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 永遇樂
《永遇樂》
作者:李清照
落日熔金①,暮雲合璧②,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④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⑤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⑥。 鋪翠冠兒⑦、捻金雪柳⑧,簇帶⑨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註釋]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象熔化的黃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樣合成一塊。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
④:次第:接著,轉眼。
⑤:中州:這裡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節。
⑦: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節女子頭上的裝飾。
⑨:簇帶:妝扮之意。
鑑賞:
李清照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她的作品中曾經寫到過她早年生活中歡樂的一面,如《點絳唇》寫她少女時代盪鞦韆為戲,《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她泛舟流連忘返,等等。從中可以看到一個性格爽朗、感情奔放的女性。但是,曾幾何時,夫死之悲,亡國之痛,接踵而至,使得她的心情起了巨大的變化,以至她“試燈無意思,踏雪莫心情”(《臨江仙》)。“雙溪春尚好”,她也不願去泛舟;雖值元宵佳節,又值“融和天氣”,她也無心去觀燈。不僅如此,她還是個關心國家大事、力主抗金的愛國志士。而當時的南宋王朝,妥協投降,苟且偷安,偏居東南一隅,一味尋歡作樂。從吳自牧《夢粱錄》、周密《武林舊事》等書關於臨安過元宵節的描寫,可以看出,“大率仿宣和盛際,愈加精妙”(《武林舊事》:“元夕”條)。林升的♀臨安邸》一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寫出了南宋時期統治階級荒淫逸樂的生活以及廣大人民對之不滿的`情緒。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憂國傷時的女詩人,又安得而不憤懣、不憂心忡仲呢。因此,那些“酒朋詩侶”駕著“香車寶馬”“來相召”,被她婉言謝絕了;而她躲到簾兒底下聽到的仍然是遊人的笑語。這裡,在平淡的詞句後面,既有用當年汴京繁華來反襯的今昔盛衰之感,又有用當前遊人笑語來對比的人我苦樂之別,而在這種反襯對比之中,滲透著作者深沉的故國之思,賦予了這首詞以深刻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