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精選】古詩詞的作文彙總9篇

古詩詞的作文

【精選】古詩詞的作文彙總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準確地來說應該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詞的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詞的作文 篇1

  一簾雨幕瀉下,朦朧、輕靈,天地間唯餘雨霧,如泣如訴,輕輕地打著,柔柔地灑著……

  偏愛雨,偏愛那雨中的故事,寫雨的詩詞。

  春雨總是討人喜的吧!幾滴雨落下,一切一切便都是嶄新的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於春日夜中忽聽雨聲,欣喜地跑出房外,或許連外套都沒披吧!只思急著看雨,站著屋簷下,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欣喜浮上心頭,便開始憧憬著豎日清晨“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寥寥數字,欣喜之情卻道滿。春雨,討得他欣喜、愛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筆下的春雨“潤如酥”,春雨喚醒了小草,冒出的應該只是頭吧,它們探出腦袋回應春雨的溫情。遠遠看著翠綠,走進了卻又看不真切。“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急急的春雨,攜著風到來,卻在不經意間動了人的心絃。

  最清新的雨該是王維筆下那首?山居秋暝?吧!畫中有情,詩中有畫當如此!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秋雨涼涼的,靜靜的,潤溼了人的心。一場新雨過後,作者漫步山間,一輪明月自松間照下,該是照亮了未乾的雨滴。葉子是明晃晃的,那一汪清泉便在林中蜿蜒地流著,自石上流過,叮咚作響,潺潺水聲,便是寂靜山林中那一點靈動。

  而陸游晚年聽雨,卻是徒有豪情壯志。“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彼時的陸游已是暮年,卻仍忘不了要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決心。“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窗外風雨交加,瀟瀟雨聲,入了陸游的夢,便是鐵馬,是冰河,是馳騁沙場的豪邁。而雨停夢醒,不過是一場夢。而十一月四日這場風雨卻被後人銘記。那是風雨的狂,陸游的夢,壯志未酬的不甘。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那個夜裡,雨水漲滿了秋池,帶給李商隱的,只有無盡的思念與離愁。想到昔日與妻子共剪燭花,而今卻只能分隔兩地,一人訴說著內心的思念。巴山那場秋雨,漲滿了秋池,亦漲滿了李商隱的心。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柔美;“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清新;“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豪邁等等,都讓人如聞雨聲,如見其人……

  窗外又落雨,或許每一場雨背後都站著一位多情的詩人吧!他們立於雨幕中,吟哦唱和,聽民間疾苦,抒豪情壯志,展滿腔抱負。雨裝飾了他們的夢,他們的詩又觸動了多少人的情!

  而今日,打在我窗前的雨,又是昔日裡誰筆下的那抹情絲呢!

古詩詞的作文 篇2

  成長路上,總有著自己的一片藍天,自己的一方樂土,在這片藍天中翱翔,在樂土中尋覓真正的自己。也許擁有著那樣一份寶貝,便有了心的歸宿。而你,詩詞,便是將我心牽住的那樣神器。

  小時呀呀學語,在奶奶的推車裡,總是念著奶奶手中小小的冊子中的類似兒歌的古詩詞,那一首《江南》,讓年幼的我隨著魚兒的嬉戲,遊東逛西,觀南賞北,將那一幅有著水鄉清墨韻味的荷中圖,在那朗朗上口的詩歌中展現給我。我的一歡一喜,一悲一憂都倒進了那富有童趣的詩詞裡。有它,真好!

  再長大些,便蒐集了許多花的古詩詞來背,此時之詩,不再童趣,大都贊精神,喻品質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樣一首贊梅之詩,那樣一種傲骨的品質,帶給我那樣一種嗅覺與視覺的享受,梅的幽香,似乎可以從紙中溢位,那梅香伴著墨韻,慢慢滲進我尚還稚嫩的心靈,讓我一次又一次為詩詞而震撼。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現在的我,似乎已比以前成熟,喜歡李清照那詞中含著的淡淡的哀愁,倚在床頭,輕吟李清照的《聲聲慢》。那樣一種離愁,那樣一種喪夫之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悽悽。”那樣一種複雜的愁,在我心裡,別樣滋味。淡酒,歸雁,綠肥紅瘦,愁滋味在心頭蔓延。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詩詞之路漫漫,吾將上下求索。我每一個腳印,都有它相伴,都有它相隨。

  感恩,成長路上,有你相伴!

古詩詞的作文 篇3

  最近,我愛上了中央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每期我都會準時觀看。節目裡,來自五湖四海的參賽選手與百人團進行詩詞比拼,帶動全民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百人團裡,有和我們一樣大的小學生,也有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還有參加工作的叔叔阿姨,甚至還有外國人和五六十歲的爺爺奶奶。我想,這大概就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吧,能吸引這麼多人參與其中。

  節目中,詩詞的美妙和趣味吸引著我,古人的智慧和學識也感染著我,使我愛上了古詩詞,愛上了中華文化。

  於是,我讓爸爸媽媽給我買了許多關於古詩詞的書籍,在如飢似渴的誦讀中,我感受到了古人對萬事萬物的看法,也讀懂了他們在詩詞中表達的不同情感。每逢空閒之時,我都會躲在自己的書房中高聲吟誦,體會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鄉之情,品味孟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濃濃親情,領悟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情感,感覺自己彷彿穿越到了千百年前的過去,在和詩人、詞人們進行一場心靈的聚會,這是多麼奇妙的旅程!

古詩詞的作文 篇4

  一、古詩詞在作文中的運用方式。

  實踐表明,把古詩詞等名言警句放進作文中,在形式上,不光是帶引號和冒號的原因,大體有以下五種形式。

  1、語錄式——摘錄

  就是放在的的題記位置,單獨出現,做全文的題記。例如: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學而》

  再如: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問月》

  語錄式類似於摘抄,把原文原封不動地寫在的開頭,完後另起行在末尾處用破折線引出句子出處,由此做成作文的題記。當然這是題記的一種形式,題記還有其他形式。

  2、援引式——引用

  用在內文中,就是直接引語的形式,提示語+冒號+雙引號+引語內容+末尾標點符號+引號。例如:

  《論語中說》:“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訴我們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如果寫成如下的樣式就不是援引了:

  孔子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訴我們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因為這句話,包括子曰在內,都是直接來自《論語》,而不是孔子。

  注意,援引的話語內容中的最後一個標點在引號內。

  3. 引號式——套用

  引號式和援引差不多,但還有細微的區別,主要是在標點的運用上,一是去掉了引號,二是引用內容的最後一個標點在引號外。例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每當我們看見八月十五的月亮,某種情愫總會油然而生。

  再看:

  秋葉是漫無邊際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滿目的秋葉,五彩繽紛,給了我們鋪陳在天地間的巨幅油畫,也給了我們萬千感嘆。

  套用也包括淘金自己的句子中。就是隻有引號,引號之外別的什麼標點都沒有,放到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此時,我雖然身在溫暖的教室裡,可是卻從內心裡平生了“枯藤老樹昏鴉……斷腸人在天涯”的感覺,一點兒浪漫與溫暖都沒有了。

  4、變化式——化用

  就是沒有引號,把經典、古詩詞無形地揉進自己的句子中。例如:

  有一種鄉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一種豪放叫飛流直下三千尺,有一種情意叫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一種淡然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再如:

  雨的語言是豐富的,可以是漫卷詩書的喜悅,滋潤著杜甫的綿綿春夜;可以是點點離人淚,傾述那個寂寞的夜晚;可以是映照冰湖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齡送別有人的剎那間。

  前一個化用是完全的詩句的連用到自己的句子中,後一個化用是將詩句的亮點詞語活用在自己的句子中。

  我們得到了這些方法,才能夠運用自如,不至於弄巧成拙。

  二,作文中運用古詩詞的目的

  總體來說是裝點自己的作文,讓它更美更深刻,但也不是簡單的裝潢門面。

  1、突出中心,使主題更鮮明。當然突出主題有好多方法,而用詩詞來點綴是不錯的方法,就好像小姑娘頭上戴了奪人眼目的飾品。

  請看下例:

  主題:感悟秋天之美。文體:寫景抒情散文。文題:這裡的秋天靜悄悄。結尾可以這樣寫: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裡秋天的美在於她給了我們一片靜明的世界。

  當然,把經典用在的開頭和中間都能突出主題,若當做題記,主題作用就更加明顯。

  2、引出人物。有時,人物不好出場,就採取人沒登場先有聲的辦法,就像戲劇的臺後唱段一樣。例如:

  命題:留在心底的風景。素材:李白事蹟。主題:男兒當自強。文體:記人抒情散文。可以這樣開頭:

  “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我每當想起這句詩就想起了李白,也只有李白可以寫出這麼豪放的詩句。……

  3、引出事件 例如:

  李白有過“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孤獨,賞識過“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的美景,更有過“床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般的切腹鄉愁。那是他客居長安而不得志的一箇中秋月夜,……

  4、抒情。

  比興抒情:我們家鄉的這掛瀑布,雖然沒有李白眼中的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豪放,但是也不乏小夜曲般的柔美。

  推波助瀾:我原以為,媽媽離開了,我就可以自由了,可是啊,我的心裡空牢牢的,想媽媽的滋味如同刀割,真是“借酒澆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啊。

  當然了,引用古詩最大的作用在於抒情。

  【範文一】李白其實很快樂

  嫋嫋檀香,一杯清著,一輪蟬娟,一捧盛菊,手邊是虛掩的書卷,讀完李白的詩作,我不禁為他扼腕嘆息,本有天生之才,卻無奈仕途坎坷;本有豪情壯志,卻怎敵官場黑暗。我為他遺憾,為他不平,我想他一定是不快樂的吧。

  恍惚中,他向我走來,一路高歌,一路豪飲,放浪不羈,這就是你,唐詩上的不朽傳奇,詩仙李色。

  你不是沒有&qut;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qut;的少不更事,不是沒有&qut;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qut;的積極樂觀,不是沒有&qut;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qut;的昂揚自信,不是沒有&qut;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qut;的豪情壯志,然而最後的你卻也發出了&qut;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qut;的感嘆,&qut;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qut;的黯然,&qut;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qut;的滄桑和&qut;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qut;的坎坷。

  你我伴燈而坐,相對無言。你默默飲酒,我在旁靜靜思索。我敬佩你的才華,也為你最後的離開而惋惜。你是這樣一個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人,卻難踏仕途,平步青雲;你是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難入官場,最後抽身而退。你心中的苦澀想必如同那難以斬斷的流水,滔滔不絕,一滴一滴都是你的 了目水。

  然而你卻笑著搖頭,緩緩道出你鮮為人知的內心世界。原來我一直都錯了。

  你是一位詩人,卻也是一位衛士。你用筆書寫自己的傷春悲秋,你用文字捍衛自己的高尚情操。或許在你離開時,心裡的確會有苦澀與酸楚,然而在你的眼中,一切的名利比不上自由對你的吸引,黯然的離開卻讓你擁有了最高潔的自我。在別人看來,追名逐利似乎已是社會大流,你卻以自犧前途r 為代價,寧可相忘於江湖,忘情于山水也絕不同流合汙。原本以為你是無奈的,卻沒想到其實你很快樂。你為堅守自我而快樂,你為縱情美景而快樂,你為遠離官場而快樂,你為那一片心裡的淨土而快樂。

  我終於明白&qut;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qut;的真正內涵,在你看來,苦悶和悲傷只不過是高潔的副產品,堅守自我的你其實很快樂。

  【範文二】李白三唱

  微風吹過,吹皺了我心裡的一湖春水,桃花隨風飄落,李白沐著花雨,披著花瓣,在我心田上緩步而來。

  悠悠李白情

  李白的情懷,豪放不羈,是奔騰的黃河水,以雄偉的姿態奔向大海;也是毅力的泰山松,以堅毅的性格矗立於泰山之巔;更是天上的行雲流水,在空茫的雲天上翻騰激越。

  李白的情懷,也像是採來的一束山花,浪漫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李白的浪漫,總是在他的詩中不知不覺地流露出來,“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心裡有一泓浪漫的溪水,清澈,清涼,多情而又柔美,流到讀者的心裡,纏纏繞繞,流淌著花兒的芬芳。

  蕩蕩李白詩

  李白的詩,不僅浪漫,也大氣。李白的豪放、堅毅,在詩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的豪情,就像這天上來的黃河水,奔騰不息,令世人讚歎和感慨。“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大氣,超凡脫俗,他以寬大的胸懷俯瞰著天下。

  李白的詩,不僅通俗易懂,而且流轉自然,景象萬千,思想深刻,海納百川。他把自己的情感全部融化在了詩裡,飄蕩在壯美的風景中,使詩句多了幾分深厚,少了幾分空虛。

  遠遠李白志

  李白的一生,看似瀟灑,其實有許多不如意。

  李白本想以自己的才能報效大唐。雖然被召入宮,風光一時,但逃脫不了被奸人所害的下場,不得不被迫離宮。而他的豁達正在於樂觀的態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不因離京而痛苦,也不因實現不了抱負而悔恨,反而更加自信樂觀,毫無顧忌地奔向了他心靈的故鄉——遊歷山水間,逍遙人生。

  李白,我心中的歌聲,每日餘音繞樑不止……

  【範文三】沉醉於菊花盛開的世界

  秋風瑟瑟,一叢菊花傲霜盛開。荒草悽悽中的一抹鮮黃,使我沉醉在這迷人的世界裡。

  她,生不擇境,從不挑剔,大樹下,荒路旁,亂石間,只要有一抔泥土她就會在這生根,成為她欣欣然的樂園。也許這就是古代詩人推崇他的原因吧。

  菊花,不與百花爭春,卻在深秋中綻放;本是雋秀美麗,卻以平淡見於世人;生就了婀娜多姿,卻嬌羞地山裡姑娘般。陶淵明隱居田園便對菊花一見鍾情,那是因為看見了知己,“黃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來往于田間的陶淵明不正如這“此花開過更無花”的深秋中的菊花嗎?“花開並無百花從,獨立疏離趣味濃”,每當他看見那獨開的菊花,一種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敬佩她的不與白花爭春的品質,欣賞她那樸素淡雅的風韻。

  不僅陶淵明,古代的人們都對菊花寄託了曼妙飄渺的感情。

  九月初九,重陽的日子,也是賞菊花的時光,李清照寫下了“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詞句,她看著那菊花孤獨地開在秋風中,不知不覺地牽出了對丈夫的思念。那菊花臉上浮著清霜秋露,是在流淚嗎?秋日裡的黃花,左右都是荒荒然的淒涼,有誰與她分擔憂心的煩惱和心酸?

  啊,菊花不是孤芳自賞,而是生就了高雅不俗的氣節,只有在這荒秋才能見證她那“寧願包頭至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的精神,這正如白居易的詩句:“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從不炫耀,不落世塵,不隨波逐流,不在那百花盛開的時候綻放,不在百花凋謝的時候零落,更不在冷涼的秋風裡低下自己高貴的頭,活出一個獨特的自己。這就是菊花的魅力。

  也有人由此看到了菊花的霸氣,“待到來年九月八,我花開來百花殺”,這個人就是農民起義領袖黃巢,黃花給了他無窮的力量。正像陶淵明的詩句“黃花開林耀,青松冠裂巖”,萬木蕭蕭的時候,只有菊花和松樹彰顯著生命的色彩,也似毛澤東所說“一年一度秋風勁,不是春光,勝似春光”。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高潔,典雅,氣節,霸氣,傷感而又堅定,盛開在草木荒荒的秋風裡。啊,那一叢叢的菊花,有誰能不沉醉在這悽美的世界呢?

古詩詞的作文 篇5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古詩詞。而這期間,我深深愛上了這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學體裁,這世界的瑰寶。

  我愛古詩詞,在我看來,它不是刻板僵硬的,而是趣意盎然的,充滿了能夠引人入勝的靈性。之所以那麼說,是因為“改詩為詞”這件事。一天我正如醉如痴地讀一本雜誌,目光忽然被一個標題深深吸引:改《清明》為詞。我感到十分新奇,便翻到有答案的那一頁,只見一首《清明》已被斷成了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的嘴巴驚訝地一張一合,心就像兔子般怦怦直跳起來。“太有趣了!”我興奮地合上雜誌,不禁嘖嘖稱讚起來。我找來古詩書,當翻到《小池》這首詩時,我突然來了靈感,奮筆疾書: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我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的傑作,一種難以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這時我看到了懸掛在床邊的紙船隨風搖曳,忽然想起了李白《望天門山》中的“孤帆”,經過一番冥思苦想,我終於在心中斷好了句,筆下溜出一行字: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就在我深深陶醉在詩的美妙的境界時,爸爸推門而入。我迫不及待地向他朗誦了我的傑作,表揚聲如雨點落在我身上。我感受著這清爽,內心洋溢著幸福,不經意間看到了窗外的世界因春的歸來奼紫嫣紅。這時我想起了朱熹的詩句,脫口而出: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古詩詞的作文 篇6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走進古詩詞,我們可以跟著詩人去欣賞四季的美景。

  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我們可以感受到那淅淅瀝瀝滋潤大地的春雨。夜晚時分,春雨紛紛,讓錦官城被美麗的花包圍;我們還可以在春天的早上聆聽到鳥兒的啼聲,去欣賞那東風剪出的嬌嫩柳葉,即使被擋在園外,也驚歎出牆紅杏的美。

  夏季,我們能看到農民們在正午時耕耘,一滴滴的汗水滴在地裡,還可以感受那“首夏如清和,芳草亦未歇”。或是看那才露尖尖小角的荷葉與點水蜻蜓,在一個閒暇時聽那蛙聲一片。真是:“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請閉上眼睛想一想,一個人行走在楓林中,看那紅過的二月花的美麗楓葉。忽然,下起了雨,這是使人寧靜、使人懷想、使人思念的秋雨呀,這時,人們會感受到一種不同於春季或冬季的溫暖和舒。田野中,春天種出來的粟這時也飽滿起來,秋風驟,解落了秋葉。真盼望有一天,我去看看那湖天相接、水天一色的洞庭秋色。

  冬季,我們能發現那梨花一樣純潔美麗的雪,也可以看到梅花凌寒獨自開放。鄉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踩著雪玩耍的人,也可以看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盛景。

  在古詩詞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四季的美景,還可以享受詩中鄉情,詩中友情。“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這是落葉歸根的夙願;“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是對親人的牽掛;“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對家鄉的眷戀。朋友分別之時,送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祝福,好友很久不見,我們可以學李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當我們畢業的時候,也可以唱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一卷詩詞,一縷書香,一份古韻。走進古詩詞,就走進了一個美麗的世界。古詩詞裡的四季如畫,古詩詞裡的鄉情讓人回味無窮,古詩詞裡的友情讓人難以忘懷,古詩詞裡有流連忘返的美景。

古詩詞的作文 篇7

  詩,被譽為心靈的視窗,它撫摸了無數人悲寂的心靈!塞·約翰遜曾經說過:“詩歌的靈魂在於創新,即創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讚歎不已和賞心悅目的東西。

  ”2月19日下午,我有幸聆聽了這樣一場精彩的講座。 下午2點,100名小記者來到了蕪湖日報二樓會議室,歡聚一堂。來聽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張雙柱老師為我們介紹中國文化傳統的瑰寶之一一一詩詞。老師先是為我們介紹了《中國詩詞大會》裡選手的情況,他們個個學識廣博,多才多藝讓我們羨慕極了。但其中最讓我佩服的只有兩位,第一位就是武亦姝姐姐,她憑藉著強大的實力和淡定的氣魄,攻擂成功,成為擂主。第二位則是李尚容,她小小年紀便精通古詩文,出口成章。 緊接著老師又說,我們現在的小孩子都喜歡看一些娛樂節目,看文化類節目的孩子可以說少之又少。此刻的螢幕上出現了一句話:“看娛樂節目是觀賞別人的夢想,看文化節目更好利於自己的心智。”看到了這些,我不禁覺得很羞愧。這些話所指的就是我啊,我平時總是喜歡看娛樂節目,卻不曾看看真正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文化類節目。 聽著老師的侃侃而談,不知不覺這場精彩的講座很快結束了。

  這次的活動使我獲益良多,我明白了想要學好詩詞,絕不是一朝一夕的易事,必須要多看書,才能理解到詩詞獨特的魅力!

古詩詞的作文 篇8

  詩詞承載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它們用更加精煉的語言,表達出更加真摯的感情。

  詩的種類很多,有楚辭、唐詩、宋詞等等。而在古詩中尋找美、發現美、收穫美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古詩詞中,往往帶著濃厚的歷史風格,這恰好是我很欣賞和喜愛的。在詩歌中,我彷彿與作者融入到了一起,領略著古代那燦爛而悠久的歷史文化。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作者沒有直接地寫大雪紛飛的情景,而是用唯美的筆法側面寫出了眼前白茫茫的一片的一切,將那幅場景生動地刻畫了出來。“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古詩中的“綠”成為這首詩的點睛之筆,由此使全詩變得出神入化。“綠”有春天的色彩,讓人滿目綠色,春天的氣息感受無遺。“綠”也十分有動感,好似春風將綠色帶到江南,然後一切變得生機勃勃。

  古詩詞也豐富了我們的業餘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上了古詩詞,也開展了很多詩詞大會,參賽者們年齡不一、職業不一,卻因為一個共同的愛好走到了一起。這個活動漸漸普及到了全國各地,我們班也不例外。張老師給我們舉行了一場有意義的活動。詩詞大會的第一大題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作者是誰?我思考片刻後,就舉手回答了。不出意料,我先下一城,奪得一分。同學們也積極參與,神態各異:有的緊鎖眉頭,單手託著下巴,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有的嘴角微微上揚,不用說,心中肯定有了答案;有的兩手按在左右的腦門上,拍呀拍,像是要把這句詩拍出來。

  到了後面,題目也越來越難,我沒有再得到分,看來,我以後要更加努力,多讀古詩詞,豐富自己的課外積累。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古詩詞提高我們的修養,淨化了我的生活,我愛古詩詞,我願更暢快地在詩海中遨遊。

古詩詞的作文 篇9

  唐人說,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平平仄仄,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悠遠意象是詩;

  宋人言,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憂愁,老夫聊發少年狂的霸氣的是詞;

  元人道,斷腸人在天涯的思戀,白草紅葉黃花的悠揚曲調是曲。

  ——題記

  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由此可見讀書最重要的是用心去讀。

  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你能透過某本書看到作者描繪出的意象時,就表明你用了心,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做塑造的意境。但,這只是前言,我真正想說的東西不是呼籲你們要多看書,用心看書。可是讀書卻讓我真真實實的看到了這個世界。

  唐詩百首,宋詞優美,元曲清悠,正是這些古人經過長時間的沉澱給了我在閱讀上最大的感想。

  我在古詩字裡行間感受到了王朝的衰盛,時光的變遷;領略了被貶的無奈與對抱負難以施展的痛苦,年輕的豪情壯志;也從宋詞中欣賞到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大海的磅礴大氣。我不得不感嘆這些詩詞曲中包含內容的豐富多彩。而這一切的一切就成了我在閱讀過程中收穫了許多書本上無法學到收穫。

  詩,是現代歷史傳承下來中最悠久的文化藝術。而它發展的時期也是在一個整個中國歷史來說最昌盛的朝代——唐朝。唐朝是一個注重與外交的朝代,但是唐朝在外交的同時,也深深鞏固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唐詩得以聞名於世界,傳承於中華。唐詩辭藻華美,音韻悅耳,所以我最喜歡讀的自然也是唐詩。但對於唐詩收集最全的書籍並不是我們朗朗上口的《唐詩三百首》,而是《全唐詩》,這本書一共完好地儲存了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唐詩,其中連作者都詳細記載,共一千五百五十五條優美的詩句。這麼龐大的工程,其作者不可能為一人所編制,而是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本書所真正擁有的唐詩比起《唐詩三百首》來說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俗話人無完人物無完物,在眾多唐詩中也分三六九等。唐朝的詩人中大部分分成現實主義派與浪漫主義派,在現實主義派的詩人中,最為代表的人物非杜甫不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浪漫主義派的詩人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杜甫的好朋友---李白。但我最欽佩李白的詩。他的詩不僅抒發個人情懷,還表達出來對自由個性強烈的渴望與追求。詩詞流利上口,語言自然,值得反覆回味。有“直掛雲帆濟滄海”中的豪情萬丈,有“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中的寂寞孤獨,亦有“低頭思故鄉”的哀婉思念。我更折服於他詩中的那份自在,彷彿天地間只有他一個人。

  詞,在元朝指的是合樂的歌詞,所以很多人都稱之名曲調、樂府等。詞的盛行又與詩的年代不同。詞不講究對仗工整,所以它盛行於文風自由的宋朝。都說宋詞宋詞,所以在宋朝時期它的發展也達到了巔峰。但是在這一時期的皇帝卻很昏庸。但這在位年間的皇帝對於文學的推崇確沒有阻斷,反而使他更為昌盛,所以詞在宋朝達到了一種實質的鼎盛。詞,便是那時候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文體。詞的文風可以分為婉約派與豪放派。說起婉約派,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因為女大詩人———李清照;而豪放派最為代表的人物必然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蘇軾。文壇史上三蘇的影響可是很多,我所愛的自然也是他。他的辭藻古典華美,內容更是奔放華美。他寫下的詞意境寬廣,詞風多變,每次下筆都有一種長袖潑墨的感觸,每一句詞句縱橫天下,生動形象的倒映出蘇軾的色彩,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也正因為這樣,我總迷醉於他的文字。

  曲,這種文體我雖然並不瞭解,但元曲也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也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可能是因為他在我國疆域版圖最大的元朝,所以它的很多代表人物都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特色,元曲也便由此傳承,一起和唐詩宋詞平起平坐,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一般大家談起元曲,最著名的便是馬致遠了吧。他的元曲代表作品《天淨沙·秋思》,也是我們這群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都是要背的,所以我為了解也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幾個短短的詞語組合便讓我和詩人深刻進入到了一個悲涼哀愁的世界,也貼身感受了遊子們的歸家不得的悲慘心情。如今,枯藤依舊,昏鴉不在。天涯遊子們騎一匹瘦弱的老馬出現在一派悽苦的小鄉村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從而深深地抒發了一個無法歸家的天涯遊子歸而不得的哀怨纏綿。每每聯想到這樣一副情景,我的心中也跟著無限淒涼,對元曲的喜愛也更甚。

  詩詞曲,截然不同的文體,也帶給我三種無與倫比的感受。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閱讀所帶來的快感,也讓我讚歎不已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文化。這些貫穿古今的文字,牽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們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簡單的方框文字,更大的是對後人得以品讀的樂趣。

  這便是我眼中的詩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