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詩詞> 如何賞析古詩詞

如何賞析古詩詞

如何賞析古詩詞

  古詩詞賞析歷來就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以下是小編分享的關於賞析古詩詞的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一、賞析“詩情”

  1、指導學生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遭遇經歷、個性特徵等。這些都有助於學生更全面地瞭解詩歌所寫的內容和情感。如:李白傲視權貴,渴望施展才華而鬱郁不得志;杜甫窮困潦倒,亂世流離,有感嘆自己不幸、憂國憂國的情杯;劉禹錫、蘇軾屢遭貶官;岑參、范仲淹經歷過邊塞軍旅生活;辛棄疾、陸游遭排擠打擊,報國無門;李煜遭遇帝王淪為階下囚的巨大反差。

  2、透過標題來確定詩歌寫的是什麼內容和情感。有些標題即指明瞭詩的主題,如:標題中出現“送”,表明是送別詩,往往是表達真摯友情的;出現“塞上塞下”,表明是邊塞詩,往往表現的是戍邊將士們的愛國思鄉之情;出現“秋”,則往往是悲秋之作,抒發的常常是思鄉懷人之情。

  3、透過意象(人、景、物)來確定。意象往往具有象徵意義,如:“胡馬”、“單于”、“樓蘭”象徵入侵的敵人;“柳”與送別有關,古人有折柳而別的習俗;“雁”、“月亮”藉以抒發思鄉懷人之情;“花落”、“花殘”令人傷感;“杜鵑”、“子規”,叫聲哀婉,令人感到淒涼哀傷;“菊花”、“梅花”象徵是堅強、高潔。

  二、賞析“詩技”

  “詩技”是指詩歌的表達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三個方面,這是詩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1、抒情方式。抒情是詩的靈魂,詩人就是藉此來言志抒懷的。教者在教學中應明確詩人常用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敘事、寫景、議論等,這有助於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具體為:⑴直抒式,即直抒胸臆。如:《關睢》、《蒹葭》,愛慕之情流露大膽、直接、強烈而真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斷腸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發了思鄉之情。⑵敘事式,即透過敘事來抒情。如:《木蘭詩》、《觀刈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都是如此。⑶寫景式,這是最主要的抒情方式。情景相生,寫景就是為抒情服務的。《觀滄海》、《春望》、《使至塞上》、《錢塘湖春行》、《漁家傲》、《天淨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聯璧合的典範之作。⑷議論式,即透過評論來抒情。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盡日不能忘”、“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等。

  2、修辭方法。修辭的運用可以豐富表達的內容,修辭方法的分析對理解詩的內容極為重要,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雙關等。筆者在分析時常提問“為什麼要用修辭方法”、“用與不用有什麼不同”等,啟發學生理解修辭方法運用的作用。如:《雁門太守行》首句中“黑雲”、“金鱗”的比喻,寫出敵重兵壓境及守城將士們嚴陣以待的情形;《書湖陰先生壁》中送青入門的兩山是多麼的多情可愛;《望廬山瀑布》中的誇張則表現出李白詩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觀刈麥》中農民辛勤勞苦與自己不勞而獲的對比,表現白居易作為封建官吏關心民生疾苦的可貴;《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風吹雨”是雙關詞,要分析其深刻含義則要指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辭手法。

  3、表現手法。詩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諷今、虛實相對等表現手法來增強詩詞的表現力,以利於自己情感的表達。在教學中要講解透徹,以便學生能由此及彼,在誦讀時注意這些表現手法的表達效果。如:《泊秦淮》首句以“煙、水、月、沙”四種景物烘托出悽迷冷寂的氣氛,暗示唐王朝國運衰微,隱含對國事的擔憂,與下文沉湎聲色享樂的達官貴人形成對比;《觀淪海》中,曹操先寫眼前大海生機勃勃的實景,後寫想象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氣象,藉以抒寫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寬闊胸襟。

  如:

  行宮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註解

  ⑴寥落:寂寞冷落。

  ⑵行宮: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宮殿。

  譯文

  早已空虛冷寞的古行宮,

  零落宮花依然開行豔紅。

  有幾個滿頭白髮的宮女,

  閒坐談論當年的唐玄宗。

  賞析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可與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參互並觀。這裡的古行宮即洛陽行宮上陽宮,白頭宮女即“上陽白髮人”。據白居易《上陽白髮人》,這些宮女天寶(742-756)末年被“潛配”到上陽宮,在這冷宮裡一閉四十多年,成了白髮宮人。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此詩首句點明地點:古行宮;二句暗示時間:紅花盛開之季;三句介紹人物;白頭宮女;四句描繪動作:閒坐說玄宗。構築了一幅完整動人的圖畫。當年花容月貌,嬌姿豔質,輾轉落入宮中,寂寞幽怨;此時青春消逝,紅顏憔悴;閒坐無聊,只有談論已往。此情此景,十分悽絕。這首詩平實,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並給人以想象的.天地,歷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之中。

  詩人塑造意境,藝術上主要運用了兩種表現手法。一是以少總多。我國古典詩歌講究精煉,寫景、言情、敘事都要以少總多。這首詩正具有舉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點。四句詩,首句指明地點,是一座空虛冷落的古行宮;次句暗示環境和時間,宮中紅花盛開,正當春天季節;三句交代人物,幾個白頭宮女,與末句聯絡起來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寶末年進宮而倖存下來的老宮人;末句描寫動作,宮女們正閒坐回憶、談論天寶遺事。二十個字,地點、時間、人物、動作,全都表現出來了,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的畫面。這個畫面觸發讀者聯翩的浮想:宮女們年輕時都是月貌花容,嬌姿豔質,這些美麗的宮女被禁閉在這冷落的古行宮之中,成日價寂寞無聊,看著宮花,花開花落,年復一年,青春消逝,紅顏憔悴,白髮頻添,如此被摧殘,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們被禁閉冷宮,與世隔絕,別無話題,卻只能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景此情,令人悽絕。“寥落”、“寂寞”、“閒坐”,既描繪當時的情景,也反映詩人的傾向。淒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二十個字描繪出那樣生動的畫面,表現出那樣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邁《容齋隨筆》卷二說這首詩“語少意足,有無窮之味”;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六以為這首詩是王建所作,並說“語意絕妙,合(王)建七言《宮詞》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另一個表現手法是以樂景寫哀。我國古典詩歌,其所寫景物,有時從對立面的角度反襯心理,利用憂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氣氛之間的矛盾,以樂景寫哀情,卻能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這首詩也運用了這一手法。詩所要表現的是淒涼哀怨的心境,但卻著意描繪紅豔的宮花。紅花一般是表現熱鬧場面,烘托歡樂情緒的,但在這裡卻起了很重要的反襯作用:盛開的紅花和寥落的行宮相映襯,加強了時移世遷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紅花和宮女的白髮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人生感慨;紅花美景與悽寂心境相映襯,突出了宮女被禁閉的哀怨情緒。紅花,在這裡起了很大的作用。這都是利用好景緻與噁心情的矛盾,來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陽白髮人》“宮鶯百囀愁厭聞,梁燕雙棲老休妒”,也可以說是以樂寫哀。不過白居易的寫法直接揭示了樂景寫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宮》則是以樂景作比較含蓄的反襯,顯得更有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