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三首》說課稿_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教材】

  《宿新市徐公店》是四年級第一單元《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詩。這首詩畫面明麗,情感歡悅,語言形象,音韻暢達。依據教材的特點及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本課教學一定要引導學生朗讀吟誦,將學生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以達到培養讀悟能力,豐富語言積累的目的。根據上述分析,《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古詩的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展開想象,初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詩句,培養自學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能背誦、默寫。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句,細細體味詩人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說教法】

  為了較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有效地突出重點,達成預定教學目標,我採用“激情引入——自讀釋義——繪畫會意——品味誦讀”這四大主要步驟進行教學。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明確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新《課標》這指出了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也說明學習方法遠遠比學得的知識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讀書,充分地交流,充分地參與,充分地合作。主要學習步驟為:自讀、交流、質疑、繪畫、品讀。

  【說程式】

  操作程式分如下四個環節進行

  (一)創設情境,誘發創新激情

  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多取決於興趣。教學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小池》詩意圖(出示圖)由此而問:“同學們,看到這幅畫,你想到了哪一首詩?”由畫中的荷花和蜻蜓,學生很自然想到了古詩《小池》,讓學生背誦後,我接著說:“這幅畫是我們班同學學習古詩《小池》後為它配的一幅圖,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詩《宿新市徐公店》學完後,讓你們也為它配上一幅精美的圖畫。”這樣匯入很自然地把學習帶籬新知識的學習環節,學生都覺得挺新鮮,躍躍欲試,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讀畫結合,訓練創新思維。

  這一環節,主要分2個步驟進行教學。

  1、自讀釋義

  “釋義”包含“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這些內容。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就必須在課堂的教學中實現主體自主學習,因此我首先出示自學要求:①把詩句讀準確,讀通順。②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什麼?③標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後讓學生藉助手中的工具書或課後註釋或插圖等,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了解古詩的作者,詩句的意思。其次讓學生把自學的成果在小組交流、討論,有不明白的地方可用筆記下來;接著全班同學交流,彙報自學情況,相互補充、糾錯等,最後學生質疑進行合作學習。

  課堂上透過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立體交流,使基礎能力不同的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傳播資訊。幫助學生自學、自悟、理解古詩。

  2、體驗意境

  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學生理解詩文大意後的昇華。把學生引入意境,就是想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從而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深入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最終受到思想教育。

  怎樣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我是這樣做的,在學生透過自學基本瞭解詩意時,我適時提出:“你覺得詩中應該有哪些景物”?同時鼓勵學生想到了什麼就說什麼,學生在自由表達的過程中,拓展了創新思維的空間,學生的回答除了詩中描寫的景物“籬落、一徑、樹頭、兒童、黃蝶和菜花”之外,也有的說:“我覺得還應該有藍天、白雲”。還有的說:“我覺得應該有一隻小鳥和一隻小貓,就更真實了。”等等。顯然學生對詩中的景物已瞭如指掌。胸有成竹。為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進一步拓展,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所說的簡直就是一幅美麗的畫,現在,請你們把這富有情趣的兒時生活畫下來吧!”於是,學生在歡快的音樂陪伴下,開始了繪畫,畫完後要求學生為這幅畫配上一段文字,便不知不覺地進入詩人創設的情境中。

  (三)品味誦讀

  俗話說:“熟讀詩歌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有感情地誦讀,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想象,還可更好的使學生領會詩的意境,學生對繪畫評價之後,我接著說:“詩人也被這幅畫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刻,他會怎麼想呢?”這時,學生不言而喻地會想到這首詩,之後請學生站起來,加上動作和表情一起朗誦這首詩。

  (四)總結拓展

  課末,我整理板書並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撲蝶圖,感受到了詩人對春天和鄉村生活的愛。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呀!”最後佈置課下作業。①默寫古詩②把古詩改寫成一篇寫人記事的記敘文。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緊緊圍繞教學大綱,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動口,動腦,動手活動中,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飛躍,使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得到了有機的結合。

  《清平樂·村居》說課稿

  一、說教材

  《清平樂·村居》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詞,它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透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和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整首詞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在寫景方面,茅簷、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裡,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臥剝蓮蓬。透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臥剝”,藉助畫面與註釋,瞭解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詞的一般特徵。在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的情景,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嚮往。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讀的課文,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引導學生融入課文,感受江南鄉村的清新秀麗、安寧祥和之美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以讀代講教學法”。。

  學法:1.“邊讀、邊看、邊想、邊理解”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學生的朗讀水平隨著對課文理解的深入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讀寬”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學生在具體感悟美的活動中,發現問題,獨立或合作解決問題,既達到本課教學目標,又實現學習方法的自主構建。

  四、說教學環節

  本課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卻把一家農戶的環境氣氛鮮明地勾勒出來,語言清新秀麗,淺顯易懂。為了讓學生在多層次閱讀過程中體會詞境,感受鄉村生活的安寧美好,我一直把“邊讀、邊看、邊想”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把時間留給學生。力求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讀準、讀懂、讀好”的遞進性活動中得到提高。根據本文的內容、語言、結構等方面的特點,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我設計如下教學思路:

  (一)目標導學,詩詞比較。

  學生接觸詞很少,怎樣讓他們很快地知道自己要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什麼程度?透過回憶古詩,進行比較從而獲得有關詞的知識。因而我從高鼎的《村居》入手,讓學生比較著學習,這樣學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首詞,把它讀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互評。

  3、抽生讀並正音。

  讀,是詩歌教學之魂。初讀課文時,給學生設定一個訓練坡度:讀準,字正腔圓;讀流暢,表現韻律。首先,要求讀正確,關注“剝”、“蓬”等字的發音,感受詞的韻腳;

  (三)合作交流,感悟詞境。

  古詩詞有著“詩中有畫”的特點,教學時,我嘗試從再現詩的畫面入手。讓學生說說村居的景色:“茅簷”、“溪上”、“青草”,接著再體會村居的人美:翁媼的相媚好,大兒鋤豆,中兒正織雞籠,小兒剝蓮蓬。讓學生結合畫面感知詞意,體會村居的無憂無慮,幸福自在。

  (四)總結提升,感悟詞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此尋常的田園生活,作者辛棄疾為何如此沉醉呢?此時,一段詞人生平資料的展現,恰到好處,再次展現了國泰民安的內涵。

  (五)強化訓練

  主要設計了兩個作業:一是背誦,一是小練筆。這個過程,既需要學生“入乎其內”,又需要學生“出乎其中”,從總體上把握詩詞,並且把握的是詩詞的精髓,再現的是詩詞的神韻。同時,它以靈動的思維靈動的形式保持了詩詞的靈動性,學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才能寫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