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必修二離騷優秀教案

必修二離騷優秀教案

必修二離騷優秀教案

  《離騷》表現老師了詩人追求美德、體解不悔的高尚品德,教案設計需要緊扣課文深入淺出。

  一、內容與解析

  1.內容:

  本課內容主要是教學屈原的《離騷》

  2.解析:

  《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歷來以其可與日月爭輝的光芒照耀詩壇。它有著豐富的內容,浪漫的想象,強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寫作手法,思想和藝術上的魅力並重令無數人為之傾倒。同時,它也是我們瞭解屈原偉大思想與生平的最重要的歷史資料。《離騷》整首詩透過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表達了作者革新圖強的政治抱負和同腐朽勢力作鬥爭的堅強意志,抒發了熱愛祖國的感情。課文節選的這部分主要敘述作者因潔身自好,堅持正道而受到周圍眾人的猜疑和造謠中傷,君主也疏遠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決不就此退縮,和蠅營狗苟的小人們同流合汙,一方面設想自己要隱退,同時更加努力培養自己美好的德行。這部分內容表現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對美德的追求,表達了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絕不同黑暗勢力妥協而與世同流合汙,絕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操守和報國情志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與解析

  (一)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離騷》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透過學習《離騷》,瞭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重音。

  4、瞭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透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透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愛國憂民 的 思想感情,並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操。

  (二)解析

  1、瞭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和忠君愛國的思想。

  2、瞭解《楚辭》的`一般特點和“騷體詩”的形式特點,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鑑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瞭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從而進一步掌握浪漫主義詩歌傳統的特徵。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文章的字、詞和句子的不理解,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離騷》中的生僻字較多,二是對騷體詩這種先秦的詩歌體裁形式的陌生,三是對屈原情況的瞭解不夠。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工具書去疏通字、詞,理解句子,對騷體詩這種詩歌形式作必要的補充以及對屈原的生平事蹟做適當的擴充。

  四、教學條件支援

  1.課文錄音。

  2.投影:用於展示課文結構、詞義辨析、語法現象歸納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2課時

  問題一:關於屈原的情況?

  【提示】1、屈原生平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於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據《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聖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聖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裡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瞻前而顧後兮,相觀民之計極”所謂聖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鬥爭,兩度出使齊國。

  2、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 在戰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於楚國文壇之後,楚辭於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誌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3、《離騷》

  《離騷》是《楚辭》篇名,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離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關於《離騷》的創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又說:“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的“憂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實緊密聯絡在一起的。《離騷》就是他根據楚國的政治現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發憤以抒情”而創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於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併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

  問題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且思考文章的大意是什麼?

  問題三:“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課文裡類似的詩句還有一些,試把它們找出來,並以它們為線索,說說詩裡寫了哪些內容?

  問題四: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兮”,卻為什麼“謇朝誶而夕替”?

  問題五:《離騷》塑造了一個什麼樣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問題六:文中描寫花草禽蟲的用意是什麼?

  問題七:《離騷》的句式長短不一,又多用對偶手法,呈現出錯落中見整齊,在整齊中又寓於變化的特點,請具體說說下列詩句是如何構成對偶的。

  1、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2、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3、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4、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5、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六、課堂小結

  透過《離騷》,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剛直不阿,忠貞執著的偉大人格。面對現實的汙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願屈心抑志,寧願捍衛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詩人將自然界和神話傳說中的花鳥草樹隨手拈來,妙筆點染,賦予其不同凡響的象徵意義,如用佩飾蘭蕙表現自己的高潔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徵明君,用善鳥芳草代表賢臣,而與之對立的蕭艾惡禽則象徵讒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力,使全詩都充溢著精采絕豔、絢爛芬芳的審美意境,散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拓展閱讀:經典離騷名言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離騷名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名句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離騷》)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離騷》)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離騷名句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脩之故也。(《離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離騷》)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離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