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詞翻譯及鑑賞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詞翻譯及鑑賞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詞翻譯及鑑賞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為李白詩作。本詩作於公元757年(至德二載),根據詩前小序的意思,此詩應是作於潯陽獄中,意託張秀才求情於高適。詩中以古喻今,古對張良大力推崇,今對高適讚譽有加。下面為大家帶來了《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詞翻譯及鑑賞,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秦帝淪玉鏡,留侯降氛氳。

  感激黃石老,經過滄海君。

  壯士揮金槌,報仇六國聞。

  智勇冠終古,蕭陳難與群。

  兩龍爭鬥時,天地動風雲。

  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

  宇宙初倒懸,鴻溝勢將分。

  英謀信奇絕,夫子揚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亂天文。

  高公鎮淮海,談笑卻妖氛。

  採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勳。

  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

  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雲。

  【前言】

  這首《送張秀才謁高中丞》作於公元757年(至德二載),根據詩前小序的意思,此詩應是作於潯陽獄中。張秀才有求情的初衷。李白這首詩談古論今,古對張良大力推崇,今對高適讚譽有加。詩中應含有求高適幫忙之意,不過高適是否幫助了李白不得而知。據研究,李白最後是因宣慰大使崔渙及御史中丞宋若思為之昭雪才出獄的。不久,還是被流放了。不過相對於韋子春等人的被杖殺,還是說明有人在保護李白。

  【翻譯】

  秦始皇淪喪了清明之道,留侯張良挺身而出降魔除妖。感激黃石老人這位飽經滄海的君子培養張良了。張良僱壯士揮金槌擊殺秦始皇,為民報仇的美名傳遍六國。張良智勇冠絕萬古,蕭何與陳平也難以匹敵。劉邦與項羽兩龍爭鬥的時候,天地湧動戰爭風雲。張良指使樊儈在鴻門宴酒酣時舞長劍保護了劉邦,倉卒之間解除了劉邦的生命危機。宇宙這才開始倒轉,鴻溝劃界開始將形勢逆轉。張良英才謀略天下奇絕,黃石老人的`美名也傳遍人間。叛逆安祿山驚擾皇上,三色逆光擾亂天文星象。高適公鎮守淮海,談笑之間就掃除了永王之亂的妖氛。皇上採納你的謀略策劃,很快克除大難,你的功勳卓著。我倒並無冤屈的感覺,玉石俱焚是常常發生的事情。我在事情發展的關鍵時刻有什麼要表達的呢?也許淚水的流淌說明一切。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城(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繼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詩千餘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