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逢入京使詩詞鑑賞

逢入京使詩詞鑑賞

逢入京使詩詞鑑賞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

  此詩約作於天寶八年(749),這年岑參第一次從軍西征,他辭別了居住在長安的妻子,縱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幕府書記,西出陽關,奔赴安西。他的邊塞詩多數是昂揚樂觀的,表現出唐軍高昂計程車氣和震撼大地的聲威。但當一個戰士踏上征途之後,他們不可能沒有思鄉之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參的《逢入京使》所表現的就是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

  詩的第一句故園東望路漫漫是寫眼前的實景。

  故園指自己的家園, 東望點明家園的位置,也說明自己在走馬西行。路漫漫三字,說明離家之遠。詩人辭家遠征,回首望故鄉,自覺長路漫漫,平沙莽莽,離家已越來越遠。漫漫二字,給人以茫茫然的感覺。下句詩雙袖龍鍾淚不幹寫思鄉的情狀。思鄉之淚,龍鍾交橫,涕泗滂沱,這當然有點誇張,但誇而有節,飾而不誣(《文心雕龍·誇飾》篇),仍不失為真實,甚至可以說是更形象地表現了思鄉的真情實感。

  馬上相逢無紙筆句, 逢字點出了題目。

  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馬倥傯,交臂而過,一個繼續西行,一個東歸長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長安,正好託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沒有紙筆,只有託故人帶個口信,憑君傳語報平安吧。這最後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乾淨利落,但簡潔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於淡薄,含意雋永。

  自然、合情合理,又別出心裁,詩人攝取的生活鏡頭,有濃厚的邊塞生活氣息。馬上相逢的情節,很能表現軍旅生活的特色,描繪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無紙筆而用口傳家書,既合情合理,又給人以新鮮之感。

  這首詩語言自然質樸,不假雕琢,彷彿信手拈來,隨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雋永,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