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陸游> 陸游的書憤全詩賞析

陸游的書憤全詩賞析

陸游的書憤全詩賞析

  導語:《書憤》抒發了陸游壯志未酬,歲月不盡,和痛心疾首,以下是由應屆畢業生文學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書憤》的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該詩是陸游1186年春居山陰時所作。詩中追述壯年心情,自傷遲暮,致慨世事多艱,小人誤國,恢復中原的時機,一去不可復得。結尾提到諸葛亮的《出師表》(《出師表》中有“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之語),正道出了陸游生平的心事,故引以言志。 --引自"語文大觀園"

  此詩作於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於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街在故鄉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早歲”匈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俊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於建康、鎮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願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計劃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後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兆河馬,涉渭夜街枚”(《歲暮風雨的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後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嗟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鬥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樓船夜雪瓜洲度,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麼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盡,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僅是詩人,他還是以戰略家自負的。可惜畢生未能一展長材。“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是他念念不忘的心願。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塞上長城”,典出《南史》,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惆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幹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這種志願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沱胄起兵抗金,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鬱,氣韻渾厚,顯然得力於杜甫。中兩聯屬對工穩,尤以頷聯“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

  陸游簡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官宦家庭,陸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時太傅陸軫,祖父陸佃,父親陸宰,他誕生於宋金戰爭的烽火之中,從小飽嘗了顛沛流離的痛苦,同時也受到了父親陸宰等士大夫愛國思想的薰陶,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十餘歲就熟讀了陶潛、王維、岑參和李白的詩篇,有“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的好學精神,12歲便能詩文,有“小李白”之稱。17歲便有詩名。25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曾幾學詩,確定了他愛國詩歌的基調。二十九歲那年,趕赴臨安應試,因名居秦檜孫子秦壎之前,觸怒秦檜,遭到黜落,秦檜死後三年才被啟用。

  他始終堅持抗金,1158年(紹興二十八年)入閩任寧德縣主簿.據《寧德縣誌》卷三《宦績》中記載:“陸游,字務觀,即放翁也┅┅紹興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愛戴”。在寧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陸游塑像。浙江紹興的鑑湖村內也有陸游塑像。曾任鎮江隆興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後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游在政治上,主張堅決抗戰,充實軍備,要求“賦之事宜先富室,徵稅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團的壓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

  成就及特色

  陸游一生創作詩歌很多,吐露出萬丈光芒,使他成為傑出詩人,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批判當時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風格雄渾豪放,表現出 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愛國熱情。《關山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書憤》、《示兒》、《遊山西村》、《臨安春雨初霽》、《冬夜讀書示子聿》等篇均為後世所傳誦。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詞,楊慎謂其纖麗處似秦觀,雄慨處似蘇軾。但有些詩詞流露出消極情緒。他初婚唐氏,在母親壓迫下離異,其痛苦之情傾吐在部分詩詞中,如《沈園》、《釵頭鳳》等,都很真摯動人。還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訴衷情》等。[2]他的代表作有《訴衷情》、《夜遊宮》、《鷓鴣天》以及詠梅的《卜算子》等。

  陸游的作品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愛國主義精神,“氣吞殘虜”。

  陸游詩詞創作的基本傾向是現實主義,又富有浪漫色彩。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變化無窮。中年入蜀之後,形成豪情奔放的風格,晚年詩風趨於恬淡,有時幽憤。總體看來,藝術特點是宏偉豪放,熱情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