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清照> 李清照:宋代的明月光

李清照:宋代的明月光

李清照:宋代的明月光

  引導語:宋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一生創造很多的詩詞,那麼大家都閱讀過哪些?她是宋代的明月光?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這些悲涼悽美的詞句皆出自李清照之手。

  李清照,易安居士,宋著名的女詞人。放眼浩瀚詞海,李清照當之無愧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才女,她的詩獨樹一幟,獨具風情。翻開她的詞集,作品大多充滿了“愁”:相思之愁,國破之愁,流亡之愁……李詞大致可分前期和後期,與其生平遭遇緊密相關。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浣溪沙)

  待閨時,李清照的詞多半帶著少女的天真和調皮。由於出身於書香世家,李清照自小飽覽群書。加之,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李清照視界開闊,氣質高貴。而文學藝術的薰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相傳,李清照十二三歲時,不僅人出落得秀麗清越,而且詩詞作品大有可觀,是當時聞名的美女詞人。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減字木蘭花)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的婚姻可謂是天作之合。在趙明誠幼小時,夢見一本奇書,醒來時只記得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不解何意,以告伊父趙挺之。挺之是位解夢專家,笑著說:“‘言與司合’解為‘詞'字,‘安上已脫’解為‘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你將來可能是‘詞女之夫’啊!”這離奇的夢,竟不期而然地應驗了現實。

  李清照和趙明誠喜結連理。婚後,李清照與丈夫共同譜寫了一部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愛情經典。這也使他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了。她們一起生活,一起賽詩。

  由於趙明誠是一名服官,所以分離在所難免。因此,這時期,李清照的詞不乏悽豔纏綿寂寞之詩。如膾炙人口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間暗暗寄託了多少相思之情。衷腸難解,欲語還休,其滋味沁入人心。又如《醉花陰重陽》:“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徹骨的愛戀,痴痴的思念,借秋風黃花表現得淋漓盡致。

  可惜好景不長,世事翻覆莫測。新舊黨爭愈演愈烈,李清照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職。不久罪名株連到李清照身上。李清照與趙明誠這對恩愛的夫妻生生被拆散,李清照在京無立足之地,不得不只身離京投奔被遣歸的家人。政治風雲變幻,加上趙明誠之父的努力,朝廷大赦天下,解除一切黨人之禁,李清照得以與趙明誠團聚。不足一年,無情的政治災難又降到了趙氏一家頭上。李清照只好隨趙氏一家開始了屏居鄉里的生活。兩人過著恩愛簡樸的生活。期間,他們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史稱,趙明誠撰《金石錄》,李清照“亦筆削其間”。

  “靖康之變”後,北宋朝廷崩潰,戰爭不斷。期間諸多波折不多詳述。後來趙明誠赴官途中不幸病逝。李清照因此大病一場。

  李清照的人生註定是璀璨奪目的,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歷史的演變,使李清照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給予了她無情的折磨。失去至愛的痛,顛沛流離的傷,山河破碎的殤,都讓李清照身心受挫。然而卻也成就了更偉大的李清照。後期,李清照的詞不再停留在閨怨閒愁之上,而開始變得大氣,不但有感情之愁,而且上升到了對國家的憂患之愁。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裡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孤雁兒》表現了女主人對亡夫的緬懷悼念及對亡靈的慰藉之情。李清照也不乏懷鄉詞,如《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這首詞表現了李清照對故鄉的無限思念。而對國破家亡的沉痛悲苦之情則可從《永遇樂》“如今憔悴,雲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看出。

  籠統的說,李清照是婉約派詞人,但又不全是,她後期的詞由清麗婉約風格一變而為悽愴沈痛,竟也有蘇軾,辛棄疾的豪放悲鬱之風。這對一個柔弱的女子實屬不易,但她做到了。她把個人情感和對國家的愛緊密相連,創作的詞帶著深切的社會意義。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詞新穎奇巧,深沉哀婉,是不可多得的經典。李清照雖說創下一個傳說,但她也是歷史的`悲劇。她出生在封建社會中,作為女子,因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她處在社會底層,但她同時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詩人,這又使她帶有一種反封建陳舊思想的固執,她渴望改變現狀。

  她是那個時代的異類,作為女人,她不停留在相夫教子的膚淺生活裡,而關注國家存亡,民族氣節。她寫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出語擲地有聲,正氣凜然,巾幗不讓鬚眉。這也顯現了她濃烈的愛國情結。在婚姻上更是打破傳統,為志同道合為愛結合,而不願隨便結婚,寧願長久待閨。第二段不幸的婚姻體現了她的剛烈,情願受坐牢之苦,也不願委身於道德低下,無共同語言的人。

  李清照最後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縱觀歷史,李清照不愧是是宋代一片皎潔的明月光。她的成就與精神品質、教育程度相關。她與趙明誠刻骨銘心的愛戀,她對國家無法磨滅的愛,對民族文化的關注,是詮釋她的偉大的最好證明。

  在大量閱讀李清照的作品間,我深深地被她所感動,不僅是她的才情讓人欽服,更為她的氣節動容。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風雨時,總能看見那個立於秋風黃花中的尋尋覓覓的女傑——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