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 劉禹錫 翻譯以及賞析
劉禹錫所作的《石頭城》詩一開始,就置讀者於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讓人為之落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石頭城翻譯以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石頭城
【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韻譯
山圍繞舊國都一一全還在,潮水打著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東邊從前的月亮,夜深時還過那城上短牆來。
註釋
1:選自《全唐詩》卷三百六十五。劉禹錫,中唐詩人。這首詩借描寫石頭城的蕭條景象,寄託國運衰微的感慨。石頭城,古城名。本是古金陵城,三國時孫權重築用此名。曾為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都城,至唐廢棄。今為南京市。
2:石頭城:在今南京市西清涼山上,三國時孫吳就石壁築城戍守,稱石頭城。後人也每以石頭城指建業。
3:故國:即舊都。石頭城在六朝時代一直是國都。
4:周遭:環繞。
5:淮水:指貫穿石頭城的秦淮河。
6:舊時:指漢魏六朝時。
7:女牆:指石頭城上的矮城。
群山依舊,環繞著廢棄的故都,
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
淮水東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
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
賞析
這是一首詠石頭城的七言絕句。石頭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 。南京的江山形勝 ,素有“虎踞龍盤”之稱,是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建都之地。六代豪奢,醉生夢死,追歡逐樂,詩家稱之為“金粉六朝 ”。但由於荒淫誤國,這一個一個朝代皆滅亡得極快,“悲恨相續”。這“虎踞龍盤”的六朝豪華之都 ,也就荒涼下來了 。劉禹錫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 )罷歸洛陽 ,路過金陵 ,見昔日豪華勝地 ,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萬分,於是寫下了這首懷古詩篇。
開頭兩句寫江山如舊,而城已荒廢 。“山圍故國周遭在 ”,首句寫山。“山圍故國”,“故國”即舊城,就是石頭城,城外有山聳立江邊,圍繞如垣牆,所以說“ 山圍故國”。周遭,環繞的意思。這句說:圍繞在石頭城四周的山依然如舊。“潮打空城寂寞回”,這句寫水。“潮打空城”,石頭城西北有長江流過,江潮拍打石牆,但是,城已荒廢,成了古蹟,所以說“潮打空城”。這句意思是說:潮水拍打著“空城”,雖有巨響,卻顯得分外淒涼,便又寂寞地退去了。這兩句總寫江山如舊,而石頭城已荒蕪,情調悲涼,感慨極深。後兩句寫月照空城 。“淮水東邊舊時月”,“舊時月 ”,詩人特意標明“舊時”,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橫貫石頭城,是六朝時代王公貴族們醉生夢死的遊樂場所 ,這裡曾經是徹夜笙歌、紙醉金迷、歡樂無盡的.不夜城 ,那臨照過六朝豪華之都的“ 舊時月”即是見證 。然而曾幾何時 ,富貴風流,轉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 舊時月”仍然從秦淮河東邊升起,來照著這座“空城”,在夜深的時候,“還過女牆來 ”,依戀不捨地西落,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卻顯得更加寂寞了。一個“還”字,意味深長。但這首詩並不只是發思古之幽情,詩人感慨深沉,實寓有“引古惜興亡”之意。詩人在朝廷昏暗、權貴荒淫 、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危機四伏的中唐時期,寫下這首懷古之作,慨嘆六朝之興亡,顯然是寓有引古鑑今的現實意義的。
這首詩詠懷石頭城,表面看句句寫景,實際上句句抒情 。詩人寫了山、水、明月和城牆等荒涼景色,寫景之中,深寓著詩人對六朝興亡和人事變遷的慨嘆,悲涼之氣籠罩全詩,讀之愴然。詩人的好友白居易對這首詩曾歎賞不已,當讀到“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時,不禁讚歎道:“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可見其感動之深和評價之高。不過,後來的詩人並不因此而擱筆,詠金陵的詩詞還是層出不窮,只是很少能達到劉禹錫這首詩的水平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