把許多人物弄反,居然有一次我誤認為曹操三顧茅廬!!!還有許多片段我看不懂,就亂看一遍,看下一頁。但是,讀了這篇課文中魯迅教“我”讀書的片段後,我明白看書就要看好書,既然看都看了,就要把它看好,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囫圇吞棗。
魯迅先生樂於助人,幫忙黃包車車伕包紮傷口的片段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我清楚地記著,那天,我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見路邊躺著一個人,他痛苦地呻吟著“救命”,只見他神情痛苦、臉色蒼白,雙手捂著頭躺在地上,地上還有一攤血,許多路人看見的紛紛走開,突然,我的腦子了飛快地呈現出了媽媽對我說的話與新聞上種種“碰瓷”事例,立刻加快了腳步,匆匆地走開了。但是,讀了這篇課文後,我覺得如果真的有人受傷的話不也會被誤認為“碰瓷”的人嗎?如果有好心人相助,如果那個好心人被騙後不會再也不會幫別人了嗎?我想,以後如果再遇到這樣的人,必須要到附近找保安作證或用手機拍下照片以防“碰瓷”。
我們要想魯迅先生那樣,要做一個好公民,盡心盡力為人民服務!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4
同學們,幾年來,大家一定看過許多的課外讀物。當然我也一樣,我看過的書裡印象最深的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這篇課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爸爸和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車伕。一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伯父家,外面北風呼呼地怒號著,天色十分陰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地趕著回家。走在離伯父家不遠的地方,看見一個黃包車伕正坐在地上呻吟,車子扔在一邊。爸爸跑過去問說:“您怎麼了?”拉車的從那灰白的抽動著的嘴唇裡發出微弱的聲音:“我的腳被玻璃扎進了腳心。”聽完爸爸連忙跑到伯父家。不一會兒,就和伯父拿著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黃包車伕扶到車上,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小心地把車伕腳心的玻璃拔出來。拔出來後伯父馬上拿硼酸水幫他洗乾淨,又幫他敷上藥。紮好繃帶後,拉車的說完謝謝後剛要走,就被伯父叫住了。伯父走過去從口袋裡拿出一些錢給他,把剩下的藥和繃帶也給他了。拉車的拉住伯父的手不停地說謝謝。
讀完後我慚愧地低下了頭,我和魯迅先生相比簡直一個是天,一個是地。記得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一起騎車去公園。我們停下來休息的時候,聽見一個微弱的聲音。走近一看,一位老奶奶摔倒在那裡。我看了一眼就趕緊走了。那時候的我怕惹麻煩,居然沒有伸出援手。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很羞愧,也很後悔。
要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像魯迅先生那樣善良正義,相信這個社會會更加美好的。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主要講了兩件事:一件事在週末,作者到伯父家和伯父談《水滸傳》,另一件事是寫伯父幫一位拉黃包車的車伕。這兩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有了幾點體會。
1、要多讀書,認真讀書。作者讀書不認真,在讀《水滸傳》時,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那些好漢的個性全弄不清楚,只不過是囫圇吞棗的讀一遍,伯父問“我”是,“我”就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伯父說:“哈哈哈!還是我記性好。”這句話伯父表面上是說他記性好,其實是含蓄的批評了我讀書不認真。我看到這裡,臉不覺紅了起來,因為從前,我在書店選書時,只翻翻,看裡面的插圖好看,就認為這書值得買,就買下來,回到家,開啟一看,就覺得不好看。其實,是我沒認真看,領悟書中的精華。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決心以後看書一定認真看,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的好孩子。
2、要學會關心別人。文中魯迅先生幫助車伕的那一段,讓我倍感親切。以前我不會關心別人,體諒別人,媽媽說我不懂事,我也只當耳邊風,毫不在意,。如今,我讀了魯迅先生幫助勞苦大眾的故事,,覺得我很渺小,是個壞孩子。可回過頭來想,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媽媽不是常跟我說嗎?我馬上去向媽媽道歉做一個像魯迅先生能關心人體貼人的好孩子。
魯迅先生的精神感動了我,我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成為受人讚揚的好孩子,成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6
書,是一隻海鷗,遙望天際;書,是一位探險家,不斷地搜尋知識;書,是一架梯子,讓我們站得高、看得遠。上星期,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使我受益匪淺。
文章記敘了: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去世那年,有許多學生、工人…都來為魯迅先生弔唁。孫女想起伯父去世的前兩年,邀請我們全家到他家做客。談起了《水滸傳》時,委婉地批評了“我”讀書不用功。還有一次聚餐中,“我”談起伯父鼻子扁。伯父用深刻的語言描述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統治者的腐敗,周圍都是白色恐怖,所以鼻子碰扁了。
還有一個寒風凜冽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拜訪伯父。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個車伕正坐在路旁呻吟。只見他光著腳,用手捂住腳。爸爸和伯父用硼酸水給他清洗乾淨,幫他包紮好。伯父還給了他幾個錢,讓他在家裡休息幾天。伯父去世後,女傭叫阿三告訴他,伯父十分信任她、關心她。讓她不要乾重活,而自己不管工作多麼辛苦,日日夜夜、廢寢忘食,讓人看了真心疼。
讀了這篇課文後,使我深深地懂得了:無論別人有沒有付出,只要你用心幫助別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所以,受到許許多多人深深地愛戴。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7
這天,我們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進一步瞭解了魯迅先生的特點。魯迅先生他那“高大”的身軀,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精神印在我的腦海裡,久久不能忘懷。
魯迅先生是中國現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他年輕時學醫,想為中國人治病,但他發現中國人弱點不在於身體,而是在於思想,他便棄醫從文。魯迅是一個愛國、愛人民的人。他寫出的文章、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都是揭露了中華民族當時黑暗社會的典型,有力的打擊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他的書讓許多中國人清醒了過來。
魯迅在逝世的前一個月還半夜三更地寫文章。半夜時他不住地咳嗽,他家女傭阿三說:“周先生半夜寫文章,聽到他咳嗽我真替他難受,他總是惦記我,不讓我乾重活,唉!”從這點就能看出魯迅是一個關心別人的人,他一生都刻苦鑽研,在病魔面前仍堅持寫文章、學習。
我想:魯迅先生這個人的身上有許多優點值得我們學習。魯迅雖然只活了58歲便去世了,但他短短的一生卻都在為中國的革命而操勞。他雖然人沒有了,但他的思想、他的小說依然流傳在這個世界,他為別人著想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是21世紀的兒童很自私自利,我們更就應學習魯迅先生“蜂”一樣‘為誰辛苦為誰甜’的品質。我長大也要做一個像周爺爺一樣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就是魯迅先生,一個值得我們敬佩,讓我們敬愛的人。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8
書,是一杯苦而甜蜜的咖啡,教育我們要學會吃苦;書,是一杯純潔的茶水,告訴我們要學會真心品嚐;書,是一杯讓人苦色至極的良藥,告訴我們要知道勞動人民的辛苦。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周曄寫的文章,以一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先生為主題,記敘了:“我”有一個人人尊敬的伯父——魯迅,在一家人吃飯時,他告訴我看書要認真不能馬虎,同時,要待人真心,做事細心,看書要專心。
還有一次在伯父家裡,伯父用淺短的一句話:“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告訴了“我”當時舊社會的白色恐怖,革命者遭受迫害。(把自己的鼻子“碰扁了”)。教育了“我”一定要做一個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個夜晚冰冷冷的,伯父和爸爸救助了一個車伕,當“我”問他們為什麼要救那個車伕時,伯父的臉沒有了以前那慈祥的表情,反而用嚴肅的臉面對著我,不說一句話,那時,我又懂得了:幫助別人是不須要任何理由的。伯父逝世後,女傭阿三對我說起了伯父在世時,每當夜晚來臨,伯父獨自一人在房間寫文章,傳出一陣陣咳嗽聲,而他卻叫女傭去休息。這時,我才真正懂得了要怎樣關心別人,怎樣真心對待別人。
讀了這篇文章,我悟出了一個深刻地道理:我們今天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是先輩革命者用生命換來的。因此,我們要用心去對待每一個人,繼承光榮傳統。用心讀書、不斷進取。最後,我們還記住一句話:幫助別人不用任何理由的!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19
這天,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本書,我對書中伯父幫忙黃包車伕這件事很有感觸。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她的爸爸媽媽去伯父家。在伯父門口發現了一個受了傷的黃包車伕。她的爸爸問了他,明白了它受傷的原因。爸爸跑到伯父家,把他的傷口給包好。伯父又給他一些錢,叫他在家裡養傷。我很敬佩魯迅。
在生活中,我就經歷過一次與書中一樣的事情:一次,一個男孩獨自玩著,突然踩到一塊香蕉皮,滑到了。他大哭起來。在旁邊的人,只是冷眼旁觀,沒有一個人幫忙他,扶著他起來。有的人不幫忙他,還幸災樂禍,指著他哈哈大笑,還說他的狼狽樣。之後,我看見了,就過去扶他起來,帶著他玩,我們玩得十分開心。
後一天,我遇到了困難,有一題不會做。他就來告訴我這題的答案。他上四年級了,和我一樣。之後,我們是好朋友,遇到困難互相幫忙。
以後,別人摔倒了,我不會嘲笑別人,而是幫忙他,你幫忙別人,別人就會幫忙你,互幫互助。只要他遇到困難,我就會幫忙他,讓他成為我的好朋友。
在此,我期望每一個人都能熱心地幫忙比人。這樣,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完美,也會使自己更加快樂。我明白一個道理:你只有幫忙別人,別人才會幫忙你。我會幫忙比人,讓世界變得更加完美。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加快樂。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自信。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0
六年級上冊結束了,讓我深受感觸的當然是《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瞭解了魯迅,親近魯迅先生,走進魯迅的高尚品質和博大精神。
我看文章的第一段,就知道魯迅先生深受人們的愛戴,魯迅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愛戴,那是因為魯迅先生有非常淵博的知識,他十分同情受苦受難的百姓,十分關心自己的女傭。他從不屈服於反動派,堅強地與反動派作鬥爭。正是這樣,魯迅先生逝世的那天,有些人甚至從遙遠的地方趕來上海,追悼魯迅先生。
這篇文章的內容簡短,但我的感受卻很深很深。
憂國憂民,情之所繫。魯迅的愛國情深深印在我們的心中。“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魯迅用無私的行動實踐了自己。他的精神、他的情懷,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們走向未來。就想文章中的一個情節:魯迅救助受傷的車伕,魯迅儘可能地幫助弱勢群體,再次體現了魯迅先生對勞苦人民的關心與同情。本文以孩子的口吻進行敘述,給人以樸實,親切之感,使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躍然紙上。
這篇文章也教會我們人生哲理,我們應該更多地關心他人,把我們的愛心獻給別人,別人也自然會幫助我們,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魯迅先生這樣愛憎分明,中國才會有真進步!
以後我們的人生道路還很長很長,這篇文章使我獲得生命啟迪,讓我終身受益。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1
在小學六上語文第五單元中,我認識了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其中,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使我進一步瞭解到魯迅先生的為人。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魯迅先生去世了,許多送輓聯送花圈的有學生、老師、工人……當“我”想起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疼愛時,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有一年的正月裡,“我”去伯父家團聚,伯父和“我”談起了《水滸傳》,“我”便張冠李戴地亂說。伯父說道:“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時的“我”紅著臉,一言不發。從此,我看什麼書都不再囫圇吞棗的了。
又一個晚上,“我”問伯父為什麼他的鼻子那麼扁,他說:“碰壁碰扁的。”可“我”覺得是伯父自己不小心,把鼻子碰扁了。伯父說:“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我”恍然大悟說:“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這一席話讓全桌的人哈哈大笑起來。
還有一個寒風凜冽的夜晚,爸爸看見了一個腳被扎傷的車伕,跑回到伯父家,爸爸和伯父拿著藥出來了。他們給車伕縫好,給了他一些錢和剩下的藥,讓他在家休養幾天。
伯父去世後,“我”見到了女傭阿三,她說:“魯迅先生生前總是讓我多休息,別乾重活,自己卻三更半夜還在寫文章,聽著他一陣陣咳嗽聲,我都替他難受。”
讀完課文後,我自言自語道:魯迅先生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難怪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我一定要向魯迅先生學習!好好讀書,做一個樂於助人、關心人們的好孩子!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2
“捧著一顆心去,不帶半顆草回”這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魯迅先生愛看書,用他那個尖銳的"筆桿子”與當時腐敗的政府作鬥爭,他多次碰壁但他沒有繳械投降,在文海中義正言辭地辱罵,當時政府的無能,訴出了平民生活的艱苦。
在文章的第二標題中作者問魯迅先生他的鼻子為何是扁的?魯迅先生說了一個笑話:“小時候在捉迷藏的時候天天撞到牆鼻子就扁了。”魯迅先生不是胡說,由於他的作文多次辱罵政府也因此多次被捕,他的生活是多麼的坎坷,這樣的他不碰壁才怪。可是這一切都沒能阻止他,他多次摔倒站起來多次失敗站起來,他的意志堅強不定,為了逃脫政府的抓捕,他的一生不知用了多少個筆名!
在文章的第四標題中魯迅先生救助了一位受傷的車伕,體現了他體恤民情的精神。文章中有一個情節震撼了我:"魯迅先生半跪著為車伕擦藥包紮。”半跪著說明什麼?他說明了魯迅先生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大家也不難忘記文章中的另外一個請節,車伕他沒有鞋,這說明當時百姓的困苦以及為何中國二十世紀的悲慘。
魯迅先生他一生寫作無數,其多數在寫政府的腐敗無能。在第三章中,歡樂喜悅流溢在魯迅先生的面容上,春節的煙花放飛在天空中,魯迅先生的子孫們,在春節熱鬧的街市上狂歡,看到百姓們歡樂,魯迅先生第一次笑了…
為國造福,體現民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受愛戴的人。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3
我在課本中閱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透過閱讀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高尚的品格。
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回憶魯迅生前,在作者囫圇吞棗地讀書,魯迅用委婉的語言來教育作者;魯迅與作者笑談“碰壁”;魯迅與作者的父親救助受傷的車伕;魯迅關心女傭的幾個故事。說明了魯迅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美好品質。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和仰慕之情。
在車伕受傷之後,魯迅救助車伕,幫助車伕包紮傷口,而且還資助車伕這說明了他熱愛人們,甘願為人們服務。在魯迅與作者談“碰壁”,魯迅借題發揮抨擊了黑暗的舊社會,“碰壁”指的是革命者收到反動勢力的迫害。這表明了魯迅對黑暗社會和反動派的蔑視。從這兩件事,我們可以體會到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他是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他用筆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來諷刺反動派,他為革命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他以寸筆為槍,劃破漫漫長夜,挑出許些夜色。
在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上,有一些官員卻利用自己的權力來謀取私利,貪贓枉法,損害人民的利益,這種行為與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形成鮮美的對比。魯迅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透過閱讀課文,我對魯迅先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4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作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寫的,裡面寫了這樣一句話“的確,伯父就是這樣一個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而在當今社會,卻很少有人像魯迅先生一樣,但在我原來就讀的學校——株洲六0一子弟小學剛開始,因為爸媽忙,所以把我託附在爺爺奶奶那裡,我也就住在株洲,班主任——蓓老師可就不一樣。
蓓老師長著一雙大大的眼睛,鼻子不大不小,嘴巴又厚又大,而且蓓老師說話總是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感覺,那天,我一早來到學校,發覺自己的臉紅得像猴屁股,又覺得自己頭暈,蓓老師看見了,知道我得了病,立刻揹我去醫院,那天正好又趕上下大雨,而蓓老師把她的外套脫下,披在我身上,就向醫院跑去,到了醫院,醫生檢查我,斷室外發高燒,把我放在床上釣水,過了幾天,我的病好了,我又重返了校園,小草小花們依然那麼漂亮,可我看見蓓老師在那兒咳嗽,突然暈倒在地,旁邊的老師看見了,立刻把蓓老師送進醫院,進了醫院,醫生說蓓老師患了重感冒,需多休息幾天,我見了,撲到蓓老師身邊哭了起來,蓓老師見了,笑了笑,說:“傻孩子,哭什麼哭,老師過幾天就好了。”我聽了,默默不語,只是擦乾眼淚,跟老師再了見,回了教室。蓓老師也就像魯迅先生一樣,都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5
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以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捧者書一遍又一遍地讀者,魯迅先生的身影縈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曾離去,他指引著我,感動著我。
其中最能教育我的一件事是:魯迅先生教育青少年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要把書的資料仔細地“消化”掉,“攝取”其中的精華。以前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文學、科普方面的書,我總是隻注意讀故事情節,而忽略了書本身的內涵。最後,往往只記住了書里扣人心絃的表面,而那些真正就應記住的知識卻與我失之交臂。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以後,我必須要改掉這些不好的讀書習慣,認真讀好每一本書,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還要學會摘抄書裡的好詞好句,提高我的閱讀欣賞潛力。
這本書還有一件事也令我印象深刻:魯迅先生生前十分關心他的女傭人阿三。阿三因為丈夫失業情緒不好,魯迅先生十分體諒她,讓她多休息,不要太勞累。這充分體現了魯迅先生時時刻刻都在為他人著想的完美品質。想想生活中,如果別人遇到了困難,我們也能為他著想,那麼必須是一件無比快樂的事情。記得有一次,我們班舉辦小報評比活動,有幾位同學沒帶水彩筆,我發現了他們為難的表情,立刻主動地把我的水彩筆借給了他們,還幫他們出主意。之後當我也需要幫忙的時候,他們也立馬“拔刀相助”,把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所以,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後,我確信只要你時時刻刻為別人著想,那他也必須也會來幫忙你。這就是“助人為樂”的道理啊!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本能令我學到知識,學到道理的好書。相信你讀了以後必須會有更深的體會。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6
前幾天,我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後,頗有感觸。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內容不是那麼錯綜複雜的,主要講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主要講了作者周曄讀書不認真。讀《水滸傳》只是囫圇吞棗,複雜的內容全搞不懂。當魯迅先生問起的時候,小周曄就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魯迅先生聽了,摸這鬍子笑著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小周曄雖然感到很羞愧,但她知道,伯父的這句話是在暗示她要好好讀書,不能馬馬虎虎。
第二件事是主要講了“我”和伯父談起了“碰壁”。伯父說他小的時候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作者當時恍然大悟,覺得伯父的鼻子跟自己父親的不一樣,原來是因為碰壁碰扁了。但後來才知道,實際上是伯父與反動勢力做鬥爭時受到的殘酷迫害。
第三件事主要講了魯迅先生與小周曄的爸爸救助了一位黃包車伕。他們把那位車伕扶上車子,伯父一個膝蹲著,另一個半跪著,小周曄的爸爸拿鑷子夾出玻璃碎片,魯迅先生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他們細心的照料黃包車伕的這一幕已深深的打動了我——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裡。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形象怎能不使我們感動?
魯迅先生逝世後,在殯儀館的追悼會上,形形色色的人都來弔唁他,向他致敬,有的竟失聲痛哭。
後來,“我”又見到伯父家的女傭阿三,她眼睛起了蒙,看東西都是朦朧的,她說:“先生自己病的很厲害,夜夜咳嗽不斷,人也枯瘦如柴,卻常勸我多休息。”
我要學習魯迅先生這種高尚的品質,做到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7
今天,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篇文章,讀完之後受益匪淺。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篇文章是作家周曄為紀念伯父魯迅先生而寫的一篇回憶性文章,相信很多讀過這一篇文章的讀者都被文章所寫的魯迅先生的形象所震撼了,我也不例外,我從文章的字裡行間看到了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魯迅先生,我們從作者對伯父的回憶的一系列描寫,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周曄對伯父魯迅先生的深切懷念、熱愛以及敬仰之情。
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篇文章,我被震撼了,我被感動了,我還受到了很大的啟發。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是中國文學的奠基人,他是一個真正的大文豪。我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魯迅先生:“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由毛澤東主席這一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先生這一個人、魯迅先生身上所代表的文化素養在當時那個年代所具有的地位是多麼高和號召力是多麼大,就連國家領導毛澤東領袖也對他讚不絕口。多少年來,魯迅先生所寫的文章,激勵著多少讀者前進,他寫的的名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更是中華兒女學習的榜樣。他是人民眼中真正的“民族魂”。
魯迅先生去世了,多少人民百姓冒著生命的危險也要來弔唁他,不正告訴了我們,魯迅先生愛人民百姓,而魯迅先生也同樣受到了人民百姓的愛戴嗎?是的,沒錯,魯迅先生為人民所做的一切,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魯迅精神永垂不朽,魯迅先生雖死猶生,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8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一直受人愛戴的魯迅先生的品格。我一直很尊敬和愛戴魯迅先生,所以,我格外認真地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感受很深。
“伯父”魯迅先生去世了,“我”萬萬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多人來追悼他。魯迅先生為什麼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愛戴?我歸納了一下,一共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作者寫了“我”的伯父是一位極其平常而又慈祥的伯父。有一次,伯父跟“我”談起《水滸傳》裡的故事和人物,因為“我”沒有仔細看,所以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伯父摸著鬍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記性好啊!”魯迅先生不是大發雷霆,說她一頓,也沒有一言不發。而是用了一句非常幽默的話來批評她,使她感到羞愧和悔恨。魯迅先生這句話也批評了我,我平時讀書也不認真,和文章的作者一樣,讀書時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什麼人物的個性,什麼前因後果,包括一些不懂的字和詞,都沒有查字典或請教別人,就稀裡糊塗地過去了。現在好了,不論什麼書我都要求自己好好讀,認真讀,一字一句仔細理解。
第二點是伯父告訴“我”,他原本又高又直的鼻子,“碰了幾壁把鼻子碰扁了。”魯迅先生從來不碰壁來抨擊國民黨反動勢力,說明了魯迅先生面對著強大的敵人,毫不畏懼,敢於和他們鬥爭到底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第三點寫的是魯迅先生救助車伕關心女傭的事。在別人有困難時,魯迅先生總是伸出熱情的手來幫他們,解救他們。讚揚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的偉大品格。
今後,我也要像魯迅先生一樣,爭取做一個能得到很多人的愛戴。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29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寫人的文章,透過閱讀全文,我知道了魯迅不僅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忘我革命,為了人民不辭辛苦的戰士,令我感觸頗深。
上世紀三十年代,社會的黑暗讓許多普通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位用筆奮鬥一生的戰士——魯迅挺身而出,用自己骨瘦如柴的手,寫出了一篇篇堪稱完美的文章,並且極大的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民不聊生。
“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句話很好的反映了呢魯迅先生的精神品質。在生活中,他常常叮囑阿三要少幹體力活,可是他自己卻病得那麼厲害,還三更半夜地寫文章,有時侯咳嗽聲一陣陣接連不斷,他仍不辭辛苦地工作,似乎對自己的病一點兒也不在乎。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魯迅先生受人愛戴,是傑出的作家,卻親手給一位普普通通的拉車伕包紮,這不難看出魯迅先生是多麼的關心人民群眾,真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啊!
魯迅先生還密切關注年輕人,關注下一代。據不完全統計,他一生接待過來訪青年五百多名,親自給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關心過青年更是不計其數。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魯迅談到《水滸傳》裡的人物時,作者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但魯迅先生並沒有責罵她,只是含蓄地對她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更可以體現出魯迅先生是多麼的關心下一代。
讀完這篇課文,我知道了魯迅為什麼受人愛戴,因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熱愛所有的人,我長大一定要做像魯迅先生一樣的人。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篇30
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後,我對魯迅也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
魯迅去世後許多人都來追悼他,甚至有人失聲痛哭,反映了魯迅生前是多麼受人愛戴。他生活在黑暗的舊社會,卻同反動派作鬥爭。此外,他救助車伕、關心女傭,也讓我忘不掉。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對舊社會的憎恨,就像春天般的溫暖和冬天的嚴寒。
我們應該學習魯迅什麼呢?我認為他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得多的精神特別值得我佩服。這也讓我想起了我們偉大的革命家——雷鋒,這兩種精神我覺得是一致的。
即使生活在舊社會、容易遭到迫害的魯迅先生,不但沒有因為害怕而退縮,反而和他們爭鬥到底。這又使我想起了我們班上的一名女運動員。從老師的話語中我才知道,她是參加壘球比賽中個子最矮的一員,但是她剋制了那種能夠恐懼,參加比賽。後來,也取得了蠻不錯的成績,為學校贏得了榮譽彩。
記得在一次坐公交車的路上,外面風非常大,我注意到了一位軍人。有一位老奶奶慢慢的走上公交車,尋找空座位,她的眼光停在一位軍人身上,彷彿在叫他讓位,但是,這位軍人無動於衷,老奶奶不屑地“哼!”了一聲,走到別的地方了。車停了,又有一位軍人上車了,剛才那位軍人站了起來對上車的軍人說:“同志,這兒給你坐,我下車了。”就在他們倆交換座位時,我忽熱發現視窗玻璃有一個大破洞,剛才那位軍人是為了不讓乘客著涼,才一直坐在那兒的,原來是大家誤會他了。所有乘客此時心裡除了感激,免不了的是後悔責怪錯了人。
外面是寒風凜凜,而車裡是多麼溫暖。那位軍人不就是“現代雷鋒”嗎?
我覺得不管是魯迅、雷鋒、還是班上那名女運動員,還有那位被人誤會的軍人?他們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令我受益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