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中考知識點歸納
導語:《陋室銘》是中考語文重點文言文篇目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主題
《陋室銘》,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著,文章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2.作品作者簡介
作者:劉禹錫,唐代著名詩人,字夢得。選自《全唐文》作品《秋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3.題目解釋
銘本是古代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蹟的一些讚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於歌
功頌德與昭申鑑戒。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由於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 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
4.重點字詞解釋
(1)在:在乎、在於,動詞。
(2)名:名詞作動詞,著名。
(3)靈:名詞作動詞,靈異,神奇,也有靈氣的意思。
(4)斯:指示代詞,這。是:判斷動詞。陋室:簡陋的屋子。
(5)惟:只有,只要,唯獨。
(6)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覺得有什麼簡陋的了)。德馨:品德高尚。馨,散佈得遠的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吾,我,這裡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上:方位名詞用作動詞,蔓延。
(8)鴻儒:即大儒,學識淵博的人,博學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鴻:同“鴻”大,學識淵博。儒:舊指讀書人。
(9)白丁:原指沒有官職的人,平民百姓,這裡指沒有學問的淺薄無知的`人。
(10)調(tiáo)素琴:調,彈奏;素琴,沒有任何裝飾的琴。
(11)金經:泛指佛經。
(12)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絲”指絃樂器,“竹”這管樂器。這裡指奏樂的聲音。
(13)亂耳:擾亂耳朵。亂,擾亂。
(14)案牘(dú):官府的公文。
(15)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勞,使動用法,使……勞累。
(16)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呢?之,助詞,無實意,是賓語前置的標誌。全句意為“有何陋”。
(17)草色入簾青:這裡是“映入”的意思。
(18)無絲竹之亂耳:之:助詞,定語“亂耳”後置的標誌。
5.寫作特色
(1)託物言志的寫法
(2)反向立意的構思
(3)對仗工整,押韻
(4)採用類比的手法,讓文章更生動
(5)立意新穎,不落俗套
(6)用典,引用名人語錄。(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7)山水起興
6.古今異義:
在:古義(在乎,動詞)今義(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詞)
馨:古義(香氣,這裡指品德高尚)今義(芳香)
調:古義(調弄)今義(調動)
形:古義(身體)今義(形狀)
詞類活用:有仙則名,名詞作動詞,變得有名。有龍則靈,形容詞作動詞,變成靈異的水。 苔痕上階綠,上,名詞作動詞,蔓上。綠,名詞作動詞,變綠。 草色入簾青,青,名詞作狀語,使……變青。 惟吾德馨,馨,名詞活用為動詞,道德美好高尚。 無絲竹之亂耳,亂,形容詞作動詞,使……擾亂。 無案牘之勞形,勞,形容詞作動詞,使……勞累。
7.一詞多義:
1.之:
①用於主謂之間,不譯:無絲竹之亂耳 ②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何陋之有
2.往來:
①表示交往的人:往來無白丁 ②表示來來往往的人:其中往來種作(《桃花源記》)
3.是:
①判斷詞,是:斯是陋室 ②這個、那個:當是時(《口技》)
4.名:
①著名:有仙則名 ②名詞作動詞: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 10.文言句式:
倒裝句 何陋之有(應為“有何陋”)
8.文末提出“何陋之有”,即陋室不陋,請說明理由
人品高尚(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9、.內容理解
(1)表現陋室環境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3)表現陋室主人高雅生活的句子:調素琴,閱金經。⒋提挈全文大意的詞:德馨。
(4)拿"陋室"與古代賢人“名人”相類比的句子: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5)點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本文開頭起興,以虛襯實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7)本文寫法:託物言志
(8)作者情感:高潔傲岸,安貧樂道。
(9)本文對偶句:①、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③、調素琴,閱金經。④、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⑤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