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及賞析

中秋節的詩詞及賞析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及賞析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湧,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前山,浪颭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譯文】

  由於高聳的群山的阻隔,明月遲遲未能出現,但是發出千張耀眼的光芒。

  一杯酒還沒飲完明月突然湧現出來,紛亂的雲朵象潰崩的波濤一樣四處散開。

  應該用一千斛銀河水,才能洗滌蒼天的'眼睛——月亮。

  於是便能冷眼的看著世上眾生,照得我心境一片清澈。

  西南邊那顆彈丸大小的火紅的星星,如長著雄壯角尾的蒼龍盤繞在天空。

  今晚卻看不見它了,點點螢火蟲的微亮更顯得夜的清寒。

  誰若乘著小船到汴水邊上,便能看到千燈夜晚魚龍翻滾的盛況。

  曲折的旅途無心追逐浪花,隨著歌板的節奏低昂前進。

  轉瞬間不見了螢火船轉到了前山,波浪的顫動和逆船的風都不像之前那般強烈。

  明月容易消逝人也容易離散,待到歸來和別人邀酒時候再重看吧。

  屋子前的月色更顯得清靜美好,寒蟬在有露珠的草叢中不停的叫著。

  我捲起門簾推開門進去卻發現屋裡悄無一人,只有我的孫子楚老在窗下咿呀咿呀的啼哭著。

  雖然在偏遠的南方做官我卻不為自己的貧苦感到羞恥,有誰能有我這樣對月作詩的心境呢?

  明天早上的人事隨著新出的太陽一般更新,過往的一切恍然如夢。

  【賞析】

  這首長歌十四聯二十八句,可謂中秋詩中的長篇。詩中從月升寫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繪了中秋之月,又生動地記述了中秋人事。詩中“一杯未盡銀闕湧,亂去脫壞如崩濤”氣勢堪壯,“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想象獨特,“千燈夜作魚龍變”,“低昂赴節隨歌板”說出民風,“歸來呼酒更重看”,“對月題詩有幾人”道來己情,全詩景情交錯,人我雜出,氣格抑揚,詩情頓挫,低迴中轉酣暢,激越中出衰婉,實為中秋詠月詩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