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古詩詞賞析及默寫要點
觀滄海
[東漢末年]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望嶽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嶽》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名篇,該詩透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讚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也是一首寫景狀物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杭州美麗的'湖光山色沖淡了蘇軾內心的煩惱和抑鬱,也喚醒了他內心深處對大自然的熱愛。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迢迢牽牛星》選自南朝梁蕭統編《文選》收錄的《古詩十九首》,本詩是其中的第十首,本來沒有題目,後人用詩的首句為題後加上的,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悽慘的愛情畫面。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也是一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這首詩寫早春的西湖極有特色,讀後會同詩人一樣,愛上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長慶二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時候創作了這首詩。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居秋暝》是唐朝王維的五言律詩。詩中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魚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詩人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青山、白水、浮雲、落日,構成高朗闊遠的意境。
雨晴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