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魯迅《野草》主要內容

魯迅《野草》主要內容

魯迅《野草》主要內容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書前有《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下面是魯迅《野草》主要內容,供大家參考。

  主要內容

  《野草》各篇主要描寫了北洋軍閥政府統治下的社會狀態,以及對革命力量的熱烈呼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國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評,和對自我嚴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蓋著生與死、愛與恨、夢與醒、友與仇、過去與未來、光明與黑暗、愛者與不愛者、沉默與開口、希望與絕望、愛撫與復仇、眷念與決絕等一系列對立統一、激烈鬥爭又在鬥爭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

  文化背景

  《野草》是一部充滿著象徵主義的散文詩集,象徵主義作為一個自覺的文藝流派運動是從19世紀80年代法國作家讓·莫瑞阿斯在《費加羅報》發表《象徵主義宣言》時開始發展起來的,到20世紀20年代形成一個具有較大影響的世界範圍的現代派文藝運動。散文詩在新詩革命初期就開始有人創作,1918年到1923年,初期白話詩人劉半農,在創作新詩的同時,寫了《曉》《餓》《雨》《靜》《墨蘭的海洋深處》等散文詩篇;新詩奠基者郭沫若於1920年12月20日,在《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上,用“我的散文詩”為總題,發表了《冬》《她與他》《女屍》《大地的號》四首短小的散文詩作品;在此前後,從1918年到1924年,《新青年》《晨報副刊》《小說月報》《文學旬刊》《文學週報》《學燈》《覺悟》《語絲》等刊物上,陸續發表了劉半農、沈穎、周作人、兩諦(鄭振鐸)、沈性仁、張定璜、蘇兆龍等人翻澤的屠格涅夫、波德萊爾的散文詩,有的刊物還專門發表了介紹和討論散文詩的文章。作者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陸續發表了23篇散文詩,編成《野草》。

  散文詩23篇

  《秋夜》

  《影的告別》

  《求乞者》

  《我的失戀》

  《復仇》

  《復仇(其二)》

  《希望》

  《雪》

  《風箏》

  《好的故事》

  《過客》

  《死火》

  《狗的駁詰》

  《失掉的好地獄》

  《墓碣文》

  《頹敗線的顫動》

  《立論》

  《死後》

  《這樣的戰士》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臘葉》

  《淡淡的血痕中》

  《一覺》

  生命哲學

  《野草》區別於魯迅其它作品的一個最大的特徵,是它隱藏的深邃的哲理性與傳達的象徵性。不滿足於當時一般閒話或抒情性美文來傳情達意,而將從現實和人生經驗中體悟的生命哲學賦予一種美的形式,創造一種特異的“獨語”式的抒情散文詩。《野草》承載的生命哲學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⑴韌性戰鬥的哲學,主要是指對於舊的社會制度與黑暗勢力,對人和人性摧殘壓迫所採取的生命選擇和心理姿態。基於對改革中國社會艱難的深刻了解,對於五四以後青年抗爭黑暗勢力過分樂觀和急躁的觀察,魯迅以一個啟蒙者獨有的清醒,提出堅持長期作戰的韌性哲學。他說他佩服天津青皮的“無賴精神”。他主張同敵人戰鬥中,要堅持“壕塹戰”,儘量減少流血和犧牲,他告訴人們:“正無須乎震駭一時的犧牲,不如深沉韌性的戰鬥。”《野草》第一篇《秋夜》暗示的就是這個思想。《過客》中,具有這種韌性戰鬥精神的棗樹,變成了一個倔強的跋涉者的動人形象。對於過客的形象,在他心裡已醞釀了十餘年的時間,用短小話劇形式寫的《過客》,一致公認是《野草》的壓卷之作,這裡包含了魯迅自辛亥革命以來,所經歷所積蓄的最痛苦、也最冷峻的人生哲學的思考。在寫完《過客》的兩個月後,魯迅在一篇文章裡說:“我自己是什麼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著我自以為可以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淵、荊棘、峽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負責。”《這樣的戰士》、《淡淡的血痕中》,或是“有感於文人學士們幫助軍閥而作”,或是憤慨於“段祺瑞政府槍擊徒手民眾”的聲音,也都能在具體現實鬥爭事件的關注與介入中,進行詩性的想象與昇華,抒發和讚美了一種永無休止、永遠舉起投槍的生命哲學。

  ⑵反抗絕望的哲學,是魯迅轉向自己內心世界進行激烈搏鬥的產生的精神產物。所謂“反抗絕望”並不是一個封閉世界的孤獨者自我精神的煎熬與咀嚼,而是堅持叛逆抗爭中感受寂寞孤獨時靈魂的自我抗戰與反思。它的產生與內涵,都與現實生存處境有深刻的聯絡。《影的告別》是《野草》中最晦澀、最陰暗的.作品。假託影與形的對話,它最痛苦也是最痛快的選擇,是在黑暗中無聲的沉沒。《乞求者》抒發了在冷漠無情的社會里,對奴隸式求乞行為的厭膩、疑心與憎惡。《希望》是將“反抗絕望”的生命哲學,表現得最充分也最直接的一篇。

  作品影響

  中國現代散文詩從1918年產生,到《野草》完成的1926年,共經歷了八年的時間。經過魯迅的努力開拓,新生的現代散文詩走過了由幼稚到成熟的一段路程。《野草》是中國現代散文詩走向成熟的第一個里程碑,是在中國現代散文詩的發展中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野草》將詩意和哲理相結合,為新的文學形式帶來了特有的藝術光彩;它不再借助於詩的韻腳,使散文詩從新詩中完全獨立出來,成為中國現代哲理散文詩的良好開端。《野草》以不虛誇、不粉飾的嚴峻自我解剖開闊了現代散文詩抒情藝術的道路。《野草》啟示人們要把個人的詩情與整個時代的鬥爭緊密聯絡起來。《野草》開創了現代文學中象徵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