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柳永> 柳永是哪個朝代的詞人

柳永是哪個朝代的詞人

柳永是哪個朝代的詞人

  柳永是很著名的宋代詞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柳永是哪個朝代的詞人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柳永是哪個朝代的詞人

  柳永(987~1053),是宋代的著名詞人。

  柳永介紹

  柳永,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字耆卿。他是宋代開一代詞風的大詞人,官至屯田員外郎,世號柳屯田。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門寫詞的作家。他的詞多取材都市生活,又大量創制慢詞,受到下層勞動群眾的喜愛,宋元時期流傳最廣。相傳當時有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之說。

  柳永出身官宦之家,父親柳宜在北宋朝廷任工部侍郎。柳永小時候與兩個哥哥都很有才華,都考中了進士。在鄉里有柳氏三絕的美稱。但在三兄弟中,卻是年幼的三變最為聰明伶俐。據說柳永是吃乳孃奶長大的。乳孃是個略通詩歌的女子。她在給柳永餵奶時,常用手指蘸著奶汁在柳永掌心上寫字。小柳永雖然不會讀,但識字不少,到了7歲,就成了名噪崇安的神童了。

  柳永小時候,不僅才思敏捷,而且學習十分刻苦。他家門前有一條柳葉河,河邊有塊大青石。每天早晚,柳永總提著一杆大筆,蹲在大青石上提腕運勁在水面上練字,日子長了,他在紙上便能寫出十分瀟灑、飄逸而又沉穩的字了。鄉鄰們每逢婚喪嫁娶,多有求他寫對聯的,人稱柳聯。柳葉河邊那塊大青石,則被後人稱為磨礪石。

  柳氏三兄弟在學習上都是十分刻苦的,據說他們在趕考之前,連家鄉素有風景奇秀甲天下的武夷山都沒有遊玩過。只是在臨進京之前,三變才提出遊一次家鄉山水,放鬆一下情緒,開闊一下眼界。三兄弟流連於山水之間,樂不思歸。三變更是靈感勃發,思如泉湧。他一氣吟出五闕《巫山一段雲》。詞的第一首寫道:六六真遊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隱破非煙,何處按雲軒?昨天麻姑陪宴,又話蓬萊清淺。幾回山腳弄雲濤,彷彿見金鰲。

  大自然的美景與美麗的神話故事,相映成趣,勾勒出武夷山水的奇幻與旖旎。至今,他家鄉的群眾仍為有柳永這樣一支神筆而自豪。

  柳永的詞風解讀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排行第七,世稱柳七、柳屯田。柳永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柳永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柳永的詞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很廣,柳永對宋詞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柳永尤以香豔的詞風,對後人影響至深。

  青少年時代的柳永性格放蕩不羈,赴汴京預備科舉考試時,流連花街柳巷,留下名句“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以至於宋仁宗在他的考卷上毫不客氣的批示:且去填詞,要此浮名何為。至此,柳永只好自嘲為“奉旨填詞柳三變”。如果說李煜奠定了宋詞抒寫個人情懷的格局,那麼柳永在宋詞音律上的個人創新,極大地豐富了宋詞的表現力,使複雜曲折的情感表達成為了可能。這主要體現在他對慢詞長調的開拓上。柳永的《鶴沖天》原文如下:“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是一首直抒胸臆的名篇。它與一般即景言情,融情人景的詞作有所不同,但它仍能深深打動讀者,原因是,它抒發了作者強烈而又真實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一種傲視公卿、輕蔑名利的思想。過去,有人指出這首詞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同時還指出這首詞反映了封建時代文人失意時的“頹廢思想和墮落生活”,這些,無疑是正確的。但同時也應當看到問題的另一面,當作者落第失意之後,便在“煙花巷陌”之中去尋訪“意中人”。這“意中人”,其實就是作者的知己,亦即“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思想情緒既表現出作者身世的漂零之感,同時又反映出他消極反抗的情緒。柳永在《八聲甘州》詞中寫到:“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閒愁。此“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畢休”一句,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緻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無語”二字乃“無情”之意,此句蘊含百感交集的複雜心理。這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透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這首詞章法結構細密,以鋪敘見長。詞中思鄉懷人之意境,抒展盡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語言,將這複雜的意境表達得明白如話,這首詞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柳永的《望海潮》以大開大闊、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這首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望海潮》原文如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鬱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描寫杭州的繁華,同時也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錦山秀水實在是清麗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稱千古麗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長,馥郁芬芳,長久不散;“十里”是說湖中廣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了。一句牽出了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望海潮》 這是一首藝術感染力很強的詞,相傳後來金主完顏亮聽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後,便羨慕錢塘的繁華,從而更加強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在寫“景”和寫“情”上,柳永不愧為大家。

  柳永的《蝶戀花》更是寫景抒情的名篇,《蝶戀花》其原文如下:“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首懷人詞,上篇寫登高望遠,離愁油然而生。有“春愁”又無可訴說,這雖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內容,卻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並沒有說出他的“春愁”是什麼,卻又掉轉筆墨,埋怨起別人不理解他的心情來了。下篇寫主人公為消釋離愁,決意痛飲狂歌,“擬把疏狂圖一醉”,但強顏為歡,終覺“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動盪起伏,頗具波瀾。結尾句“衣帶漸寬”二句以健筆寫柔情,自誓甘願為思念伊人而日漸消瘦與憔悴。“終不悔”,即“之死不忘”之意,表現了作者的堅毅性格與執著的態度,詞境也因此得以昇華。這首詞妙在緊扣“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只是從字裡行間向讀者透露出一些訊息,眼看要寫到了,卻又煞住,掉轉筆墨,如此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迴百折,直到最後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詞在相思感情達到高潮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迴盪,感染力更強了。柳永的《雨霖鈴》可以說是婉約和香豔的名篇,《雨霖鈴》其原文如下:“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詞的上篇寫臨別時的情景,下篇主要寫別後情景。全詞起伏跌宕,聲情有加,是宋元時期流行的“宋金十大麴”之一。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瞭地點和節序。“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類銳!這裡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含蘊纏綿,但卻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這首詞寫將別、臨別以及別後的種種設想,以白描的手法鋪敘景物,傾吐心情,層次分明,語意明確,絕少掩飾假借之處。尤其是把別後的情景描寫得比真的還真,又以景視之,使人不覺得是虛構的,足見柳永的藝術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稱其“微妙則耐思,而景中有情”!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詞壇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自古以來,表現男女離別之情的詩詞曲賦層出不窮,而獨有柳永的慢詞《雨霖鈴》經久不衰,傳誦至今,這確實值得研究。此詞之所以膾灸人口,是因為它在藝術上頗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記載說,以此詞的纏綿悱惻、深沉婉約,“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格調的形成,有賴於意境的營造。詞人善於把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運用到慢詞中,把離情別緒的感受,透過具有畫面性的境界表現出來,意與境會,構成一種詩意美的境界,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全詞雖為直寫,但敘事清楚,寫景工緻,以具體鮮明而又能觸動離愁的自然風景畫面來渲染主題,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是寫“情”的高手,他香豔的詞風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境,描繪情態,惟妙惟肖。寫景則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結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他的詞風,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