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賀> 書法家李賀簡介

書法家李賀簡介

書法家李賀簡介

  李賀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人物評價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對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鎮割據的黑暗現實,多所針砭;對下層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進步傾向。在藝術方面,他的詩調高氣峻,或如雲崩雪湧,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麗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構思的精巧、語言的精闢等方面,極富獨創性,在中唐別樹一幟,有開拓之功。

  史書評價

  《舊唐書》

  手筆敏捷,尤長於歌篇。其文思體勢,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當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彷彿者。其樂府詞數十篇,至於雲韶樂工,無不諷誦

  《新唐書》

  李賀七歲能辭章,韓愈、皇甫湜始聞未信,過其家,使賀賦詩,援筆輒就如素構,自目曰高軒過,二人大驚,自是有名。為人纖瘦,通眉,長指爪,能疾書。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如他人牽合課程者。辭尚奇詭,所得皆警邁,絕去翰墨畦徑,當時無能效者。樂府數十篇,雲韶諸工皆合之弦管。賀亦早逝,故其詩歌世傳者鮮焉。

  歷代評價

  杜牧

  《李長吉歌詩敘》贊之為“騷之苗裔。”杜牧含蓄地說:“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

  王夫之

  (《唐詩評選》)說:“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

  毛先舒

  《詩辨坻》說:“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

  黎二樵

  《黃陶評本<李長吉集>》中所言:“細讀長吉詩,下筆從無庸俗之病。”[17]

  薛雪

  《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溫助教(即溫庭筠),尤益另炷瓣香。”

  沈德潛

  《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棅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彙》);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註凡例》);

  黎簡

  “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

  錢鍾書

  “長吉穿幽入仄,慘淡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

  魯迅

  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

  毛澤東

  毛澤東主席與陳毅元帥探討詩詞時也曾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

  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七·列傳第八十七·李賀》《新唐書·卷二百三·列傳第一百二十八·李賀》

  傳世精品

  《李憑箜篌引》

  《金銅仙人辭漢歌並序》

  《秦王飲酒》

  《老夫採玉歌》

  《野歌》

  《苦晝短》

  《馬詩二十三首》

  《仁和裡雜敘皇甫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