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清照> 我心中的李清照散文

我心中的李清照散文

我心中的李清照散文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說李白、杜甫、蘇軾等是出類拔萃的男詩詞作家的話,那麼李清照則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震爍古今的女詩詞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是大夫家庭,父工於詞章,母善屬文,家中藏書甚多。她的一生,既享受過幸福,也飽受苦難。十八歲與情投意合的趙明誠結婚,夫婦倆詩詞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適意。靖康之變,身遭戰禍,又逢喪父之痛,所藏文物盡失,後貧困悲苦,東飄西泊,客死江南。

  李清照少年名噪一時,嶄露崢嶸。她沒有閨中女子的嬌氣,有的是豪情和明澈,以酒助興。生活幾乎沒有波瀾的她,用一顆年輕的心,表達對青春的憧憬,對這般青蔥歲月的珍惜。

  李清照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在封建社會里,她衝破了一般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專心在家學女紅的束縛,常常是走出閨房,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諧美麗,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興盡欲同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就寫出了李清照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以及對禽鳥花草的眷顧。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作者先交代背景,說是昨天夜裡雨狂風猛,當此時,春來花好,偏偏暴雨來襲,詞人心緒如潮,難以入睡,只有解酒消愁。酒喝多了,覺也睡得濃了。一覺醒來,已是天明,但昨夜的心情,並沒有因為一覺而隔斷,於是詢問意中懸懸之事。恰好聽到外間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便急忙問她: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看,笑著回答:“還好還好,一夜風雨,可海棠花一點也沒有變。”女主人聽了,嘆道:“咳,你知道什麼!你仔細看看,難道還看不出那紅的見少,綠的見多的嗎?”足以看出她是多愁善感的女性,愛花惜花。

  李清照後期的寫的詞則充滿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濃重傷情曲調,從而表達了她對丈夫的懷念,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顧。如《聲聲慢》,上片表現了詞人“尋尋覓覓”,又無所寄託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環境中獨自傷心的神態。下片觸景生情、悲秋自憐: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全詞語言明白、節奏急促,情調悽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樂》,由“元宵佳節”引起感傷,追懷往日的“中州盛日”……

  李清照是詞理的創造者之一。李清照從本體論的角度提出了詞“別是一家”的理論。所謂“別是一家,意指詞是與詩不同一種獨立的抒情文體,詞對音樂和節奏感有更獨特的.要求,它不僅像詩那樣要分平仄,而且還要“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以便“協律”、“可歌”。否則,詞就成了“句讀不茸之詩”,而失卻了詞作自身的文體特性。詞作只有保持自身獨立的文體特性,才能不被詩所代替,在文學之林中佔有獨立的地位。如果說蘇軾是從詩詞同源的淵源論角度提高詩體的地位,那麼,李清照則是從詞的本體論出發進一步確立了詞體獨立的文學的文體地位。

  李清照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後人稱為“易安體”。李詞的主要特點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經歷寫詞,塑造了前所未有的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從而擴大了傳統婉約詞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內涵。二是善於從書面語言和日常口語提煉出生動曉暢的語言;善於運用白描和鋪敘手法,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創造力最強、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真摯大膽地表現對愛情的熱烈追求,豐富生動地抒寫自我的情感世界,不僅比“男子作閨音”更為真切自然,而且改變男子一統文壇的轉統格局,在中國文壇上佔有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