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故鄉魯迅主要內容

故鄉魯迅主要內容

故鄉魯迅主要內容

  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故鄉魯迅主要內容,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魯迅的《故鄉》的主要內容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五個自然段,這一部分主要寫“我”回故鄉.“我”在故鄉所見到的蕭條景象以及“我”的悲涼的心情,並且交待了回故鄉的目的.第二部分從第六自然段開始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在故鄉.這是小說的主體部分,主要刻畫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物,深刻反映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給中國農村帶來的苦難,給中國農民帶來的心靈上的創傷.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全文結尾.這一部分寫“我”離開故鄉的心情和感受.

  魯迅作品故鄉的中心思想

  小說中魯迅主要表現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作品透過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目睹的故鄉對比,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壓榨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

  另一方面,集中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性”探索的意義。作品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精神上受到極大束縛,古訓築成的高牆,使人與人隔膜起來。突出反映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

  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不同:

  《故鄉》中有我們所熟知的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形象對比,少年閏土活潑可愛,機靈能幹,中年閏土則麻木、畏縮,反映了傳統思想對人的深刻影響,還有豆腐西施楊二嫂的形象,由一個美麗的女子變為一個庸俗、自私、刻薄的人,這不僅是作者對當時中國農村生活現實的深刻的思考,也是對統治中國農民的思想的歷史文化的不滿,所以要“逃異地,走異路,去尋求別樣的人生”,也希望年輕的一代有新的生活。

  “麻木”的詞義:

  本義:指身體某部分感覺發麻或喪失感覺:腳在冰冷的水裡,不多時便麻木了。

  引申義: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不靈敏:他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了。

  “畏縮”的詞義:膽小的樣子

  魯迅的《故鄉》結構劃分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作者見到故鄉的複雜心情,並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段)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第二部分又分四層,第一層次(從“第二日清晨”到“收不起錢來”)寫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涼之中;還寫與母親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層次(從“你休息一兩天”到“我得去看看”)寫“我”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情。在這一層次中,作者首先介紹了當時“我”家與閏土家的情況:“我”家的家境不錯,“我”是一個少爺;閏土家境雖然不算好,但也還算過得去,“頸上套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說明閏土的家境還可以,也可以看出當時帝國主義的勢力還沒有來得及滲透到中國的農村。接著作者寫到自己與閏土相交的幾件事,並且和閏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第三層次(從“母親站起身”到“出去了”)寫作者見到了“圓規”楊二嫂。楊二嫂本來被稱作“豆腐西施”,但現在在作者的眼中,她已經成了一個自私、刻薄、尖酸、愛佔小便宜的小市民的代表。“我”從她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刻畫了這樣一個人物。第四層次(從“此後又有近處的本家和親戚來訪問我”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見到了中年閏土。

  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但“我”並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於未來和下一代。第三部分又分兩層,第一層次(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竟也跑得這樣快”),寫“我”及家人乘船離開故鄉,其中插敘了楊二嫂的細節。第二層次(從“老屋離我愈遠了’’到全文結束),寫“我”坐在船上遠離故鄉時的感受。

  魯迅的《故鄉》描寫手法

  氛圍描寫這篇小說中有兩種氛圍,一種是沉重、灰暗的,一種是輕靈、歡悅的(前者如開頭和靠近結尾的`景物描寫,後者如寫到閏土在月下的西瓜地裡的情景),這兩種氛圍彷彿明暗兩種光同時投射到一個物體的兩面,給人一種複雜、豐富而美好的體驗和感染。

  對比藝術這篇小說通篇採用對比的藝術手法,主要體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結構的安排上。首先,人物形象自身形成鮮明對比。其次,形象與形象之間也形成了鮮明對比,閏土和楊二嫂,在思想性格和生活作風上就有鮮明對比。再次,小說在結構上,前後形成鮮明對比。

  《故鄉》通篇採用了對比藝術,但並不簡單的生硬拼湊,而是把人物刻畫同景物描寫巧妙的穿插、溶匯在一起,使整個作品構成一幅色調十分和諧、鮮明的圖畫,蘊含深沉,意味雋永。小說的對比藝術主要有三個特點。首先,《故鄉》的對比是用純一色的白描手法來體現的。作者的語言精確樸素,不加任何雕琢,運用白描手法,再現了“我”回故鄉,同親友鄰居各類人物相處的生活場面,揭示了生活變故和人事變故。其次,《故鄉》的藝術對比中,滲透著濃郁的詩情。作者對故鄉、對勞動人民的真摯的熱愛,都熔鑄在作品裡。再次,《故鄉》的藝術對比裡,蘊藏著深沉的人生哲理。

  魯迅的《故鄉》名家點評

  茅盾《評四、五、六月的創作》:過去的三個月中的創作我最佩服的是魯迅的《故鄉》。我覺得這篇《故鄉》的中心思想是悲哀那人與人中間的不瞭解、隔膜。造成這不瞭解的原因是歷史遺傳的階級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