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關於詩詞的意境

詩詞的意境

關於詩詞的意境

  關於詩詞的意境

  古典詩詞講究意境,而有情有物方能成就意境。情是情境,物是物境。情,可以“言志”,可以抒情,可以“載道”,“興、觀、群、怨”都行,無非是寫一種內心情感或是內心思想。而物則是一種具象,一種感性和存在。意境是情境與物境的交融,情中有物,物中有情,彼此一體。

  但意境也有境界的不同,不同詩人的天賦,才氣,悟性,導致了詩歌的不同境界。同一詩人的階段,發展,閱歷導致了詩歌的不同境界(這裡的境界有好壞之分,有極致的和平凡的)。而影響詩人的境界和詩歌的境界其因素眾多,總的可歸為兩種,時代的因素,個人的因素,孰輕孰重不可一言道出,但是當今時代必然好詩不多。

  詩詞的意境有空靈、幽怨、放達的不同。古人《詩品》分類繁雜,有分二十四類的,也有概括的,分兩類的“婉約”“豪放”。而個人總喜歡分三類,不煩瑣也不遺漏。相應的詩人的氣質有三種:空靈的為虛無之自然山水田園氣質;“深澗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幽怨的為痴情之性靈哀婉終極氣質;“流水落花歸去也,天上人間”。放達的為寰宇之縱目千里氣質。“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而詩人的三種氣質,往往融於一身,相互交融和補充,在不同心態,和生活場景中,有不同的表現。所以,詩歌的.流派和詩人的風格往往很難分別,後人為了學習和研究的方便,才不得不做分別。

  詩詞的意境對人生,生命,生存的表達,不同意境各有千秋,不可褒貶,是氣質和稟賦不同,空靈往往淡漠,幽怨往往流露,放達往往氣勝。佛家、道家空虛往往影響著詩人的空靈,而儒家、縱橫家入世往往影響著詩人的放達。而幽怨是情感的因素,人人皆有,是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