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柳宗元> 柳宗元軼事典故

柳宗元軼事典故

柳宗元軼事典故

  福民驅鬼

  柳州的柳侯祠,《龍城石刻》(“劍銘碑”)的複製品,是一塊長一尺多、高六寸的殘缺石,上面刻有“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醜。元和十二年。柳宗元。”相傳這塊《龍城石刻》從土裡挖出來時,旁邊還有一把短劍,所以又稱“劍銘碑”。

  這是柳宗元逝世前兩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謝寧、歐陽翼等人交代後事時,寫下的一篇銘文。當他揮毫時,在場的圍觀者都認為筆法蒼勁、雄健,內容也是表達他愛護百姓,詛咒邪惡勢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提出為了使它傳之後世,不如鐫刻在石塊上,經柳宗元同意,叫來石匠,將這篇銘文鐫刻成碑,連同他佩戴的一把短劍一起埋入土中。歷經千年人世淪桑後,被一位百姓無意挖掘到,可惜不久即失落,只留下拓片。

  由於這是一件被認為埋入土中可以鎮宅,攜帶身上可以護身的神物,所以清代南方赴京應考計程車子和長年經商在外的商賈,多有隨身收藏《龍城石刻》拓片往來於旅途,以求逢凶化吉的。

  荔子碑

  “荔子碑”是過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時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寫的《柳州羅池廟碑》中的'《享神體》,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10年)刻的,因開頭有“荔子”二字,所以叫做“荔子碑”。由於碑文是韓愈寫的絕好文章,又是宋代名書法家蘇東坡寫的絕好行書,歌頌的是柳宗元絕好故事;因而叫做“韓詩蘇字柳事碑”,又被人們美譽為“三絕碑”。

  此碑現巍然聳立於柳侯祠堂內,我們可以看到碑身為斷裂合拼而成。柳州流傳著一個故事,明嘉清年間,在戰亂中,“荔子碑”被毀壞。後來在築柳州外城時,有軍士撿得半截“荔子碑”,拿來砌城牆,但是每次砌進牆內,城牆就崩塌,後來才發現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場的人終於醒悟過來,知道拿來砌牆是對柳侯的不敬,受到崩塌的懲罰。只好把斷碑抬回柳侯祠,與殘留原處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這一珍貴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