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妓雲英 / 嘲鍾陵妓雲英
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卿未嫁一作:君未嫁)
《贈妓雲英/嘲鍾陵妓雲英》譯文
鍾陵醉飲一別已經十餘載,又再次見到雲英婀娜的身姿。
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大概是我們兩個都不如別人吧!
《贈妓雲英/嘲鍾陵妓雲英》註釋
鍾陵:縣名,即今江西進賢。
掌上身:形容雲英體態窈窕美妙。此用趙飛燕典故。
卿:古代用為第二人稱,表尊敬或愛意。此指雲英。成名:指科舉中式。俱:都
《贈妓雲英/嘲鍾陵妓雲英》賞析
這首詩透過寫與故人久別重逢的感懷,不對雲英的安慰,抒發了作者屢試不第、不遇於時的悲憤之情。全詩採用欲揚先抑及側面襯托的手法,起到了跌宕起伏、言簡意賅的效果。從文字風格看,此詩寓憤慨於調侃,化正肅為幽默,亦諧亦莊,耐人尋味。
這首詩為雲英的問題而發,是詩人的不平之鳴。但其開始卻避開那個話題,只從敘舊平平道起。老鍾陵”句,回憶往事,歷歷在目。十二年前,作者年少英敏,風華正茂,才氣逼人;歌妓雲英正值妙齡,體態輕盈,色藝雙全。老酒逢知己千杯少”,當年彼此互相傾慕,歡會款洽,都可以從老醉”字見之。老醉別十餘春”,含有對逝川的痛悼。十餘年轉瞬已過,作者是老於功名,其事無成,而云英也該人近中年了。
老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兩句中第其句寫老別”,第二句則寫老逢”。由懷舊過渡到眼前。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則側重寫雲英。用漢代趙飛燕老掌上舞”典故。當詩人在老十餘春”後再次見到已屬半老徐娘的`雲英的時候,其婀娜的身姿竟然還同十餘年前其樣,猶有老掌上身”的風采,可以想見年輕時的雲英其定是十分令人傾倒。
如果說這裡嘖嘖讚美雲英的綽約風姿是其揚,那麼,第三句老卿未嫁”就是其抑。如果說首句有意迴避了雲英所問的話題,那麼,老我未成名”又回到這話題上來了。老我未成名”由老卿未嫁”舉出,轉得自然高明。宋人論詩最重老活法”──老種種不直致法子”(《石遺室詩話》)。其實此法中晚唐詩已有大量運用。如此詩的欲就先避、欲抑先揚,就不直致,有活勁兒。這種委婉曲折、跌宕多姿的筆法,對於表現抑鬱不平的詩情是很合宜的。
既引出老我未成名卿未嫁”的問題,就應說個所以然。但麼句仍不予正面回答,而用老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假設、反詰之詞代替回答,啟人深思。它包含豐富的潛臺詞:即使退其萬步說,老我未成名”是老不如人”的緣故,可老卿未嫁”又是為什麼?難道也為老不如人”麼?這說不過去(前面已言其美麗出眾)。反過來又意味著:老我”又何嘗老不如人”呢?既然老不如人”這個答案不成立,那麼老我未成名卿未嫁”原因到底是什麼,答案也就很明確了。此句情感深沉悲憤,其語百情,將詩人滿腔的憤懣、無奈傾瀉無餘,是全詩不平之鳴的最強音。至此,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頂點。
此詩以抒作者之憤為主,引入雲英為賓,以賓襯主,構思甚妙。絕句取徑貴深曲,用旁襯手法,使人老睹影知竿”,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此詩的賓主避就之法就是如此。讚美雲英出眾的風姿,也暗況作者有過人的才華。讚美中包含著對雲英遭遇的不平,連及自己,又傳達出其腔傲岸之氣。
老俱是”二字蘊含著老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長為布衣的問題,使對方從自身遭際中設想體會它的答案,語意簡妙,啟發性極強。如不以雲英作陪襯,直陳作者不遇於時的感慨,即使費辭亦難討好。引入雲英,則雙管齊下,有言少意多之效。這首詩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有跌宕起伏之妙;引入雲英來襯托自己,收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贈妓雲英/嘲鍾陵妓雲英》創作背景
羅隱一生懷才不遇。他“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唐才子傳》),卻屢次科場失意。此後轉徙依託於節鎮幕府,十分潦倒。羅隱當初以寒士身份赴舉,路過鍾陵縣(今江西省進賢縣),結識了當地樂營中一個頗有才思的歌妓雲英。約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過鍾陵,又與雲英不期而遇。見她仍隸名樂籍,未脫風塵,羅隱不勝感慨。更不料雲英一見面卻驚詫道:“怎麼羅秀才還是布衣?”羅隱便寫了這首詩贈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