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李白> 李白詩詞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詩詞中的月亮意象

李白詩詞中的月亮意象

  月亮是李白的詩魂,而李白的月亮詩又將中國的月亮文化推向成熟的巔峰。月亮這一獨特的意象,在李白的詩中使所要表達的各種感情被物化,加深了審美的愉悅,將抽象的主觀情思寄託於具體的客觀物象,使情思得到鮮明生動的表達。

  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有很多,它們都各有自己的獨特的象徵意義和情感內涵,比如蘭花代表高雅,梅花表現傲骨,楊柳寄寓離情或愁緒等等。“月亮”是中國古典詩詞中最典型的意象之一。 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個純客觀的物體,但自從人類意識到它的存在,它便成為原始神話或傳說的內容之一,如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由此可見,月亮這一物象早已進入了人的審美視野,當詩人將月亮作為寄寓詩人主觀感情的載體後,“月亮”這一意象便有了複雜的思想內蘊,起到了一般詞語難以替代的傳情達意的作用。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在他塑造的眾多意象中,月亮是他最愛的意象,在他留下的一千零五十首詩歌中,我們發現其中從不同角度寫月、吟月、歌月、頌月的詩就有近四百首,佔其詩歌總數的近三分之一,是迄今為止寫月最多的詩人。僅“月”的意象就出現了三百三十六次,還不算“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等等月亮的代稱、別稱,至於那些表現出時間的月則更不在統計之列了,不同氛圍,不同地點,不同心境,詩人對月都有不同的描寫,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登峰造極的境地。于丹說過:“李白這個人,心中的醞釀,明月光不只在床前,其實在他的心裡,一個人只有在心裡面有無限光芒的時候,才能留在外面。李白的一生,明月相伴,美酒相隨,所以明月是他最淺顯的一個意向”。因此,李白對“月”這個意象的完美運用,在他的一些詩作裡是完全能夠體現出來的。

  以一首《古朗月行》為例,來淺析李白詩中的月亮意象。這首詩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的,從中可以悟出李白自小便與明月結下不解之緣。“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這是童年時期的李白對月亮的幼稚認識,對於一個孩童來說,美麗而又多變的月的確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引發那顆小小的純淨的心靈以無數想象。兩個比喻看似信手寫來,卻是情采俱佳,移情於景,鮮明生動,意象的作用,於此可見一斑。隨即又把神話拿來,月亮初升,先看見仙人的兩隻腳,而後逐漸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形,看見一輪圓月,看見月中白兔在搗藥,凡此種種寫出了月亮從初升到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緻。如此寫法,藉助於內涵豐富的月的意象,自然增加了美感,引發了讀者豐富的想象,怎能讓人沒有賞心悅目之感呢?之後筆鋒一轉,“蟾蜍蝕圓影,天明夜已殘”,以“蟾蜍蝕月”影射現實:當時已是玄宗晚年,皇帝沉湎聲色,寵幸楊貴妃,權奸、宦官、邊將擅權,朝綱不振,這首詩即是李白針對當時黑暗的朝政而發的。“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引出后羿既是為現實中缺少這樣的英雄而感慨,也是表達對有這樣的英雄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希望。然而,現實畢竟是現實,詩人深感失望:“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月亮既然已經淪沒而迷惑不清,就沒有什麼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開吧。這是無可奈何的辦法,心中的憂憤不僅沒有解除,反而加深了:“憂來其如何?悽愴摧心肝。”詩人不忍一走了之,內心矛盾重重,憂心如焚。透過對月亮的圓缺以及對它的觀賞賦予現實意義,這首詩既體現了封建社會專制統治對文學壓迫的結果,又在藝術上使詩人的難抒之情、難發之慨,展現得深婉曲折。

  分析和探討李白詩歌中的月亮意象,對於全面認識和理解詩人詩歌創作的多樣化藝術風格和鮮明的個性特色有重要作用。誠如袁行霈先生所言“詩歌的意象帶有鮮明的個性特點,最能體現出詩歌的風格。詩人有沒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建立了他個人的意象群”。李白看月與常人的審美不同,慧眼獨具,別出心裁,成功塑造出彰顯自己的藝術風格的月的意象群。月的意象,到了他的手中,不再僅是創作時被利用的工具,更是他終其一生的知己,因此也無怪乎月亮這一意象在他手中的作用總顯得更大,對他更服帖。在李白的心裡,月已不是月,更不是一個靜止的無生命的物象,它與詩人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成為具有人格意義的喻象,這時詩人就跳離了一般的背景渲染和情感寄託,通達豁然,心與天齊,超越了時空、距離的物理隔斷,進入心無旁騖唯有月在的境界,與月合為一體。

  詩人不僅在詠月方面形成自己的個性特色,更是善於博採眾長的詠月高手與集大成者,他廣泛吸收曹操、張若虛等人詠月的優秀遺產和表現技巧,有時還喜愛化用前人的詩句,並加以創新和發展,達到了詠月詩歌創作的高峰,對後來劉禹錫、楊萬里、蘇軾等人詠月詩詞的創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中國月文化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也讓我們在認識李白詩中“大鵬”“高山”“瀑布”“黃河”等壯麗意象,領略其崇高壯美詩風的同時,也能感悟與品味李白詩中諸如“明月”這類清新秀美的意象和優美詩風,從而對詩人,詩作,詩韻與詩魂,都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與剖析。

  從“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童稚遐想,到“故國見秋月”後的病老逝去,月亮始終照著詩人的身影,照著詩人的足跡,照著詩人的心靈,伴隨詩人走過了坎坷的一生。李白創造的符合中國人深層傳統文化心理,富有深刻文化內涵與情感意蘊的“月亮”意象,是中國古代文化歷史長河中古典詩詞領域的明珠,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月意象傳承與突破的.結晶,成就巨大,影響深遠。

  李白詩歌的月亮情結

  一、如明月般空靈的曠世才情

  李白之人千年難遇。有言道:“千古才情,李白八斗。”李白一生詩歌成就斐然,其曠世的才華令人驚歎。李白寫月之美,可堪天下獨步。月亮是他美好心靈的表露。

  李白頌月之詩清新俊逸、飄然不群、瀟灑浪漫。其筆下之月可謂性情萬千。月也有春秋冷暖,春月如花,秋月如雪,有詩“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陰雪”;更有月涼似水,寒似於冰,有詩“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詩歌無不透露出一股清新自然、脫俗俊逸的浪漫氣息,使得李白成為繼屈原之後我國古典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中“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一句筆勢如天馬行空,詩人想要將明月一攬在手,藝術表達何其豪放,詩中洋溢著的一股涵蓋天地的雄渾之氣和真情實感實乃豪邁和快意!《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起句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而月只“半輪”,使人聯想到青山吐月的優美意境,次句的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也營造了空靈入妙的意境。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出峨眉照蒼海,與人萬里長相隨”;“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鏡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等一句句來自於月光之境的低吟,或憂傷,或雄奇,或明淨……給人以美的愉悅和享受,也讓人不得不折服這位千古詩仙非凡的藝術才情。

  二、如明月般高潔的人格精神

  李白詩歌光彩四溢的魅力源自於他獨立不羈的個性,純真高潔的人格。他生性豪放,純真脫俗,正如月色一般皎潔。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詩人馳騁想象,意能招呼明月作伴,表現了詩人如月般冰清玉潔、超脫凡塵的節操。

  詩人常以明月來傳達人間的至真性情。當詩人懷念友人、親人的時候,常常把情感嚮明月傾吐,用自己的心靈與它交流,以孩子般純潔、真摯的感情來擁抱明月、讚歎明月,寄託對友人、親人的思念。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誦出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情。李白在這裡不僅要託月寄情,而且要讓明月作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邊遠荒涼的所在,表達對老友遭遇的憂慮和懇切的思念、熱誠的關懷。“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門情。”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詩句的至真性情,月光下的精神意趣是如此真實而高潔。

  詩人亦常以明月來抒一腔瀟灑豪邁的氣概。詩人能流芳千古與他的豪邁、灑脫的性情有很大關係。如《夢遊天姥吟留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又如《東魯門泛舟》:“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詩人將月下泛舟、遨遊太空當作人生無窮樂趣。詩人愛月,甚至上天捉月,純真又瀟灑。在大濟蒼生的理想破滅後,他高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感嘆,他興致盎然地泛月,高歌“人遊月邊去,舟在空中行。”他追隨著月亮的行跡,飄逸在月色的世界高唱“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作者橫溢的詩情,純真的性情、高潔的人格精神在神秘浪漫的月光世界裡被盡情揮灑、盡情表露。

  三、如明月般冷傲孤獨的靈魂

  李白一生之所以對於月亮有一種獨特的愛戀,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孤獨\因為冷傲。月亮是詩人表達清冷,超俗絕塵的固定意向,可以說,李白一生的孤獨、抑鬱都用月亮這一方淨土來承載。在李白的心目中,月亮是高尚靈魂的寄託。因此,月亮成為詩人一生的摯友、知己,是詩人理想的精神棲息地。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李白孤寂情懷尋求精神皈依的典型代表。這裡,他運用浪漫誇張的手法,以極其豐富的想像力,把月亮、自己與自己的身影聚合在一起,繪成“三人”飲酒圖,到達一個“天人合一”心靈自由的境界,在自我慰藉的快樂之中,讓人感到一絲淡淡的哀傷和難以言狀的孤獨。

  李白是孤獨的,亦是冷傲的。他邀月酌酒,輕輕地唱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他惆悵感傷,高歌淚下,感嘆知音難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只有月能理解他,所以無月的時候,他去賒月,詠歎“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盡情享受著無邊的風月,也不“摧眉折腰事權貴”地過活。

  李白一生介懷的是“濟蒼生”、“安社稷”的理想的破滅。現實的打擊,知音的難覓,讓他的孤獨更深。所以他只能在《 長相思》中“卷帷望月空長嘆”,在《夜泊牛渚懷古》中悲嘆:“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面對明月,無限孤寂,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感嘆世間知音難覓的心情是何其沉重!

  寂寞的李白一生以月為伴,因為月亮能善解他意,能夠慰藉其悲苦幽怨的心靈,並始終不離不棄地伴隨著詩人浪跡,為其拂去塵世的紛擾,覓得大千之外的一份寧謐和美麗。於是詩人的寂寞也變得異常美麗。可以說,月亮情結貫穿了李白的一生。相傳在月光裡,李白忘掉了自己,去水中撈月,永遠與明月擁抱在了一起。“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讓我們追隨古人的腳步,於皓月當空之夜,掬一片月光於懷,沉醉於氤氳朦朧的浪漫氣息中與詩仙李白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