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離騷> 【精品】《離騷》教案3篇

《離騷》教案

【精品】《離騷》教案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離騷》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離騷》教案 篇1

  主要的一些觀點

  屈原在幾千年來一直被視為一位“忠君愛國”、“忠信、廉潔、正直”的愛國憂民的詩人;被譽為“雖可與日月爭光可也”的偉大歷史人物。殊不知,屈原作為一位詩人是成功的;但作為一位政治家卻是失敗的。他的失敗就在於他把自己的命運與楚國的國運緊密的聯結起來。他愛楚國,是愛的那麼的深沉和執著。他深深地愛著楚國的文化,這一點造就了他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深深地迷戀著楚國的腐朽的、沒落的政壇,這一點鑄成了他只能是一位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從而他的國家的毀滅,連帶了他政治信仰上也徹底的毀滅。

  因此,被後人所稱讚的愛國主義思想,實質上只是愚昧的“忠君”思想。它並非是一種代表先進的思想意識,而且與歷史的發展潮流恪恪不入。正是愚昧的“忠君”思想註定了屈原一生的悲劇命運。但我們不能按今人的民主觀念來勉強屈原!在他那個時代“愛國”只能透過“忠君”來實現,可以說,“愛國”必須忠君!屈原的愛國思想也是無可置疑的。

  我認為,屈原之死是有價值的。我們知道,一個人活著必須有所追求,否則,他的人生就是渾渾噩噩的一場夢!振興楚國是屈原一生的最高理想。當這個理想破滅,他的人生還有何意義!與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以明志!“幸福是非死得不到的!”屈原以死抗爭,是為了喚醒民眾,死得其所。屈原是有氣節的。

  聞一多先生說:“如果對於當時那在暴風雨前窒息得奄奄待斃的楚國人民,屈原的《離騷》喚醒了他們的反抗情緒;那麼,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情緒提高到爆炸的邊沿。”

  從屈原的人格上進行分析,他的死是其人格美的具體顯現。屈原之死,首先是悲壯的愛國之舉,其次是對高尚的氣節、神聖的人格的捍衛!同時又是對黑暗政治最強烈的控訴、最有力的抨擊!表面看來他是自殺,實際是奸黨小人奪去了他寶貴的生命。

  屈原的死沒有價值!屈原滿腹經綸才華橫溢,根本不應該把自己的理想寄託在楚懷王那個昏君身上。他完全有理由棄暗投明,輔佐秦王,或著書立說都比投江能更好地實現其人生價值。雖說人活著要有氣節!但有氣節並不一定要以死殉國。他最主要的才能表現於文學創作上,他完全可以放棄他的政治理想,而做一個純粹的文人。如東晉的陶淵明,寄情于山水,對他自己,對後人都更為有價值。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人人都像屈原那樣,誰來繼續鬥爭?”

  屈原不算是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因為當楚國滅亡時,他作為一個楚國人,應該勇敢地站起來積極組織反抗鬥爭才是,而屈原卻自殺了。他這是為了逃避現實,是懦弱的表現。”

  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並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他應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離騷》教案 篇2

  《離騷》教案

  知識目標

  1、瞭解《離騷》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透過學習《離騷》,瞭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重音。

  4、瞭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透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透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並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操。

  教學重點

  1、透過鑑賞《離騷》的優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鑑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奏地誦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透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瞭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並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餘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裡接受美的薰陶。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上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於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誌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盪,社會大變革的戰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餘勢力,在宗國內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外交錯的複雜鬥爭。據《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還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侷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鬥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併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傑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鬥爭。“離”——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絃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於其中的20-32節。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如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 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藉助課下的註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願同流合汙。

  8-13節表現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 學習1-7節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麼?這一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餘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 ”兩句啟下。

  3、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麼“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願同流合汙。

  4、屈原怎麼對待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用詩句回答)屈原是什麼態度?表現了他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現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願同流合汙。

  七、作業:

  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離騷》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透過學習《離騷》,瞭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重音。

  4、瞭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透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透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並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操。

  教學重點

  1、透過鑑賞《離騷》的優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鑑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奏地誦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透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瞭解屈原的《離騷》及他的政治理想。

  2、瞭解《離騷》在詩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辭”體。

  3、學習詩歌的1-7節,解決其中的疑難字、詞,能夠熟讀並基本背誦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毛澤東在《沁園春 雪》中感嘆古代帝王們武功有餘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我們知道,"風"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騷"即《楚辭》中的《離騷》。《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楚辭》是我國第一部文人創作的詩歌,《詩經》《楚辭》分別開創了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風,"風騷"也因此成為文學的代名詞。古代帝王們需補充一點"風騷",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我們更應注重自身的文學修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離騷》,以求在文學的殿堂裡接受美的薰陶。

  二、解題

  1、簡介“楚辭”

  “楚辭”這一名稱最早見於西漢前期,上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淵源於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汲取民間文學特別是楚聲歌曲的新形式,把《詩經》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誌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離騷》《九歌》《天問》,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離騷》

  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上個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

  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偉大詩人屈原,生活在時代大動盪,社會大變革的戰國中期。當時,新興地主階級與奴隸主貴族集團的殘餘勢力,在宗國內部和宗國之間進行著內外交錯的複雜鬥爭。據《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還曾“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舉賢授能,除殘去穢,勵精圖治。這就突破了貴族階級的侷限,而適應了新興階級的政治要求。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鬥呼號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實現。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纏綿悱惻的情緒。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併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是“可與日月爭光”的一篇浪漫主義傑作,是詩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辭”體的重要代表作品,人們往往以此來統稱屈原的全部詩作,它在我國文學史是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人們常將“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

  《離騷》的主題表現了詩人為實現祖國富強的崇高目標所作的熱烈追求和不屈的鬥爭。“離”——憂愁,“離騷”即作者遭遇憂愁而寫成的詩句。全詩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結晶,是他政治失敗後用血和淚寫成的一篇扣人心絃的抒發憂國之思的作品,本課便是選於其中的20-32節。

  三、誦讀課文

  1、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2、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奏。

  3、教師總結騷體詩的誦讀節奏:

  騷體詩一般是三四個節拍,隨文切分。如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 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四、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藉助課下的註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1-7節作者自述受屈遭貶的原因,表示不願同流合汙。

  8-13節表現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感情。

  五、重、難點解決過程 學習1-7節

  1、要求學生集體朗讀這一部分。

  2、提問:第一節中,詩人“太息”“掩涕”,為什麼?這一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明確:詩人是因為“哀民生之多艱”,即同情人民生活艱難。這兩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給我們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形象。“餘雖好修姱以羈鞿兮,謇朝誶夕替 ”兩句啟下。

  3、提問: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羈鞿兮”,卻為什麼“謇朝誶而夕替”?有哪三個原因? 明確:小人投機(“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自己不願同流合汙。

  4、屈原怎麼對待這種不公平的待遇?(用詩句回答)屈原是什麼態度?表現了他什麼樣的感情?

  明確:“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現了屈原實施“美政”,振興楚國的政治理想和愛國熱情,以及修身潔行的高尚節操和嫉惡如仇的鬥爭精神,並對楚國的腐敗政治和黑暗勢力做了無情的揭露和斥責。

  六、小結: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表示不願同流合汙。

  七、作業:

  背誦課文。

《離騷》教案 篇3

  一.關於教材

  我所說課的目是兩千年前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離騷》,它是高中二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冊第一單元(古典詩歌)的第二。該單元所選古代古體詩8首,其中《詩經》中3首,漢魏晉五言詩3 首,《孔雀東南飛》並序以及《離騷》節選。在該單元中,《離騷》節選佔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為代表的楚辭是繼

  北方黃河流域出現《詩經》之後,在南方長江流域出現的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新詩體,其本身在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辭作品,尤其是屈原的《離騷》從詞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鮮明,學生理解的難度較大。從作品的內容看,《離騷》是一首規模宏偉的政治抒情長詩,全詩373句2400餘字,既具有詩人自傳的`性質,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義成分,整首詩歌感情迴環激盪,撼人心魄。課文節選了長詩的第一節,內容主要是詩人自述身世、品質、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誠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表現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二.關於教學方法

  結合作品特點,按照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在古典詩歌方面閱讀能力的要求,我把《離騷》節選的教學目的確定為以下兩點:

  一是瞭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品質,培養學生的愛國憂民的感情;

  二是反覆誦讀,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學生初步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高中二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詩歌的能力,但對於時代久遠的楚辭作品,的前提――讀懂詩歌的內容方面,仍存在困難,根據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特點,我確立重點及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鑑賞重要的語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學難點:關鍵詞句的疏通。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教材特點和麵臨的具體學情出發,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

  具體教學措施如下:

  第一,充分預習。要求學生課下預習,早讀檢查(內容包括:A作家作品;B背景;C掌握生字生詞;D熟讀課文),逐步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學能力。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將分兩課時進行,把教學難點,即詞句的疏通安排在第一課時中,把教學重點,即作品內容的理解安排在第二課時,以確保學生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第一課時:誦讀、討論相結合;第二課時:討論、訓練為主。

  三.關於學法指導

  1.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課文儘管難度較大,尤其是語言方面的障礙較大,但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上,仍以教師的引導為主,透過切合實際的引導和點撥,使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

  2. 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由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們華亭一中的具體情況是:高中學生中城鎮多農村少,礦區學生多,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學習主動性不強,教師必須加強督促。

  3. 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積累,猶如堆沙一樣,一層一層的積澱。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強調,並做好示範作用。因此,本課的匯入和課後作業均要體現教師的這一教學。

  4.課文的背誦方面,教師要充分把握楚辭的語言特點,比如楚辭作品,包括《離騷》,兩句一節,大量使用語音詞“兮”以表達情感,調整節奏等特徵,使學生在掌握語言特點的基礎上,理解背誦。

  四.關於課堂教學程式

  第一課時

  1.匯入

  要求學生列舉自己掌握的《詩經》和《離騷》中的名句。明確我國文學“風騷”並舉。

  2.感知、理解課文。鼓勵學生充分挖掘利用課文註釋,力求自己動手疏通詞句。

  第一步,範讀——讓學生耳順。教師範讀,學生感受,正音。

  第二步,誦讀——讓學生口順。指導學生朗讀,注意情感和節奏,逐步積澱語感。

  第三步,解難、疏通。這首詩古奧難懂,應當先掃除語言文字障礙,然後再欣賞詩句。課文註釋較為詳細,而且句句有翻譯,這對學生讀懂詩作是一大幫助。但學生在自習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可以提出討論,老師作一些點撥。

  第四步,課堂練習。可讓學生嘗試背誦課文,並動手默寫,記清楚難寫難讀的字。

  第二課時

  第一步,鑑賞課文。

  透過引導學生欣賞藝術手法和可感可觸的藝術形象,理解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感情。

  1.品味詩歌的藝術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詩中比喻用法,使全詩的形象化特點非常鮮明。另外,每兩句都有“兮”字做停頓,抒情性也非常鮮明。(這一點對背誦的指導非常有用)

  2.分析詩中屈原形象。

  3.欣賞詩人內在的深厚的感情。

  課文節選部分的詩句,突出表現丁詩人的憂傷心事、高尚情操、純潔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惡如仇的品性。

  第二步,進一步指導背誦前6節。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字句含義,體會詩人的感情。在熟讀之後,獲得了良好的語感再背誦。可以創設競賽氛圍,看誰背誦最快最好。

  第三步,引申、拓展。賞析屈原名句,諸如——

  1.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3.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附:第二課時板書設計

  血統高貴,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美麗華彩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 憂國憂民,至死不渝的人格魅力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

  嫉惡如仇,鄙視群小

  實現理想,不懼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