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讚美懷遠詩詞
淮上首善之地,
兵家必爭於烽火之際;
江左咽喉之徑,
南北逐鹿於崩裂之時。
其域跨渦淮之水脈,
氣候收江河之寒暑。
九龍過境,
地處長三角之經濟腹地;
八水勾連,
位屬分水嶺之南北中樞。
三區一場,
西眺神鰍龍跡,
襟帶兩水;
米鎮魚鄉,
東瞻明珠捧瑞,
坐擁荊塗。
盛譽流涎,
榴火丹而云霞蔚;
鳳城騰鸞,
江水碧而青山舞。
帝師懿範,
宰輔居廟堂之高位;
將軍威武,
虎賁臨邊城之夜戍。
三農振奮,
風物主宰四海溫飽;
糯稻冠軍,
穀米定價天下糧倉。
銀杏垂乳,
塗山作國誕夏後;
文明獎譽,
擊水為澳留禹墟。
今人領詩詞之先,
妙韻續奏;
古賢開南音之始,
侯人兮猗。
九江連四瀆,
三過家門而不入,
遍地禹跡;
臺桑留佳話,
女喬濃情釀蜜夢,
誕生夏帝。
三代開國,
帝啟奉九鼎治世;
奇石纏洞,
卞和獻玉璧傳璽。
晉廬有火,
兩淮雖遠能立社;
桓氏獨光,
江陵豐饒不可居。
文丞武尉,
宮宋楊林豪門世家;
縱橫八荒,
禹桓常年天下無敵。
淮詩壽字,
宋夫子啟殿潑墨;
禹會定鼎,
蘇學士鯀廟椽筆。
帝資洪範,
立極垂統;
著為世準,
當位作聖。
列爵封臣,
總督陝甘兩任;
血濺黃花,
亂世菁華歸真。
天工毓秀,
雙山雙水繞雙城;
地演風流,
三文九武一完人。
語系取中原之官話,
文化呈南北之交鋒。
其風懷燕趙之雄烈,
垓下歌霸王敗績;
其俗兼魏晉之風骨,
端公腔賽會酬神。
花開並蒂,
花鼓燈朝禹祭祀,
旱船起舞;
同氣連枝,
泗州戲譽載九州,
金腔拉魂。
摘石榴,
鼓鄉情韻,
水墨入畫;
打菜薹,
皮裡陽秋,
白雪陽春。
淮風驟起,
小城詩語;
藍圖繪就,
大國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