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賀> 李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賀,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後世稱李昌谷。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歡迎大家分享。

  人物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賀因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個人成就

  官場

  奉禮郎

  元和六年(811年)五月,李賀經宗人推薦,考核後,父蔭得官,任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為官3年間,在這一時期,李賀親身耳聞目睹了許多事情,結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當時社會狀況有了深刻的.認識。李賀個人生活雖不如意,但卻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現實、鞭撻黑暗的詩篇。雖然此間心情“瞧悴如芻狗”,增長了生活閱歷,擴充了知識領域,在詩歌創作上豐收頗豐。所謂賀詩“深刺當世之弊,切中當世之隱”。

  詩詞李賀的詩,據杜牧序,是自己編後交由集賢學士沈子明儲存的,凡233首。宋以後,始則傳詩四卷220首(古李憑箜篌引圖今學者均少作一首誤計219首)。稍後,南宋吳正子作注,又據鮑欽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稱賀詩5卷。詩詞《雁門太守行》列入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學期第六單元誦讀與欣賞,7年級下語文版25課古詩5首之一。《李憑箜篌引》選入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欣賞》

  人物評價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對統治者的昏庸、腐朽,藩鎮割據的黑暗現實,多所針砭;對下層人民的哀怨、痛苦亦多有同情,政治上具有進步傾向。在藝術方面,他的詩調高氣峻,或如雲崩雪湧,奇峭浪漫;或如明霞秀月,清麗璀璨。在想象的奇特、構思的精巧、語言的精闢等方面,極富獨創性,在中唐別樹一幟,有開拓之功。

  歷代評價

  毛先舒

  《詩辨坻》說:“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

  黎二樵

  《黃陶評本<李長吉集>》中所言:“細讀長吉詩,下筆從無庸俗之病。”[17]

  薛雪

  《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溫助教(即溫庭筠),尤益另炷瓣香。”

  沈德潛

  《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棅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彙》);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註凡例》);

  黎簡

  “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

  錢鍾書

  “長吉穿幽入仄,慘淡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

  魯迅

  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

  毛澤東

  毛澤東主席與陳毅元帥探討詩詞時也曾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