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古詩詞三首》小學五年級教學簡案

《古詩詞》小學五年級教學簡案

《古詩詞三首》小學五年級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激發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引用詩詞的興趣。

  3.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透過三首詩詞的對比學習和拓展,初步瞭解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4.透過對三首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作者對家鄉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積累並內化詩句,體會作者懷鄉思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透過對比體會三首詩詞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感受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學習方法:

  借用註釋,查閱資料、工具書,質疑問難,自讀感悟,朗讀涵詠,討論交流,撰寫小論文等。

  教學理念:

  以文定教、順學而導──根據古詩詞的體裁和思鄉詩詞的題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經驗和規律,確定了以朗讀品味為主的教學方法;依據單元、課文的編排特點,設計了對比教學的教學思路。

  課前預習:

  1.針對課文內容有側重地查閱資王安石、張籍兩位詩人的資料,對他們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人生履歷有所瞭解,並做簡要地記錄。

  2.藉助註釋、工具書、聯絡語境,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詩詞,並嘗試讀懂古詩大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經過對比學習,體會出兩首詩詞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但思鄉的緣由、表達的.方式、語言特點是不同的。

  課前互動:

  播放《思鄉曲》,師生合作背誦思鄉的詩詞。

  一、相機匯入,揭示課題

  師:思鄉是一種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懷,她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中。由古至今,從未間斷。今天我們再來讀三首思鄉的詩詞。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詩。

  (板書課題古詩詞三首,詩詞題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檢查朗讀,讀通古詩

  (重點強調間重等多音字,並以此滲透聯絡上下文,分析字意,確定多音字讀音的學習方法。)

  三、藉助註釋和課外蒐集的資料自讀疏通詩歌大意

  1.學生運用積累的學習方法,自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問題。

  2.同學交流,解決不懂的字詞。

  3.老師質疑檢測:你從詩句中讀懂了作者身在何處呢?引出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感知古詩大意。

  四、朗讀品味兩首詩,體會詩情,感悟詩境。對比兩首詩的異同

  1.小結過渡。

  2.引導品讀《泊船瓜洲》。

  (1)自讀批註,讀解語境。

  透過詩中哪些詞語,你能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可以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還可以寫寫簡單的批註。

  (2)交流感悟,相機指導朗讀。

  重點預設一水間只隔綠又何時還。

  (3)還原詩境,感情朗讀。

  (4)角色替換,自由吟詠。背誦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