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關山月》古詩詞鑑賞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起古詩詞鑑賞,大家都很熟悉吧?古詩詞鑑賞,通常是體會詩詞中的字詞、意境、句意、語言特色、主旨、技巧、結構思路等更深層次的內容。很多人在面對古詩詞鑑賞的時候都很頭疼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白《關山月》古詩詞鑑賞,歡迎大家分享。
【原文】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詩文解釋】
明月從天山升起,出沒在蒼茫的雲海之中。長風吹過幾萬里,一直吹過玉門關。漢武帝曾經出兵白登,胡人窺視著青海湖。自古以來征戰的地方,看不到幾個人能夠生還。戰士們看到這一片淒涼景象,思念家鄉多是滿臉愁苦。想家中的妻子在高樓上,一定是嘆息聲不斷。
【詞語解釋】
天山:甘肅祁連山。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做天山。
玉門關:古代通西域要道,故址在敦煌西邊。
下:出兵。
白登道:指漢高祖與匈奴交戰,在白登山被困事。
胡:指吐蕃。
由來:從來。
戍客:駐守邊塞計程車兵。
苦顏:愁苦的容顏。
高樓:指高樓中的思婦。
未應閒:該是不會停止的。
【詩文賞析】
在本詩中,詩人李白沒有把徵人思婦之情寫得纖弱和過於愁苦,而是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反映出了詩人浩渺的胸襟。用寬廣的`時空做背景,把眼前的離愁別緒融合進去,從而產生更加深遠的意境,這是一種高超的藝術手筆。詩人在本詩中描寫了征戰邊疆的苦楚,展示了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從而揭示出本詩反戰的主題。本詩層次分明,結構緊湊,意境深遠,感人肺腑。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寫都是為後面的做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離人思婦之情,在一班詩人筆下,往往寫得纖弱與過於愁苦,與之相適應,境界也往往狹窄。但李白卻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的萬里邊塞圖引發這種感情。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綜觀全詩,李白用廣闊蒼茫、深沉磅礴的圖景抒發戍人思鄉的意境,其實就是詩人博大的胸懷的自然流露。如果說李白的詩大多用“月”“旅”“酒”來排洩個人的憤懣的話,那麼,這首寫關山月的詩,就表現了他關心民生、悲天憫人的另一種情操。此詩氣勢博大,意境深遠,讀來哀婉淒涼而又雄渾悲壯。